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滇西腾冲-梁河锡矿带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区,目前已发现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锡矿床2个:古近纪的梁河来利山锡矿床和晚白垩纪的腾冲小龙河锡矿床。对这2个矿床主成矿阶段形成的黄铁矿样品进行了硫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来利山锡矿床黄铁矿的δ~(34)SCDT值为+4.9‰~+6.7‰,平均值+5.5‰(n=10);小龙河锡矿床δ~(34)SCDT值为+5.0‰~+8.1‰,平均值+6.3‰(n=32)。两个锡矿床的δ~(34)SCDT值与矿区花岗岩的δ~(34)SCDT值(0~+5.7‰)范围基本一致,暗示这2个矿床的成矿流体中的硫均主要来自花岗岩浆。结合已有研究资料,认为腾冲-梁河锡矿带这两个典型锡矿床与矿区花岗岩具有同时性,其成矿流体均主要源自各矿区花岗岩浆的分异演化,花岗岩浆还为锡矿化提供了部分Sn成矿物质,小龙河和来利山锡矿床的锡成矿作用与花岗岩浆活动具有密切的联系,属于花岗岩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盖县猫岭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猫岭金矿床赋存于早元古代辽河群盖县组变质岩系内,空间上与印支期猫岭似斑状花岗岩体关系密切,两者相距仅0.2km,花岗岩体本身有金矿化及蚀变现象。矿床的成矿热液为一种氧逸度较低、富集碱金属及卤族(特别是Cl)元素的热液,其δD=-77——80‰,δ18O=6.05-7.38‰,δ34S=6.15-10.3‰。矿床的矿石铅与猫岭花岗岩体长石铅的同位素组成不尽一致。根据上述特征可认为:猫岭金矿床为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典型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但金属成矿物质除成矿热浪本身带来外,部分还由成矿热液萃取自容矿围岩-辽河群盖县组。  相似文献   

3.
安庆铁铜矿床是安徽沿江地区具代表性的大型铁铜矿床之一,其形成机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分析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矿石和围岩的硫、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具有显著的水平分带特征。矿石硫化物δ~(34)S值范围为-6.5‰~10.6‰,变化大,闪长岩浆为成矿提供了大部分硫,前三叠纪碎屑地层和三叠纪围岩提供了部分硫;从闪长岩体到围岩,δ~(34)S值呈V字型变化,是不同来源硫混合的结果。碳酸盐矿物δ~(13)C范围为-5.5‰~2.0‰,从外带到内带呈下降趋势,表明碳主要源自岩浆热液,混入了部分地层碳。近矿围岩中δ~(13)C和δ~(18)O值相对地层偏低,是流体改造作用的结果。外接触带致密块状磁铁矿体具有最低的δ~(18)O值和部分贯入成因地质特征,可能为高温流体沿接触带和断层贯入充填的产物。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可能存在流体贯入充填与热液交代两种成矿形式。高温富铁流体贯入接触带形成了外带块状磁铁矿体,其分异热液与闪长岩体的交代作用、地层流体混入等综合作用形成了矽卡岩型铜矿体和含铜蚀变闪长岩,二者在空间上的叠加构成了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不同成矿方式的叠加导致了矿床分带及元素迁移特征有别于典型矽卡岩矿床。  相似文献   

4.
