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新型地下水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现有地下水空间数据库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关系数据库存储的地下水空间信息的数据模型,并利用关系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存储地下水空间数据。文中介绍了地下水空间数据结构并根据地下水特点给出空间数据的存储表的逻辑结构,设计并实现了新型地下水空间数据库。新型地下水空间数据库可以将地下水空间图形和属性统一存储于关系数据库中,改善了传统地下水空间数据库采用文件———数据库混合存储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在实际得到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下水资源空间数据库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评价工作涉及到的数据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建立了数据的层次结构模型,进而提出了空间数据库图层的划分方案,结合Ma pGIS软件系统的数据格式给出了空间数据库的图层与属性的存储结构,并探讨了与空间数据库相关的数字制图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任唯敏 《地下水》2011,(6):57-59
以西安市地下水污染防治GIS系统的构建设想为例,根据GIS软件平台的要求采用基于转换器的数据融合,将所搜集到的不同格式的空间数据通过统一的交换格式转换成为GIS软件平台所能识别的格式,并将所有空间和属性数据导入到统一的关系数据库中,以实现数据库对水文地质空间和属性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调用.通过将GIS控件与其它非GIS...  相似文献   

4.
针对研究区内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大、数据种类与格式复杂的特点,利用国际上最先进的ArcGIS Engine技术和Visual Basic.NET开发平台,建立了东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其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将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联合集成,实现了空间数据分析、图文双向查询、图表自动生成、多媒体链接以及数据库管理等多种功能,能够为区域地学、水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的研究、管理和决策提供空间信息和统计信息等综合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5.
张礼中  张永波  周小元  梁国玲 《水文》2006,26(1):42-44,50
为辅助专业人员进行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分析评价,采用“单位面积数量”指标,以地下水资源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利用GIS迭加分析方法,设计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评价模型。基于MAPGIS 6.5二次开发函数库,在VC 6.0环境下开发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评价软件。软件界面易于操作,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评价指标,评价数据来源于空间数据库,评价结果又以空间数据的形式保存,还能可视化表达。  相似文献   

6.
母海东  陈辉  张志飞  张斌 《中国地质》2021,48(S2):124-138
全国1∶200 000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以建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本次未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开展工作) 30个省开展的1∶200 000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所取得的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综合水文地质图等地质资料为数据源,在制定的“1∶200 000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标准”的基础上,建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大型的区域水文地质学空间数据库。该数据库总共采集、处理了全国范围内1∶200 000图幅的1 017幅全要素综合水文地质图信息,全部数据量约50 GB。数据库涵盖了以1∶200 000国际标准图幅为管理单位的水文地质要素空间数据图层,内容包括:地理要素(交通层、水系层、行政区划层等),基础地质要素(地层分区层、断裂构造层),水文地质要素(地下水类型层、地下水富水性层、地下水迳流模数层,地下水水质层、水文地质特征层、地下水利用规划层),专题要素(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水文地质剖面图) 四大类近30个要素图层。空间数据库主要采用MapGIS地理信息系统格式存储,形成了目前国内覆盖范围最广、包含信息最完整的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成果,是地质领域全国性最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资源潜力是进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地下水资源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下水资源模数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设计并开发了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模型软件。该软件可根据评价指标域值,生成地下水资源潜力分区图。通过黄河下游浅层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的应用表明,本软件可辅助专业人员进行地下水资源潜力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部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系统,采集了大量的西部地质灾害数据,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对地质灾害数据进行管理,建成具有强大的属性查询统计、空间检索、空间分析功能的空间数据库系统。本文就建立这一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模块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松辽平原西部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采用Office Access 2000为数据录入操作平台,应用MapGIS软件作为图形工具平台.在建库过程中,遵循统一的建库格式标准和工作指南;制定符合调查评价项目建库的作业指导手册;建立统一的子图库系统,采用统一比例尺的地理底图作为数据库建库的基础图件;在内部属性录入和挂接之前,各区片之间的成果图件要进行拼接,使接缝间的线和图元接好后无误.  相似文献   

10.
为使MGE与ArcGIS平台间的数据能够共享,结合有关MGE,GeoGraphics管理的数据和ArcSDE GeoDatabase空间数据管理的要求,介绍了从现有数据到ArcGIS空间数据库的转换。着重分析了MGE平台管理下地形图数据的图形要素和属性要素不同的内在存储方式,详细阐述如何借助MGE的升级平台GeoGraphics来输出ArcGIS支持的源数据shapefile格式,并通过在ArcSDE中建立要素转换对照表,将MGE系统中输出的要素分配到ArcSDE中的对应要素类,来达到数据转换的目的。采用这种方法转换了长沙市近3000幅地形图数据。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数据处理的结果比较理想,保持了几何空间和属性信息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Snowmelt runoff is a valuable water resource in Northwest China.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snowmelt runoff simula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 including observation and simulation of snow melt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snow melt runoff model, and ability for application of snow melt runoff model with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driving data.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remote sensing and data assimil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data support for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distributed snowmelt runoff model in northwest mountainous regions of China. Climate warming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ill further aggrav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arid regions of Northwest China, which requires higher precision and detail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of snowmelt runoff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n snowmelt runoff simulation in mountainous regions of Northwest China, following studies need more attention:the mechanism of snow accumulation and ablation, snow cover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monitoring and high precision of snow distribution data acquisition, quantitative climate change impact on river basin snowmelt runoff. © 2022 The authors.  相似文献   

