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61—2005年河西走廊东部极端气温事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5年河西走廊东部五站的逐日气温资料,通过百分位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逐日极端高、低温阈值,研究了河西走廊东部近45a来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的空间分布以及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河西走廊东部极端最高气温总阈值民勤出现了暖中心,乌鞘岭出现了冷中心;极端最低气温总阈值暖中心出现在武威,冷中心出现在乌鞘岭;极端最高、低气温空间分布与其对应阈值的空间分布类似;河西走廊东部极端低温频数南北部都呈现减少趋势,而极端高温频数在南部古浪和北部靠近沙漠区的民勤呈现减少趋势,其它地区为增加趋势.时间变化上,河西走廊东部极端最高、低气温总体都呈增温趋势,增温幅度极端最低气温比极端最高气温明显;极端最高气温频数总体呈略增加趋势,极端最低气温频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极端最高、低气温和极端最高、低气温频数都是6~7a和9~10a周期反映明显;极端最高、低气温增温以及极端高温频数增加和极端低温频数减少都发生了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2.
基于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空间插值等方法,对1962—2013年28个均匀分布在青海省内的气象站点数据近50 a(1962—2013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趋势上青海省极端降水事件呈上升趋势,其强度与频数变化分别具有28 a和15 a±的主周期,并且少数站点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突变;青海省内的极端降水事件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整体呈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特征,极端降水事件在南部地区发生频率总体高于北部地区,东南部发生极端降水的频率最高;近50 a青海省内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与频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东北部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仅有东南端与西北端呈现下降趋势,极端降水事件频数的上升趋势由东南端及西北端分别向中部加强。  相似文献   

3.
青海高原冬季持续低温集中程度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青海高原37个台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数据,着重讨论了持续3d及以上低温过程集中程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低温集中度(LTCD)和集中期(LTCP)具有表征低温在时空场上非均匀性的较好分辨力;近50a青海高原冬季低温事件及其集中度均呈逐年明显减少趋势,集中期明显提前;利用REOF结合CAST方法分区并探讨了影响青海不同区域低温集中度的主要环流系统及因子,发现影响柴达木盆地的主要系统为极涡和北大西洋涛动,而青南牧区主要是由于局地气候反馈机制影响;唐古拉地区的主要影响系统位于极区、乌拉尔山地区及东部鄂霍次克海附近;与东部农业区的相关体现为自西向东呈"+-+"波列型分布,反映冷空气不断东移过程中受东部高压阻塞,在东部农业区堆积,形成冷空气过程从而造成该地区集中度偏高.  相似文献   

4.
北疆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赵勇  黄丹青  朱坚  杨青 《冰川冻土》2011,33(3):524-531
基于新疆北部1961—2007年43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方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分析了北疆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春夏秋冬四季,大范围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分别位于北疆的东北部地区、北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和西北部地区以及东南地区,发生持续性较强的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数大值中心分别集中在伊犁河谷、中东天山地区、北疆西南部和北疆盆地.持续1d的极端降水对总降水贡献四季分布均匀,夏季略高.差异主要表现为由春季到冬季,大值中心呈现出从北疆的东天山地区向中天山和盆地地区移动的趋势.持续2d的极端降水对总降水贡献四季之间差异较显著,一般夏、冬季的较大而春、秋季的则较小.各类持续性极端降水平均强度表明,北疆地区的强降水灾害多数是由持续时间较长的极端降水事件所造成的,四季北疆地区区域平均的持续性极端降水均为显著的线性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40年中国平均气候与极值气候变化的概述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随着中国气象局对近50年来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的释放,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分布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从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这些认识需要有一个集成,即需要有一个总体的归纳和解释.通过中国近40年来的温度极值和降水极值事件的分析认识到全球增暖和区域环流异常决定着气候极值事件的分布格局.与全球增暖相联系的是:我国微量降水在空间上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我国北方寒潮事件显著减少,冷夜和冷日的减少与暖夜和暖日的增多并存,以及极端强降水有增多的趋势.与东亚季风气流和西风带气流异常对应的我国有效降水在区域分布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涝南旱"从1970年代末转型为"南涝北旱",与华南的偏干一起形成了东部季风区降水从华南、长江到华北的"-、 、-"异常分布型,但华南在1991年出现了转湿的突变;东北和西北先后从1983年和1987年前后转为暖湿气候.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与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6.
