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紫金山金铜矿露天采矿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与矿床成因密切相关的地质现象被剥露出来,露采场成为进行矿床地质研究的最佳场所。本文对紫金山金铜矿露采场的构造、矿化及蚀变分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在自北向南靠近火山机构的过程中,蚀变带依次为绢云母+地开石化带、地开石+明矾石化带、地开石+褐铁矿化带和强硅化带,各个蚀变带内的主要金属矿物组合变化依次为黄铁矿+斑铜矿±硫砷铜矿±蓝辉铜矿,黄铁矿+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斑铜矿,褐铁矿+针铁矿+自然金+次生铜蓝+孔雀石,黄铁矿+斑铜矿+硫砷铜矿+蓝辉铜矿。在空间分布上,主要的矿石矿物在水平方向上从斑铜矿渐变为蓝辉铜矿,垂直方向上从上部的自然金+褐铁矿向下变为蓝辉铜矿+斑铜矿,深部变为铜蓝±蓝辉铜矿。蚀变分带与金属矿物组合的空间分布都体现出在靠近火山机构及深度增加的过程中成矿热液的硫逸度和氧逸度越来越高。矿石中还出现了具有指示意义的含锡矿物。这些特征都表明紫金山金铜矿是含矿热液多期次叠加的结果。金的富集成矿和金铜的矿化分带受北西向与北东向密集节理交汇带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刘光永 《矿物学报》2022,(4):425-434
紫金山矿田东南矿段铜钼矿床地处紫金山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和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之间。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试蚀变矿物特征,并结合地质填图、钻孔编录和岩矿鉴定等工作,划分出钾化带、绿泥石绢英岩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地开石硅化带、明矾石地开石硅化带等5个蚀变带。钻孔编录和镜下观察发现,金属矿物分为2个期次,生成顺序为磁铁矿-黄铁矿(第1期)→赤铁矿→辉钼矿-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第2期)→硫砷铜矿-蓝辉铜矿-铜篮。矿化类型与蚀变分带关系密切:以黄铜矿+斑铜矿+辉钼矿为主的Ⅱ号矿体产出于绿泥石绢英岩化带,与罗卜岭铜钼矿的蚀变矿化特征相似;以蓝辉铜矿+铜蓝交代黄铜矿+斑铜矿为主的Ⅳ号主矿体主要产出于地开石硅化带和明矾石地开石硅化带底部;以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为主的Ⅴ号矿体产出于明矾石地开石硅化带,与紫金山铜金矿的蚀变矿化特征相似。明矾石温度分带显示具有罗卜岭斑岩和紫金山火山机构2个高温中心,中、低温混合明矾石化与Ⅳ号主矿体空间上呈显耦合关系。另外,Ⅳ号主矿体的云母矿物Al-OH吸收峰小于2205 nm。初步认为Ⅳ号主矿体是紫金山浅成低温热液叠加罗卜岭斑岩矿床外带所形成。  相似文献   

3.
大黄花铜多金属矿位于赤峰-朝阳金多金属成矿带南部,矿化发生在燕山期正长花岗岩与石炭系酒局子组大理岩接触部位,局部构成铜(铁)矿体.夕卡岩矿物主要为石榴石、透辉石、透闪石、绿帘石、绿泥石、角闪石及阳起石,金属矿物有黄铜矿、辉铜矿、黝铜矿、斑铜矿、铜蓝及氧化次生矿物蓝铜矿、孔雀石、褐铁矿.围岩蚀变强烈,呈现清晰的蚀变分带现象,自接触带向外可分为较强的透闪石-阳起石化带,较强的透闪石-透辉石化带,弱蚀变的大理岩化带.金属元素组合特征明显,为Cu、Pb、Zn、Au、Ag组合.该铜多金属矿的形成与正长花岗岩的侵入作用有关,成矿时代为中侏罗世晚期,与朝阳-赤峰地区金多金属矿成岩成矿时代一致.  相似文献   

4.
大黄花铜多金属矿位于赤峰-朝阳金多金属成矿带南部,矿化发生在燕山期正长花岗岩与石炭系酒局子组大理岩接触部位,局部构成铜(铁)矿体.夕卡岩矿物主要为石榴石、透辉石、透闪石、绿帘石、绿泥石、角闪石及阳起石,金属矿物有黄铜矿、辉铜矿、黝铜矿、斑铜矿、铜蓝及氧化次生矿物蓝铜矿、孔雀石、褐铁矿.围岩蚀变强烈,呈现清晰的蚀变分带现象,自接触带向外可分为较强的透闪石-阳起石化带,较强的透闪石-透辉石化带,弱蚀变的大理岩化带.金属元素组合特征明显,为Cu、Pb、Zn、Au、Ag组合.该铜多金属矿的形成与正长花岗岩的侵入作用有关,成矿时代为中侏罗世晚期,与朝阳-赤峰地区金多金属矿成岩成矿时代一致.  相似文献   

