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新近发现于河北宣化地区土城子组的恐龙足迹化石及沉积环境。为确定足迹化石的地质年代、土城子组的沉积环境及足迹化石属种,本文在对恐龙足迹化石层及其上、下地层进行剖面测制、沉积相划分和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化石层上覆凝灰岩层进行了LA- ICPMS锆石U- Pb测年,并对保存较好的足迹化石进行了测量和对比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土城子组底部为冲积扇扇中沉积环境,足迹化石上、下地层则表现为河流相沉积环境,而足迹化石的赋存层位形成于滨湖相沉积环境,发育暴露构造并含有大量裸子植物碎屑化石。凝灰岩锆石U- 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2. 3±0. 3 Ma(MSWD=0. 00106),说明化石层位于土城子组一段,时代属于晚侏罗世钦莫利期(Kimmeridgian)中晚期。已发现的足迹化石以兽脚类三趾型足迹为主,包括跷脚龙足迹属(Grallator)、安琪龙足迹属(Anchisauripus)和实雷龙足迹属(Eubrontes),其次为一些疑似蜥脚类恐龙足迹,是华北北缘土城子组中群落丰富度最高的恐龙足迹点,其中一处或许为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的恐龙足迹点。因此,我们认为宣化- 下花园盆地土城子组一段以河流、湖泊相沉积环境为主,当时裸子植物繁茂,恐龙动物群庞大,偶尔存在火山喷发活动。新发现的宣化恐龙足迹不仅填补了宣化- 下花园地区恐龙足迹化石的空白,也丰富了燕辽地区土城子组生物群的组合面貌,为土城子组内年代地层划分及陆相J/K界线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山东东部诸城晚白垩世王氏群大面积、高密度集群埋藏的恐龙化石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但其沉积物源与精确沉积时限目前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对山东诸城王氏群恐龙化石层中6个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定年表明,样品090414-24-D中最年轻的单颗粒锆石年龄(YSG)为77.3 Ma,应代表王氏群恐龙化石层的最大沉积时限(下限),结合前人对王氏群红土崖组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其沉积时限应老于73.5 Ma(上限),也说明赋存恐龙化石层的王氏群上部红土崖组为Campanian期沉积;碎屑锆石定年揭示物源的锆石年龄组成分布在100~130 Ma之间,6个样品的年龄主峰值多在110 Ma或120 Ma左右,与下伏的早白垩世青山群火山岩年龄主峰较为吻合。王氏群恐龙化石层砾岩的砾石成分和古水流研究显示,其中3组砾石统计表明砾岩层砾石成分主要由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组成,3组古水流数据表明,诸城地区王氏群红土崖组砾岩层的古流向以南和南东方向为主,尚有1组显示古流向为向北,表明王氏群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侧莱阳和北西侧沂沭断裂带的青山群火山岩,其次为盆地南缘。本研究为诸城王氏群化石层沉积时限的限定和沉积物源的判断,以及胶莱盆地王氏群时期古地理格局的恢复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思恩  高林志  万晓樵  宋彪 《地质通报》2013,32(11):1673-1690
