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陈常乐  刘财  胡婷  刘洋 《世界地质》2015,34(1):219-225
地震波走时拾取是地震资料前期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后期层析成像方法中计算速度的重要依据。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自动初至拾取的方法,利用地震信号的瞬时旅行时属性进行地震波自动初至拾取,瞬时旅行时属性的计算包括两个独立但相关联的部分,首先通过S变换将地震信号转换到时频域,然后利用映射算子将时频域表征映像回时间域得到瞬时旅行时,从而实现自动拾取初至。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拾取地震波初至时间。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维和相关性的自动初至拾取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至拾取是近地表反演的基础数据,采集的原始数据呈指数增长,尤其对于复杂山地采集的低信噪比单炮地震记录,越来越需要具有较高精度的自动初至拾取技术来完成巨大的工作量。这里采用了空变炮内和炮间的初至拾取时窗,实现了基于分维和相关性相结合的初至自动拾取技术。首先根据分形维的变化特征来判别地震波的初至走时;然后再根据拾取的是波峰、波谷,或过零点进行细微的调整,而对于山地采集的低信噪比单炮资料,还不能调整为最优;最后,在此基础上,将相关性技术应用于局部的初至最优化。实际资料的初至拾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改善初至拾取的精度。使用拾取的初至时间进行层析反演,并计算层析静校正量,可用于后续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形理论,提出了一种地震波初至的拾取方法,根据地震初至波到达前后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采用适当的时间窗口,可以定量地确定初至波的到达时间。数值计算表明,当窗口大小为0.6 s时,计算速度合适,可以保证地震波波至时间的拾取精度,并且在广西地区的宽频带地震流动台网记录的地震数据处理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具有较强随机噪声干扰的地震波形无法准确拾取初至走时的问题,提出在运用自动拾取算法前对地震随机噪声进行压制处理的思想。采用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联合小波阈值对地震信号进行噪声压制,与小波阈值法的联合使用可有效改善CEEMD方法中直接舍弃部分IMF高频分量,造成去除高频噪声的同时也将相应分量上的有效信息一并去除,进而导致信号失真的问题。采用改进滑动时窗能量比联合AIC信息准则法对去噪后的地震波拾取初至走时,该方法首先根据改进滑动时窗能量比法识别地震事件并大致确定初至时刻,然后在该时刻前后取一时窗,使用AIC方法计算AR模型在该时窗范围内的极小值,得到精确的初至波走时。合成及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在拾取初至走时前进行地震随机噪声压制,可有效提高初至波走时的拾取精度。  相似文献   

5.
将现代重要的统计信号处理理论--高阶累积量理论引入到地震信号的分析与处理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互四阶累积量一维切片的地震信号初至自动拾取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算法.该方法利用地震信号横向波形的相似性以及互四阶累积量对高斯色噪声不敏感的特点,实现地震信号初至时间的自动拾取.理论模型计算表明,在强高斯色噪声干扰下...  相似文献   

6.
精确的初至拾取是微地震数据处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主流的长短时窗比法(STA/LTA)和基于自回归模型的赤池信息准则(AR-AIC)方法,对强噪声数据的拾取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更为精确的估计强噪声数据初至,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WMA)和AIC算法的联合拾取方法。首先使用WMA对强噪声三分量(3C)微地震数据进行分解,并重构其近似数据作为实际计算数据,同时计算其绝对值的最大值点,来约束AIC计算数据段,最终选取AIC序列的全局最小值点作为其初至点。文中采用合成数据和实测数据对该改进算法进行了验证,拾取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适用于强噪声微地震数据初至拾取,并明显提高其拾取精度(误差在0.25~0.5 ms之间)。  相似文献   

7.
微地震事件不同初至拾取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地震事件初至的精确拾取是微震时空定位的关键技术之一。简述了STA/LTA (Short–Term to Long–Term Average)、AIC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a)、分形维数3种微地震初至拾取方法的基本原理;采用理论模型数据对不同初至拾取方法进行了方法测试效果分析;并选取不同信噪比的实际数据对初至拾取精度、算法效率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高信噪比时,3种方法初至拾取的精度都比较高;在信噪比降低时,分形维数法初至拾取的精度仍然较高,具有较好的抗噪性;但是,分形维数法的效率较低,且受算法原理限制,并且与AIC法很难单独拾取事件初至。因此,采用STA/LTA识别微地震事件,初步确定初至范围,然后再使用AIC方法精确拾取初至,是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金泽龙  柳云龙  温洪涛 《世界地质》2015,34(4):1091-1097
微地震初至时间拾取是微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地层速度模型建立的重要依据。为提高拾取精度,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自动拾取初至时间的方法,计算三分量地震数据的小时窗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将其作为特征函数引入到STA/LTA能量比法当中,从而实现自动拾取初至时间,并结合P波时差法完成震源定位。理论模型及农安浅井油页岩水力压裂试验的微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拾取微地震初至时间并实现震源定位。  相似文献   

