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赣西北港口地区晚寒武世重力流是一套再沉积的产物。沉积类型比较多样,可划分滑动沉积、碎石流沉积、颗粒流沉积,它们分别代表斜坡的上部,中,下部及底部。其中根据砾石堆积形态,含量又可分为高密度流及低密度碎石流。晚寒武世本区的大陆斜坡坡向呈北-南方向展布。这套重力流的发现,确定了本地区大陆斜坡位置,贯通了江南过渡区南西-北东方向展布的大陆斜坡,对中国华南地区晚寒武世的构造古地理控制作用及层序地层学研究均具  相似文献   

2.
湖南晚奥陶世凯迪晚期-赫南特期沉积的地层在湘西北区为五峰组、观音桥组;湘中区为五峰组;湘南区为天马山组和苏水冲组。根据其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及古生物特征,将湖南地区晚奥陶世凯迪晚期-赫南特期沉积相划分为局限浅海相、潮坪相、深水盆地相、陆棚边缘-斜坡相等类型。凯迪期晚期,由于华夏陆块向扬子陆块不断挤压碰撞,黔中隆起、川中隆起等边缘古隆起面积不断增大,此时海平面相对上升,湘西北区变为被各古隆起围限的沉积了黑色碳、硅质页岩及泥灰岩的局限浅海环境,湘中地区主要为黑色碳、硅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的深水盆地环境,而湘南地区由于两陆块挤压隆升而沉积了陆棚边缘-斜坡相的砂板韵律;赫南特期随着全球冰川事件的发生,整个南方地区发生大规模海退,湘西北永顺-张家界-慈利一线以北抬升成湘鄂隆起,该线以南的湘西北区水体继续变浅,主要沉积了厚度仅十几厘米的观音桥组泥灰岩,湘中湘南地区沉积格局基本未变。  相似文献   

3.
湖南晚奥陶世凯迪晚期—赫南特期沉积的地层在湘西北区为五峰组、观音桥组;湘中区为五峰组;湘南区为天马山组和苏水冲组。根据其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及古生物特征,将湖南地区晚奥陶世凯迪晚期—赫南特期沉积相划分为局限浅海相、潮坪相、深水盆地相、陆棚边缘—斜坡相等类型。凯迪期晚期,由于华夏陆块向扬子陆块不断挤压碰撞,黔中隆起、川中隆起等边缘古隆起面积不断增大,此时海平面相对上升,湘西北区变为被各古隆起围限的沉积了黑色碳、硅质页岩及泥灰岩的局限浅海环境,湘中地区主要为黑色碳、硅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的深水盆地环境,而湘南地区由于两陆块挤压隆升而沉积了陆棚边缘—斜坡相的砂板韵律;赫南特期随着全球冰川事件的发生,整个南方地区发生大规模海退,湘西北永顺—张家界—慈利一线以北抬升成湘鄂隆起,该线以南的湘西北区水体继续变浅,主要沉积了厚度仅十几厘米的观音桥组泥灰岩,湘中湘南地区沉积格局基本未变。  相似文献   

4.