辽西—冀北地区土城子组(后城组)含有各类化石,包括植物、孢粉、介形类、叶肢介、昆虫及恐龙类等,各门类化石都对土城子组的时代提出归属与生物演化依据。通过与国内外相关生物群(组合)的研究与对比,尤其是孢粉、介形类微体化石大区域的国际对比,将土城子组的地质时代划归为晚侏罗世早—中期(Oxfordian-Kimmeridgian)。土城子组的地磁年代学研究,也得出大致相同的时代结论。笔者在辽西金岭寺—羊山盆地土城子组剖面中,采用SHRIMP锆石U-Th-Pb同位测定技术,对凝灰岩中的锆石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的206Pb/238U年龄为:第22层140.2Ma±1.3Ma(N=13,13个数据加权平均值);第30层139.6Ma±1.9Ma(N=12);小刘家沟剖面土城子组上部凝灰岩139.6Ma±0.7Ma(N=11);第83层137.3Ma±1.0Ma(N=13)。由于第22层距土城子组底界369m,据沉积速率推算约为1.5Ma。因此,土城子组底界年龄应为141.7Ma±1.3Ma。第83层接近土城子组顶界,137.3Ma±1.0Ma年龄值可大致视为土城子组顶界的年龄。如此推断,上侏罗统牛津阶(Oxfordian)底界年龄应接近141.7Ma±1.3Ma,基默里奇阶(Kimmeridgian)上界年龄应为137.3Ma±1.0Ma左右,而国际地质年表中推导、标注的两者年龄分别为163.5Ma±1.0Ma和152.1Ma±0.9Ma,与笔者实测的年龄值分别相差21Ma和15Ma,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牛绍武  辛后田 《地质通报》2018,37(10):1801-1819
2007—2008年,在滦平县西瓜园东滦河南岸发现九佛堂组底部砾岩与西瓜园组连续的直接接触关系,其后,又在滦平以西巴克什营至滦平公路鹞子梁发现九佛堂组底部砾岩鹞子梁砾岩,并向西追索到拉海沟北的得胜岭北山,九佛堂组剖面就是从得胜岭北山鹞子梁砾岩底部开始向北测制。在滦平县以西的山湾、杨树沟、小乔木沟、德胜岭等地都采到了叶肢介化石,特别是在该组下部采集到了阜新东方叶肢介和九佛堂东方叶肢介;顶部采集到了沙海组的典型分子延吉叶肢介属的几个种,证明在滦平盆地西瓜园组之上、阜新组(青石砬组)之下确有九佛堂组—沙海组,解决了长期以来有关滦平盆地"大西瓜园组"或"大九佛堂组"的争论。至此,大北沟组、大店子组、西瓜园组、九佛堂组与沙海组的叶肢介化石组合序列初步建立起来。结合滦平盆地晚期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讨论有关陆相建阶问题,结合前人资料,冀北-辽西晚期中生代自下而上拟初步建立三宝营阶(土城子阶)、榆树下阶(大北沟阶)、张家沟阶(原大店子组)、李营阶(义县阶)、鹞子梁阶(九佛堂阶)-清河门阶(沙海阶)、海州阶和"孙家湾阶",以供今后讨论有关陆相建阶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辽西地区义县组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仁萍  邢德和 《世界地质》2010,29(3):363-391
义县组广泛发育于辽西地区晚中生代盆地中,为一套以陆相火山喷发为主,夹多层沉积岩层的火山--沉积岩系。其沉积层中富含热河生物群化石。通过岩相古地理和火山岩相等研究方法,把义县组自下而上分为4个岩性段,各段的岩相特征为:一段主要为河流相,由复成分细砾岩组成;二段湖泊相广泛分布,形成了一套含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三段以河流相为主;四段为湖泊相、河流相和冲积扇相,均小面积发育。4个岩性段均不同程度发育火山岩相(包括各火山亚相)。与土城子期对比,义县期的古地貌不会高于土城子时期,古水流主要来自火山盆地坳陷湖的四周。  相似文献   

6.
最近辽西建昌地区报道发现了一系列带羽毛恐龙和翼龙化石, 其赋存化石的地层层位时代一直富有争议。我们结合前人资料对玲珑塔含化石地层剖面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实测, 厘定了含化石地层沉积层序和时代归属。剖面顶底岩石组合特征主要以溢流相中性熔岩和近火山口相火山碎屑岩为主, 中间层位为河流相-湖泊相碎屑岩。该剖面产有大量叶肢介、介形类、双壳类、昆虫、鱼类、植物化石和大量脊椎动物化石。上述化石指示含恐龙化石地层时代为中侏罗世。通过区域对比认为含恐龙化石地层与区域上髫髻山组地层层序和岩石组合相似, 因此认为含恐龙化石地层为中侏罗世髫髻山组(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年龄范围为152~165 Ma)。  相似文献   

7.