夏隆岗铅锌矿床是扎西康矿集区内新近发现的铅锌矿床。矿床已发现的铅锌矿体受控于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构造。通过系统的钻孔编录,结合脉体穿插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可将矿床热液成矿期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铁锰碳酸盐—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1);石英—方解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2);石英—硫盐矿物阶段(S3)。本次研究系统测试了该矿床热液成矿期不同阶段硫化物的原位硫同位素组成,发现了明显的差别。结果表明,S1阶段金属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介于-1.92‰~3.77‰之间,平均值为0.86‰,指示热液成矿早期S来源于岩浆。而S2阶段及S3阶段硫化物则具有不同的S同位素值,其中S2阶段金属硫化物的δ~(34)SV-CDT=4.42‰~9.09‰,平均值为7.25‰。S3阶段脆硫锑铅矿δ~(34)SV-CDT=5.27‰~5.54‰,平均值为5.41‰。S2成矿阶段、S3成矿阶段硫化物δ~(34)SV-CDT值与区域上围岩地层S同位素较为相似,表明矿床热液成矿晚期有地层硫的加入。综合研究表明,夏隆岗铅锌矿床为与岩浆热液活动相关的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桂北一洞五地锡矿床的成因问题引起了较大争论,本文从研究矿床基本特征和控矿条件入手,讨论了矿化分带、围岩蚀变、锡石和电气石标型特征及矿石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和氧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平英黑云母花岗岩既提供了一洞五地锡矿床的成矿能源,又是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该区的成矿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曲水坑锡矿床位于锡坑迳锡矿田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与武夷山北北东向隆起带南段西坡复合部位,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通过分析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认为曲水坑锡矿床属于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之后,岩浆分异的含矿热液沿断层破碎带、裂隙等导矿构造运移并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系统总结了岩浆岩、构造、赋矿地层、赋矿围岩、围岩蚀变、地球化学、铁帽等找矿标志,并对矿体沿走向和倾向方向的延伸、厚度、品位变化特征及共(伴)生资源进行了分析,为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铜厂铜-铁矿床在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限制了其成矿模式的建立以及进一步的找矿实践. 利用黄铜矿Re-Os同位素对该矿床进行定年,并利用LA-MC-ICP-MS技术对黄铜矿、黄铁矿及磁黄铁矿等硫化物开展原位硫同位素研究. 分析结果显示,5件黄铜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84±34 Ma(MSWD=8.7),表明铜厂铜-铁矿床形成于早古生代加里东期. 铜厂铜-铁矿床上部铜矿床中黄铜矿(+9.75‰~+13.1‰)和黄铁矿(+9.22‰~+13.9‰)的δ34S值略高于下部铁矿床中黄铜矿(+8.66‰~+10.9‰)、黄铁矿(+8.85‰~+11.0‰)和磁黄铁矿(+7.93‰~+9.28‰). 计算得到早期成矿热液的δ34S∑S值约为+10.6‰,晚期成矿热液的δ34S∑S值约为+12.3‰,说明矿床硫是地幔硫混染海水硫形成的,热化学还原在海水硫酸盐还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铜厂铜-铁矿床的形成可分为两期:新元古代晋宁期,Rodinia超大陆裂解导致勉略宁地区发生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富含Fe、Cu的初始矿源层;早古生代加里东期,大陆边缘持续的裂解和裂陷形成勉略海槽并导致强烈的岩浆活动,富含挥发分及硫的岩浆热液混合海水硫,并从细碧岩中萃取Fe、Cu等成矿物质,早期成矿热液在铜厂地区深部形成铁矿床,随着磁铁矿和硫化物的沉淀,成矿热液演化到晚期阶段并沿断裂构造带向上运移,在铜厂地区浅部形成铜矿床.   相似文献   

8.
栗木矿田花岗岩型锡矿床成矿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栗木锡矿,在矿床类型上可谓别具一格。除了热液脉状和云英岩型外,主要为花岗岩型原生锡矿床。花岗岩型锡矿床系指矿石矿物锡石呈浸染状产于花岗岩中,其Sn含量达到工业要求而构成的矿床。矿体中除锡外,常伴生其他有用组分,如钽铌钨等。本文着重介绍花岗岩型锡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因以及成矿机制,为区域综合普查找矿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碾子沟钼矿床地处华北地台北缘西拉木伦钼成矿带西段,为一典型的中型石英脉型钼矿床。该钼矿床矿脉(体)主要产于燕山早期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内NNW、NW向断裂构造体系之中,成矿作用过程经历了黄铁矿±辉钼矿+石英(Ⅰ)、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Ⅱ)、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石英(Ⅲ)及石英±方解石(Ⅳ)4个阶段。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包裹体组分析、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表明,矿床初始成矿流体为高温、中低盐度(490~550℃,盐度(w(NaC1))2%~10%,50~62 MPa)均匀的NaCl-H2O体系热液,δ18OH2O-SMOW(2.21‰)及δDH2O-SMOW(-68.9‰)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成矿流体上升并不断汇聚于容矿断裂空间,伴随温度、压力降低(380~460℃,26~40 MPa→360~420℃,25~30 MPa)而进入两相不混溶区,流体开始发生沸腾→强烈沸腾作用,导致成矿元素Mo大量沉淀富集成矿,成矿晚期残余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δ18OH2O-SMOW为-2.41‰~2.51‰,δDH2O-SMOW为-110.1‰~-105.5‰),矿床属燕山早期中高温岩浆热液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0.
铲子坪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理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道芳 《湖南地质》1993,12(1):29-34
铲子坪金矿的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征。元古界的板溪群及震旦系是本矿床的主要矿源层.矿床的δ~(34)s变化于-2.14‰~+0.32‰之间,而地层中的δ~(34)s变化于6.77‰~7.96‰之间,说明成矿热液有岩浆热液的参与,而δ~(18)C为+6.8‰~+8.62‰、δD为-70.1‰~-54.7‰,成矿溶液具有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1.
