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二叠世早期,豫西地区处于热带陆表海环境.这一时期形成的海陆交替相含煤地层,太原组下部灰岩段中的I3煤层,其直接顶、底板均为浅海碳酸盐沉积,煤层本身具有明显的风暴沉积层序,是风暴作用形成的异地煤.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滇东田坝黔西土城晚二叠世煤系上段沉积相、煤层特征和煤岩煤质的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区内煤层形成时的沉积环境.按成煤的古地理位置分为上三角洲煤相和上、下三角洲过渡带-下三角洲煤相两大类型.根据成煤的原始质料、结构构造、煤岩特征和成煤前后环境,详细划分出八种泥炭沼泽相.着重探讨3号煤层形成时的泥炭沼泽相特征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3.
晚二叠世煤系上段相当于长兴阶,是浅水三角洲复合体破坏阶段沉积。本区可分为上三角洲平原、上下三角洲过渡带、下三角洲平原三大相区及发育在三角洲体系外侧的坝湾体系。西部以河流作用为主,东部具河流和潮汐作用双重特征。形成于上下三角洲过渡带的煤层最具工业价值,其次是上三角洲平原,其它沉积类型的煤层一般不具工业价值。  相似文献   

4.
选择代表性煤田,依次探讨了南部非洲国家(南非、津巴布韦、博茨瓦纳、莫桑比克、纳米比亚、斯威士兰、赞比亚)含煤地层、煤质及其影响控制因素。煤层形成于两个时期:早二叠世(阿尔丁斯克期(Artinskian)-空谷尔期(Kungurian))和晚二叠世(乌非姆期(Ufimian)-喀山期(Kazanian))。煤层与陆相碎屑沉积层序相关,绝大部分为卡鲁超群二叠系泥质岩和砂岩。早二叠世煤层常赋存于砂岩中,晚二叠世煤层与泥岩互层产出。含煤地层产出于不同的构造沉积盆地,如前陆盆地、克拉通内裂谷以及克拉通间地堑和半地堑环境。含煤层系的沉积环境主要为三角洲相和河流相,少量为滨海相与湖泊相。煤质为高挥发份烟煤至无烟煤,惰质组含量相对较高,灰份含量中到高。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早二叠世早期岩相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吉虎  张恩惠 《河南地质》1997,15(3):186-191
早二叠世早期,华北地台陆表不断向南退缩,早期沉积一套潮坪相泥岩,中、晚期沉积了一套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体系。二1煤形成于潮坪上的泥炭沼泽环境,煤层厚度大,分布广,富煤带位于濮阳、长垣、太康以西和鹤壁,焦作、宜阳一线以东地区。二2煤发育在上、下三角洲平原地渡带上,富煤带分布于兰考、淮阳一带。山西组沉积时古构造对聚煤作用上有控制作用。坳陷区通常为富煤带分布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皖南宣(城)泾(县)煤田的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的含煤岩系属于建设性三角洲体系,碎屑物来自南面的江南古陆,向东北方向进入孤峰海.煤层主要形成于海退到海进的相对稳定时期,并受到古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蒋博宇 《广西地质》1997,10(4):35-40
广西晚二叠世成煤模式划分为“两类三型”,即泥岩沼泽成煤模式和泥炭坪成煤模式两类,沼泽型、潮坪型和泥炭坪型等三型。文章阐述了这些成煤模式在吴家坪期和长兴期形成的特征,分布状况,以及代表煤层,措出潮坪型是广西晚二叠世时期最主要的成煤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滇黔北威信凹陷晚二叠世含煤岩系的“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相变化地带,利用地层剖面上的沉积构造、岩石组合、古生物特征等沉积相判别标志分析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及其空间演化,并总结煤质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识别层序与体系域关键界面,建立研究区晚二叠世含煤岩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充分讨论研究区厚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的聚煤规律。研究区自西向东依次为河流冲积平原体系、三角洲-潮坪体系及碳酸盐岩台地体系,成煤环境主要为河流冲积平原中的泛滥盆地河漫沼泽和三角洲-潮坪沉积体系中的上三角洲平原;厚煤层在层序地层中的位置与古地理背景有关,研究区C15,C19煤层形成于最大海泛面附近,C25煤层形成于初始海泛面附近;根据煤质变化规律和煤厚变化特征,在研究区西部的彝良-盐津一带有寻找优质煤炭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盘江矿区晚二叠世的煤中有害元素与煤系赋存,煤层厚度均无相关性,主要沉积积环境的控制,煤中有害元素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是燃煤对大气,土壤水域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谢声  杨孟达 《湖南地质》1991,10(4):267-274
嘉禾袁家矿区上二叠统龙潭组含煤建造,并非泻湖—潮坪体系环境。而是一个较完整的三角洲体系,即建造的下段和上段的中、下部为三角洲海退(进积型)序列;建造的上段为三角洲海进(退积型)序列。建造中的6煤层,属下三角洲平原环境堆积,煤层厚带与底砂体的中等厚带相互重叠对应;建造中的2、5煤层,属上三角洲平原环境堆积,煤层厚带与底砂体的薄带(或无砂区)相互重叠对应。以上聚煤规律的查明,对煤田普查勘探、煤矿井的设计和生产,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鄂东南早二叠世晚期的炭山湾煤系是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滨岸沉积,自南至北分为潮上带.潮间带与潮下带.在贺胜桥—大冶—广济一线以南,煤系沉积的早中期处于剥蚀状态。煤层形成于海退期潮坪上的泥炭坪,聚煤作用较好的地段是相对正向的部位。  相似文献   

