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准噶尔北缘两类钙碱性花岗岩特征及其构造-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前人对东准噶尔地区花岗岩类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将东准噶尔北缘钙碱性花岗岩划分为两类:一类为俯冲钙碱性花岗岩;另一类为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对比研究发现,两类钙碱性花岗岩存在系统差异,兼具有相似性。岩石地球化学特点差异表现为俯冲钙碱性花岗岩,显示亲岛弧岩浆性,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具有陆内后碰撞深成岩浆的特点。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表明,造山带内花岗岩类由俯冲钙碱性→后碰撞高钾钙碱性系列演化是由于俯冲造山向碰撞造山快速转化、空间上位于同一造山带内,源区岩浆有双重性的特点。钙碱性花岗岩产出的构造环境具有多样性,成岩过程受造山带不同演化阶段相应构造背景制约,洋陆俯冲的岛弧环境和陆内造山的后碰撞环境分别是俯冲钙碱性和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埃达克质岩浆亲和性显示俯冲钙碱性花岗岩与部分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均有形成不同背景(岛弧和后碰撞)斑岩型矿床的潜力。后碰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与IOCG型矿床的空间联系,表明造山带伸展背景的后碰撞环境,也可能是IOCG型矿床产出的构造背景。两类钙碱性花岗岩构造背景的差异可能初步印证了具有岛弧斑岩型矿床的哈腊苏-卡拉先格尔和IOCG型矿床的老山口南东一带成矿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新疆乌伦古富碱花岗岩带碱性花岗岩成因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新疆东准噶尔西北部乌伦古河南岸,受乌伦古深断裂控制、沿扎河坝-萨尔铁列克-塔斯嗄克-线,发育着一系列碱性花岗和偏碱性花岗岩侵入体,构成了东准噶尔境内一条颇具物色的富碱花岗岩带,与乌伦古蛇绿岩带相伴产出,显示其重要的构造意义。花岗岩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同国内外已知A型花岗岩相对比,乌伦古富碱花岗岩、属典型的A型花岗岩;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碱性花岗岩的某些特性,如岩石化学成分上相对较高的Fe2O3和MnO含量,Na2O>K2O 等,通过乌伦古带碱性花岗岩的系统研究,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笔者提出了“地幔物质活动+脱水的硅铝质源岩部分熔融+花岗质岩浆分异作用+张性地质环境”这一A 型花岗岩的复合成因模式,可以较好地解释A 型花岗岩的成因机理。通过一系列地球化学图解的判别,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的分析,得出了乌伦古带碱性花岗岩形成于中、晚石炭世碰撞造山之后的拉张构造环境的结论。乌伦古带碱性花岗岩重要的构造意义,在于不仅它的形成代表着东准噶尔造山作用的结束,而且它的空间分布,同其南侧卡拉麦里带碱性花岗岩一道,标志着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两大板块之间巨型缝合带的客观存在,从而揭示了花岗岩类的研究 探讨和解决大地构造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花岗质片麻岩是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分布最为广泛的岩石单元,其岩石形成于新元古代。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段——山东胶—莒南地区的花岗质片麻岩主要由以细粒白云母二长花岗质片麻岩为代表的荣成片麻岩套、以粗粒含角闪二长花岗质片麻岩为代表的月季山片麻岩套和以含霓石碱长花岗质片麻岩为代表的岚山头片麻岩套等组成。花岗片麻岩主体属于高K钙碱性系列。相比而言,荣成片麻岩套碱质较低、贫钠,月季山片麻岩套相对富碱质、富钠、富铁镁、低硅,岚山头片麻岩套则富硅钾、贫铝铁镁。荣成岩套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点,月季山岩套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点,岚山头岩套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构成了较完整的碰撞造山型花岗岩系列:陆陆碰撞主造山期,形成同碰撞双花岗岩,其中荣成岩套形成时间略早,深俯冲到地幔中遭受了超高压变质作用,而月季山岩套是在超高压岩片快速折返过程中形成的;碰撞造山后期地壳伸展,形成岚山头片麻岩套。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嫩江至黑河一带发育大量的晚古生代花岗岩类岩石,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主要集中在3个时代:早石炭世、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岩石类型从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等均有不同出露,石炭纪部分岩石遭受韧性剪切变质变形作用改造形成花岗质糜棱岩。岩石整体具有高硅、富钾钠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偏高,铕负异常明显;微量元素具明显的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Th富集和高场强元素(HFSE)Nb、P、Ti亏损特征。其中石炭纪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陆缘弧及同碰撞花岗岩特点,二叠纪花岗岩则表现后造山花岗岩特点。二者反映了由碰撞造山向板内后造山阶段转变的构造环境特点,也反映了嫩江-黑河构造带汇聚拼合与伸展的活动史。  相似文献   

