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米易海塔地区晋宁期发生大规模的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一套中-深变质岩相的岩石组合,并且在混合岩中发育了较好的铀矿化。但是,混合岩化与铀成矿的关系,以及混合岩形成以后是否有后期热液叠加成矿,前人一直没有进行过研究。笔者通过对该区混合岩开展脉体的锆石UPb测年、矿化岩石的晶质铀矿测年,以及与铀矿化共生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探讨了混合岩化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发现,混合岩脉体的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801±38 Ma,晶质铀矿表观年龄为701.8 Ma,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754±10.7 Ma,三者的形成时间大体一致,均属晋宁期,说明混合岩化的同时铀得到了富集,局部形成高品位的铀矿化。同时,区内发育后期热液叠加成矿作用,铀矿化年龄为228.6、 225.9、 210.5 Ma,属印支晚期矿化。这与矿化体附近细粒花岗岩脉测得的锆石U-Pb年龄(219±14Ma)基本一致,暗示铀矿化可能与印支晚期的花岗岩浆活动有关,花岗岩脉侵位及其带来的热液活动,导致混合岩脉体中铀的叠加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
天山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对天山山间盆地和两侧盆地内的砂岩型铀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文系统采集萨瓦甫齐铀矿床矿石样品,通过薄片镜下观察、α径迹放射性照相、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等多种技术手段,识别出萨瓦甫齐铀矿床三种矿化类型:含铀碎屑原生沉积型铀矿化、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和由低温热液脉型铀矿化。三种铀矿化具有明显的先后形成顺序,原生沉积型铀矿化形成了矿区早期铀预富集,层间氧化带铀矿化构成了本区主要铀矿体,而晚期低温热液脉型铀矿化则是对前期铀矿体的叠加富集。结合南天山中、新生代造山作用指出,三叠纪隆升作用形成了萨瓦甫齐铀矿床原生沉积型铀矿化;始新世-渐新世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形成了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中新世开始,伴随天山强烈褶皱造山,来自深部的造山热液改造了前期铀矿体,形成了低温热液脉型铀矿化叠加富集。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概述了寒武纪地质发展史。太古代早期只出现小面积古陆核,岩石含铀量低,硅铝壳演化晚。早元古代稳定性差,盖层形成晚。因此,对寻找澳北型铀矿床不利。但中生代地台活化对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创造了条件。铀矿花分布在古陆核两侧,围绕古陆核划分三个分带:内带——太古代古陆核为钍矿化区,多为花岗伟晶岩型;中带——古陆核边缘凹陷为铀钍混合区,铀多为变质热液型,碱交代型,与硅化带、破碎带、混合岩化及岩体接触带有关;外带——中生代花岗岩分布区为铀矿化区。中生代化岗岩是本区主要成矿岩体。集宁区凤凰山岩体,铀矿化分布于岩体边缘顶盖相,属硅质脉型。五台区盘道岩体,铀矿化主要产于岩体外接触带,有萤石型与玉髓型两种。上述共同特点:富硅、富钾、铝过饱和岩石,成矿类型与岩石化学成分都可与华南花岗岩对比。铀矿找矿方向:主要在古陆核外带中生代花岗岩呈北东向展布区,特别是围绕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寻找硅质脉型是最有远景的。其次是在中条区西侧山前大断裂复背斜核部,特别是断裂拐弯处和混合岩化强烈地段,寻找变质热液型、碱交代型是比较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对一产铀花岗岩体裂隙粒间铀的动态浸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大量脉状铀矿床以及许多沉积型铀矿床往往与含铀量较高的花岗岩体有密切的空间和成因联系。这些花岗岩的铀浸出率也高,而且有随铀含量增高而增高的总趋势。但是,铀的浸出率的高低和铀在花岗岩中的存在形式和配分情况是怎样联系的呢?我们知道,铀在花岗岩中的存在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呈单矿物形式:铀组成独立的铀矿物或铀钍矿物(晶质铀矿、铀钍矿、方钍石等)。  相似文献   

5.