云南东南部都龙锡石-硫化物型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宋焕斌 《矿床地质》1989,8(4):29-38
都龙锡矿床是中国三大锡矿基地之一——滇东南老君山锡、钨多金属成矿区中最大的矿床。矿体产在老君山花岗岩体外接触带寒武纪地层中,属锡石-硫化物型多金属矿床。除产Sn外,还伴生有zn、Ag、Cu、Fe等有用组分。本文通过对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控制因素和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对以往的层控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矿床的锡质主要来源于第一期花岗岩,第二期花岗岩与叠加在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上的铜矿化有关;矿质的运移和沉淀主要受控于断裂、裂隙构造及围岩的岩性;成矿流体以温度高(300—400℃)、盐度低(5.5wt.%NaCl)、密度小(0.9—1.0g/cm~3)及富含挥发组分等为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2.
滇西老厂隐伏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成矿过程与物质来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滇西老厂新生代隐伏斑岩-矽卡岩矿床位于西南三江特提斯南段昌宁-缝合带内,是缝合带内目前发现唯一的钼矿床。前人的研究主要围绕新生代岩体展开,而对于有关的斑岩-矽卡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尚待深化。本文对老厂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进行了岩相学、电子探针和硫同位素分析,探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物质来源。斑岩型矿床成矿过程包括成岩期、钾化期与硅化期,矽卡岩型成矿过程包括进矽卡岩期、早退矽卡岩期和晚退矽卡岩期。斑岩与矽卡岩最终都经历了低温热液的改造。矿物学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30~790℃,氧逸度NNO+1.6~2.5,成岩阶段具有高温和相对还原的特点;钾化及硅化阶段黑云母结晶温度从650℃逐步降低为450℃,然而相应的氧逸度由QMF+1.9升高为QMF+2.5。斑岩内辉钼矿的富集以及矽卡岩内金属硫化物的沉积,均与温度下降和氧逸度升高关系密切。已知斑岩全岩δ~(34)SVCDT(+3.00‰~+11.00‰)与无矿化斑岩全岩δ~(34)S组成一致,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金属硫化物δ~(34)SVCDT(-1.96‰~+1.99‰)组成与低氧逸度斑岩矿床的δ34S组成特征符合。本文为老厂钼矿床成矿机制提出了客观合理的解释,为丰富西南三江特提斯新生代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丰宁县牛圈浅成低温热液型银矿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圈银矿床属浅成低温热液型。该矿床品位高,易采易选。矿床产于华北地台北缘银、金、铜多金属成矿带。围岩为海西晚期粗粒花岗岩与燕山晚期细粒(钾质)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冀北地区红旗营子群、张家口组及燕山晚期浅成-超浅成富钾硅酸盐岩体中银、铅、锌及钼等成矿元素含量较高。在区域上,这些元素组合异常,形成Ag、Pb、  相似文献   

14.
华南地区电气石花岗岩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运金 《岩石学报》1990,6(4):46-53
电气石花岗岩产于拗陷区和隆起带的上叠盆地中,以富碱,富铝、硅酸过饱和、富锂、氟、硼及锡钨等成矿元素为特征。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海鸥状,具明显的δEu异常。~(87)Sr/~(86)Sr初始比值大于0.710,δ~(18)O值大于 10‰。其黑云母是富锂、富铁的锂黑云母,锂铁叶云母,电气石是锂电气石-铁电气石和铁电气石。它们为壳源成因,与钨锡矿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个旧东矿区西部凹陷带岩体内部蚀变花岗岩型Sn、Cu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蚀变分带特征、含矿岩体地球化学组成以及深部找矿远景的系统研究,认为该类矿床属于个旧东区花岗岩岩浆热液成矿多样性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产于花岗岩岩体边缘相-过渡相的蚀变花岗岩型多金属矿床,它属于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矿床.钾长石化、黄铁矿化、萤石化、电气石化与富集成矿密切相关;该类型矿床的发现使传统的"两楼一梯"成矿模式更新为"两楼一梯+地下室"的成矿模式,并对云南个旧深部找矿和接替资源补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头钼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皖南地区新探明的一个中型多金属矿床,成矿受东西向古特提斯构造体系向北东向古太平洋构造体系转换机制制约。