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特征参数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976年泾阳南塬大面积提水灌溉以来,沿泾河右岸诱发了27处、50余起黄土层内滑坡,使得台塬面积不断缩小、水土流失加剧。本文在对南塬黄土滑坡特征参数测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滑坡后壁陡坎高度、整体坡度、地裂缝发育情况以及滑距坡度等。分析表明:①滑坡后壁陡坎高度与马兰黄土厚度一致,受黄土垂直节理控制;后壁总体坡度较大,是黄土滑坡演化的重要因素;②裂缝发育规模总体偏小,但活动特征明显;③滑距坡度可作为研究区远程、短程滑坡划分的一种依据。同时,对滑距坡度在黄土滑坡滑距预测及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台缘裂缝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黄土滑坡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土滑坡是我国西北地区非常严重的地质灾害现象,后缘裂缝是黄土滑坡典型特征之一。陕西省泾阳南塬自1976年大面积农业灌溉以来,发生了27处50余起黄土滑坡。研究区塬边裂缝发育,滑坡密集分布的太平至蒋刘段目前共分布着28条裂缝,总延展长度为1424m。塬边地形形态控制着裂缝的发育、成因机制,因此,根据裂缝所处塬边地形形态,将南塬裂缝发育模式分为:“U”模式、“W”模式和“Z”模式。裂缝形成后对塬边滑坡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使得坡体土体应力状态接近破坏边界面,只需较小的孔压增量和荷载即可诱发滑坡,同时,改变了地表水的入渗途径,极大地增加了地面灌溉和降雨诱发滑坡的概率。同时,裂缝的形成对于黄土滑坡的演化和群体性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陡边坡滑坡体黄土的强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红建  李涛  彭建兵 《岩土力学》2011,32(7):1939-1944
黄土台塬是黄土地区典型的地貌特征,塬边多为高陡边坡,极易发生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位于陕西境内泾河以南的黄土塬-泾阳南塬为典型的高陡黄土边坡,其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自东南向西北的大小滑坡形成了延绵约30 km的滑坡群。对泾阳南塬滑坡群进行分析,以其中一规模较大的近年滑坡--东风滑坡为例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场测量,对滑坡体后缘和前缘的黄土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物理和力学性质试验。分析了高陡黄土边坡滑坡的发生过程和破坏机制,由颗粒分析和湿陷性试验得出滑坡体前后缘土体的湿陷液化特征。分析了不同含水率对强度参数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原状黄土和重塑黄土的强度参数和结构性,验证了重塑饱和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和体应变-轴应变关系与邓肯-张模型符合较好,为高陡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强度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工程开挖活动的不断加剧,引起工程性的灾难性黄土滑坡不断增加,而对开挖引起黄土滑坡的发育规律与特征认识不清。为此,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典型工程开挖所引起的黄土滑坡,分别从滑坡的分布特征、后壁特征、坡高对滑坡产生的影响以及滑坡后缘裂缝特征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在分布上分别具有:地貌的选择性、地层的选择性、条带状分布特征;(2)在开挖方式上表现为快速开挖和蠕动开挖;(3)滑坡后壁陡坎高度受上层马兰黄土厚度控制,其后缘裂缝的发育呈"雁羽式"和"双耳"状特征,对后缘演化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陕西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灾害与引水灌溉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陕西泾阳南塬塬边黄土滑坡频繁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极为惨重。本文讨论了区内黄土滑坡灾害形成的地貌地形及地质环境特征,着重分析了人类不合理的引用地表水灌溉,改变了地下水文条件,从而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导致黄土滑坡形成的过程和机制。