某辉沸石化-铀酰矿化铀矿床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我国南部某铀矿床产于MS花岗岩体内,其矿石矿物主要为硅钙铀矿和钙铀云母,偶而出现沥青铀矿。矿体产在花岗岩的低温辉沸石化晕范围内,其上部矿化主要发育钙铀云母,下部主要发育硅钙铀矿。矿石中铀镭基本平衡。经初步研究认为,本矿床应是在早期沥青铀矿化预富集的基础上,经辉沸石化及铀酰矿化而形成的内生铀矿床。  相似文献   

6.
曾文乐 《矿物学报》2007,27(Z1):477-479
一提到桃山铀矿,业内人士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这是我国著名的花岗岩型铀矿产地之一,矿田内已发现铀矿床12个和众多铀矿点带,其中大布矿床为我国花岗岩型铀矿床中规模最大的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桃山铀矿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矿体短小分散、脉状或群脉状、品位低,常规开采不经济的帽子一直戴在桃山铀矿田的头顶上.事实果真如此吗?难道在这已探明巨量铀矿、成矿地质环境又如此好之地真的没有富大铀矿吗?人们不禁要反复思考.  相似文献   

7.
论L花岗岩体与3701铀矿床的成因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赋存于L花岗岩体外接触带(0—120m)的碳酸盐岩中,矿化围岩为中泥盆统应堂组泥质灰岩。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属细脉浸染型矿化。矿化可分为四个阶段。工业矿物为沥青铀矿,呈显微浸染状、显微脉状分布于方解石中,或充填、交代伴生矿物。脉石和金属矿物主要有方解石、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和砷黝铜矿等。矿脉两侧的围岩呈现面型和线型弱热蚀变。L花岗岩体出露面积238km~2,为一个单阶段侵入岩基,其岩性主要是粗-中粒黑云母花岗岩。鉴于铀矿化年龄(65.0一30.7 Ma)较L花岗岩体成岩年龄(318一202 Ma)小得多,因此可认为矿化与花岗岩浆活动无成因上的联系。但花岗岩在下列方面对3701铀矿床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提供铀源和错:为矿化提供少量硫、碳和微量元素;形成有利于含铀溶液集聚的隔水底板;为加热含矿溶液和促使其对流循环提供部分热源.  相似文献   

8.
<正>花岗岩型铀矿床是我国最重要的铀矿资源产出类型,铀矿体以热液脉的形式赋存在花岗岩体中。华南花岗岩众多,但花岗岩型铀矿床仅集中产出在为数并不多的几个花岗岩体中,这些含铀矿体的花岗岩一般被称为产铀花岗岩。产铀花岗岩往往含有非常高的铀含量(10×10-6),并且铀浸出率很高,能为后期热液矿化提供铀源。对华南这些具有成矿专属性的产铀花岗岩,其岩石成因以及铀在花岗岩中的富集机制受到人们的关注。寻找同类型的产铀花岗岩对于在华南进一步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具有  相似文献   

9.
恩格日音铀矿床是近年在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南缘新发现的一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矿体在平面上呈近EW向展布,矿带长度超过7.6 km,宽度400~800 m,垂向上可分为三层,产状较平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赛汉组冲积扇相及辫状河道相灰色粗砂岩、细砂岩、泥质砂砾岩中,呈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以低品位含铀碎屑岩型为主,铀主要以吸附态赋存于杂基中,其次以沥青铀矿和铀石形式存在。矿区主要蚀变类型包括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黏土化等,其中黄铁矿化与铀矿化关系密切。恩格日音铀矿床上部矿体成矿类型属于层间氧化带型,下部矿体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115.1±5.9Ma,与赛汉组下段沉积时期接近,成矿类型属于沉积同生型,该结论深化了马尼特坳陷南缘铀成认识,拓宽了该区铀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北地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铀的赋存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北地区主要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贫矿石(U≤0.01%)中铀主要以分散形式,被砂岩填隙物中的粘土、褐铁矿等矿物,以及碎屑物和矿物的裂隙面等吸附,偶呈显微(μm级)、超显微状(<1μm)沥青铀矿(其次为铀石)。