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论造山带成矿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山带成矿学是研究造山带矿床形成环境、条件、机理及分布规律的科学,是地球物质科学新的生长点。造山带具有矿床类型多、矿产种类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发育、成矿地间跨度大、成矿多期次和多旋回发育等特点,区域成矿的多样性、继承性、新生性和叠加性明显,成矿具分带性和不均匀性,大规模成矿与重大构造热事件相关。造山带成矿学的研究内容应主要包括:造山带类型及其构造演化,主要矿床类型、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成矿环境与控矿要素,成矿物质、流体与成矿机制,构造、成岩、成矿年代学,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造山带中成矿规律以及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造册带成矿学研究需要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技术的融合,以揭示造山带矿床形成和分布规律。造山带成矿学概念与框架的提出,将有助于造山带矿床形成与分布规律的研究,为指导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取得新突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区域成矿学研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裕生 《矿床地质》1998,17(Z1):253-258
现代矿床学认为矿床尤其是大矿和矿集区都是区域尺度地质作用的产物,并重视对区域成矿学的系统研究。区域成矿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成矿的宏观时空背景,包括壳幔相互作用和区域构造格局、多种控矿因素的耦合、含矿建造的形成和分布、区域地球化学与成矿、矿床成矿系列、区域成矿系统的形成和演化,编制区域成矿的综合图件、建立区域成矿信息库,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区域成矿学的研究思路是以唯物辩证法、系统论和历史观为指导,以构造-成岩-成矿为主线,以成矿背景、成矿系统和成矿演化为核心内容,以边界成矿、转换成矿、耦合成矿和叠加成矿为理论基础,综合研究区域成矿的时空结构和矿床的分布规律,为矿产预测和普查找矿服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质找矿难度的日益加大,如何科学地圈定找矿靶区,已成为新时期矿产勘查部署及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成矿单元划分是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在圈定找矿靶区、部署矿产勘查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成矿单元划分的主要方法是以区域内成矿作用最强、矿床最多的构造旋回所形成的地质构造单元为基础,同时考虑其它构造旋回形成的矿床分布状况而进行成矿单元划分,即采用综合方法划分成矿单元(陈毓川等,2007.徐志刚等,2008.)。对于仅发育单一构造演化阶段或多数矿床形成于某一主要构造阶段的区域而言,上述划分思路和方案基本反映了成矿地质背景及矿产分布规律。但对于发育多个构造演化阶段或多旋回造山带的区域(如陕西省)而言,其矿产众多且形成于多个构造演化阶段,综合方法所划分的成矿区带则较难客观、清晰地反映其成矿背景及矿产分布规律。陕西省多年来的矿产勘查实践表明,成矿单元的划分应从本省多旋回构造演化、多阶段成矿作用的实际出发开展断代成矿单元划分,从而清晰地反映各构造演化阶段的成矿特征及矿床分布规律,以满足新时期地质找矿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论构造成矿规律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在简述构造成矿学概念的演进之后.着重论述了构造成矿的对称性、等距性、递变性和侧向迁聚性等规律,对构造成矿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作者指出.构造动力成矿作用,是构造应力场、构造地球牾场和构造地球化学场的综合作用;构造成矿过程,是构造运动和成矿物质运动的全过程:是一种不断存在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开放体系中的不可逆过程.构造动力作用能促使成矿元素活化.驱动含矿溶液运移.改变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导致成矿物质聚集.构造成矿动力学机制的研究.是构造成矿学的关键问題.随着构造成矿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逐渐形成了构造成矿学的基础理沦系统.  相似文献   