北京延庆千家店土城子组中的硅化木自发现以来,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关于硅化木的赋存层位和形成时代一直未有定论,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硅化木广泛发育于土城子组一段和二段的下部,关于其形成时代则自侏罗纪早期至白垩纪早期的论述均有,这种争论显然不利于木化石的保护、科普和进一步深化认识。在千家店土城子组进行的考察结果展现出与前人观点不同的线索。实地考察、剖面测量和年龄测试结果显示:原位埋藏硅化木形成时代应为晚侏罗世早期,赋存层位为土城子组一段下部,而土城子组二段下部的沉积特征反应出当时水位频繁升降,水体能量剧烈变化,火山活动暂时陷入沉寂的沉积环境,较难满足形成木化石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浙江恐龙和蛋化石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浙江省内,有12个白垩纪红层盆地中发现恐龙化石和蛋化石,且多个盆地龙蛋共生。经初步调查,除金衢盆地衢江群下部中戴组发现恐龙化石外,恐龙化石和蛋化石均产于盆地内的中上部地层:即永康群朝川组、方岩组,衢江群的金华组和衢县组,天台群两头塘组和赤城山组。从相关地层的古生物组合时代和火山岩同位素年龄为101~90Ma以及地层的古地磁均为正向极性特征分析,浙江绝大部分恐龙蛋的时代应为晚白垩世,而蜂窝蛋类化石时代则很可能是早白垩世晚期或未期。  相似文献   

9.
北京延庆千家店地区土城子组恐龙足迹点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情  张建平  邢立达  路硕  屈海英 《地质通报》2015,34(9):1726-1734
北京延庆千家店地区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化石稀少,而新发现的恐龙足迹是北京恐龙存活过的重要证据,研究其沉积环境对恢复当时恐龙动物群的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区恐龙足迹主要包括兽脚类、蜥脚类和可能的鸟脚类足迹。运用地层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和沉积学方法,通过地层剖面、岩石薄片、足迹分布、沉积构造及详细的粒度分布特征,综合得出千家店地区土城子组三段恐龙足迹点的沉积环境,认为当时的沉积环境为含火山碎屑的浅湖沉积,恐龙足迹的赋存层位为湖滨环境。  相似文献   

10.
滇东成冰纪南沱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滇东峨山和澄江新元古代晚期成冰纪南沱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的测试结果显示:峨山小街南沱组下段底部冰川杂砾岩最年轻碎屑锆石~(206)Pb/238 U年龄为725 Ma±4 Ma(Th/U=1.4,谐和度=98%);峨山小街南沱组上段底部泻湖相泥质粉砂岩最年轻碎屑锆石206Pb/238 U年龄为665 Ma±4 Ma(Th/U=1.9,谐和度=98%);澄江大飞田南沱组下段底部冰川杂砾岩最年轻碎屑锆石206Pb/238 U年龄为728Ma±4 Ma(Th/U=1.7,谐和度=98%)。采用单颗最年轻碎屑锆石U-Pb年龄定年法(YSG)定年可知,南沱组下段底部沉积时间可能晚于或等于725 Ma±4 Ma,上段底部沉积时间可能晚于或等于665Ma±4Ma,与扬子东南缘长安冰期(Sturtian)和富禄间冰期启动时间相近。沉积年龄下限和沉积特征分析表明,滇东南沱组下段可能与扬子东南缘早冰期长安组对比,而滇东南沱组上段则可能与扬子东南缘间冰期富禄组、大塘坡组对比。碎屑锆石U-Pb年龄谱显示,滇东南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清晰记录了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其中ca.850 Ma代表超级地幔柱上涌,ca.820 Ma代表裂谷盆地开启,ca.800 Ma代表裂谷盆地强烈扩张。  相似文献   

11.