12.
贵州晚二叠世煤中硫同位素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道了贵州主要开采矿山晚二叠世煤中不同形态硫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形成于海水影响较小环境中的煤以低的硫含量,偏正的δ^34S值为特点,形成于海相或受海水影响较大的环境中的煤,则具有高的硫含量和偏负的δ^34S值;在高硫含量的煤中,有机硫和无机硫具有弱的相关性,可能它们具有一致的来源;煤中有机硫的同位素组成对成煤环境是灵敏的,可作为成煤环境划分指标,根据有机硫含量和同位素组成,可分出海水对煤层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沉积环境与海有关的煤层比陆相环境形成的煤层硫分要高。单质硫和复硫化物形成黄铁矿,在盐沼泽中进行了得快,因为在盐沼泽中硫酸盐还原速率大,对这一过程起到了催化作用。河北开平煤田晚二叠世大苗庄组煤层的含硫特征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大苗在组含主要可采煤层5层,即煤5、煤6、煤7、煤8、煤9,各煤层的硫分含量差别很大,从特低硫煤到富硫煤均有,但分布有一定规律(表1)。  相似文献   

14.
滨里海盆地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滨里海盆地内充填了巨厚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物。在剖面上可分为三套地层组合,即盐下层系、含盐层系和盐上层系。盐下层系为下古生界-下二叠统,包括巨厚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在泥盆纪-早二叠世,滨里海盆地周缘广大地区普遍发育碳酸盐岩,在许多古隆起上还发育生物礁体,说明这一时期盆地的滨、浅海地带具有浅、清、暖的沉积环境,盆外陆源碎屑供应较少。含盐层系为下二叠统上部孔谷阶。早二叠世中-后期由于持续构造抬升,盆地气候变得干旱,海水变浅,潮上带蒸发环境发育,以致这一时期广泛发育盐类沉积,形成含盐层系,主要由盐岩和硬石膏层构成,并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盐丘构造。盐上层系为上二叠统-第四系。晚二叠世-三叠纪盆地又经历了一次大的海侵,为浅海陆棚环境,局部为海陆过渡三角洲相。侏罗纪-白垩纪在总的浅海陆棚环境下,盆地不同地区也形成了湖泊和瀉湖环境。晚二叠世以后形成的盐上层系沉积,主要为碎屑岩,在局部地区有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15.
晚二叠世是地质历史中重要的成煤时期,在中国南方多个省区都形成了可采煤层。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华南地区晚二叠世发育一套完整的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含煤岩系。通过对野外露头及钻孔剖面资料分析,识别出了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底部冲刷面、河道间古土壤层和沉积相转换面等关键层序地层界面,以及依据海相石灰岩标志层横向分布规律反映的区域最大海泛面,同时结合前人关于华南地区地层对比及煤层对比方面的成果,将华南上二叠统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9个体系域。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恢复了各层序中岩相古地理及煤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层序Ⅰ中煤层主要形成于潮控下三角洲平原以及潟湖潮坪环境,厚煤层的展布受这些沉积相带控制;层序Ⅱ中三角洲平原环境中煤层最厚,开阔台地煤层最薄,平面上煤层厚度表现为西部厚、中部次之、东部无煤的阶梯式递变;层序Ⅲ中煤层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环境,此时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华南西部的康滇古陆东侧,在华南中部及东部大部地区发育的浅海台地和深水盆地均不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6.