5.
随着矿产勘查难度的增大,通过成矿分析总结成矿规律,进行成矿预测,对提高勘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指导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理论,目前正沿着构造地质、金属省和建造分析三个重要方向发展。构造地质方向强调构造对成矿的控制,是开展工作较多的传统方向;欧美一些学者强调从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出发,划分不同的金属省(区),从而总结矿床分布规律;苏联学者近年来普遍重视从建造分析入手,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矿产沉积学是一个沉积学与矿床学交叉而形成的新的学科方向。矿产沉积学属于应用基础学科,主要任务是应用沉积学(沉积动力学、流体动力学、物理化学、微生物沉积学等)的基本原理,探讨成矿元素的迁移—聚集机理和成矿颗粒的风化—搬运—沉积过程,从而恢复沉积矿产的古环境(沉积环境、古盐度、古碱度、古氧化还原条件)和形成背景(沉积盆地、古地理、古气候等),最终目的是确定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进行成矿预测,为沉积矿产的找矿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将成矿事件与重大地质事件相结合,揭示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事件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7.
构造-流体-成矿系统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立强  邓军  翟裕生 《地学前缘》2000,7(1):178-178
初步尝试进行构造流体成矿系统及其动力学探索性研究 ,确立构造流体成矿系统及其动力的理论格架与方法体系 ,并将之应用于成矿学理论研究与找矿实践 ,是一种崭新的科学探索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初步探索提出构造流体成矿系统及其动力学理论格架与方法体系 ,突出构造和流体在成矿中的关键作用 ,强调多种组成和多重作用过程耦合和套合的整体性及综合效应。提出将构造流体成矿系统及其动力学作为一个整体 ,从流体与岩石构造环境相互作用及构造流体演化的角度探讨成矿系统的形成过程和动力学特征 ,实现研究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定量化 …  相似文献   

8.
大地构造成矿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地构造成矿学简称成矿学(Metallogeny),是一门由大地构造学同矿床学杂交所产生的边缘科学。由于在找矿中获得卓见成效的运用,故发展迅速。它是现代地球科学中一门很有实用意义和发展前途的新兴科学。依照1979年陈国达[1982]所下的定义,它是从大地构造学的角度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机理和在地壳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即是  相似文献   

9.
新疆北部地壳的发展演化历史十分复杂,从太古宙至今,经历了30亿年的长期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矿产资源和矿床分布格局。本文通过对该区地壳演化历史的研究,划分出四个成矿阶段,着重探讨了各阶段的构造、岩石和成矿作用特征,论述了部分贵重、有色金属矿产在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的分布规律,指出了新疆北部有色金属矿产的主要类型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疆北部及邻区的地壳发展演化历史十分复杂,从太古宙至今,经历了30亿年的长期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矿产资源和矿床分布格局。本文通过对该区地壳演化历史的研究,划分出4个成矿阶段,着重探讨了各阶段的构造、岩石和成矿作用特征,论述了各阶段的构造、岩石和成矿作用特征,论述了贵重、有色金属矿产在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的分布规律,指出了新疆北部及邻区贵重、有色金属矿产的主攻类型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对岩浆岩成矿性判别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体是否成矿的根本原因是所含成矿元素丰度的高低。岩体形成什么矿产则受不同岩类所含成矿元素种类的制约。显然,岩石类型仅起储存成矿元素的载体作用。据此,笔者以成矿元素丰度为依据,首创了岩体成矿指数等11种成矿性判别的最佳定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超大型金矿床比较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瑞廷  赫英 《西北地质》2000,33(4):1-11
从比较矿床学角度,对国内外典型超大型金矿在矿床类型、构造背景、成矿流体及成矿模式、成矿时代和成矿元素、矿物组合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在地球复杂巨系统中,金的地球化学性质和成矿地质环境的配合决定了超大型金矿床形成的特殊性和成矿选择性(偏在性)。本文探讨了超大型金矿床的形成演化及时空分布规律,认为合适的构造及地球化学背景、丰富的矿源与成矿流体的高度集中、良好的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富集和储存条件以及各种有利成矿因素的时空最佳耦合是超大型金矿形成的必备条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我国寻找超大型金矿的前景与对策及在超大型金矿床进一步研究中应重视的关键科学问题。我国超大型金矿的主要类型是花岗-绿岩带型、火山岩型和微细粒浸染型。我国东部及西北、西南地区的金矿集中区是我国21世纪极具潜力的超大型金矿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陶廷达坂—团结地区在中生代盆岭构造体系发育、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岩浆成矿系统,主要有构造-岩浆穹窿型和火山机构型两类;区内的内生矿产是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系统长期活动的产物;内生矿产以矿化集中区形式产出,从成矿规律、控矿因素等方面分析认为区内的内生矿产具有较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离子地质学—研究地壳中离子运动及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壳中存在离子,也存在电压,构造应力带中,电压比四周高,离博物馆愉,它们与围岩的化学反应强烈。其结果产生岩石太物蚀变和地球化学元素重新分布,航空r能谱测量能较全面精确的反映U、Th、K的重新分布情况,是离子地质学的主在研究手段,根据U、ThK的分布特征带与断裂等构造带无确定关系,我们假定生成它们的构造应力不同, 生成前者的叫离子运动应力,生成生者的叫机械运动应力。离子运动应力集中区,对成矿有利,这种应力集中是必需的全球性的控矿因素,而岩石矿物,构造是有条件的局部性控矿因素,因此化探找矿效果好,地质成矿模式找矿效果差,离子运动应力迷交织成应力网,应力网就是天然“化工”网,网的有利部位形成资源,构成资源网,通过研究放射性元素的单元素异常和组合异常的分布规律及它们与非放射性化探异常的关系来查明资源网,从而编制国土资源  相似文献   