9.
用变换时窗统计能量比法拾取地震初至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地震道时窗属性特征,对地震波初至拾取能量比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比较了固定、滑动和变换时窗能量比法的原理及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固定和滑动时窗能量比法的处理效果较差,在拾取过程中对某些特殊点的处理上存在误差较大;而采用变换时窗长度统计法后,初至曲线的同向轴变的更加光滑,拾取异常点的情况大为减少,从而有效的提高拾取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由于微地震事件本身能量弱、资料信噪比低的特点,初至快速精确的拾取成为其关键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微地震事件初至人工拾取效率低、时窗能量比方法拾取精度低的特点,从信息熵和互信息量的角度开始研究,根据互信息量是随机变量间统计依存性与关联程度的量度特点,研究了一种时窗能量比与互信息量准则的微地震初至拾取方法,首先以时窗能量比算法来粗略估计初至的到达时刻,然后再利用互信息量算法来准确的拾取初至,通过模型验证与实际数据的测试,并与常规方法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能够较为准确与快速地实现微地震初至的自动拾取。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检测地震剖面同相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地震勘探中,经过各种处理后最终得到用于解释的地震剖面实际上都可以看作是一些图像。这样,就可以从图像处理的观点来看问题,图像的特征有边缘和区域,那么,地震反射同相轴在地震剖面图像上,可以看作是一边缘。人工神经网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可以进行二维图像的边缘检测,基于这一点,把神经网络边缘检测技术应用到地震剖面上来检测地震反射界面,压制地震剖面上的随机干扰,从而改善地震图像的质量,达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的目的。运用该技术对实际剖面进行了处理,效果很好,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神经网络中的自适应主分量提取(APEX)算法的实现步骤,并首次将它用在地震数据处理中.通过对地震记录进行正交分解和特征提取,可消除噪声.模型计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C1相干算法及其在三维地震勘探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文中详细讨论了二维和三维C1相干算法,根据三维C1相干算法的特点,结合二维地震数据体的特点,考虑到三维地震勘探在各大矿区的全面普及,针对三维地震资料开发出了一套实用的应用程序进行相干处理和解释,通过对实际三维地震资料的处理,分析结果表明,C1相干技术对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岩性解释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勘探的实际工作,需要在三维空间对天然气水合物矿体进行精细刻画,为此必须获得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而反褶积处理是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主要手段之一。本研究设计的改进子波反褶积算法,对地震记录的对数功率谱进行滤波,不但可有效识别BSR,同时可克服反射系数非白噪声的影响;采用谱间的互相关平均代替算术平均,可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在提取子波的过程中,采用希尔伯特变换算法,提取子波简单、方便。通过对南海北部海域HS621测线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证明该算法不但能稳定、清晰地追踪BSR,并且能有效地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满足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精细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频波谱在地震噪声分析与衰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首先指出了利用野外试验记录和一维谱资料分析地震噪声的局限性,提出了利用频波谱(简称f-k谱)分析地震噪声的观点.接着以实例详细论述了f-k谱在研究噪声特征、为二维滤波提供最佳参数和分析野外工作参数的地质效果等方面的应用方法.实践证明,f-k谱为分析和衰减地震噪声提供了定量的依据,对指导野外采集和资料处理,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塔中、焉耆盆地和巴彦浩特等西部地区的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差,地下地质构造复杂。针对该类地区地震资料静校正问题突出、反射信号能量弱、各种干扰波极其发育以及偏移成像差的特点,在大量的分析、试验基础上,确定了一套以解决静校正、提高信噪比和改善偏移成像精度为主要目标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经实际验证,此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该类地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偏移成像的精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地震道的奇性检测与提高分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道蕴涵有丰富的奇性特征,而地震子波的起跳点是形成地震道奇性特征的主要原因。样条函数是间段性和连续性的对立统一体。对于地震道,子波起跳点(波至)具有某种意义上的间断性。针对地震道的奇性特征,应用了奇性检测算法,具体过程为:首先以样条函数为尺度函数,构造一个低通滤波器,采用小波包的思想,定义一个算子,使低频分量逐步迭代地从原始信号中分离出,便可以对地震道信号进行奇性分解。经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能显著提高分辨率,对于面波的去除也很理想;此算法没有任何假设条件的约束。  相似文献   

18.
C1相干算法是计算每道的横测线和相邻纵测线的互相关,依据相干值来判断地层和岩性的横向不均匀性。根据互相关原理,提出了相干体算法中二维和三维C1算法的内容及其具体实现。通过对实际三维地震资料的处理,结合已知地质资料,证明C1相干技术在三维地震资料的断层解释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吕小伟 《物探与化探》2012,36(4):617-622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和流程多以构造成像为重点,而忽略了处理方法及参数变化对地震波振幅的改造,影响了处理结果的保幅性。基于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对面波压制、几何扩散补偿、预测反褶积等几项关键处理技术的保幅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保幅性的处理思路和流程。处理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流程,使面波压制、几何扩散补偿等处理环节的相对保幅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沙漠地区静校正技术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地震勘探中,尤其在复杂地表的地区,静校正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塔里木沙漠地区其静校正产生的原因、原始地震资料的特点及老资料处理存在的问题,对该区严重的静校正问题提出了3种静校正方法,即野外静校正方法、折射波静校正方法以及反射波自动剩余静校正方法联合使用的观点。通过在塔里木地区地震资料的处理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认为解决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问题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取决于对所在工区静校正问题的分析、有效的折射波初至拾取和静校正量的准确计算及应用。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证明,在处理流程中所采用的静校正联合使用的方法在本工区是切实可行的,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