5.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生代花岗岩:从碰撞后到非造山   总被引:34,自引:21,他引:34  
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将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中生代花岗岩类划分为钙碱性和高钾钙碱笥花岗岩、强过铝质淡色花岗岩、高锶花岗岩、碱质A型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五个类型。强过铝质淡色花岗岩起源于泥砂质变沉积岩在地壳加厚和隆升过程中的减压脱水熔融;高锶花岗岩起源于强烈加厚陆壳的下部或壳幔过渡带的中酸性或基性岩石脱水部分熔融;碱质A型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均为岩石圈伸展背景下的岩浆作用产物,但后者明确指示区域岩石圈已处于板内裂谷状态。在区域地质演化总体框架下,中生代各类型花岗质岩浆活动的时间序列,明确反映出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从碰撞后到非造山的演化过程: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强过铝质淡色花岗岩+高锶花岗岩+碱质A型花岗岩构成碰撞后花岗岩套,而碱性花岗岩+碱质A型花岗岩则构成板内非造山花岗岩套。区域花岗岩浆活动的演化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区中生代重大构造 转折应发生在160-150Ma之间。在160Ma以前的中生代早中期,区域岩石圈仍处于碰撞后前期的强烈加厚的过程之中,该时期以出现大量的高锶花岗岩和少量过铝质淡色花岗岩为特征;150-110Ma期间为碰撞后晚期的区域岩石圈强烈伸展时期,该时期则以高锶花岗岩侵位事件的急剧减少和碱质A型花岗岩大量出现为特征。在大约110Ma左右,区域岩石圈基本减薄到正常厚度(35-40km),并进入板内非造山的裂谷阶段,此时以出现碱性花岗岩为特征。研究认为,贯穿整个碰撞后阶段的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之所以具有消减带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因为它们继承了碰撞前西伯利亚板块向华北板块消减阶段及同碰撞阶段已经活化的源区(包括富集的地幔楔及下地壳)性质。  相似文献   

6.
徐楠  吴才来  郑坤  高栋 《地质学报》2020,94(5):1431-1449
南阿尔金造山带位于柴达木盆地和祁连-昆仑造山带之间,是一条重要的大陆俯冲-碰撞造山带,带中分布的大量早古生代花岗岩蕴含着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茫崖A型碱长花岗岩对限定南阿尔金进入造山后伸展环境的时限以及壳幔相互作用具有指示意义,然而该岩体的成因类型、物质来源和形成的构造环境缺乏详细研究。因此,本文利用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 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对碱长花岗岩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探讨岩浆活动对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响应。碱长花岗岩显示高硅、富铁、富碱、贫钙和镁的特点,并强烈亏损Ba、Sr、P、Eu和Ti,属于A2型花岗岩;岩体的结晶年龄为403~424Ma,是中—新元古代新生地壳(新生长英质物质或钙碱性花岗岩类)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源区可能存在少量富Ca斜长石残留相;南阿尔金造山带在424Ma之后进入造山后的伸展环境,不同块体之间的均衡调整导致深部幔源物质持续上涌,造成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了这一期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7.
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钕、锶、铅同位素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主要分布在陕西省洛南与河南省卢氏-确山一带,岩石有碱性岩、碱性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三大类。岩石Nd、Sr和Pb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该区富碱侵入体的源区应是以下地壳为主,并通过碰撞造山作用带入少量地幔和上地壳物质。源区同位素组成横向与垂向的不均一性说明华北块体存在成熟的下地壳层,而北秦岭块体是造山带环境。古大陆边缘经历了多次裂解作用和多期碱性岩浆活动;碱性岩浆是在减压扩容环境  相似文献   

8.