刘辰生  郭建华  王宗秀 《地球科学》2019,44(11):3678-3691
雪峰山志留系前陆盆地分布在湘中-湘西北-四川盆地,是上扬子板块主要的盆地类型,目前针对该前陆盆地沉积特征和页岩气勘探潜力的研究少见.根据野外资料、测井资料和分析测试资料分析了湘西北和湘中地区前陆盆地沉积建造过程和页岩气勘探潜力.结果表明湘中前陆盆地前渊带以浊积扇和浅海陆棚相沉积为主,而湘西北隆后盆地沉积相类型丰富,包括潮坪相、浅海陆棚相、滨岸相、三角洲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等.虽然前渊带和隆后盆地沉积相类型和沉积厚度差异较大,但沉积旋回的划分却是一致的,因此前渊带和隆后盆地相互连通,雪峰山对其两侧盆地的遮挡作用有限.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表明研究区隆后盆地页岩的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均较四川盆地的焦石坝差.湖南地区志留系页岩各项地化指标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其缺少龙马溪组第一旋回的黑色碳质页岩.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沉积相与沉积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通过对岩心、钻井、测井、地震及古生物等相关资料分析,以地震地层学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模式为指导,对玉北地区奥陶系沉积相进行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奥陶系可划分为台地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陆架内缘斜坡和陆棚等6种沉积相,并明确了研究区奥陶纪各期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总结了纵向上的沉积演化规律为:早奥陶世早期发育台地潮坪相;早奥陶世晚期随着海平面的持续缓慢上升,过渡为局限台地相;中奥陶世演化为开阔台地相;晚奥陶世早期演变为斜坡相,至晚奥陶世中晚期则发育陆棚相沉积体系。综合考虑古地理沉积环境、沉积相平面组合规律及控制因素,建立了玉北地区奥陶系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沉积特征及其对构造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四川盆地页岩油气的勘探和开发,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埋藏深度大、钻井资料有限,该套地层在四川盆地的沉积特征差异尚不清晰。通过露头剖面观测、岩芯描述、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对四川盆地筇竹寺组页岩沉积特征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分析了四川盆地不同地区筇竹寺组岩性纵向上的变化及组合关系划分出4种不同岩性组合类型。针对不同构造背景下岩性组合类型的异同,总结了筇竹寺组沉积相类型。受构造运动影响,四川盆地早寒武世各地区构造背景有一定区别。筇竹寺页岩沉积厚度大且有机质富集的川东北城口地区、川中绵阳—长宁地区、川东南石柱等地区均与拉张槽、热水沉积以及特殊的构造位置相关。通过对四川盆地不同地区内筇竹寺组岩相组合和沉积旋回的划分、对比,以及古环境的氧化—还原性、气候、生产力等差异,明确了早寒武世不同构造背景下筇竹寺组沉积演化差异。本研究建立了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川东北浅水缓斜坡沉积体系、川东南浅水陆棚区沉积体系、滨岸海滩—陆棚沉积体系和陆棚内凹陷(拉张槽)沉积体系,为筇竹寺组海相页岩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藏南地区上白垩统沉积特征及沉积相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地恢复了该地区晚白垩世岩相古地理.该地区自南向北沉积水体逐步变深,沉积相带展布依次为滨海相、浅海陆棚相(外陆棚和内陆棚亚相)、大陆斜坡相及深海盆地相,局部地区浅海陆棚相之上发育碳酸盐岩礁滩相和孤立台地相等.盆地性质总体上仍然为被动大陆边缘海盆,但已具备周缘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雪峰山区晚震旦世一早寒武世若干地层剖面及铀矿床(点)的研究,以地质、地球化学标志为基础,讨论了晚震旦世一早寒武世地球化学沉积环境及分区,并对该区铀矿及其“主矿层”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湘西黔东寒武纪深水碳酸盐重力沉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湘西黔东武陵山地区位于江南寒武纪边缘海的西北边缘[1],自早寒武世清墟洞期开始,本区主要表现为一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深水碳酸盐斜坡。其东南侧为深水盆地。西北侧为广阔的扬子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区发育有以表附藻、葛万藻为主要造礁生物的蓝绿藻礁和鲕粒滩、砂屑滩。由于台地边缘的快速堆积及其向海推进,造成了台地边缘极大的不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了大规模的沉积物横向位移。因此,自中寒武世开始,在斜坡带及盆地边缘形成了类型繁多的重力沉积物。  相似文献   

10.