川南地区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与含煤建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南地区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韵律性旋回明显,局部夹煤层,是攀西裂谷中岩浆喷溢形成的岩体,研究认为本区玄武岩是C23-1以下含煤地层的"相变"。均衡作用和"坍塌"效应引发地壳下沉,与玄武岩岩体密切相关,从而控制了不同时期聚煤基底地形;本区晚二叠世属潮坪聚煤环境,是在总的海侵背景条件下,由海侵、基底升降和聚煤速率共同作用来造就聚煤可容空间,本区正向的同沉积构造,即基底上升,能协调三者造就有利的聚煤可容空间;"古蔺—温水正向同沉积构造","筠连蒿坝正向同沉积构造"为潮坪聚煤奠定了有利的地形条件,成为聚煤中心。该区上二叠统煤层主要属高阶煤,推测与幔源物质集聚活动有关,受深部高温幔源物质热能传导作用的影响,储蓄热能成为高温异常区,是高阶煤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依兰矿区地质背景和老第三纪含煤地层沉积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含煤段古地理类型主要为冲积扇-扇三角洲平原-滨浅湖环境。在初期填平补齐作用后,形成了具有工业价值的达连河组下含煤段的上、中、下三个煤层群。  相似文献   

18.
豫西石千峰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仁农 《地质论评》1997,43(2):200-209
豫西石千峰组很发育,分布广泛,据钻井的岩芯及化石划为三段,下段:平顶山砂岩段;中段:双壳类泥灰岩段;上段;石膏钙核段。平顶山砂岩段的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地层上可同华北石千峰组下部对比,平顶山砂岩段同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经陆块南缘局部为不整合,称之海侵超覆,据石千峰组所含化石,说明华北陆块东南部晚二叠世为开阔海环境。  相似文献   

19.
陕渑煤田位于河南省的西部,其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由晚石炭世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和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石盒子群所组成。本文主要讨论太原组—3煤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3煤沉积前的下部碎屑岩段为一套开阔型海岸碎屑潮坪体系沉积,发育潮坪以及与其共生潮道和潮沟。—3煤沉积后的灰岩段根据微相、沉积构造及其中所含的生物化石等可以确定是一套由潮间带到潮下低能带的向上变深的沉积序列。—3煤层厚度分布主要受其沉积前沉积环境的影响,其中主要潮道发育的地方以及潮坪上较低洼的地带,上覆煤层厚度小(0~0.50m),而在潮坪上其它地区,煤层则厚度大(一般大于0.50m)。—3煤硫分主要受其沉积时沉积环境和沉积后沉积环境的影响,煤层中夹有薄层混灰岩时,煤的疏分就增高。—3煤层硫分和灰分普遍高的原因是受其堆积后较深水碳酸盐沉积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20.
陕渑煤田位于河南省的西部,其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由晚石炭世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和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石盒子群所组成。本文主要讨论太原组—3煤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3煤沉积前的下部碎屑岩段为一套开阔型海岸碎屑潮坪体系沉积,发育潮坪以及与其共生潮道和潮沟。—3煤沉积后的灰岩段根据微相、沉积构造及其中所含的生物化石等可以确定是一套由潮间带到潮下低能带的向上变深的沉积序列。—3煤层厚度分布主要受其沉积前沉积环境的影响,其中主要潮道发育的地方以及潮坪上较低洼的地带,上覆煤层厚度小(0~0.50m),而在潮坪上其它地区,煤层则厚度大(一般大于0.50m)。—3煤硫分主要受其沉积时沉积环境和沉积后沉积环境的影响,煤层中夹有薄层混灰岩时,煤的疏分就增高。—3煤层硫分和灰分普遍高的原因是受其堆积后较深水碳酸盐沉积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