崂山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与成因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崂山花岗岩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较典型的由钙碱性岩碱和碱性岩套构成的复合花岗岩体,可划分石英二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同夺四个单元,结晶年龄分别为146.8、126.2、113.0和110.8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钙碱性岩套自石英二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 呈现向富硅、富碱、低铝、低钙、低镁方向的演化特征;碱性花岗岩总体呈现出高硅、高碱、低铝、低钙、低镁的特征,其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Ga、Nb、Hf、Zr、Y及Ga/Al、F/Cl比值等明显偏高,与国内外典型的A型花岗岩成分相当。同位泰示踪及成岩机理研究揭示出崂山花岗岩起源于下地壳基底变质岩的部分熔融。两套岩石分别与两次熔融事件有关,钙碱性岩套各单元是岩浆不同分离结晶程度的产物,而碱性花岗岩可能起源于经先前熔融事件(形成钙碱性岩套)萃取过的残留源岩,其形成与AFC过程有关。基于一系列地球化学图解的判别,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指出崂山花岗岩是胶北地体-胶南地体陆-陆碰撞剪切造山带构造发展演化至特定阶段的产物,钙碱性岩套形成于造山晚期压性或压性向张性转化的应力环境,而碱性花岗岩则形成千造山期后的剪切张性(transtension)构造环境.后者成为苏北-胶南地区燕山晚期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大雪山—锦屏山推覆带分布有众多燕山期花岗岩体,与围岩呈似整合状产出,主要为二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据岩石化学分析资料,表明以Si,Al含量高为主要特征,且K_2O>Na_2O,属于铝过饱和—强烈过饱和的富碱—适度富碱的岩石类型。在多种环境判别图上,作为主体的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均落入造山带同碰撞期范围,即非常接近于Harris的碰撞带Ⅱ类花岗岩。作者认为,这类花岗岩主要来源于陆壳,是在碰撞造山过程中引起地壳增厚,并产生瞬时剪切热,从而导致熔融乃至侵入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黑河-呼玛地区与元古宙变质岩系伴生出露的三处强变形的花岗质岩石的锆石U-Pb LA-ICP-MS测年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认样品岩性分别为花岗闪长质糜棱岩(样品1-3-4和1-5-1)、角砾状花岗闪长岩(样品1121和1211)和花岗质糜棱岩(样品1218),锆石U-Pb年龄为299.6±1.0Ma、300.8±1.1Ma和294.3±1.0 Ma,形成于晚石炭世末至早二叠世初,而非前人确定的元古宙或早石炭世,并初步认为岩石韧性变形作用发生时间介于184~170 Ma之间。三种花岗岩分别属于富硅、高铝、贫钾的过铝质钙碱性系列(I-3-4和1-5-1)、贫硅偏铝、高钙铁镁的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1121和1211)和富硅钾、低钙镁铝的弱过铝质钾玄质系列(1218),稀土元素特征相似,富集轻稀土,相对亏损重稀土,具有明显或弱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L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Sr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具有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和A型花岗岩的特征,在构造环境判别图R_1-E_2图上分别落在同碰撞造山、晚造山和造山后环境,在Nb-Y图落入火山弧-同碰撞环境和板内环境。结合区域资料,认为上述花岗岩是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晚古生代碰撞造山的产物,记录了两块体间碰撞造山到造山后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岩石化学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的侵位与空间分布受同一个区域构造带(华并陆块南缘)控制,构成一个区域性的富碱岩浆岩带。根据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岩石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1)碱性岩类,即含有似长石或碱性暗色矿物的正长岩类;(2)碱性花岗岩类,包括钠铁闪石花岗岩及孪生的钾长花岗岩类;(3)石英正长岩类,包括碱性长石为主的石英正长岩、英碱正长岩和花岗正长(斑)岩类。根据富碱岩浆岩带的岩石化学特征,自北而南可以划分为三个亚带:北部碱性岩亚带,以SiO2饱和而l2O3不饱和出现碱性暗色矿物为特征;中部碱性花岗岩亚带,以SiO2强饱和而Al2O3不饱和出现碱性暗色矿物和大量石英为特征;南部石英正长岩亚带,以SiO2和Al2O3都饱和但CaO强烈亏损,缺乏Ca质斜长石,出现碱性长石占长石总量的绝对优势(一般>95%)为特征。三个亚带富碱岩浆在化学成分方面虽有差异,但共同具有富碱高钾钙征,ALK=10-15,K2O含量范围5%-15%,K2O/Na2O=1.26-8.30。  相似文献   

12.
