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找油领域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一)大地构造位置准噶尔盆地锒嵌在天山、西准噶尔界山及阿尔泰山之间,是典型的中间地块盆地.就其演化史和构造发育史看,它又是一个大型的复合迭加盆地.地处中亚内陆,在前中生代时期它本是哈萨克斯坦板块东延部分.哈萨克斯坦板块的定义域“北东以克拉麦里——额尔齐斯——斋桑缝合线与西伯利亚板块拼接,其南和西部以北山——南天山——东乌拉尔为界与塔里木——中朝和东欧二板块相邻”.作为准噶尔盆地基底的古地块是包含在哈萨克斯坦板块内为数甚多的古陆块之一,在早古生代时期它是包括巴尔喀什及吐鲁番——哈密在内的巨块古陆区,我国境内的中天山岛链是它的活动陆缘;奥陶纪时西准噶尔裂陷槽产生将巴尔喀什地块分出,晚泥盆世时博格达——哈尔里克裂陷产生又将吐鲁番——哈密地块隔离;北天山优地槽是同白垩纪以来沿日本琉球岛弧弧后由微拉张而出现的冲绳海槽机制一样,所不同的是北天山是晚古生代产生而已.  相似文献   

2.
1973年涂光炽先生预言:"七十年代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将异军突起"、"环境科学与地球化学的相互渗透,产生了新的边缘分支学科——环境地球化学"。近40年来,环境质量的地球化学研究经历了调查评价—区域综合—界面机理三个发展阶段,在典型区域环境演化及环境—生态效应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将在21世纪为人类谋求更多的福利。  相似文献   

3.
实用构造地质学讨论——以山西地区构造问题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兆琪 《安徽地质》2011,21(4):241-246
通过讨论得出一种新的构造地质学观点:⑴板块与板块碰撞造山是靠地震来实现的。当地球某处的能量积聚到一定的极限就会产生地震释放能量;⑵地震时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播同时也传导了地震力。地震力是与地震波的类型相一致,地震力可对应地称为纵波力、横波力、拉夫力和瑞雷力。这些力可以合成或分解为线状力、面状力和体状力;⑶地震时将动能转化为势能,使地体隆升,产生断层和挠褶等。升高的势能又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新的构造。震力和重力作用是形成地质构造的两大因素;⑷威尔逊旋回不适宜板内造山旋回。板内造山旋回简单地说就是沉积—隆升—剥蚀—夷平。一个大的构造期,实际上是孕育了一个大的地震周期。以此为理论依据,将山西地区显生宙以来大级别的造山-沉积旋回划分为五个。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地区晚侏罗—白垩纪构造格架主体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东北地区主体构造特征置于东北亚大地构造背景中进行分析,可将东北亚地区晚中生代—古近纪的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时段:1)中—晚侏罗世,特提斯洋扩张及古北美大陆板块与古欧亚大陆之间的碰撞,致使蒙古—鄂霍茨克湾闭合,形成大规模深层次逆冲构造;并在南蒙古和华北地块北缘产生远距离的构造叠加效应。2)晚侏罗—早白垩世,特提斯洋板块、古太平洋构造域(包括古太平洋和伊泽纳奇板块)与古欧亚大陆之间的联合作用,导致亚洲东部大陆地壳向东蠕散、伸展和断块活动,伴随发育小型断陷盆地和变质核杂岩。3)早白垩世末(阿尔布晚期)—新近纪(中新世),特提斯洋板块(后期包括印度大陆)、太平洋构造域与欧亚大陆间的联合作用,导致古太平洋(或伊泽纳奇板块)消失及鄂霍茨克海微板块与欧亚大陆之间的碰撞,在大陆边缘叠加形成火山-深成岩带和坳陷盆地。在100~40Ma期间,太平洋构造域与欧亚大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欧亚大陆东部边缘产生重大影响,在导致大陆岩石圈-地壳减薄、地幔类型转变和强烈深成构造-岩浆活动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与大陆边缘断块活动有关的浅层效应。  相似文献   

5.
西武夷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与造山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勇  廖群安 《地质通报》2000,19(4):344-349
将西武夷地区的加里东花岗岩划分为早奥陶世麻姑山超单元、中晚奥陶世付坊超单元、中晚志留世棠阴超单元和晚志留世鹅婆超单元 ,它们构成武夷山超单元组合 (序列 )。分别与剪切深熔作用有关的花岗质片麻岩、俯冲熔融作用的浅色花岗岩、伸展热隆作用的混合花岗岩和走滑作用的正长花岗岩 ,产生于加里东造山旋回的碰撞前期—主碰撞期—主碰撞后—同碰撞的后期。由此反演出区内的加里东造山作用过程是早期挤压—主期挤压—有限伸展—区域走滑的 4阶段模式。  相似文献   

