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半球形沉积谷场地对入射平面Rayleigh波的三维散射解析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铮  赵成刚 《岩土力学》2007,28(12):2607-2613
把半球形沉积谷和周围半空间场地分别用具有不同弹性模量和不同半径的球坐标描述。利用Fourier-Bessel级数展开法,在频域内给出了半空间中半球形沉积谷场地在平面Rayleigh波入射下三维散射问题的解析解。利用这一解析解计算分析了入射波频率、场地软硬对场地内地表位移幅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现实中衬砌隧道穿越沉积谷地十分常见,而国内外对其地震响应规律研究较少。基于MATLAB编程平台,采用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就沉积谷地衬砌隧道对平面SH波的散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了不同频率、隧道埋深与入射角度对地表位移和衬砌内外壁动应力集中因子的影响,并比较了沉积谷地中隧道与半空间隧道两种情况下的差别。结果表明:软土沉积中隧道衬砌动应力集中更为显著;高频波入射下,隧道埋深对沉积区域内位移分布、衬砌应力频谱特性和地表位移频谱特性均有较大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沉积谷地中衬砌隧道抗震设计与安全性评估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3.
圆弧形沉积河谷场地在平面P波入射下的响应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利用Fourier-Bessel级数展开法,在频域内给出了圆弧形沉积河谷场地在平面P波入射下动力响应的一个解析解,并分析了入射波波长、入射角度与河谷宽度、深度等因素对动力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二维河谷地形在SV波垂直入射和斜入射下的结果作为地震动输入,分析了地形因素导致的地震动差异对一座桥墩高差悬殊的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的影响,并与一致激励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一致激励相比,考虑地形效应的多点激励作用下,刚构桥地震反应存在显著差异,难以找到规律性,不同的结构部位其最大内力的表现各不一样;多点激励使主梁遭受不利反应;斜入射对低墩和主梁有显著影响,使其内力显著增加或使结构各部位内力分布明显不均衡;与低墩相比,高柔的桥墩对多点激励相对不敏感;大跨度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应考虑局部场地和入射波的入射方向和角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将间接边界元方法拓展到近断层复杂场地地震动模拟求解,通过建立有限断层二维运动学模型,量化分析了走滑型断层逐次破裂错动下近场沉积谷地地震动放大效应。首先,将断层上、下盘以及沉积谷地分为不同的计算域;其次,在频域内通过利用不同交界面的应力、位移边界条件来建立边界积分方程,离散求解得到虚拟荷载密度,进而得到频域内场地的地震反应,时域结果由傅里叶变换得到;然后,通过与解析解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最后,分析了近断层沉积谷地地震动放大规律;研究了断层上界埋深、断层倾角、沉积谷地断层距以及断层单元的破裂速度等参数变化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谷地对近断层地震动幅值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所分析模型加速度反应谱峰值可放大4.64倍;在沉积谷地内部,地震动持时明显延长,同时会出现幅值更大的长周期速度大脉冲;近断层地震动震害具有典型的集中效应,断层距增大10 km,半空间地表位移衰减大于50%。为近断层复杂场地地震动模拟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对近断层复杂场地地震区划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山峡谷复杂地形是我国西部地区常见的地形和场地条件,大量的工程(桥梁、大坝等)修建在这类场地上。实际震害调查结果表明不规则地形对地震动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对边坡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性构成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高山峡谷复杂地形的地震动放大效应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本文针对浅切割的高山峡谷复杂地形(山体顶和峡谷底的高差在100~500 m范围内),基于边界积分方程法获得场地任意点的地震动,详细探讨了入射波类型(P波和SV波)、入射波频率、入射角、山体和峡谷的几何参数对浅切割的高山峡谷复杂地形的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发现山体的存在明显改变场地地震动的空间分布;高山峡谷复杂地形对地表地震动的放大作用与入射波频率密切相关;不同的地震波类型对应不同的地震动空间分布模式;峡谷深度对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取决于入射波的类型;不对称的几何形状导致地震动的空间分布也呈现明显的不对称,并且SV波入射时的不对称性强于P波;当地震波斜入射时,峡谷背向震源侧的地震动远大于面向震源侧的地震动。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以获得考虑高山峡谷复杂地形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场地任意位置的地震动,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更符合实际的地震输入。  相似文献   

7.
煤层反射波的频率特性和分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知道,当地震波入射到厚层(即厚度比入射波波长大得多),并在其表面发生反射时,反射波的频率只与入射波的频率有关。但是,当波入射到薄层(即厚度比入射波波长小得多),并在其表面发生反射时,反射波的频率不仅与入射波的频率有关,而  相似文献   

8.
众多城市坐落于沉积河谷之中,沉积河谷-密集建筑群间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规律尚不明确。采用间接边界元方法(IBEM),对在平面SV波入射下,沉积河谷-建筑群之间的地震相互作用进行二维模拟计算和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河谷-建筑群间存在着显著而复杂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较浅沉积河谷中建筑群地震响应呈现强弱交替变换特征;入射波角度、沉积河谷的材料、几何特征是影响沉积河谷-建筑群整体地震响应规律的关键因素。总体上看,建筑群对浅沉积河谷地震动响应有较大的降幅效应,特别是高频波入射下最大降幅近50%。实际河谷地震放大效应评估需考虑密集建筑群的影响,而位于地震波聚焦位置的建筑物需适当提高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9.