文章通过对矿床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厘定了矿床成因,并构建了矿床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内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91℃~398℃、盐度范围为0.88%~37.4%、密度范围为0.18g/cm3~1.10g/cm3,属中温、中等盐度、中低密度流体,成矿流体演化经历了钾长石化、石英-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三个阶段,石英-绢云母化阶段成矿规模最大;矿石与围岩全岩Pb同位素组成均一,在~(208)Pb/~(204)Pb-~(206)Pb/~(204)Pb图中呈线性分布趋势,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花岗闪长斑岩参与成矿的特征更为显著;黄铁矿中硫同位素组成介于-1.00‰~+7.00‰,近似塔型分布,辉钼矿硫同位素组成高于黄铁矿,表明矿石矿物中硫同位素组成均一且达到平衡,硫主要来源于深部地幔,并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无矿、含矿两类石英脉氧同位素组成范围为9.80‰~13.0‰,二者为同源热液作用的产物,流体中δ18 O水值为-1.21‰~+1.99‰,接近大气降水值,推测在成矿过程中原始含矿热液受到不同程度大气降水的混合。马头钼铜矿床为一具有斑岩型矿床围岩蚀变分带特征的次火山-热液矿床,属斑岩成矿系统,花岗闪长斑岩是区内最主要的成矿母岩,粉砂岩也为成矿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但钾长花岗岩脉与成矿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浙东南石平川钼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平川钼矿床位于浙东南政和—大埔断裂与长乐—南澳断裂之间的火山坳陷带相对隆起区,空间上和成因上均与燕山晚期侵入的钾长花岗岩体关系密切,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次为碳酸盐化。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87±1)Ma[锶初始值I(Sr)=0.713 36],形成时间为晚白垩世。成矿期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其均一温度为114.4~325.8℃,集中于170.2~227.0℃。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δ(D)为-52.8‰~-64.9‰,δ(18O)为-3.85‰~-7.27‰,反映成矿流体来自混合的岩浆水与大气降水。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研究表明δ(34S)为+3.14‰~+4.19‰,表现为岩浆硫特征。辉钼矿Re的质量分数为15.05×10-6~37.65×10-6,与其他钼矿床中辉钼矿Re质量分数的对比结果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下地壳。以上研究表明石平川钼矿床属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8.
滇西云龙锡矿床为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其形成及分布主要受岩浆期后热液和断裂构造控制。在垂直方向上,矿床的地球化学分带极为明显,它是两次成矿热液形成的脉动分带和一次成矿热液形成的分异分带的综合结果。矿床分带与断裂掏造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陕西南郑马元层控型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北部碑坝穹隆构造的南缘,呈似层状产于震旦系灯影组角砾状白云岩构造带中。矿石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脉石矿物有白云石、石英、重晶石、方解石和固体沥青。矿区明显发育早期微晶脉状和晚期(成矿期)粗晶团斑状热液白云石。本文对马元铅锌矿床两类热液白云石及围岩的C、O、Sr同位素及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脉状白云石的δ~(13)C(0.18‰)、δ~(18)O(-7.39‰)及~(87)Sr/~(86)Sr(0.70967)值与围岩震旦系白云岩大致一致,表明成矿流体中C、O、Sr来源于震旦系白云岩的溶解,稀土元素具明显的Eu正异常(δEu=1.78),可能反映了其形成于较强的还原环境。成矿期团斑状白云石δ~(13)C值(-2.51‰~0.93‰)与围岩震旦系白云岩(-3.2‰~1.33‰)一致,δ~(18)O值(-12.91‰~-10.95‰)较围岩(-9.2‰~-3.85‰)平均偏低5.7‰,且团斑状白云石具有较围岩白云岩高的稀土总量和~(87)Sr/~(86)Sr值,表明流体可能流经了具有高87Sr/86Sr值和高稀土总量的基底或上覆碎屑岩系,其较围岩偏低δ~(18)O值和Eu正异常(δEu=1.42)可能与流体具有较高的温度有关。早期脉状白云石可能与震旦系地层中封存的低温压实作用流体有关,晚期(成矿期)与团斑状白云石有关的成矿期流体可能主要与循环达基底的深部中低温流体有关。  相似文献   

20.
辽宁白云金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金矿床是辽东地区的一个大型金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白云金矿床的氢、氧、硫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中δ~(18)OV-SMOW值变化范围为13.5‰15.9‰,δD_(V-SMOW)为-107‰-83‰,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_(V-CDT)为-8.3‰2.9‰,以富轻硫和贫重硫为特征,与辽河群围岩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_(V-CDT)为7.0‰18.7‰)有明显差异;矿石中方解石的碳同位素δ~(13)C_(V-PDB)为-2.2‰-0.4‰,类似于火成碳酸岩或地幔包体来源的碳同位素特征,也与辽河群大理岩的碳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成矿元素特征对比也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与辽河群没有必然联系。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白云金矿床是与深部岩浆流体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