通过研究认为,合理进行灌溉,控制地下水位是改善塬边地质环境和防治滑坡灾害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土台缘滑坡地表水入渗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土塬区提灌工程保证了农业生产,却造成了地下水位大幅抬升,使得近年来黄土台缘滑坡不断发生。黄土滑坡一个普遍特征就是后缘发育地裂缝以及落水洞,使地表水(灌溉水以及降雨)直接灌入坡体,诱发了大量黄土滑坡。因此,地表水入渗对于黄土滑坡机理研究以及滑坡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对陕西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的现场调查,对黄土台缘滑坡地表水入渗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包括:①地表水入渗与落水洞形成机制;②地表水入渗途径及其与黄土滑坡发育过程的关系;③降雨因素对于黄土滑坡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泾阳南塬蒋刘4#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6年3月6日,泾阳南塬蒋刘村发生了约2×104 m3的小型黄土滑坡。滑坡发生后,在对滑坡现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无人机航测和三维激光扫描综合手段,对滑坡的基本特征及成因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引水灌溉是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坡脚滞水软化作用、与灌溉渠较短的渗透距离、坡脚冻结黄土春季解冻是导致滑体发生的直接原因;底部饱和泥化黄土的铺垫及导流作用,是导致其滑程较远的根本原因。该类滑坡近几年来发生频率较高,为泾阳南塬滑坡演化后期的主要发生类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持续的引水灌溉导致陕西泾阳南塬黄土滑坡频繁发生,2015年5月26日庙店村附近发生一起黄土滑坡,冲毁农田数亩。本文以"5·26"滑坡作为典型的案例,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测量、勘探等工作,分析了其诱发因素、运动过程、堆积特征。结果表明:(1)滑坡滑动距离278 m,后壁宽222 m,滑后后壁高差40 m,主滑方向45°;(2)滑坡呈现滑动多级次特点,前后滑动4次,滑体堆积面积约为6.2×104 m2,堆积体总体积约50×104 m3,堆积体平均堆积厚度约10 m;(3)滑坡的主要激发因子为持续灌溉,但是地表显式裂缝和土体深部裂隙在地表径流优势入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导致地下水位持续抬升。而且滑坡区的节理控制了滑坡的后壁宽度和滑动方向。最后基于泾阳南塬滑坡发生的频率和降雨有着一定关联性,探讨了降雨对本次滑坡事件的影响和滑坡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泾阳南塬黄土滑坡运动形式具流态特征,以泾阳南塬西段L5致滑层黄土和东段L9致滑层黄土为研究对象,从非饱和黄土角度出发,开展了控制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增湿常剪试验,在获取黄土增湿变形过程曲线的基础上,讨论了黄土流态破坏过程中的水土边界特征;并进一步从细微观角度揭示了黄土流态破坏前后的结构孔隙差异与含水率的关系,提出了黄土流态破坏临界条件和力学机制。研究表明,黄土具流态变形特征,其增湿变形曲线中存在发生流态破坏的临界含水率,提出了"自适应第一稳定场"和"被适应第二稳定场"的概念,微细观尺度下在临界点前后的土体孔隙突变结果揭示了该变形模式的合理性;流态变形的基本条件是与土体孔隙的分布及其颗粒大小相关的,非饱和高含水率状态下,含水率(吸应力)的微小改变可引起土体较大的应变增量;基于水力特征曲线模型闭型方程,提出了流态变形的力学机制,以期为流态破坏型黄土滑坡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泾阳南塬边坡稳定性理正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胜 《地下水》2012,(2):208-209
泾阳南部黄土台塬塬边,地形高差大,坡度陡斜,直接以陡坡形式与泾河漫滩相接,加之泾河不断侵蚀,在人类工程活动密集地带,常发生崩岸型滑坡。结合对前人关于黄土滑坡研究成果,利用理正软件对该区进行边坡稳定性模拟分析,得出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的形成主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K=1时,各土层的内摩擦角φ随着粘聚力с的增加逐渐降低,直到减小为零。  相似文献   

11.
