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河流管理中含植物水流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流管理涵盖灌溉、防洪、河流生态、环境等众多内容,其目的在于保护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生态功能。植物是具有生态功能河流的重要特征,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是维持河流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植物的存在改变了水流运动特性和泥沙及污染物输移规律,含植物水流问题引起了河流管理领域的广泛关注,并且成为河流动力学新的重要的研究课题。回顾了当前国内外河流管理中含植物水流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归纳为水流阻力、紊流结构、泥沙运动和被动标量扩散输移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详细介绍了重要的研究方法、结论和量测手段,讨论了含植物水流问题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
当前世界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缺乏等环境压力,大尺度区域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得到重视。在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创立、应用与发展50年之际,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区域地下水流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等单位承办了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应用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区域地下水流理论创始人Tóth教授以及来自13个国家的160多位水文地质专家从地下水流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研讨和交流,将对区域地下水流理论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力推动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实际应用。笔者系统分析梳理了与会者的报告,归纳总结了国际区域地下水流理论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以期为区域地下水流理论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区产流、汇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英  何书会 《水文》2002,22(4):15-18
目前,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已得到普遍应用,但模型区的产流、汇流问题考虑较少。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左岸串流区二维水流模拟计算,针对水面区和陆面区不同情况对模型区的产流、汇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二维水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串流区水文、水力学模型,提出了处理模型区产流、汇流问题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多孔紊动射流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芦绮玲  陈刚 《水科学进展》2008,19(1):137-146
多孔射流作为流体运动的一种重要类型,在工程中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由于多孔射流各股水流之间的卷吸和掺混的存在,增加了流场的复杂性。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从理论分析、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方面对多孔紊动射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认识了流场中的许多流动特性和流动机理。从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多孔紊动射流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结果,评述了不同湍流模型以及不同实验测量方法对紊动射流的预测能力,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涌浪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工程地质、地质灾害与水力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文章对这一交叉学科领域最近几十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从地质灾害涌浪实例入水,对地质灾害涌浪的分类、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分别对地质灾害涌浪波的5种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现状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今后地质灾害涌浪研究应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对今后类似的研究具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涌浪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工程地质、地质灾害与水力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文章对这一交叉学科领域最近几十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从地质灾害涌浪实例入水,对地质灾害涌浪的分类、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分别对地质灾害涌浪波的5种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现状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今后地质灾害涌浪研究应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对今后类似的研究具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明渠非恒定流流速分布及非恒定流作用下推移质运动分别是水力学和泥沙运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这些领域做过很多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也存在较多问题。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述了明渠非恒定流试验方法、流速分布、床面切应力、非恒定流输沙与水流运动不同步现象、产生原因、以及非恒定流推移质输沙公式等方面的成果,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应用先进的量测仪器,研究非恒定流作用下非均匀沙运动输移规律。  相似文献   

8.
岩体水力学基础(二)─—岩体水力学的基础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裂隙水流立方定律是岩体水力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定理。本文从不变形平直等宽单裂隙水流运动定理开始,讨论了受应力作用岩体单裂隙、一组平行裂隙、一组正交裂隙以及岩体裂隙系统中水流运动规律,分析了单裂隙中水流渗透压力与裂隙变形之关系。运用水力学原理推导了岩溶单管道流定理,为岩体水力学模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岩体水力学基础(一):岩体水力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分析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和实际工程地质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岩体水力学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阐述了岩体水力学的定义、岩体的空隙结构类型、岩体的渗流问题、岩体的渗透稳定性问题以及岩体水力学的系统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土石坝溃决模拟及水流计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土石坝溃决模拟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包括:应研究提出不同坝型溃决可能性分析评价方法;针对不同坝型开展溃坝离心模型试验,揭示在不同致灾因子作用下,土石坝溃决机理和溃口发展过程;开展土石坝初始管涌形成以后发展过程的试验研究,揭示孔流转变为堰流的控制条件;针对溃坝水流的流线曲率较大、溃坝水流大多是非恒定超临界流以及筑坝材料粒径级配范围变化大等特点,开展大型溃坝水工水力学模型试验,揭示不同坝型的溃口流量过程、泥沙输移及下游河道洪水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11.
泥沙运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泥沙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岁梁 《水科学进展》1998,9(4):313-318
从两个方面,即水环境中的泥沙问题和泥沙运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出发,说明了环境中泥沙问题的普遍性,指出了结合泥沙运动研究环境问题和结合环境科学研究泥沙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这方面的工作概括为“环境泥沙学”.它研究受泥沙运动影响的污染物(包括泥沙颗粒本身)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控制及其应用,其核心是将水利工程科学主要是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和环境科学的某些学科,如环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等结合起来,研究与泥沙运动有关的环境问题,并对其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这方面工作的深入,必然推动环境科学的加快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将推动泥沙科学的向前发展和丰富泥沙科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湍流模型在环境水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祖林 《水科学进展》2001,12(3):403-412
对湍流模型应用于模拟预报工程附近的流场特征与物质掺混输运扩散规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各种湍流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就湍流模型求解环境水力学问题提出了笔者的观点,并对零方程模型、单方程模型、双方程k-ε模型及修正的各向异性κ-ε模型、雷诺应力模型、代数应力模型、低雷诺数流动模型、双流体模型及湍流高级模拟等模型的各自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震后强降雨条件下沟道泥石流产生的力学机制及水力学机理,以都江堰市龙池镇银洞子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构建坡面松散堆积体地下水位变化水力模型,按照水力学渗流理论,分析了震后泥石流形成区坡面松散堆积体内潜水位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定量研究了动静水压力对坡体的作用特点。根据理论分析、实例验证与物理模拟试验的研究结果,获得了对坡面松散物源启动力学机理、启动临界条件及启动模式的深刻认识: ①在强降雨激发作用下,随着坡体内潜水位不断升高,水力条件不断恶化,最终导致坡面松散堆积体发生失稳破坏; ②堆积体内潜水位高度是坡面面积(S)、稳态降雨强度(I),坡体几何参数、导水系数(TD)等参数的综合函数,SI越大,则潜水层厚度( H)越大,反之,当坡面集雨面积和稳态激发降雨强度一定时,导水系数、坡体宽度和潜水面倾角越大,则坡体内产生潜水层垂直厚度越低; ③随着坡体内静水压力(P)增加,堆积体基底抗滑力将会降低; 随着坡体内动水压力(Gd)增加,坡体下滑力将会增加; ④根据剩余下滑力的存在形式,震后坡面松散堆积体的启动模式可分为2种,即坡体整体启动的推移式失稳和分段解体启动的牵引式失稳。研究成果可为沟道泥石流的超前预警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罗永钦 《水科学进展》2015,26(2):265-270
水力学问题研究方法多样且各具特点,各类方法所获成果的异同性倍受关注。基于某水电站高水头泄洪底孔,应用物理模型试验、水力学原型观测及时均化的紊流数学模型对水力学问题进行模拟或观测,辨识出3种研究方法的适宜范围及程度,三者对于宏观水力流态、底流速、时均压力及掺气空腔的模拟成果吻合良好,水面线模拟有一定差异,原型水面波动、水舌纵向扩散更大,成果可引导此类型水力学问题的研究方法选择及成果修正。  相似文献   

