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RA1B情景下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气候变化下中国主要作物需水规律,有助于从粮食安全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应对气候变化。根据IPCC提供的SRA1B情景下大气环流模式MIROC3.2的输出,利用FAO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根据FAO作物系数、SAGE作物分布与柯本气候分类,得到计算单元的作物系数,根据参考作物腾发量与作物系数估算作物需水量;考虑需水与有效降水旬尺度的随机匹配,预测SRA1B情景下未来50年中国各地区主要作物的灌溉需水量。结果表明,参考作物腾发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全国平均增加约8%;作物需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东北地区平均增加约10%;灌溉需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东北与华南增加显著。分析表明,SRA1B情景下气温升高是作物需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降水的增加使华北地区灌溉需水量的增加不显著,降水的减少使东北与华南灌溉需水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北方地区农业雨水利用技术及分析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长系列降水资料对邢台市降雨特性分析,该区降水比较集中,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通过对该区常规种植作物需水量分析,冬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业结构,少雨期正是小麦需水期,在平水年单位面积缺水量为368.4mm。而棉花生长需水期正是多雨期,在平水年,单位面积缺水量79.6rnm,天然降水基本上可满足棉花正常生长的需要。通过两种种植结构对比分析实验,种植棉花不仅减少灌溉费用,而且每hrn2可减少开采地下水2095m3。因此,结合该区降水特性.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保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水资源匮乏的区域,种植棉花作物.使得降水季节与作物需水期相适应,从而达到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胡学祥  徐学飞  周建国 《水文》2018,38(4):68-72
以普洱市永庆试验点水稻为例,开展水稻需水规律及灌溉定额试验研究,以试验结果及永庆1970~2014年气象数据为基础,分析得到了不同水文年普洱水稻需水量与灌溉定额。结果表明,普洱地区日均ET0从返青期开始减小,抽穗开花期最小,后不断增加,与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4)。水稻日均需水量变化和ET0变化趋势一致,也是在抽穗开花期最小,返青期最大,这和其他地区水稻需水规律有较大差异。全生育期水稻作物系数为1.11。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需水量分别为533.8mm、574.2mm、601.1mm,受降雨量普遍偏高的影响,不同水文年水稻灌溉定额偏小,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灌溉定额分别为247.2mm、296.6mm和316.2mm。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下长江中下游水稻灌溉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长江中下游单季中稻为研究对象,结合45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基于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生成HadCM3气候模式A2和B2两种情景下各站点参考作物腾发量和降水数据。基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作物系数法,并考虑有效性降雨和不同地区深层渗漏量,分析历史和未来的水稻灌溉需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过去50年,除了太湖流域以外的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区域的参考作物腾发量和水稻需水量都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显著下降的水稻灌溉需水量主要位于鄱阳湖流域;未来两种情景下,参考作物腾发量、水稻需水量和水稻灌溉需水量均值都呈下降趋势,但水稻灌溉需水量降幅最小;水稻需水量和水稻灌溉需水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水稻需水量大幅减少的区域由太湖流域向汉江和洞庭湖流域扩展。未来水稻灌溉需水量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汉江流域东部和洞庭湖流域北部,并随时间推移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农业灌溉需水量有严格的时间性要求,在半干旱地区,常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相矛盾。作物需水低峰或不需水时,往往丰涝同步偶合;作物需水高峰时,却又旱缺并逢。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天然水资源进行时空再分配。本文拟以泾惠灌区为例,对泾惠渠灌区水资源利用途径作以粗浅的剖析。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3)
通过山西省临县湫水河灌区灌溉试验站进行马铃薯需水量变化规律及灌溉制度试验。分析在该地区气候条件下马铃薯需水量与需水规律、种植灌水与产量同,以及耗水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试验得出:马铃薯耗水强度在发芽期为1.13~3.09 mm/d,幼苗期为2.99~4.31 mm/d,块茎形成期为4.03~5.51 mm/d,块茎增长期为4.30~5.73 mm/d,淀粉积累期降为2.42~3.40 mm/d。试验还提出马铃薯在不同生育阶段比较适宜的土壤水分控制下限,以及较为合理的灌溉制度,同时计算得出马铃薯各个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Kc值。  相似文献   

7.
廉晓风  郑太林  熊安 《地下水》2023,(3):114-116
对灌区水资源平衡进行分析是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规划的基础工作。为研究陕西省中型灌区水土平衡问题,以2018年作为现状年,综合陕西省中型灌区供用水相关基础数据,对中型灌区水资源需水量与供水量进行预测,并进行供需平衡分析,结果表明:灌区现状年需水量17.01亿m3,各类供水工程年可供水水量为26.18亿m3。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措施相继实施后,预测规划年2025年和20235年需水量分别为18.18亿m3和20.14亿m3。2025年和2035年可供水量分别为21.19亿m3和24.76亿m3。以习近平“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引,统筹规划陕西中型灌区改造后,至2035年,增加了灌溉有效面积,种植比例进行了优化,灌区的可供水量增加,灌溉水利用系数得到了提高,供水量能够满足规划年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8.
金沙江河谷灌溉需水转折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元谋、宾川、东川、祥云、楚雄及昆明等6个站1960-2000年的逐月气象数据及作物种植、农业耕作等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和R/S分析法研究了金沙江干热河谷近40多年来的干湿变化及农业灌溉需水量转折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整个河谷内降水量增加、日照时数减少,气温却出现升高和降低两种趋势,气温在干热河谷内为下降,但在龙川江、鱼泡江、普渡河等支流的上游地区呈升高趋势,但ET0都显著降低,干湿指数、水稻及农业综合灌溉需水定额也都呈普遍下降的趋势;金沙江河谷及支流上游的气象因子、ET0、干湿指数、水稻灌溉及农业综合灌溉定额系列的转折变化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个时段,在降水量最小的宾川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淮北地区灌溉水资源优化利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家良  乔建华 《地下水》1999,21(1):17-22
本文以位于安徽淮北平原固镇县韦店灌区为研究对象,以灌溉年净效益最大为目标,系统运行约束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可供水量、作物需水量、机电井出水能力、机泵提水深度、除涝渍埋深等条件,优化计算不同水平年农业最优种种植模式及各种水源的最优分配,并提出最佳的灌溉工程运行形式。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双阳水库灌区灌溉水源置换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宝明  戴长雷  易树平  李治军 《世界地质》2003,22(3):284-289,312
双阳水库供水为优先满足城区需求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其水库灌区需进行灌溉水源置换。基于时序分析与回归分析的迭合模型模拟预测双阳水库来水量和区间降水量,并采用迦辽金有限单元数值差分法对区间地下水系统进行模拟求解,计算结果表明,新条件下灌区可能获得的水资源量为4 026.6×104m3/a;大于总需水量3 314.6×104 m3/a;从资源承载力的角度看,水源置换是可行的。对区内现状及规划中的取供水工程分析计算可知,灌区工程供水能力可达3 536.0×104 m3/a,大于总需水量;从工程承载力的角度看,水源置换亦是可以实现的。同时注意到,即使在水源置换以后,灌区的水供应对双阳水库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如果水库对城区的供水量大幅增加,则灌区在置换后建立的水资源平衡将可能被打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