滑坡致灾范围的预测研究一直是滑坡研究的重点难点之一。以陕西泾阳南塬滑坡为研究对象,选取滑坡高度、体积、滑源区长度以及宽度为影响因子,采用蝙蝠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中的正则化参数γ和σ2进行寻优计算,建立BA-LSSVM滑坡致灾范围预测模型,并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效果,可作为该地区防灾减灾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多级旋转黄土滑坡因其特征和成因复杂成为一种特殊的灾害类型。在野外详细调查、工程勘察的基础上,分析宝鸡渭北台塬边和永靖黑方台塬边多级旋转滑坡基本特征,认为渭北台塬大型黄土-红层多级旋转滑坡主要受新构造运动、河流的侧蚀、地层岩性等因素控制形成,黑方台的浅层旋转黄土层内滑坡和黄土-泥岩多级旋转滑坡则是长期黄土塬大面积漫灌的结果。同时首次建立了多级旋转黄土滑坡的3种形成演化模式:扩展式旋转滑坡、渐灭式旋转滑坡和复合式旋转滑坡,并进行滑坡实例分析,提出多级旋转滑坡局部蠕动挤压、滑坡加速剧滑失稳、滑坡调整稳定、后缘新滑坡孕育变形和滑后稳定调整5个变形阶段,为这类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中分析了宝鸡市簸箕山滑坡特征,提出了滑坡防治对策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灌溉作用下浅表层黄土滑坡变形破坏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减少泾阳地区大面积灌溉活动诱发黄土滑坡对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巨大损失,开展灌溉型滑坡室内实验研究,研究坡度在灌溉条件下对黄土滑坡变形破坏过程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次实验设计了可用于坡顶和坡面的灌溉装置,同时进行了45°斜坡和60°斜坡的两组室内灌溉模型实验,且每组斜坡内埋设体积含水率传感器、基质吸力传感器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三种传感器记录其内部变化。通过对两组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得出灌溉条件下浅表层黄土滑坡的变形破坏规律,总结出该类滑坡的破坏模式及其诱发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前期随着体积含水率不断增大,基质吸力逐渐减小至基本稳定,土体强度随之减小;实验后期上部土体饱和,斜坡产生的变形和土体排水不畅产生了超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随之减小,土体强度减小至最小,导致滑坡产生。同时,坡度越大,滑坡越易发生,滑面深度和滑动距离越小。  相似文献   

15.
黄土滑坡发育类型及其空间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场调查了黄土地区的大量滑坡,按运动方式将其分成错落式滑坡、高速远程滑坡、低速缓动滑坡和滑坡泥流四种类型,并以4个典型滑坡为例,分析了各类滑坡的形成条件和运动学特征。提出了在各类运动方式下黄土滑坡的空间预测指标、影响因子和建模思想。为黄土地区的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提供了整体思路,为滑坡的预测理论建模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天水黄土结构性变化诱发滑坡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滑坡频频发生,尤其是近年来极端气候条件增多,集中强降雨导致甘肃天水地区黄土滑坡群发.2013年8月,在经历一周持续降雨之后,天水地区产生了大量的黄土滑坡以及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黄土地区滑坡发生后一些滑坡的复活往往与黄土的结构性存在紧密联系.选取天水花南村滑坡后壁黄土为研究对象,利用GDS三轴仪对滑坡区黄土原状样和重塑样进行了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原状黄土表现出明显的应变软化特征,而重塑黄土的应变软化现象急剧减小,二者的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也有差异.同时基于三轴试验结果,绘制了原状黄土和重塑黄土的应力路径图,应力路径图再次证实了重塑样应变软化减小的现象.孔隙水压力随轴向应变变化图中可见,剪切初始阶段,重塑样的孔隙水压力增加较原状样更为迅速,对于滑坡的诱发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7.
下蜀土滑坡是宁镇地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具有分布广、数量多、季节性明显、受人为环境影响大等特点。与常规土体滑坡相比,下蜀土滑坡具有土体吸水饱和后强度迅速降低的力学属性,这将导致滑坡的产生具有明显的突变性。以往针对下蜀土滑坡产生原因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自然未产生滑动的边坡,鲜有从已产生滑动的边坡开展研究分析工作。据此,本文将采用现场调查,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案例对比的方法,对两个典型的下蜀土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结合滑坡产生的主要因素,从应急和永久两个方面对两个滑坡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措施,为类似下蜀土滑坡的综合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