12.
2007年5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部门建议.选定内蒙古达来庙地区的矿产远景调查项目作为矿产远景调查数据库系统应用的试点项目,全面开展了矿调数据库的建设。根据矿调工作的特点.项目利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完成了①地质填图野外数据PRB库;②实际材料图数据库;③地质矿产图空间数据库;④地球化学数据库;⑤地球物理数据库;⑥遥感数据库;⑦综合成果数据库和⑧大比例尺综合图数据库的建设,从而实现了将矿调工作原始资料、成果资料集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同一平台下的全部数字化。  相似文献   

13.
2007年5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部门建议.选定内蒙古达来庙地区的矿产远景调查项目作为矿产远景调查数据库系统应用的试点项目,全面开展了矿调数据库的建设。根据矿调工作的特点.项目利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完成了①地质填图野外数据PRB库;②实际材料图数据库;③地质矿产图空间数据库;④地球化学数据库;⑤地球物理数据库;⑥遥感数据库;⑦综合成果数据库和⑧大比例尺综合图数据库的建设,从而实现了将矿调工作原始资料、成果资料集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同一平台下的全部数字化。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油气资源数据相对多源、异构、分散的现状,根据OLAP的实际需求,采用MVC模式作为系统架构模式,实现了国家油气资源数据库数据提取、转换和加载(ETL)系统。阐述了系统所采用的基于面向对象体系结构(SOA)的5层结构模型,使用ODBC和XML技术实现数据库连接的动态映射,应用Oracle DB解决了多媒体数据处理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中国地下水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是国土资源大调查预警工程项目"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综合研究成果之一.它包含了该项目重新评价的覆盖全国范围的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所有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利用先进的GIS技术,较好地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由纸介质向数字化信息流的转变,为更大范围地实现数据共享奠定了基础.本文从该数据库系统的总体结构、地下水资源信息的标准化、图层划分、数据采集、建库技术流程、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阐述和探讨了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的设计思想及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16.
Primary economic diamond deposit modelling has rarely been documented in the public domain. This paper presents information collected from significantly diamondiferous kimberlite pipes located near Lac de Gras in the Arctic region of Canada's Northwest Territories. The resource estimation process is widely accepted as a cyclical iteration of data collection and evaluation processes. A resource database is typically assembled from a large inventory of exploration data. These data must be methodically quality checked before accepting the information for interpretive analysis. The foundation of a mineral resource model is based on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ology model along with subsidiary grade, volume, and density models. Defining these models is an iterative process of statistical analyses and interpretation. As a deposit progresses along a path towards development, reducing risk to acceptable levels is critical for identifying and realizing its maximum value.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合理地对徐州市境内的矿产资源潜力进行评价,寻求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以现有资料为基础,对多源数据进行规范整理,统一空间坐标参数,利用MapGIS和Access软件,初步建立了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相结合的徐州市基础矿产地质数据库。结合项目的需要,依据规范建设专题数据库,为开展区内现代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西北与华北地区现代降水变化趋势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涛  罗艳  钟亦鸣  甄文芳 《水文》2017,37(1):56-63
利用研究区内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1951~2013年降水变化趋势。其结果表明:西北与华北地区年均降水呈"东多西少"的空间格局;西北地区降水呈明显增加趋势,以青海及新疆西部较为显著,华北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两地区降水趋势增加与减少的变化在104°E附近地区过渡;西北地区降水增加趋势起始于1980年代中期,华北地区降水减少趋势起始于1980年代初期;两地区降水变化"反(错)位相"特征在降水量累计距平百分比指标上表现明显。采用REOF方法,结合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西北与华北地区可分为6个降水子区域,各子区域及其之间的降水变化更详细体现出"反(错)位相"特征的情况,这种特征可能受到近几十年亚洲季风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北近45a来极端低温事件及其对区域增暖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1960-2004年100个台站逐日最低温度资料,通过百分位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逐日极端低温阈值,对近45 a来西北地区逐年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进行了时空诊断,并分析其同西北区域性增暖的响应.结果表明:一致性异常分布是中国西北年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的最主要空间模态;中国西北年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可分为以下5个关键区:北疆区、青海北部区、西北东部区、南疆区及青南高原区;年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除了青南高原区表现为微弱的减少趋势外,北疆区、青海北部区、西北东部区和南疆区均表现为显著的减少趋势,并且发生了突变现象.在年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的各主要空间分区中,13~15 a和7~8 a的周期在所有分区中反映得比较清楚;年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次对西北区域性增暖呈显著负响应.  相似文献   

20.
Natural wetlands are thought to be one of the largest natural sources of atmospheric methane concentrations. Although numerous studies referred to the rate of methane fluxes in different geophysical regions, only a few had estimates of the overall geographical methane emissions in China. This study estimated 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annual methane emissions with the pixel size of 1 km × 1 km from natural wetlands, excluding water surface, in China. The natural wetland area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database of the 2000 land covers, and geophysical divisions were used to represent different climate conditions. Methane emission in every geophysical region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methane release factors obtained from an extensive overview of published literature and the data of elevation and vegetation proportion. The estimated annual methane emissions ranged from 0 to 5,702.8 kg per pixel within the area of 1 km2, and the spatial variation in methane emissions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proportion of wetlands in the area. The total methane emission from natural wetland in China ranged from 3.48 to 7.16 Tg (terrogram, unit of weight) per year, with the mean value of 4.94 Tg per year, based on the area 133,000 km2 of natural wetlands. Specifically, the wetland in Northeast China had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in China (39 %). Inner Mongolia and Qinghai-Tibet highland represented for about 25 and 21 %, respectively. The other 15 % of the measured methane was released in Northwest, North, Central, and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