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飞 《地质与勘探》2012,48(4):713-727
[摘 要]温泉钼矿床的形成与西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碰撞造山事件和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西秦岭温泉钼矿床成因及成矿过程的研究成为揭示印支期秦岭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与大规模成矿关系的关键,对发展秦岭造山带印支期成矿理论和印支期花岗岩的成矿潜力评价以及找矿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对温泉钼矿床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做了进一步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温泉钼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浆气水热液,成矿与印支晚期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产生的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温泉钼矿床具备岩浆热液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其成矿过程为:晚三叠世秦岭造山带发生由挤压向伸展转变的构造体制转换引起下地壳发生熔融形成富含Mo的花岗质岩浆,岩浆在结晶过程中冷凝分异出的成矿流体经充填和交代作用而使Mo 富集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北麓位于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交接部位,属秦岭褶皱带东延部分。区内龟(山)—梅(山)断裂、桐(柏)—商(城)断裂与NE向断裂共同控制着大别山北麓地区岩体的分布,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是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母岩,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地层围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矿化强度和矿床产出形式。通过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的剖析以及矿床成因的分析,认为大别山北麓地区斑岩型矿床具有相同的成因。钼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为高温、高盐度的流体,成矿物质来源于斑岩体,而成矿斑岩体为中国中东部伸展构造体制下岩石圈减薄、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在相同的构造-岩浆及成矿作用下,在不同的地质部位和空间环境中形成了多种型式的斑岩型铜钼矿床,成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对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25个钼矿床成矿母岩外接触带的地层及围岩观察统计,可清楚表明,所有钼矿床的赋矿层位均为前寒武纪老地层。成矿母岩侵入寒武系及以后地层中均形不成工业矿床。前寒武系不同的围岩岩性对钼矿床成矿作用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主要反映在:1.地幔分异熔浆上侵时易于捕获前寒武系有用组分钼,而成其主要矿源层;2.成矿母岩的围岩岩性对矿床主要矿种组合有重要制约作用;3.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尤其是围岩的抗压抗剪强度(即岩石的破裂程度)对钼矿富集起关键作用。围岩容矿裂隙的发育程度决定了矿石的品位,从而控制着矿床的规模。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进一步寻找钼矿资源应以前寒武系(尤其是元古代老地层)作为找矿首选区域,特别是元古界岩石组合中的火山岩系列、大理岩及片岩系列构成的成矿有利围岩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鹿鸣钼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卫星—安全地区,该地区水系沉积物发育。引入了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对鹿鸣钼矿床所在的卫星—安全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1)Mo形成大型矿床的可能性最大;Au也有成矿的可能,但规模不会太大。(2)Mo与Sb、Cu、Pb、Zn、W属于同一因子,Mo经历了多期次成矿;Au与Ag及As属于同一因子。(3)通过对水系沉积物异常的研究,划分了4个成矿远景区,并新发现了钼矿体,印证了本区Mo的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5.
东秦岭大别山段斑岩型钼(钨、铜)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秦岭大别山段矿化中酸性小岩体集中分布在东秦岭钼(钨、铜)矿带东段,呈带状沿深大断裂两侧分布,受构造控制明显.已发现主要钼矿床属斑岩型,成因多与中生代中酸性花岗质斑岩有关.根据斑岩型钼(钨、铜)矿床地质特征,通过控岩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矿体特征、矿石物质组份及其成矿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把东秦岭大别山段斑岩钼(鸽、铜)矿划分为浅成-超浅成斑岩钼(铜)矿床,中-深成斑岩-夕卡岩钼(钨、铜)矿床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肖畈钼矿床是东秦岭-大别山地区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与矿床有关的小侵入岩为肖畈岩体.岩体分两期侵入,第一期为花岗斑岩,第二期为斑状花岗岩.矿石中金属矿物以辉钼矿、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矿石构造有细脉状、浸染状及团块状.矿床成矿年龄为142 Ma.其与金堆城钼矿、南泥湖钼矿等斑岩型钼矿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可归为东秦岭-大别山钼矿带第2成矿期,是印支期后大别造山带构造体制从挤压收缩向区域性伸展的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7.
大别山北麓钼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别造山带北麓新发现有大、中型钼矿床(点)十余个,是继东秦岭和东北钼矿带后又一重要钼金属矿集区.本文总结了大别山北麓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包括时空分布、成因类型等.大别山地区的钼矿床多沿NW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发育,集中于晓天-磨子潭断裂以北;矿床产出受NW向与NE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对赋矿围岩无选择性.钼矿化与燕山期高钾花岗质斑岩体密切相关,矿体产于岩体内部和/或接触带围岩中.矿化类型以斑岩型为主,次为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及爆破角砾岩型.成矿过程普遍具有四阶段性,成矿流体以高温、高盐度、富CO2为普遍特征.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集中于110~ 130Ma,且从西向东变新;钼矿床和相关花岗岩类侵入体形成于岩石圈碰撞缩短加厚之后的伸展减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8.