含软夹层的层状沉积河谷场地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层状沉积河谷场地中的软夹层模拟为流体饱和多孔介质,结合已有的对单相弹性固体介质、流体饱和多孔介质进行动力反应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既能描述沉积河谷谷底的软土场地(用流体饱和多孔介质描述),又能描述河谷周边山体(用单相弹性介质描述)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方法分析了研究在P波入射下软夹层厚度以及软夹层的刚度等因素对层状沉积谷场地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饱和土半空间中圆柱形孔洞对平面P波的散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华  赵成刚 《岩土力学》2004,25(12):1867-1872
在 Biot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求解饱和土半空间中圆柱形孔洞对平面 P 波散射问题的波函数展开法。首先。分析了具有圆柱形孔洞的饱和土半空间场地在平面 P 波入射下产生散射波系,并将入射波和散射波的波函数在圆柱坐标下展开。然后,引入边界条件,求出散射波函数的待定系数,从而,得到饱和土半空间中圆柱形孔洞对平面P波的散射问题的解析解。根据所得的波函数的解,可求解区域内的位移、应力的值,同时,分析了入射波频率、入射角对柱面上的应力集中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沿线地震动的影响(II):数值结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利用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散射级数解答,定量分析了入射波长、入射角度、隧道直径、衬砌刚度等因素对沿线地表位移放大作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入射频率较低时,地下隧道的存在对地表位移幅值影响不大;而当入射频率较高时,地表位移幅值可以达到无隧道情况的4.5倍以上;衬砌情况下地表位移幅值可以高出非衬砌情况的87.8%。建议在地铁的规划设计中考虑地下隧道的建设对隧道沿线设计地震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沿线地震动的影响(Ⅰ):级数解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利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散射问题的一个级数解答,当衬砌与半空间介质相同时,该解答退化为文献中的无衬砌隧道的解答。级数解答为进一步定量研究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的放大作用以及入射波长、入射角度、隧道直径和衬砌刚度等参数对隧道沿线地震动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利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散射问题的一个级数解答,当衬砌与半空间介质相同时,该解答退化为文献中的无衬砌隧道的解答。级数解答为进一步定量研究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的放大作用以及入射波长、入射角度、隧道直径和衬砌刚度等参数对隧道沿线地震动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平面SH波入射下半空间中洞室群对地面运动影响问题的一个级数解答,并分析了入射波频率和入射角以及两洞室之间距离等参数对地面运动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地下洞室群对沿线地面运动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两个洞室情况地面运动可以达到单个洞室情况的1.6倍、无洞室情况的3.5倍以上。建议地铁等地下工程在设计和规划时应考虑工程建设后对沿线设计地震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无黏性可压缩理想流体介质波动理论和Biot流体饱和多孔介质波动理论,考虑水下饱和土的流固耦合,借助Hankel函数积分变换法(HFITM)给出入射平面P1波在海底洞室周围散射问题的解析解。相比传统研究中的"大圆弧假定",Hankel函数积分变换法可以较好地处理半空间表面边界条件。利用该解析解,计算分析了洞室表面透水条件、入射角度、入射频率、海水水深和饱和土的孔隙率等因素对水-土交界面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洞室表面动水压力、环周总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洞室表面透水条件对水-土交界面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影响较小;随着斜入射角的增加,水-土交界面处竖向位移减小;随着入射频率的增加,水-土交界面处水平位移随之增加;海水水深为2.5倍SV波的波长时,水-土交界面处水平位移及洞室表面动水压力最大值最大;随着孔隙率的增加,水-土交界面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洞室表面环周总应力减小,而洞室表面动水压力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6.
多层沉积凹陷地形对平面SH波散射问题的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彩红  梁建文  张郁山 《岩土力学》2006,27(12):2191-2196
利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含多个沉积层凹陷地形对平面SH波散射二维问题的一个解析解,并以一具有3个沉积层的凹陷地形为例,分析了凹陷地形中沉积层排列次序对SH波散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凹陷地形中沉积层排列次序将显著改变凹陷地形的卓越频率,沉积层的某个(些)排列次序有可能对入射波产生巨大的放大作用;此外,沉积层的刚度、厚度以及凹陷地形的深宽比等均对凹陷地形的放大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P波作用下深埋隧道动应力集中问题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推导了无限介质中双层衬砌圆形洞室在P波作用下衍射问题的解析解,并结合南水北调西线1期工程3#引水隧道开展了动应力集中系数参数敏感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围岩和内层衬砌的弹性模量对结构的动应力集中系数影响较大,而围岩泊松比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围岩和衬砌之间的介质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减震作用,前提条件是其弹性模量低于围岩弹性模量的1/20,否则减震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the frequency domain dynamic response of a pile embedded in a porous medium subjected to SH seismic waves is investigated. The surrounding porous medium of the pile is described by Biot’s poro-elastic theory, while the pile embedded in the porous medium is treated as a beam and described by a beam vibration theory. Using the Hankel transformation method, the fundamental solution for a half-space porous medium subjected to a horizontal circular patch load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fictitious pile methodology, the second kind of Fredholm integral equation for the pile is established in terms of the obtained fundamental solution and free wave field. The solution of the integral equation yields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pile to plane SH waves.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arameters of the porous medium, the pile and incident waves have considerable influences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pile and the porous medi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