5.
西昆仑昆盖山北坡铜矿化点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昆盖山一带出露大套的石炭系火山岩,在野外剖面研究中发现了几处铜矿化的线索。详细的野外露头观察表明,铜矿化与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细粒花岗岩-细晶岩脉关系密切,伴有强烈的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在不到300m长的剖面中,铜矿化体累积出露宽度大于8m。显微组成、结构分析表明,主要的金属矿物有辉铜矿、斑铜矿、蓝铜矿、铜蓝、钛铁矿等,显示为氧化—半氧化矿,上述铜矿物主要沿裂隙充填并明显破坏钛铁矿条带。5个捡块样品化学分析结果中铜最低品位0.11%,最高品位2.30%,均接近或高于边界品位,2个样品高于工业品位,此外伴生的银均高于铜矿床伴生的有益组分评价的参考值。矿化围岩的沉积组合反映其形成于较深海盆地的环境,为裂谷盆地构造背景。综合西昆仑的区域地质和已有的铜矿研究成果,认为该区具有形成大型铜矿床的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6.
福建上杭紫金山次火山热液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石礼炎  李子林 《福建地质》1989,8(4):286-299
紫金山铜金矿床是福建新发现的一个新的矿床类型。矿区主要为—燕山期复式花岗岩体分布,其中燕山晚期的英安玢岩及其相伴的隐爆角砾岩含铜金矿,目前已圈出四个矿化带。矿石矿物以蓝辉铜矿、硫砷铜矿为主。矿化具垂直分带,上部以蓝辉铜矿为主,标高580—400米间以硫砷铜矿为主。400米以下以黄铜矿为主。在潜水面之上及其附近,因铜硫矿物经氧化流失使金相对富集成矿。作者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晚期次火山热液活动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并提出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武晗 《地质找矿论丛》2022,37(4):490-500
秘鲁马尔科纳(Marcona)铁矿区北部TA-02勘查区蕴含丰富的铜矿和铁矿资源,并伴生锌、钴等矿产资源。TA-02勘查区处于环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的东侧,西南部发育有圣尼古拉斯(San Nicolás)岩基,胡斯塔(Justa)断裂控制了区内的铁、铜矿化及阳起石化蚀变带,是勘查区内(铁)铜矿体的主要控矿构造;胡斯塔断裂内常充填磁铁矿体、铜矿体及不同种类的脉岩,矿体形态以脉状为主;矿石中含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伴生/共生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钴矿物、闪锌矿等,铜矿化与铁矿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共/伴生关系密切,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铜矿区呈现较高的磁异常;此外,矿体穿切地层,赋矿围岩无专属性,围岩蚀变以阳起石化蚀变为特征。研究认为,TA-02勘查区铜多金属矿属于IOCG型(氧化铁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李艺 《矿产与地质》1998,12(2):109-117
伴生银矿石的工艺类型及其可选性特征(下)①李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桂林541004)3伴生银铜矿石的工艺类型及其可选性特征伴生银铜矿石的工艺类型划分及工艺特征列于表2。3.1易选型矿石该类型矿石只划分一个亚类,即斑铜矿辉铜矿型银铜...  相似文献   