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期全球增暖趋势越来越明显,受全球增暖的影响,西北地区的气候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选取了西北干旱区1951-2000年的21个代表站点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系数法对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分析,找出各分区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西北干旱区气温呈上升趋势(0.22℃/10a),1986年后气温明显升高;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北部升温较大;各季都有增温趋势,贡献最大的是秋冬两季。降水变化有增加的趋势(3.2mm/10a),年降水量贡献最大的是夏季;各区降水都有增加,其中新疆北部降水增加最多。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温升高趋势是南北高,中间低;降水量增加趋势从东南向西北呈现递增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以年极端洪水超标率来反映区域极端洪水,分析了新疆区域极端洪水变化;以年最大洪峰记录分析了天山山区主要河流极端洪水变化规律,并用14站资料分析了天山山区气候变化特征,讨论了天山主要河流极端洪水变化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受气候变暖影响,1957—2006年全疆极端洪水呈区域性加重趋势,尤其南疆区域极端洪水明显加剧,北疆区域也有加重趋势,但相对较缓.全疆及北疆、南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都处于洪水高发阶段.近50a来,在新疆区域洪水呈加重趋势的变化背景下,发源于天山南坡的托什干河和库玛拉克河年最大洪峰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发源于天山北坡的玛纳斯河与乌鲁木齐河年最大洪峰流量虽有增加,但是变化趋势较缓.以年最大洪峰流量发生转折年为界,天山典型流域托什干河、库玛拉克河、玛纳斯河和乌鲁木齐河在20世纪90年代(或80年代)以来与前期相比,呈现出相似的变化特征:年最大洪峰流量明显增大,年际间变化更加剧烈,洪水年更频繁.以年最大洪峰流量发生转折年份为界,玛纳斯河、托什干河和乌鲁木齐河后期的年最大洪峰集中日期较前期推迟2~9d,库玛拉克河却提前5d.玛纳斯河、乌鲁木齐河和库玛拉克河后期的集中度较前期增加0.8%~8.3%,托什干河减小1.1%.1961—2010年,新疆天山山区气温明显上升,升温率为0.34℃.(10a)-1,1997年以后明显增暖;天山山区降水显著增加,增加速率15.6mm.(10a)-1,同时极端降水强度增大、频数增多.近50a来天山主要河流极端洪水变化与区域增温以及天山山区极端降水事件增多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闵屾  钱永甫 《水科学进展》2008,19(6):765-771
利用中国542个站1960-2003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研究发现:滇西藏东一带极端降水的持续性较好,但该地区极端降水的区域性较差;长江以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的区域性与持续性均较好,容易导致区域性洪涝灾害的发生;东南沿海冬季极端降水的区域性与持续性均较好,易形成成片且持续时间在3d或3d以上的极端(较强)降水事件;黄河中下游秋季极端降水的区域性与持续性均较好,该地区秋季发生洪涝的可能性较大;除新疆以外,东北、华北以及西北等大部分北方地区极端降水的持续性以及区域性均较差。  相似文献   

9.
1961-2016年新疆单站不同等级冷空气过程气候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新疆1961年1月-2016年12月资料完整的8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中国气象局2017年发布的行业标准《冷空气过程监测指标》(QX/393-2017)的单站冷空气等级,计算近56 a来新疆各单站不同等级冷空气过程的发生频次、降温幅度、持续天数,应用线性趋势、EOF分解等分析方法,对新疆各单站不同等级冷空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单站不同等级冷空气年平均频次和年累计天数均表现为中等强度冷空气最多、寒潮次多、强冷空气最少,空间分布都呈现为北疆多、南疆少的分布特征;中等强度冷空气和强冷空气区域平均的年平均频次和年累计天数的年际变化均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寒潮均呈显著减少趋势,而空间分布上不是整体呈减少趋势,甚至个别地区呈显著增加趋势;中等强度冷空气和强冷空气在秋季前期和春季后期发生较多,寒潮则在冬季发生较多;中等强度以上冷空气年累计降温呈现北疆大、南疆小的分布特征,区域平均的年累计降温呈显著减小趋势;新疆年寒潮频次和年累计降温第一模态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3%、39%,远远大于其它模态,第一模态(即主模态)的空间分布二者均表现为整个新疆为一致的正值,说明其变化趋势在全疆具有一致性的特征,另外北疆特征值较大,南疆特征值较小,说明北疆更容易出现异常,南疆不易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近50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蒋鹏  王大刚  陈晓宏 《水文》2015,35(2):77-84
利用广东省境内25个测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综合运用Mann-Kendall检验、正交分解函数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剖析了广东省极端降水的空间结构分布与时间变化特征,并从水汽辐合的角度解释了极端降水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全省极端降水事件的总量、频次、强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从北到南,极端降水总量和强度增加,频次减少;全省大部分区域极端降水总量和频次都有增加的趋势;广东省极端降水受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影响,存在全区一致的多雨或少雨,但也存在东西、四周、中心以及南北的差异;极端降水空间异常可分为4个气候区(异常型),即粤东北区,粤西区,粤中部区以及粤东沿海区,各降水异常区存在20a左右的长周期、10a左右较长周期的和3~4a的短周期振荡;广东省极端降水与极端水汽辐合对应关系较好,区域内水汽辐合的改变可能是影响广东省极端降水变化的重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1.