随着矿石铀品位的增高,其中呈铀矿物形式的铀的比例逐渐增大,在特高品位(U>1%)的矿石中,铀基本呈铀矿物(沥青铀矿,偶有铀石)形式产出。类质同象铀的份额极微,其可利用性缺乏实际意义。矿石中铀矿物主要赋存于矿化砂岩的填隙部位及碎屑物、矿物的孔隙或解理中,有时可交代碳屑、黄铁矿、绿泥石、黑云母等。由矿石中U4 /U6 含量比例推算原生铀矿物(沥青铀矿)的近似含氧系数变化范围为2.35~2.74,均值为2.49,与沉积、淋积铀矿床中的铀氧化物含氧系数相当,表明该类铀矿床生于常温条件下。极少数样品落入低温热水成因沥青铀矿的含氧系数范围(含氧系数低至2.35),表明个别地段可能出现低温热水铀成矿作用,推测可能受断裂构造热的影响。进而推测,特富矿石(U>1%)可能是源自深部、沿断裂上升的含铀低温热水叠造作用的产物,板状矿体便是深、浅部流体混合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白云生 《矿床地质》1983,2(1):58-65
我们在某新第三系盆地进行以铀为主,兼顾其它有用矿产的勘探工作中,落实了一个大型的含铀锗矿床。经工艺流程试验,锗铀均能综合利用。为了更好地认识、研究和寻找此类矿床,笔者特将该矿床的成矿特征及对其肤浅认识简介于下,以供读者和从事此类矿床的研究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简叙辽东地区太古宙绿岩带地质背景,并结合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的阐述,提出太古宙绿岩带铀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前寒武纪主期性。讨论太古宙富铀钾质花岗岩相关的太古宙残留体内构造-蚀变岩控制铀矿的观点:提出古韧性剪切-破碎断裂带、太古宙基底岩体顶上凸起带之凹洼中的"突触"与碱交代岩等三位一体的构造空间和构造-蚀变岩定位层间-不整合破裂带关联-碱交代热液型铀矿的成矿模式,并且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围岩蚀变清楚,铀成矿谱系反映为初贫后富-叠加再造成矿的矿物组合;以复杂-叠加、脉络清楚的太古宙绿岩带构造环境相关的铀矿聚集区为例,探讨太古宙绿岩带铀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并认为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矿体埋藏深、隐伏性强、盲矿体多,潜在的找矿前景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3.
下庄矿田基底的控矿作用及其有关地质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徐达忠  薛振华 《铀矿地质》1994,10(3):150-155
本文提出武夷及其邻区存在两个裂陷槽及一裂隆,鹰潭-南城-安远-河源韧性断裂带为东部的火山岩型与西部的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地质分界线,指出了加里东运动在本区的突出作用是使裂隆基底岩石发生混合花岗岩化作用。根据下庄矿田及其外围发现较深变质的岩石和较大规模韧性剪切糜棱岩带,得出下庄矿田是古老基底加里东热穹隆区多次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由于铀成矿作用赋存于初、脆性两种构造中,建议重新划分矿化类型以指导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一个铀钨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至今,在国内外已发现的单铀或单钨的脉状矿床或层控矿床为数不少,但铀钨均具工业意义的铀钨(沥青铀矿-白钨矿)组合的矿床却极其少见。本文介绍了一个这样的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特征:该矿床的形成受花岗岩、地层、岩相、构造、地下水及区域地球化学环境的联合控制;从矿石建造和有用元素组合角度看,这是一个矿床新类型,从成因上看,是花岗岩型热液矿床与层控矿床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5.