提要:笔者在查干敖包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时,发现本区出露的宝力高庙组层序齐全、植物化石丰富、划分标志明显,通过路线调查、剖面测量对其进行了重新划分,即据岩性组合、生物面貌等特征划分为4个岩性段,一段为河湖相灰色、灰绿色碎屑岩夹少量中性火山岩,在粉砂岩中采到了大量安格拉植物化石;二段为中偏碱性-酸性砖红色、紫色火山岩夹砂(砾)岩,其中粗面岩获得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97.0±1.2) Ma;三段为灰色、灰紫色安山质火山岩夹碎屑;四段以灰白色流纹质火山岩为特征,夹砂岩、泥灰岩等,在砂岩中采到了大量安格拉植物群化石。据植物化石鉴定结果、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其形成时代确定为晚石炭—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12.
土城子组为一套广泛分布于冀北、辽西地区的陆相沉积地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套地层的时代问题便是众多学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文章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得出北京延庆千家店土城子组下部年龄为(157.6±0.7)Ma,中上部年龄为(157.1±1.0)Ma,属于晚侏罗世早期。结合前人资料,认为燕山地区土城子组发育时限为163~130 Ma,在此期间土城子组呈现出迁移性、间断性的沉积特征;146~137 Ma为土城子组主体的沉积年龄;土城子组与髫髻山组、张家口组之间在区域上并不存在不整合关系,在大部分情况下应属同一构造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沉积盆地的研究对于理解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狼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构造演化历史复杂,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存在争议.在对狼山西北缘乌兰敖包地区出露的"阿木山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及沉积环境的系统研究基础上,将该组分为3个岩性段.一段主要为粗碎屑岩,交错层理发育,沉积环境为辫状河三角洲;二段底部主要为粗碎屑岩,向上沉积物粒度变细,顶部出现生物碎屑灰岩,在岩屑石英砂岩中新发现芦木Calamites sp.,座延羊齿Alethopteris sp.,带科达Cordaites principalis Gein等植物化石,沉积环境由辫状河三角洲向滨海环境过渡;三段主要岩性为结晶灰岩,含生物碎屑,沉积环境为滨-浅海环境."阿木山组"一、二段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可分为~2.5 Ga、~1.8~1.2 Ga、~826 Ma、461~440 Ma和313~273 Ma五个时间段,其中最小年龄为273 Ma,结合植物化石鉴定结果以及上覆火山岩地层年代,确定"阿木山组"沉积时代为265~273 Ma.研究区内同时代的岩浆岩指示该区在早中二叠世处于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俯冲的岩浆弧环境,结合"阿木山组"的沉积特征、沉积时代及所处构造位置,对其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E TERTIARY 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YANYUAN BASIN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YoungGeologistofGMR(Qn979816 )andNSFCGeneralProjects(4980 2 0 13)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天津蓟县东水厂村附近中元古代高于庄组三段(即张家峪亚组)下部白云岩中发现了一层15 cm厚的凝灰岩夹层,测得其锆石LA-MC-ICPMS U-Pb年龄为(1577±12)Ma。这一进展不仅使得蓟县地区高于庄组沉积时代第一次获得了精确可靠的年代学约束,也为华北克拉通北缘整个燕山地区中元古界的精确对比提供了新的标尺。与此同时,由于在其紧邻的上覆层位还发现了与标准剖面早年所发现的以光面拟丘阿尔藻(Parachuaria glabra Sun)为代表的同类的宏观藻类,因此本测年结果实际也同时标定了这一宏观藻类群的生存时代。结合笔者等早先获得的北京延庆地区高于庄组三段上部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1560±5)Ma)可以确认,整个燕山地区高于庄组三段主体的沉积时限应为1580~1560 Ma,同时可以更为精确地将高于庄组与下伏大红峪组的界线年龄限定为1600 Ma左右,相当于目前通用的国际中元古界盖层系(Calymmian System)的底界。  相似文献   

16.