9.
巴布亚新几内亚西部Fubilan山奥克泰迪矿床是一个世界级铜金矿床,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新几内亚造山带的巴布亚褶皱带。该矿床的铜金矿化赋存于Fubilan二长斑岩及其周边的磁铁矿夕卡岩和硫化物夕卡岩中。矿石类型以原生硫化物矿石为主,金属矿物包括磁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白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等。蚀变类型包括夕卡岩化、钾化、泥化和青盘岩化。矿床氧化次生富集带发育,表生矿石矿物为蓝辉铜矿、辉铜矿、自然铜、铜蓝和银金矿。成矿作用主要受区域构造、侵入杂岩体、Darai组灰岩地层、断裂等因素的控制。根据矿床的主岩、矿石特征、蚀变特征和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属于较为典型的夕卡岩一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信迪  刘京  李雷  冉丽  宋学信 《地质通报》2014,(Z1):299-307
巴布亚新几内亚西部Fubilan山奥克泰迪矿床是一个世界级铜金矿床,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新几内亚造山带的巴布亚褶皱带。该矿床的铜金矿化赋存于Fubilan二长斑岩及其周边的磁铁矿夕卡岩和硫化物夕卡岩中。矿石类型以原生硫化物矿石为主,金属矿物包括磁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白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等。蚀变类型包括夕卡岩化、钾化、泥化和青盘岩化。矿床氧化次生富集带发育,表生矿石矿物为蓝辉铜矿、辉铜矿、自然铜、铜蓝和银金矿。成矿作用主要受区域构造、侵入杂岩体、Darai组灰岩地层、断裂等因素的控制。根据矿床的主岩、矿石特征、蚀变特征和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属于较为典型的夕卡岩—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庙顶铜金矿床位于特提斯成矿域与滨太平洋成矿域交界部位,处于多个成矿远景区的交汇地带,成矿条件优越。矿体赋存于泥盆系碳酸盐化凝灰岩、泥质粉砂质板岩、碳酸盐化泥晶灰岩与二叠系变质玄武岩地层中。岩相学表明:矿床的矿石类型有铜金矿化碳酸盐石英脉型、铜金矿化变质岩型和铜矿化钠长石岩型。矿相学研究表明:铜矿物以硫化型为主,其次为氧化型,主要为黄铜矿,其次是斑铜矿及铜蓝;金赋存以含银自然金为主,其次为银金矿,游离金为主要的回收对象。金属矿物的生成顺序为:磁铁矿→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黝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铜蓝、蓝辉铜矿→褐铁矿、孔雀石、蓝铜矿、氯铜矿。矿床形成经历了变质期、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期又分为3个阶段:钠长石-云母-黄铁矿阶段(Ⅰ)、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和碳酸盐-石英-重晶石阶段(Ⅲ)。电子探针结果表明,矿床的形成过程经历了由高温到低温的变化,成因类型应属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2.
在哈马希(Hamash) 金矿区,黄铁矿、黄铜矿和金产于花岗质岩石的石英脉中,或呈星散浸染状产于强烈蚀变的变质火山岩剪切带中,与磁黄铁矿、蓝辉铜矿、黝铜矿、辉铜矿、斑铜矿、铜蓝共生。黄铁矿以自形一半自形粗粒晶体和细晶质集合体形式产出。黄铜矿以自形粗粒晶体、细晶质显微包裹体和他形残留体形式产出。硫化物矿化作用分三期,并与结晶熔融体的温度逐渐冷却有关。金形成于高温无序相所形成的较早期硫化物矿物中。自然金是在成矿最晚期,随着温度下降,通过含金黄铁矿的再活化作用而形成。金和铜相对富集于后期的黄铁矿中。地表蚀变产物有针铁矿、褐铁矿、金、碳酸盐和铁、铜的硫酸盐类。  相似文献   

13.
矿体赋存于中侏罗统小红桥组(花开左组下部)上段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中.已圈定V1、V2两个矿体,分别受F1、F2断裂控制,伴生Pb、Zn、Ag、Co、Ni,矿石以辉铜矿、黑黝铜矿为主,应属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的构造角砾岩热液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
<正>1研究背景及意义福建省上杭县的紫金山铜金矿床是我国大陆发现的首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具有"上金下铜"的垂直矿化分带特征,铜矿体主要分布在+928~-400 m,铜金属量丰富,大于300万t。该矿床目前已发现Cu-S体系8种矿物[1],硫砷铜矿、块硫砷铜矿、斑铜矿、黄铜矿等21种铜矿物。铜矿物中蓝辉铜矿、铜蓝、块硫砷铜矿、硫砷铜矿占99%以上。前人对铜蓝-蓝辉铜矿的矿物成分和矿物组合分布特征有较深  相似文献   

15.
氯铜矿矿物特征及在找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铜矿是由其他铜矿物氧化而成的表生矿物,常与赤铜矿、铜兰、褐铁矿等共生,是野外寻找铜矿化体的标志矿物之一.本文对土屋铜矿中的氯铜矿矿物特征及其在找矿中的标志作用进行了论述. 1 矿床地质特征 土屋铜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碰撞对接缝合带北侧的觉洛塔克晚古生代火山岛弧火山岩中,其成因为与斜长花岗斑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赋矿岩石为含铜石英岩、斜长花岗斑岩、中基性火山-次火山岩.该矿床蚀变类型齐全,分带明显,主要有硅化、青磐岩化等.矿石矿物为黄铁矿、斑铜矿、辉铜矿、氯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  相似文献   

16.
松贡铜钼矿床位于伊朗西北部,是特提斯成矿域中的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之一。资料表明,松贡矿床矿石储量为6.50亿t,其中含铜0.76%,钼0.01%。斑岩体呈岩株及岩墙状产出,铜钼矿化主要与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石英二长斑岩内也有少部分矿化,在侵入体外围的碳酸盐岩中还有矽卡岩型矿化,松贡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年龄约为20Ma。Cu矿化主要分布在钾化带及部分绢英岩化带,以浸染状的形式出现在脉体及脉体晕中;在浅部,多数硫化物都被淋滤掉,铜蓝、辉铜矿及方辉铜矿等出现在氧化带盖层下面。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C、H、O、S)研究表明,与矿化有关的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后期有大气水加入(最多占混合流体的20%)。  相似文献   