6.
江苏侏罗系—白垩系火山岩地层对比及划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除火山岩系的复杂性产生的对区域地质调查和地层划分造成的干扰,综合生物化石、同位素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等数据提出了江苏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火山岩系地层的层序划分,建议将燕山运动以来侏罗系—白垩系火山喷发岩系的三大旋回所形成的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包括龙王山组、云合山组、大王山组、姑山组、娘娘山组名称取消,并将其作为不同时期的火山喷发岩系夹层分别归入西横山组、浦口组、赤山组,同时将苏北地区的象山群也归入西横山组,将白垩系底界放在西横山组与苏南所见的象山组之间。  相似文献   

7.
德格—中甸微板块是在晚二叠世初随甘孜—理塘洋的产生而从扬子板块西缘分离出来的。在三叠纪时期受金沙江缝合带与甘孜—理塘缝合带构造作用的相互影响,其沉积构造性质也由被动边缘盆地演化为活动边缘盆地,同时分裂为白玉—义敦前陆盆地,昌台—乡城岛弧带、玉隆—稻城弧前盆地。  相似文献   

8.
杨文采 《地质论评》2022,68(3):769-780
本文对西太平洋的洋—陆转换作用进行探讨。西太平洋洋—陆转换带在中国东部可分为华南、华北—黄海和东北3个区段。东北地区中—新生代洋—陆转换作用涉及古今太平洋板块和蒙古—鄂霍茨克洋板块两方面俯冲作用的影响,产生大面积中基性岩浆和火山活动,从侏罗纪一直延伸到现在。不同于东北和华南地区,华北—黄海有克拉通型的岩石圈,在晚侏罗世—新近纪因为太平洋板块的大角度旋转造成软流圈低黏度物质上涌,和地壳拉张与幔源岩浆的底侵,造成上地壳裂谷型沉积盆地。燕山地区在侏罗纪与东北地区类似,有强烈的软流圈上涌和岩石圈岩石部分熔融,产生强烈岩浆活动。在白垩纪到新生代,因为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和太平洋板块大角度旋转,发生沿蒙古—鄂霍茨克洋的转换断层的拉张,产生从南蒙古过锡林浩特的NW向玄武质岩浆和火山带。洋—陆转换带不同区段有不同的动力学作用演化过程,与先期岩石圈的性质、大洋板块俯冲带的分布、方向变化和俯冲持续时间、以及后期俯冲带后撤作用都有密切关系。洋—陆转换作用的统一后果是大陆的增生,但是不同区段大陆增生和物质运动的模式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9.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全面进入3500 m以浅的页岩气开发、上产关键阶段。油气地质学界长期以来针对页岩岩相、岩石学与孔隙特征等储层静态参数的重视以及对龙一11小层的单一层系开发的局限,对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整体产能的提高产生了一定制约。回归基础地质本质,采用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思路,以构造控制下的沉积分异格局为框架,补充完善川南地区笔石生物地层划分体系;依靠多期节理构造与古应力反演等构造解析方法,建立川南渐变型盆—山边界条件下龙马溪组多期构造演化与流体温压模型,明确川南地区复杂构造背景下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三隆一坳”古构造—沉积分异,控制了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渐进式发育与分布。在川南—大娄山渐变型盆山结构边界条件下,晚白垩世以来所经历的4期不同应力场构造变形事件,使威远、泸州—大足与长宁—宁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具有差异性构造变形—抬升剥蚀与演化特征。差异性的埋深—隆升过程,对受埋深与构造热事件控制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流体充注体系产生重要影响。构造—沉积分异、盆山建造与热演化过程,最终控制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早期有限聚集—中期相对富集—晚期调整改造的页岩气成藏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电子探针分析和多数仪器分析法一样,是比较分析。电子束轰击样品所产生的元素特征x—线强度,是样品中此元素浓度的函数。定量分析时,需在相同条件下与标准参考样品所产生的同一元素的X—线强度相比较,才能确定此元素的含量。关系式表示为:  相似文献   

11.
电子探针矿物定量分析用标准参考样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电子探针分析和多数仪器分析法一样,是比较分析。电子束轰击样品所产生的元素特征x—线强度,是样品中此元素浓度的函数。定量分析时,需在相同条件下与标准参考样品所产生的同一元素的X—线强度相比较,才能确定此元素的含量。关系式表示为:  相似文献   