殷先明 《甘肃地质》2015,24(1):1-10
西秦岭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成矿省。本文论述了该地区主要矿床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讨论了主要成矿带和矿集区中的矿化组合及其与花岗岩类的空间、时间和成因关系。提出该地区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在220~100Ma之间,最高峰值为170Ma左右。花岗岩类岩浆作用及成矿相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陆—陆碰撞造山运动的晚期表现为一侧陆壳向另一侧陆壳之下的俯冲叠置过程。中生代花岗岩类在成因上与陆壳的俯冲有联系,大多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部分为钾玄武岩系列,它们来自加厚的下地壳。部分花岗岩类具壳幔混合成因。一个地区花岗岩类的Pb-Sm-Nd同位素主要受该地区源岩基底地层的控制,因此同一地区花岗岩类具有相近的Pb-Sm-Nd同位素特征。基底地层对花岗岩类的分布成因类型、有关的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依据花岗岩Sr和Yb的含量,本文将该地区花岗岩类大致分为两类: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铜钼矿大都同埃达克岩有关,而两类花岗岩均可形成金矿。  相似文献   

13.
对埃达克岩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的研究是近几年花岗岩地质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本文通过对驱龙—甲玛矿集区新近纪花岗岩地质和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分析,探讨了新近纪花岗岩类的成因及形成的动力机制、成矿意义.结果表明,新近纪花岗岩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岩浆起源于下地壳,在上升或演化过程中与幔源岩浆发生了混合,该混合作用对成矿具有重要意义.23~10 Ma岩石圈伸展导致软流圈上涌并诱发含石榴石镁铁质岩石拆沉,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岩浆.岩浆混合、岩浆流体出溶的地质、矿物学证据以及有利的大地构造背景、深部物质组成、蚀变特征表明驱龙—甲玛矿集区新近纪“似埃达克岩”具非常重要的成矿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天水渭北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水渭北地区地处祁连造山带与北秦岭造山带的结合部位.在渭河断裂以北出露广泛的花岗岩类属铝过饱和岩石,为钙碱性岩类.前石炭纪花岗岩类w(Al2O3)/[w(Na2O K2O CaO)]值均小于1.1;石炭纪以来岩体w(Al2O3)/[w(Na2O K2O CaO)]值大多大于1.1;岩体贫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Rb、Sr、Y、Ta、Be、B、Zr、Nb,低亲硫元素Ga、Cu,而高Mo、Sn、Bi、W等高温热液成矿元素和亲铁元素Sc、Cr、Ni、Co.稀土元素显示石炭纪以来岩体形成于稳定大陆环境,前石炭纪岩体的形成环境与造山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Early-Middle Triassic granitoid massifs form the Circum-Siberian belt, 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an outer zone of a large Siberian igneous province that is represented by Late Permian-Early Triassic basaltoids. Two major types of granitoids are distinguished: (1) granite and leucogranite; (2) mid-alkaline and alkaline granitoids. These massifs are unevenly located in individual segments of the belt. Emplacement of granitoids of the Circum-Siberian belt occurred at the final stage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Siberian plume. The main geochemical and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of granitoid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China Geology》2018,1(1):84-108
There are large volumes of the Phanerozoic granitoid rocks in China and neighboring areas. In recent years, numerous new and precise U-Pb zircon ages have been published for these granitoids, and define many important magmatic events, such as ca. 500 Ma granitoid events in the West Junggar, Altai orogens in the NW China, and Qinling orogen in the central China. These ages accurately constrain the time of important Early Paleozoic, Late Paleozoic, Early Mesozoic and Late Mesozoic magmatic events of the northern, central, western, southern and