CSAMT 法在辽西康杖子区深部探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泽新 《地质与勘探》2009,45(5):600-605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具有探测深度大、横向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在深部找矿勘探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肖家营子铜钼矿床是辽西地区一个大型矽卡岩型金属矿床,大部分矿体是隐伏矿体,矿区外围的康杖子区与本区有相似的成矿地质环境,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体与围岩电性差异明显,通过应用CSAMT,矿体具有低电阻特点,根据成果推断解释,对深部有利成矿部位进行了钻探验证,取得了理想的探矿效果,在矿区外围取得第二深度空间找矿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Trends in landslide occurrence in Nepa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epal is a mountainous, less developed kingdom that straddle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Indian and Himalayan tectonic plates. In Nepal, landslides represent a major constraint on development, causing high levels of economic loss and substantial numbers of fatalities each year. There is a general consensus that the impacts of landslides in countries such as Nepal are increasing with time, but until now there has been little or no quantitative data to support this view, or to explain the causes of the increases. In this paper, a database of landslide fatalities in Nepal has been compiled and analysed for the period 1978–2005. The database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 high level of variability in the occurrence of landslides from year to year, but that the overall trend is upward. Analyses of the trends in the data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cyclicity in the occurrence of landslide fatalities that strongly mirrors the cyclicity observed in the SW (summer) monsoon in South Asia. Perhaps surprisingly the relationship is inverse, but this is explained through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soon strength and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Hill District areas of Nepal. It is also clear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fatalities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over and above the effects of the monsoon cycle. Three explanations are explored for this: land-use change, the effects of the ongoing civil war in Nepal, and road build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generally upward trend in landslide impact probably results from the rural road-building programme, and its attendant changes to physical and natur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3.
2010年,美国铀矿总共施工7 209个钻孔,总进尺1 493 520 m;生产铀1 628.55 t;铀矿业总支出费用为2.773亿美元,其中铀矿地勘费支出为3 450万美元,占铀矿业总费用的12.44%。铀矿地勘钻探费用为4 460万美元,占铀矿业总费用的16.08%。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泰安市岱岳区花岗岩地区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地下水类型、分布状况、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分析,指出了花岗岩地区供水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环境和灾害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两大挑战性问题。由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环境破坏和恶化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类似于人体所患的慢性疾病,对其认识和解决不仅依靠多种条件,也需要很长时间的持久努力。自然灾害的发生一般是短时间内的突然事件,类似人体的急性疾病。为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需要实施事先预防、灾前预警、灾时应急和灾后重建的系统工程,其中地球科学家的责任之一是找出有效的宣传演练,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灾害的危险性,做好必要的防灾准备。最近20 a来中国的减灾实践经验还说明,为进一步提高减灾的效益,要用科学观念指导各领域的减灾工作,在国家一级层次上要实行多部门协调、多学科合作的综合管理,并注重对灾害发生的规律性研究。例如对群发性灾害链过程及其潜在影响的估计,这对制定区域性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州市张集水源地裂隙岩溶水群孔抽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徐州市张集水源地详勘阶段任务要求以及张集水源地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张集水源地裂隙岩溶水群孔干扰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和工作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根据该技术要求和工作方法所进行的抽水试验既满足了为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而进行的数值计算要求,又适合农村电网及水井实际,并且节约了经费。结论对裂隙岩溶水大型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环境地球化学学科在中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国际环境公约履约及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过去十年在环境地球化学领域的部分研究进展,介绍了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其他重金属污染物长距离传输研究进展;总结了汞、镉、锑、铊等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在地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规律及污染来源和环境过程示踪方面的研究进展;回顾了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污染示踪及过去全球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以上研究方向还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了土地勘测定界的专业背景知识及MapSUV的相关信息,阐述了MapSUV系统在惠民县土地勘测定界的应用,以及外业获取数据及内业处理的主要工作方法,最后对该系统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王恒  王鹏  李建  邓刚  满毅  王磊 《江苏地质》2014,38(3):435-440
新疆若羌北山地区坡—镍矿为近期发现、评价的超大型岩浆硫化物型铜镍矿床,目前已查明的镍金属资源量达130万t.由于坡北地区岩浆活动频繁,岩相组成复杂,认为坡一成矿岩体为早二叠形成的复式岩体.通过对坡一镍矿岩相学、岩石学的对比研究,总结出各岩相的时空关系,甄别出主要成矿岩体,并结合各岩相所反映出的地球物理特征,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及物理模型.通过对比研究,指明坡一镍矿下一步找矿方向,通过三维预测对找矿远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Radon is a radioactive gas emanating naturally from uranium rich granites and shales. It may be emitted from the ground surface into the atmosphere as a gas, or it may be dissolved into stream water and transported over distance. The levels of radon gas in soils at ground surface depend on a number of factors relating to the source of the gas and to its transmission. Igneous rocks contain the highest mean concentrations of radium and uranium. The depth of cover is relevant also. Surveys over the years by the National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Board (NRPB) and other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occur in Cornwall, Devon and northeast Scotland. However, recent reports have indicated that high concentrations of the gas may be detected in small pockets in counties outside of those considered at high risk. This survey relates to a series of measurements taken in and around Darlington, County Durham. The result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small areas with strong concentrations of radon in soil gas, but only minor levels of dissolved gas in stream wa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