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为研究区,结合野外露头及钻测井资料,围绕套保—平安镇地区开展沉积特征研究。对海36井进行层序地层划分,自下而上共分为SB1,SB2和SB3三个不整合面,识别并划分单井沉积相,在单井沉积相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沉积相展布模式,绘制西部斜坡区沉积体系图。结果表明:(1)西部斜坡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及湖泊沉积体系;(2)套保—平安镇地区的青山口组沉积时期主要物源来自于西部白城—英台物源,次要物源来自东北部的讷河物源。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湘西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形成黑色 页 岩的沉积环境和含矿性。黑色岩系形成于沉积盆地斜坡或以下地带,与海平面上升有关。晚 震旦世到早寒武世早中期的沉积层序可划分为三个III级层序。海平面上升的结果使下层海 水成为还原环境,有机质得以保存,沉积了大面积的黑色岩系。湘西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分 别构成了黑色页岩-磷块岩-硅质岩组合和磷结核-重晶石-石煤-多金属富集层两个成矿 系列,含矿层段集中发育于海平面上升期和凝缩层沉积中,在受海底火山、喷泉活动提供丰 富物源的背景条件下,有机质参与元素的迁移、富集作用,经成岩期的转化富集成黑色岩系 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湘西黑色岩系沉积演化与含矿序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湘西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形成黑色页岩的沉积环境和含矿性.黑色岩系形成于沉积盆地斜坡或以下地带,与海平面上升有关.晚震旦世到早寒武世早中期的沉积层序可划分为三个II级层序.海平面上升的结果使下层海水成为还原环境,有机质得以保存,沉积了大面积的黑色岩系.湘西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分别构成了黑色页岩 磷块岩 硅质岩组合和磷结核 重晶石 石煤 多金属富集层两个成矿系列,含矿层段集中发育于海平面上升期和凝缩层沉积中,在受海底火山、喷泉活动提供丰富物源的背景条件下,有机质参与元素的迁移、富集作用,经成岩期的转化富集成黑色岩系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沉积了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建造,沉积厚度巨大,沉积类型多样,可以划分为海岸沉积、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台地边缘沉积和深水斜坡—海槽沉积4大沉积类型以及数个亚相和微相,并对各个沉积相带的沉积特征和时空展布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图1套。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早寒武世仅在鄂尔多斯西南缘环陆发育了一套泥砂坪、泥云坪沉积;中寒武世海侵扩大,广大的鄂尔多斯中东部逐渐由砂泥坪发展为局限—开阔台地沉积,在其西缘发展为台地边缘—深水海槽沉积;晚寒武世开始海退,中东部主体演变为局限台地云坪沉积,而西侧的深水斜坡—海槽则继续发育。早奥陶世鄂尔多斯主体为一古陆,仅在东南缘形成环陆泥云坪和云灰坪相沉积;中奥陶世的大规模海侵使鄂尔多斯大部地区形成了广阔的浅水陆表海沉积,在陕北凹陷发育膏盐湖沉积,向外依次发育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沉积,中奥陶世晚期西南侧开始发育台地前缘斜坡—深水海槽沉积;晚奥陶世的加里东运动使鄂尔多斯整体抬升为陆,仅在西南缘的狭窄海域接受沉积,由碳酸盐岩台地很快过渡为深水斜坡—海槽沉积,并在南缘发育生物礁建造,形成陆缘海型镶边台地沉积。  相似文献   

14.
马志鑫  张万平  刘伟  李波 《沉积学报》2012,30(5):787-794
东镇远地区早寒武世(相当于2008国际地层年表中的寒武纪第二世)清虚洞组发现类型丰富、特征典型的风暴沉积标志。侵蚀底面、粗粒滞留沉积、粒序层、波状层理、韵律层理等沉积组构明显,而丘状层理不发育。通过对金盆剖面和溜沙关剖面详细的野外观察及室内分析,识别出三种类型的风暴沉积序列。研究区风暴沉积的背景沉积为灰色纹层状灰岩,见波状层理、鸟眼构造等,指示潮坪环境。综合分析得出,镇远地区的风暴沉积属于潮坪风暴沉积。这丰富了湘西黔东地区早寒武世清虚洞组风暴沉积的类型。风暴沉积的发现也为研究区早寒武世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区域提供了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中扬子地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扬子地区指青峰-湘广断裂带以南,湘黔桂海盆以北,鄂西恩施-龙山一线以东的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根据中扬子地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十余条代表性剖面的沉积特征及其横向展布规律,应用等时面优势相成图方法编制了晚震旦世的陡山沱期、灯影期,早寒武世的筇竹寺期、沧浪铺早期、沧浪铺晚期、龙王庙期共6幅岩相古地理图。中扬子地区上震旦统发育了从碳酸盐潮坪、开阔台地、浅滩、台地边缘、斜坡到台地前缘盆地等沉积,下寒武统下部主要为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混合型浅海陆棚沉积,上部变成碳酸盐潮坪、开阔台地、台缘斜坡和台缘盆地沉积。晚震旦世岩相古地理格局由碳酸盐台地(鄂中台地)和南边的台缘盆地组成。由于地壳差异性升降运动,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岩相古地理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早寒武世早-中期岩相古地理格局由鄂中古陆、围绕古陆的碳酸盐潮坪、陆棚及南边的陆棚边缘盆地组成。早寒武世中-晚期岩相古地理格局由碳酸盐潮坪、开阔台地、台缘斜坡和台缘盆地组成,该地区主体进入碳酸盐台地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6.