在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的戴家坪组发现了新的恐龙化石产出点.然而,关于赋存该恐龙化石地层的时代存在一定的争议.基于碎屑锆石U-Pb物源分析和孢粉数据对恐龙化石点进行了年代学和沉积学研究.从恐龙化石点的关键层位采集了孢粉和碎屑锆石样品,经过室内样品处理和数据分析,孢粉化石鉴定获得15属18种;根据具有时代意义的孢粉特征分子可以得到其共存延限带Aquilapollenites coriaceus-Betpakdalina pentaoculoides,把戴家坪组时代厘定为晚白垩世坎潘期(Campanian)-马斯特里赫特期(Maastrichtian).碎屑锆石U-Pb年龄峰值主要为6个阶段:200~320 Ma、390~450 Ma、740~950 Ma、1 020~1 100 Ma、1 640~2 000 Ma和2 440~2 600 Ma,指示戴家坪组粗粒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盆地SE侧的近源幕阜罗霄山,而细粒的沉积碎屑可能部分来自NW侧的黄陵等地区.   相似文献   

17.
简要报道了新近首次在冀西北张家口尚义地区发现的恐龙足迹。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恐龙足迹赋存于尚义晚中生代盆地侏罗系—白垩系后城组顶部。恐龙行迹呈近东西向展布,由数十个足迹构成。初步研究表明,造迹者分别属于兽脚类和蜥脚类恐龙,由西向东行进。足迹中包括兽脚类足迹70余个,组成数个行迹;蜥脚类足迹15个,构成1列行迹。蜥脚类足迹特征显示其可能属于游泳状的行迹。华北北部土城子组/后城组发育于燕辽生物群—热河生物群更替演化时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以往在该时期沉积物中罕见脊椎动物骨骼化石。近年来华北北部土城子组/后城组中频繁发现的恐龙足迹表明,燕辽生物群—热河生物群更替演化时期发育着以恐龙为代表的脊椎动物群。该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城子组/后城组沉积时期恐龙属种的多样性及其生物古地理环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沉积古地理和古生态环境及其与恐龙动物群发育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陆地生物群更替演化和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铀矿床地质特征及铀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音戈壁盆地为中国北方重要的能源盆地。笔者通过对盆地内塔木素铀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发现矿床产于因格井凹陷巴音戈壁期微斜坡,晚白垩世和古近纪剥蚀窗口的发育,为成矿流体向盆地内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矿床的主要目的层为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上段二岩段,为扇三角洲-湖泊沉积,扇三角洲砂体发育。巴音戈壁组上段二岩段与巴音戈壁组上段一岩段、三岩段构成有利的"泥-砂-泥"地层结构,有利于含铀含氧水向盆地内运移和层间氧化作用的发生。矿床内氧化带可划分为完全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还原带,矿体主要位于氧化还原过渡带中,受氧化带前锋线和氧化还原过渡带控制。矿床内参与铀成矿作用的还原介质主要为内部还原介质和外部还原介质。内部还原介质为目的层本身的有机质、黄铁矿等;外部还原介质为巴音戈壁组上段一岩段、三岩段暗色泥岩中发育的有机质、深部油(气)等。盆地内铀矿化与盆地的构造热事件密切相关,铀成矿作用表现为3期,第一期早白垩世中-晚期((109.7±1.5)Ma~(115.5±1.5)Ma),第二期为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45.4±0.6)Ma~(70.9±1.0)Ma)、第三期为新近纪((12.3±0.2)Ma~(2.5±0)Ma)。塔木素铀矿床矿体主要为砂岩型、砂泥混合型、后生泥岩型和同沉积泥岩型,矿体受层间氧化带和沉积相变控制明显。通过矿床构造、目的层沉积体系、氧化带、有机质和铀矿化等特征的研究,建立了矿床铀成矿模式和矿体成因模型,为后期铀成矿作用标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