12.
在对滇东富源县恩洪煤田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将煤田古构造应力场分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燕山早期及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四个期次,对各构造阶段的地壳应力状态及其产生的构造形迹进行扼要的论述,为该煤田构造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阿拉善地块在新生代的变形是青藏高原北部活动的直接结果,各方面的资料显示这种影响仅发生在中新世中晚期,前的活动性已经很低。阿尔金断裂的延伸并不能穿过阿拉善与南蒙古相关断裂相连,我们的研究更偏重认为阿尔金断裂没有进入阿拉善地区,而是经过金塔—花海盆地南缘的宽滩山—黑山地区与合黎山—龙首山南缘断裂相连,中新世中晚期,由于青藏高原北部重要的构造事件,青藏高原由南向北挤压河西走廊地区,造成了金塔—花海盆地内部由近南北向构造转变为近东西向构造。同时形成北山地区控制上第三系沉积(上新统)的东西向断裂。而阿拉善南缘产生右行走滑运动,地块的北部及内部则产生了近南北向的第三纪伸展构造,这些伸展构造以及金塔—花海盆地第三纪断裂控制的沉积与前人认为的强前陆、弱限制性边界的侧向挤出类似。我们认为阿拉善及蒙古地区中新世—上新世期间,由于受到青藏高原近南北向的挤压,产生区域性的"共轭"断裂系统,由于这些地区早期构造的控制,这些新活动的断裂主要迁就于老构造,以脆性活动为主,在蒙古国形成了沿阿尔泰山的北西—南东向断裂和东南部的北东—南西向"共轭"断裂系统,而阿尔金断裂与合黎山—龙首山南缘断裂则形成南侧的"共轭"断裂系统。北山以及金塔—花海地区则是这两组断裂的交汇地区,挤压作用明显,控制了新生代的沉积,并导致了新生代金塔—花海盆地的形成。阿拉善地块作为夹持在这两组断裂之间的地块,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向东挤出运动,在其东缘贺兰山西侧形成了新生代的挤压构造,而在其东北缘和西南缘则迁就早期的韧性剪切带分别向北东和南西运动,产生相应的变形。该模型能够合理地解释阿拉善周围地区及其内部中新世以来的变形及其与青藏高原北部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世界地质》2004,23(4):407-410
潮汐—均衡模式球面模型的计算表明,对于圆心角>90°的海洋地壳板块,潮汐变化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累加力矩数值巨大,等效应力为108 N,足以形成板块相对运动,诱发地震活动和火山喷发。本文收集了大量证据,表明强潮汐与地震的相关关系,并据此预测2005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  相似文献   

15.
板块演化控制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盆地的性质和地质特征由其所处的板块构造单元决定.本文从大地构造背景角度出发,沿北纬60°±5°绘制了欧亚大陆东西向跨洲剖面,西起北海内伊湖—阿兰盆地,东至北鄂霍茨克盆地,全长为11000km.剖面将构造单元划分为不同级别(超大陆与构造域—板块与造山带—陆块与构造带—盆地与拱起),进而将构...  相似文献   

16.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孔壁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挖孔桩在挖孔后,孔壁周围土体将会产生应力集中。利用弹性理论,推导了孔壁周围土体的应力计算公式,并用莫尔—库仑极限平衡准则对孔壁稳定性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17.
红水河流域岩溶浸没内涝灾害形成的地学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纯青  李文兴 《中国岩溶》1999,18(3):228-233
红水河流域由于多年人类活动和水能资源开发所产生的岩溶浸没— 内涝灾害,在局部范围内比较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据红水河梯级开发与规划电站的修建情况,对红水河干流岩溶区内已发生的浸没— 内涝灾害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矿物岩石中锡的催化极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灿 《岩矿测试》1986,(2):137-139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启发下,为了解决多金属矿物岩石中锡的测定,实验发现在草酸底液中,加入二苯胍、CTMAB等季胺盐,均可大大提高测定锡的灵敏度。与草酸—亚甲基兰、草酸—中性红底液比较,有相似的灵敏度与选择性,与硫酸—氯化钠底液比较,灵敏度提高5倍左右。在草酸—二苯胍底液中,Sn~(2 )于-0.59伏(对SCE)处产生一个灵敏、清晰、稳定的导数波,温度系  相似文献   

19.
琚宜文  曹代勇 《地球科学进展》2021,36(10):前插1-前插2
沉积岩系的形成与改造,必然产生多种化石能源(煤、油、气)和金属与非金属矿产的聚集与赋存.近些年来,我国在沉积盆地演化、沉积岩系三维时空分布、物源分析、有机质与成矿物质发育的沉积—成岩过程、非常规储层的物质组成和微纳米孔隙结构、有机—无机的相互作用、矿物的转化、富有机质页岩和煤岩等的固—液—气演化、盆地成矿机制以及沉积岩系层间滑脱与岩石流变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黄河沿岸一带中—新生代构造特征的研究表明:盆地东缘中—新生代构造变形与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密切相关。印支运动对东缘构造影响相对微弱,受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的影响,区内形成了一套挤压应力近NS向的共轭节理。燕山运动对东缘的形成演化意义重大,其基本构造形态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受古太平洋板块与亚洲大陆俯冲产生的远程构造效应的影响,区内发育NE—NNE走向的褶皱带;离石断裂受到SE—SEE方向的挤压,以脆性变形为主;节理解析获得的燕山期构造应力场以NW—SE向挤压为特征。喜马拉雅运动期间,盆地东缘的挤压方向转变为NE—SW向,其动力主要来自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碰撞及碰撞期后陆内俯冲所产生的远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