17.
《地学前缘》2017,(5):39-53
应用EPMA和LA-ICP-MS微区分析技术,首次揭示了紫金矿田中铜铁硫化物的主、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紫金山铜金矿浅部蓝辉铜矿石的铜矿物具有富Se的特征,其中铜蓝中的Se最高可达1.57%,并出现Se的成分环带特征。LA-ICP-MS的微量元素分析表明蓝辉铜矿和久辉铜矿中含较高的Au(1×10-6)和Ag,是金、银的重要载体,同时含较高含量的Bi、Sn、As和Se,与次生富集成因存在着显著的区别。紫金山铜金矿和龙江亭铜矿的斑铜矿是重要的Ag和Bi载体,不同阶段的斑铜矿的微量元素有差异,高硫化阶段的斑铜矿Bi含量较高,而中低硫化阶段的斑铜矿Ag和Sn含量较高。黄铜矿含少量的Ag,但出现了较高的In(约30×10-6),是铟的重要载体。高硫化阶段的黄铁矿具有更高的Cu和Ni。此外,矿石矿物中普遍含有较高的Se、Te、Ge和As,均表明紫金山矿田的矿床与火山活动的热液作用紧密相关。紫金山铜金矿床中出现的W、Sn、Mo、Bi和In元素异常带是一种指示斑岩型矿化向高硫化型矿化过渡的地球化学标志,指示紫金山深部具有潜在的斑岩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智利劳斯奎洛斯(Los Quilos)铜矿床赋存于下白垩统Los Chilcas单元钙碱性安山岩及安山质熔结角砾岩中,矿体呈脉状、似脉状、透镜状,形成群脉状分布的多个矿化中心。矿体受走滑剪切的NW向、SN向、NE向断裂控制,断裂及微裂隙的高渗透系统成为热液流体的流动通道和成矿空间。矿物组成主要为斑铜矿、辉铜矿,黄铜矿;以矿体为中心,内带为斑铜矿-辉铜矿-赤铁矿,外侧及向深部为黄铜矿及黄铁矿。区域蚀变普遍,有赤铁矿化、青磐岩化、钠化等;与铜矿化有关的蚀变作用为硅化、碳酸盐化或绿泥石化、赤铁矿化,钠化或钾化。找矿标志为中生界火山-沉积岩系、高渗透构造带、孔雀石化蚀变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埃及东南部的汉默斯沙漠地区,黄铁矿、黄铜矿和金有的产于石英脉中和花岗岩中,有的则以星散状、浸染状矿体赋存于高度蚀变的变质火山岩剪切带中。这些矿物的形成部分与磁黄铁矿、蓝辉铜矿、锑黝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和铜蓝有关。黄钞矿具有两种晶形:(1)含有原生硫化物包裹体的自形—半自形巨型晶体,(2)细晶集合体。黄铜矿具有三种晶形:(1)自形巨型晶体,(2)细晶含微包裹体,(3)它型残余物。硫化物矿物有三个形成阶段,这三个阶段与热液的连续冷却结晶过程有关。在无序的高温热液阶段金以基质存在于早期硫化矿物中,在温度逐渐降低的后期阶段,含金黄铁矿经过重新运移,产生了自然金,显微镜分析结果证明,金和铜在晚期的黄铁矿中相对富集,分析研究过的表层蚀变矿物有:针铁矿、褐铁矿、金以及铁和铜的碳酸盐矿物和硫化物。  相似文献   

20.
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柴达木盆地南缘西段祁漫塔格地区颇具特色的一个破碎蚀变带热液脉状-矽卡岩型矿床。矿区内可见2类围岩蚀变:矽卡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前者由印支期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位引起,在岩体侵入接触面及外接触带围岩的不同岩性界面、构造破碎薄弱带形成含铜多金属矽卡岩透镜体,由透辉石、钙铁辉石、钙铁(铝)榴石、符山石、硅灰石、方柱石和阳起石等一套十分典型的钙矽卡岩矿物组成;后者在矿区西北部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中形成多条呈NWW向平行展布的黄铜矿化热液蚀变带,构成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细(网)脉浸染状热液脉型矿化。研究认为: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印支期侵位、具有浅成和高侵位特点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关系密切,产出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与破碎蚀变带控制的细(网)脉浸染状热液脉型铜矿的成岩成矿年龄基本一致,其构造-岩浆活动背景相同,但属不同阶段、不同深度和不同部位发生成矿作用的产物,形成以接触带(或外接触带)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为主体的、成矿母岩体内的构造断裂发育部位伴有热液脉状铜矿化的复合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