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古代治水的科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家诚 《水科学进展》1996,7(2):158-162
根据农业发源于山区的考古结论,指出中国古代存在一个近两千年的治水过程,也是农业由山区转移到平原的过程,同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治水也是有别于其它文明古国的特殊气候与地理条件下的重大事件.进而论证治水在中国古代物质与精神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并指出现代人水关系的基本原理可在古代治水中找到借鉴.  相似文献   

2.
周洁  白木 《地下水》2001,23(4):163-164
1 古代奇迹坎儿井坎儿井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地区 ,它与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齐名 ,成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 ,是独特、宏伟的地下水灌溉工程 ,被称为地下大运河 ,也是中国古代“水文化”的象征之一。新疆坎儿井历史悠久 ,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就已出现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中国赏石文化的历史、理念、人文、艺术和学术的探讨,试图从中发掘中国赏石文化的内涵,把古代"瘦漏透皱"和现代"形质纹色"的相石标准,提升到"道魂气韵"的赏石意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馆 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整体建筑外观采用上大下小的"斗拱"型设计,看似一个粮仓,又像一顶古代的礼冠,故被称为"东方之冠"。"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十六字设计理念,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  相似文献   

5.
前童镇位于浙江省宁海西南,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江南的小镇,宁静的美丽中叙说着历史的沧桑。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前童古镇独特的气息,因而前童被称之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旅游城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br〉 前童,是一个不凡的江南明清时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韵浓重的乡村画,更是一段优美动人的江南丝竹小调。它以民居布局奇特、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完好及人才辈出而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6.
正"以中华优秀建筑传统为主旨,以世界先进建筑科技为手段,古今相合,中西相融,创造有中国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建筑师的历史责任",这是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马炳坚,在《大壮营造录·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作品集》序言中写下的一段话。这位从业47年,不仅潜心钻研传统建筑技艺,更加忧心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建筑设计现状的古建专家,清醒地认识到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界缺乏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并积极思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研究——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喀斯特文化,喀斯特地区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耕作、聚落、建筑、洞葬、民俗甚至家用器皿都打上了“喀斯特”的烙印。本文提出了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因地制宜”利用的科学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及人地和谐的美学价值,并以贵州为例,探讨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及其景观特征,认为喀斯特地区的旅游开发应以“喀斯特文化”为总的文化导向,结合文化赋存的时间和空间,综合发掘“喀斯特文化”的内涵,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白族传统建筑是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境内56个民族总称中华民族。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先民汇聚的中心,中原族逐步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各个民族及其文化汇聚、融合、分解、组合、运动达数千年之久,“形成中华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汉族是多元混血融合形成,其他每一个民族也都是多元融合形成。汉朝以后,以儒家思想为基调的传统文化,在各民族文化中均有影响,甚至在有的边疆民族中,这一文化模式保存的比中土汉族更完整鲜明,所以有“中原失礼,求之四夷”之说。  相似文献   

9.
桂林是我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其重要的文化特色就是遗存着大量的史前文化。目前,桂林发现最早的史前文化遗迹距今约为3.5万年。在研究桂林史前文化遗存的过程中,发现其有着独特的发展规律,如在重要气候转型期,桂林古人类的生活方式随之发生改变,这可能是受到当地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热情敦厚、历史悠久的民族,公布在湘、鄂、川、黔、交界的武陵山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土家族受巴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尚未发现文字;有自己的民族标志——虎图腾;还有独特的铜乐器“虎纽淳于”和高亢粗犷的民族歌舞(摆手舞);土家族的民居也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由此可见,土家族是一个有着独立传统文化的民族。 由清江、酉水、溇水源头汇聚的武陵山区,河溪纵横,峰峦叠障,景色秀美,武陵山区是云贵高原的尾闾,由江河深层切割,冲积成一个个肥沃的平坝,宜于农耕。但毕竟是山多田少,因此,土家族  相似文献   

11.
企业员工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如何把自己的员工凝聚成企业的整体力量,应是企业建设自己独特企业文化的着力点。作为有着55年发展史的大型工程公司中国中元,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企业文化建设,塑造“家”艾化,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记者郝莹报道为了更好地弘扬湖北历史建筑文化,传承文化精神,近日,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暨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在武汉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树平、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会长马炳坚出席会议并为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授牌。据了解,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是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成立后设立的第一个工作委员会。王树平在讲话中强调,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和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  相似文献   

13.
柏红 《山东地质》2009,(10):66-68
济南,是一座文化古城。在3500年前的商代属于古潭国。西周至春秋战国时代,属于齐国。因它位于泺水的源头(即趵突泉),所以当时的名称叫“泺”、“泺邑”。到了西汉,在此设济南郡,属青州管辖,这是“济南”一名的最早记载。为什么叫“济南”?因为它地处“济水”(后称大清河)之南的缘故。在古代,把独流入海的4条大河称为“四渎”。分别是:东渎淮河,西渎黄河,南渎长江,北渎济水。到了明清两代,济水(大清河)的河道被黄河夺占,  相似文献   