李明道  赵征 《贵州地质》1996,13(2):35-138
贵州省三丹地区中、上寒武统由台地相娄山关组及其斜坡相都柳江组、杨家湾组和三都组构成,台地相与斜坡相呈相交关系。区域地质填图和地层剖面研究表明:中晚寒武世的台地及其前缘斜坡是在中寒武世早期区域性缓斜坡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按层序地层学原理,可将三丹地区中、晚寒武世岩石地层划分为三个Ⅰ型层序。由于台地碳酸盐生成率远大于斜坡碳酸盐与细碎屑和泥质的混合沉积速率,因而自中寒武世早期到早奥陶世初期,斜坡的坡度不断增加。饥饿段也随斜坡坡度的变陡逐渐向盆地方向迁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晚震旦世沉积相及磷块岩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扼要阐述扬子地台及邻区晚震旦世地层的研究现状,沉积相带(台地相、斜坡相及盆地相)及古地理轮廓、磷块岩的时空分布(包括地理、地层及沉积相的分布)。同时还着重指出了台地边缘及斜坡相带的上部是寻找磷块岩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地震、测井和野外剖面对孔雀河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识别出次深海相、浅海陆棚相、台地前缘斜坡相、生物礁、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台地蒸发岩相7种沉积相。这些沉积相可以划分为3个沉积区,分别是盆地沉积区、台地边缘沉积区和台地沉积区。在草湖、尉犁和铁干里克3个地区发育前台地边缘沉积区和台地沉积区的沉积相,3个地区之间发育有盆地沉积区的沉积相。台地蒸发岩相只发育于草湖地区的北部。生物礁在3个地区开阔台地向海和背海一侧都广泛发育,这些生物礁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9.
中上扬子寒武系蒸发岩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上扬子区寒武系蒸发岩层位上属龙王庙阶和毛庄阶至张夏阶,分布在成都以东、贵州遵义以北和武陵山以西,形成四川长宁、重庆永川-江津、湖北利川、武汉4个沉积中心,是早古生代海相油气的重要盖层。经深井揭露,寒武系蒸发岩为石膏和石膏夹石盐,有三种岩石类型:粉砂质白云岩、白云岩与石膏互层、石膏夹石盐。地表以盐溶角砾岩、石盐假晶、次生石膏为标志,川东有少量盐泉出露。寒武纪时中上扬子区蒸发岩沉积具有构造和古地理障壁及岩相障壁,西部除龙门山前分布有岛链状的古陆外,早寒武世末川中古隆起已具雏形,并由西向东迁移扩大;黔中古隆起至中晚寒武世可能为水下无沉积区,具有局限障壁作用。早中寒武世碳酸盐浅滩分布在构造障壁的东侧。构造、古地理和沉积相展布,使中上扬子区转化为局限、封闭或半封闭构造古地理环境,是该区沉积蒸发岩的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20.
华南寒武系武陵统的沉积分布,由西北往东南,依次为碳酸盐台地、碳酸盐台地边缘、上斜坡、下斜坡、盆地,水体逐渐变深,沉积相带近于北东—南西向展布。研究样品来自华南的鄂西、湘中和湘南—赣南三个区域。岩样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华南武陵世整体为海相贫氧—厌氧环境,鄂西地区局部为氧化环境。湘南—赣南地区水体深度可能局部变浅,反映了华南地区东南侧可能存在古陆。研究区武陵统的物源相对稳定,主要来自西北方,为上地壳物质,物源区构造背景可能为大陆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