15.
构造成矿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在金矿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构造成矿学研究的基础,以及在区域构造成矿学、构造成矿流体、构造成矿定位机制、构造成矿动力学机制等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从构造成矿学的角度,深刻理解构造成矿学研究在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中的重要性.以江西洋鸡山金矿的找矿实践为例,阐述构造成矿学研究在实际工作中的成果,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青海托莫尔日特金矿区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异常分布、成矿元素及微量元素在断裂带中的分布规律,对青海托莫尔日特金矿区控矿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NW-NWW 向断裂带控矿作用非常明显,特别是横穿乌达热乎、赛坝沟延伸到嘎顺-带的韧-脆性剪切带是区内最为主要的控矿构造之一。该带不但控制异常的平面分布,而且对成矿元素及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都有明显的影响。系统的构造地球化学剖面和不同变形类型岩石中成矿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对比表明,NW-NWW向韧-脆性剪切带内Au、Cu等成矿元素的富集非常明显,并且有一定的相关性;微量元素的分布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断裂带的韧性的脆性变形对微量元素的分布与聚集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陶平  陈建书  白培荣 《贵州地质》2023,40(4):344-352, 361
以《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研究项目为依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了贵州雪峰至加里东构造旋回构造演化及区域成矿规律的系统研究。认为在该构造旋回,随着构造动力从离散(裂解)向汇聚(造山)发展,盆地类型从陆内裂陷(谷)盆地转化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再转化为板内结合带压陷盆地,从而形成了各时期特有的地质建造及多种矿产,尤其是贵州最有特色的锰、磷、重晶石等沉积矿产。这些矿产在各种地质建造及其地质体中呈现出有序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并论述了与沉积作用、浅成中-低温热液作用、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各一个及亚系列数个,并建立了贵州与南华纪至中寒武纪早期主要矿产的区域成矿模式。这些成果进一步揭示了贵州该旋回中的区域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8.
邓尔新 《矿物岩石》1993,13(2):54-66
研究成矿规律并用之于预测地下矿产的论著与日俱增,显示出该学科所具有的重大实际意义与强大生命力。然而对全球成矿规律系统理论的论述却很少见。笔者在1990年以后,在多次内部会议和讲学中曾先后阐述环球内生矿产三向特征的规律性。鉴于一些学者们的建议,决定以此简短的中、英文摘要向同行们介绍。内生矿产成矿规律主要反映其成矿物质来源,时、空分布,共生分布及其成因内在联系等诸方面特征规律性的总和。根据大量研究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与各有关元素分别赋存于地球之上地幔、下壳层和上壳层三大圈层中之高丰度有密切关系。矿产在时、空和共生分布所展现的规律性,在  相似文献   

19.
陶平  陈启飞  祁连素 《贵州地质》2019,36(2):110-119
本文对黔西南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获得了系统认识。黔西南金矿的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和继承性,其中卡林型金矿的主成矿期为燕山期,土型金矿为卡林型金矿在第四纪表生环境中改造而成。多级区域构造对多级成矿单元有逐级控制规律。卡林型金矿床分布具丛聚性、方向性、等距性,并与古构造有关。矿体在多层次滑脱构造系统及拆离断层中呈有序分布,也在褶皱-断裂构造中呈有序分布。成矿元素组合及共伴生矿产也具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与黔西南金矿相关的矿床成矿系列有两个,亚系列有四个。在上述认识基础上,为其建立了统一的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麻栗坡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W、Sn、Pb、Zn、Cu等主要成矿元素不完全服从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而表现出多重分形结构特征。因此,采用传统的地质统计学方法提取异常显然不能客观地反映区域的成矿元素分布特征。本文引用了"C-A"多重分形模型来研究该地区成矿元素特征,并有效提取各元素异常下限值,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区内成矿潜力进行初步预测。实践表明,分形方法所提取的剩余异常与研究区的矿产分布较为相符,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成矿元素分布规律,为研究区成矿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