14.
工程地质学,在地质学科中是一门比较年青的学科。从世界范围来看,工程地质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仅有近六十年的历史,而在我国还要晚些。但属于工程地质范畴工作的开展,在我国还是很早的。 一、历史回顾 我国有着扬名全球的古代灿烂科学文化。长城,大运河,灵渠及都江堰为举世闻名的我国古代四大工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工程地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在我国,自觉地把地质学的知识应用于工程活  相似文献   

15.
罗丹 《新疆地质》2003,21(1):130-130
傲然迎抗1500年风雨的巴米扬大佛在迎来又一个新世纪后轰然崩毁,在阿富汗境内,毁损历史文化遗产的事件目前还在接二连三地发生着,“亚洲心脏”地区再次扯痛全球考古界的神经.曾多次带领探险队穿越阿富汗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考古学家保罗·伯纳德曾十分精辟地阐述过阿富汗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说,来自伊朗、印度、中国和世界游牧民族的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汇集,形成了世界上最为缤纷的文化百花园.考古学家们通过对阿富汗邻国彻底地探查,绘制出了古代贸易路线图并把阿富汗放到一个更加广阔的脉络中去思考问题.以前那种认为阿富汗文化只受古希腊影响的说法已被证实是完全错误的.阿富汗北部地区可能是与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同时代的早期文明中心.最近,盗掘者在东部地区掘出了多处佛教遗址.据载,公  相似文献   

16.
传统古村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的浅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古代村镇不仅赋有极为宝贵的历史信息,同时具有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精神及建筑技术发展历史的载体、实物的见证。在当今中国是社会及技术高速发展、理念急剧变化、生活空间不断扩展及变化的时代,历史痕迹到处经受着变革浪潮冲刷正面临被磨灭的危险,古代传统村落、集镇的保护成为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黄汲清 《地质论评》1982,28(6):603-610
我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创造发明是丰富多采的,这早就被国际科技界所公认。正如茅以升先生所说:“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历来就是处于世界上的前列。有过惊人的辉煌历史。要知道我们的祖先在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阅读一下《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就可以有初步的了解。我们的祖先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是很深刻的。《诗经》中讲“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是对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陕西一带大地震所引起的山崩地裂现象的描述。“沧海桑田”这种说法也是对海陆变迁过程的概括。最值得称颂的是北宋人沈括;他观  相似文献   

18.
有关“和”字,《说文解字》口部书作“味”,解为“相应也”,系与入口之饮食有关;“禾”乃是“和”的观念的基本喻象,“和”同“禾”一起诞生于土地之上。而如今,“和”又被株洲国土资源文化引用为核心价值观。 《孙子兵法》曰:“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不诡也。”文化建设即可理解为传“道”途径之一。株洲国土资源文化通过以“和”为“道”,“令民与上同意”,从而“上下同欲者胜”。  相似文献   

19.
刘昭民  王根元 《地质论评》1992,38(3):245-249
古代中国和西方对矿物成因之解释都很早。西方早在公元前4世纪,有希腊的亚里斯多德(Aristotle)认为地下矿物是干气和湿气所造成的。中国早在先秦时代,也有《周礼·考工记》认为是“地气”使然。本文详细说明中国和西方16世纪以前的成矿理论,比较其差异,并详细说明两者的优点和缺点,探讨它们之间是否发生相互影响,最后以现代矿床学思想和理论批判中国和西方古代之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20.
北京汉代路县故城遗址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20年在IVT3003J4发掘中,在井底的木水桶里清理出1件褐家鼠头骨标本,其颅全长47.88 mm,颅基长47.50 mm;齿冠使用磨蚀痕迹严重。通过测量数据和磨耗使用痕观测,该个体是我国考古中发现的年龄最大、体型最大的个体。其上颌颊齿还明显存在左、右使用不均衡情况。在我国动物考古中,该褐家鼠遗骸是从水井考古中发掘出土的唯一一例,同时也是我国城市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例褐家鼠遗骸。该发现对研究自然界褐家鼠生态演化、我国古代城市何时出现褐家鼠与人类伴生等有重要意义。在运用“考古学情境分析”方法研究后,显示该褐家鼠遗存应是东汉初年彭宠之乱路城对峙战中,彭宠部属可能用褐家鼠尸体荼毒井水时所遗留。路城对峙战后,中国走向了国盛民富的“光武中兴”时代,该褐家鼠遗骸为此次特殊历史战争提供了重要见证。路县故城遗址褐家鼠遗存研究,通过动物考古和“情境分析”的结合,再现和解析了中国光武中兴之前路城对峙战的重大历史转折,是考古工作活化和再现历史场景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