15.
水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与泥沙运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岁梁 《水科学进展》1998,9(3):205-211
从三个方面,即泥沙颗粒本身的性质,污染水体中泥沙运动特点如污水氧化塘中的泥沙运动、河口段的泥沙运动,天然水体中污染物如重金属、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和油污染物迁移转化、归宿现象,阐述了将环境科学主要是水环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水化学和水利工程科学主要是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结合起来研究水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综述了我国环境地球化学发展的历程、环境地球化学在科学领域和环境科学中的位置以及学科的综合性和边缘性。作者系统阐述非线性环境地球化学出现的必然性,指出研究目标、内容和入门的途径,以及研究的方法和程序。从元索地球化学分布的静态数学模型到地质历史演化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循环耦合作用模型,作者认为非线性是环境地球化学过程最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对环境岩土工程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近年来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状况,从环境岩土工程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方向几个方面比较系统地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对环境岩土工程的定义提出了看法,分析了环境岩土工程所面临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认为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应以系统论为指导,强调多种研究方法的互补;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潜力很大,有待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一步得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Earth》2007,85(3-4):87-102
Predicting rill erosion rates for a given discharge and slope minimally requires a model for rill hydraulics that allows the prediction of hydraulic parameters and a model for sediment detachment. Several relationships that describe rill hydraulics and/or sediment detachment within an eroding rill have been proposed and are incorporated into state of the art soil erosion models.In this paper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theoretical concepts that are underpinning current rill flow and sediment detachment models is made in the light of rec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Approaches to define detachment–hydraulics relationship are generally based on developments in alluvial river hydraulics. However, experimental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use of these concepts in models of rill erosion is scarce and recent experimental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basic assumptions used to model rill erosion are to some extent flawed. An analysis of empirically collected data on rill hydraulics conclusively shows that the empirical Manning equation does not hold for rill flow and should therefore not be used in rill erosion models. An empirical power law relationship relating velocity to discharges is much better in agreement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both for soils with and without rock fragments. In the absence of vegetation residue and/or other macroscopic, immobile elements such as rock fragments, total shear stress and unit length shear force can be used to predict soil detachment. The use of unit length shear force has the advantage that no information about rill geometry is necessary.The evidence for sediment load and rill flow detachment interaction is somewhat conflicting: the presence of a heavy sediment load appears to restrict rill flow detachment, but the exact for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tachment rate and sediment load remains unclear. The effect of the presence of a sediment load on flow detachment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is also limited by the nature of the detachment and transporting capacity relationships: on a rectilinear hillslope, transporting capacity increases much more rapidly with discharge than detachment capacity.We propose modifications to the theoretical formulations used in rill erosion models so that they are in better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evidence. Finally, we illustrate the potential of simplified models and conclude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empirical equations for flow detachment and rill hydraulics leads to result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empirical data relating rill erosion rates to topography.  相似文献   

19.
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长期大规模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地下水均衡状态和地下水流动模式明显发生了改变。为研究节水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系统流动模式及其对地下水均衡要素的改变规律,以平原绿洲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及水量平衡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位的抬升和回落受农业灌溉的影响显著,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差异;地下水均衡处于负均衡状态,补排差为-2.81×108m3。模拟期内观测水头与计算水头两者相关系数各月均在0.81以上,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