南岭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铀矿基地,产出的铀矿床以花岗岩型为主,其次为碳硅泥岩型和少量砂岩型。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前人找矿勘查和科研成果,认为南岭成矿带多期多阶段构造演化为铀成矿作用提供了初始铀源、产铀花岗岩、断裂网络和含铀热液等有利的成矿条件。产铀花岗岩大多是由高硅、过铝、偏钾高碱的S型花岗岩,沿断裂分布的构造碎裂岩、蚀变岩和还原性地质体是有利的赋矿围岩。矿化与蚀变中心带发育沥青铀矿、黑色微晶玉髓、紫黑色萤石、胶状黄铁矿、赤铁矿、绿泥石等矿物组合。铀矿体形态多样,以中小规模、中低工业品位为主。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多阶段区域性拉张过程中形成了多阶段铀矿化。花岗岩型铀矿床分布于加里东隆起区花岗岩内部构造结和岩体接触带附近,矿体沿断裂与蚀变体一起赋存于氧化-还原界面和脆韧性构造转换面之间的"成矿壳层"内。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空间全位"铀成矿模式显示,不同的构造层、不同的建造、不同的岩性及不同的部位均有铀成矿潜力,但由于具体成矿条件的不同组合而产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时间和不同强度的铀矿化。也就是说,难以排除某一空间部位不成矿的可能性。根据这一"全位"成矿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对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铀成矿作用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尚未落实的"缺位",再根据工作区具体成矿条件指导铀矿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铜陵地区位于华中地洼区,苏鄂地洼系。具工业价值的金矿床多赋存于地洼期次一级构造以及它们的交汇处,这是本区构造控矿的特点。近矿围岩以地台型碳酸盐岩为主,矿体明显受地层层位控制。与矿化有关的侵入岩,主要形成于地洼期(燕山早、中期)。岩体形成后叠加了成矿热液的多次活动。金的成矿作用及金矿床的形成,通常与含金丰度相对较高的地台构造层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它们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可认为是矿源层(Source beds)。本区各主要矿床是以地洼型岩浆期后热液作用为主的多因复成层控含金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17.
大厂矿田作为大型锡多金属矿之一,成矿演化过程复杂,隐伏矿产资源繁多。为了研究大厂矿田笼箱盖岩体外围隐伏矿床的分布位置和成矿机制,对覆盖大厂矿田的音频大地电磁数据进行精细的处理,得到了地下3 km以内的二维电性结构模型。根据电性资料结果,推断了隐伏花岗岩和矿体的位置。花岗岩呈高阻特征,埋深约1.5 km,沿断裂构造成脊状隆起;低阻矿体位于花岗岩顶部中泥盆统地层中,推测矿体发育自底部花岗岩体,表明花岗岩具有明显的控矿作用。根据大厂矿田近铜远锡的分带特点和地表元素异常,以找到矽卡岩型锌铜矿体和锑钨矿床的可能性最大。研究表明,晚白垩世时期,中、下地壳(及少量上地幔)岩浆热液沿NW向基底断裂上涌到地壳浅层泥盆系地层,后经结晶分异与围岩产生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整合面中的成矿机制与找矿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不整合包括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两种。不整合面附近成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但通常只简单地认为不整合面只是成矿的有利通道和储矿场所 ,而对发生在不整合面中的后期构造活动主动促进成矿 (成矿流体流动 )的作用认识不足。文中在列举了国内外一批产于不整合面中的矿床的基础上 ,总结了这类矿床的主要特点是 :矿床均产于不整合面及其靠近的盖层和基底地层中 ,常呈矿产密集区分布 ,规模一般较大 ,品位较富 ,矿床的成矿过程一般是经过沉积和热液叠加两个阶段 ,成矿作用和围岩蚀变都是以低温为主 ,矿床的成矿元素与同区域的其他类型矿床相似 ;两种不整合面中的矿床的矿体形态与产出位置不大一样。最后讨论了中国为什么不能形成不整合脉型铀矿床和为什么在不整合面中主要只形成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9.
鹿井铀矿田位于诸广山复式岩体中段,区内出露印支-燕山期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以及寒武纪浅变质岩系,成矿围岩主要有花岗岩和浅变质岩系。铀矿床类型为花岗岩型和花岗岩外带型,成矿年龄47~116.4Ma,矿体多呈脉状、树枝状、透镜状。断裂、裂隙控制了铀矿体的定位,晚期小岩体穿插对铀矿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期次岩体接触界面控制了铀矿体的聚集。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康滇地轴典型热液型铀矿——大田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围岩、构造蚀变带脉岩中的锆石和矿石晶质铀矿U-Pb法定年,以及年代学特征研究,获得如下认识:1)大田地区混合岩的原岩形成于晚元古代早期之前(900Ma);2)混合岩化作用发生于840~900Ma;3)铀矿区F3碱性构造蚀变岩带形成于混合岩化晚期(820~840Ma);4)大田铀矿床的成矿年龄为777Ma左右。因此笔者认为,康滇地轴的形成与发展、包括铀在内的成矿作用,是与罗迪尼亚大陆的形成及裂解演化所导致的构造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大田地区的构造演化对铀成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