eastern orogenic Mountains in China. There occur various types of granitoids in China, such as calc-alkaline granite, alkali granite, highly-fractionated granite, leucogranite, adakite, and rapakivi granite. Rapakivi granites are not only typical Proterozoic as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but were also emplaced during Paleozoic and Mesozoic in the Kunlun-Qinling orogen, a part of the China Central Orogenic Belt (CCOB). Nd-Hf isotopic tracing and mapping show that granitoids in the south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CAOB) in China (or the Northern China Orogenic Belt) are characterized predominantly by juvenile sources. The juvenile crust in this orogenic domain accounts for over 50% by area, distinguishing it from other orogenic belts in the world, and those in central (e.g., Qinling), southwestern and eastern China. Based on a large amount of new age data, a preliminary granitoid and granitoid-tectonic maps of China have been preliminarily compiled, and an evolutionary framework of Phanerozoic granitoids in China and neighboring areas has been established from the view of assembly and breakup of continental blocks. Research ideas on granitoid tectonics has also been propos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不同岩石类型花岗岩类元素丰度及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采自全国范围内约750个有代表性的大、中型花岗岩类岩体上的768件组合样的实测分析数据,这里计算并提出了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等中国不同岩石类型的花岗岩类岩石近七十种化学元素或成份的丰度,探讨了中国不同花岗岩类岩石的岩石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丰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桂北新元古代两类过铝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广西北部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岩石包括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与含堇青石的过铝花岗岩(CPG)相当,而黑云母花岗岩则类似于白云母二长花岗岩(MPG)。黑云母花岗岩类是成熟地宙岩石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类的形成与地幔柱起源的镁铁质岩浆和地壳起源的过铝质黑云母花岗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有关。这两类新元古代过铝花岗岩的形成与碰撞造山导致地壳加厚的挤压性构造无关,而与导致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幔柱上升诱发岩石圈伸展的张性构造相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东昆仑印支期区域构造背影的花岗岩记录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袁万明  莫宣学 《地质论评》2000,46(2):203-211
研究表明:东昆仑未见早三叠世花岗岩出露;中三叠世花岗岩仅见于昆中区;晚三民花岗岩在昆北区1昆中区和昆南区广为分布。昆中区花岗岩(Ⅰ型)形成于昆南板片向北俯冲的碰撞造山阶段;其S型、A型花岗岩的产出,是陆内俯冲作用的结果。昆北区出露的Ⅰ型、S型、A型花岗岩,形成于昆中板片,在晚三叠世沿昆中断开明发生的陆内俯冲。A型花岗岩的产出表明进入造山后阶段。因此,早、中三叠世昆南板片没昆南缝合带向北造山俯冲,A  相似文献   

20.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两类花岗岩与两个成矿系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东准噶尔地区存在与两类花岗岩有关的两个金属成矿系列:与钙碱性花岗岩类有关的铜、金成矿系列和与富碱花岗岩类有关的锡成矿系列。钙碱性花岗岩成因上属造山后陆内断裂深熔型,富碱花岗岩属A型或S型。前者主要形成于华力西中晚期、华力西晚期;后者也主要形成于华力西中晚期、华力西晚期,岩石以富含碱性暗色矿物为特征。与钙碱性花岗岩有关的铜、金成矿系列矿床类型有斑岩型、隐爆角砾岩筒型、夕卡岩型、破碎带碎裂岩型和石英脉型,与富碱花岗岩有关的锡成矿系列矿床类型有锡石-石英脉型、蚀变花岗岩型和富石英云英岩型。斑岩型、隐爆角砾岩筒型铜(金)矿及与A型花岗岩有关的锡矿等新矿床型的存在,为该区钢、金、锡等矿产资源的进一步探寻.提供了重要方向。该区存在十分有利的构造、岩浆成矿条件、广泛发育的蚀变矿化现象和多种多样的矿化类型,地质研究程度和找矿工作程度低.表明该区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