秦岭—大别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钼矿成矿带,其间蕴藏着多种类型钼矿床,罗家湾钼矿即产于此成矿带。在总结罗家湾钼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结合矿区岩石化学、矿石硫、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对该矿的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成矿机理和找矿前景。研究表明,钼矿化的范围、规模、品位、产状等与罗家湾花岗斑岩体高度一致,矿化具有分带性并与蚀变分带呈现高度相关;花岗斑岩来源于地壳与地幔的混合物,成矿物质钼是花岗斑岩自身携带而来,属斑岩型钼矿;中生代以来,造山带陆内俯冲,使地壳增厚、下部地壳发生部分重熔,形成了含钼花岗岩浆,至燕山期,岩浆顺NWW向桐柏—商城断裂带和NNE向商城—麻城断裂带交汇部位侵位于地壳浅部而成矿。研究成果可为探寻本区成矿远景和大别山地区寻找Au、Ag、Cu、Pb、Mo等金属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甘肃西秦岭地区成矿系列的初步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对甘肃西秦岭地区进行矿床成矿系列的研究。初步厘定了7个矿床系列12个亚系列,分属5个矿床系列类型和2个成矿系列组合,探讨了各成矿系列在区域内的演化特征。这对于深入研究区域成矿规律,指导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钼矿床主要类型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钼矿资源丰富,遍布各省区,矿床类型多,元素组合多样。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与实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钼矿资源特点,并综合考虑矿床成因、赋存状况、控矿因素、矿石成分及结构构造等因素,将中国钼矿床类型划分为4组12类19个矿床式;进一步归纳了各类典型矿床矿体赋存状况、热液蚀变、矿化组合特征。同时从构造、岩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钼矿的找矿潜力和中国大陆造山环境下斑岩型钼矿形成的地质条件背景;总结了各种类型钼矿的成矿特征,通过对大地构造背景、构造-岩浆-流体事件及元素组合规律等的研究,指出以岩浆型钼矿为主,热液型钼矿次之的研究、勘查层次;重点对东秦岭、燕辽及特提斯钼成矿区进行了预测,明确了这些地区下一步钼矿勘查工作的重点,这对我国钼矿地质找矿和矿床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阿尔山地区是大兴安岭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地段。该区热液脉型铁锰多金属矿、热液脉型钼(铜)矿和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等3种代表性矿床(点)的成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一直是研究的薄弱环节。通过多种高精度的U-Pb年龄测定,区内成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印支早期((237.8±2.3) Ma)和燕山中期((152.2±2.9) Ma)、燕山晚期((135.1±0.4) Ma),与邻区乌兰浩特-索伦地区基本可以对应。而前人划定的海西期花岗岩,实际为燕山晚期;划定的燕山早期花岗岩,实际为印支早期、燕山中期。研究成果对于区内花岗岩浆及期后热液与多金属成矿作用在时间上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确定区內相应多金属矿类型的成矿花岗岩时代亦提供了可资对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钼(Mo)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查明华北地区钼矿资源,总结成矿规律,提出找矿方向,对研究区钼矿勘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以研究区98处钼矿床(点)资料为基础,通过对钼矿资源禀赋、成矿特征、预测类型的梳理,系统剖析与总结对研究区钼矿床成矿时空规律、物质来源、控矿要素等,进而分析资源潜力,提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卢欣祥  罗照华  黄凡  梁涛  黄丹峰  韩宁  高源 《岩石学报》2017,33(5):1554-1570
岩浆活动与内生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备受国内外矿床学家的关注。表现为它们在时空上具有广泛的一致性,成矿与岩浆岩有关,成矿物质由同源岩浆分异演化而来。这便是著名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也称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理论,该理论把内生金属成矿系统看作是一个理想系统。东秦岭-大别山地区的钼矿-花岗岩关系研究表明,钼成矿与小岩体(小岩浆)关系密切,而大岩体/基与钼矿没有成生联系;地质事实表明,大型-超大型矿床往往广泛发育了大规模的热液(流体)蚀变(大流体),具有大的流体/岩浆比,其矿化蚀变范围是小岩体的几十甚至几百倍,表明成矿过程中必有外来流体的广泛参与。由于小岩体往往没有经过强烈的分异结晶作用,质量平衡计算表明,小岩浆体不可能产生足够数量的含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因此,成岩与成矿有本质的区别,成矿系统应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性动力学系统。研究表明,东秦岭-大别山小斑岩体来源较深(下地壳),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幔,二者呈双层结构;岩浆实际上是沟通深部和浅部的通道,这种非岩浆分异的外来成矿流体我们称之为透岩浆流体。小岩体不是成矿的必备的条件,只有出现大流体时才能成大矿。东秦岭-大别山地区有200多个小岩体,但大型、超大型钼矿矿床仅有10余个,只有小岩浆(小岩体)大流体(强蚀变)成大矿,其余众多小岩体由于没有流体(蚀变)或流体少(弱蚀变)而不成矿或成小矿。由此可见,岩浆成矿系统实际上是一种流体(挥发分)过饱和系统或熔体-流体流及流体对熔体的强相互作用。当岩浆系统被加入大量源自地幔的高温高压含矿流体之后,系统将具有极大的活动能力,从而深部含矿流体沿裂隙快速上升到地壳浅部卸载成矿。为解释上述成矿特征,作者引入并厘定了透岩浆流体的概念。透岩浆流体被重新定义为透过岩浆活动并导致岩浆系统行为发生非线性变化的外来流体。据此,输入了含矿流体的岩浆可成矿,未输入含矿流体的岩浆不成矿。这种认识可以解释东秦岭-大别山地区大多数小岩体不成矿或只形成小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大青山东段中生代火山成国非金属矿床可划分为两大成因类型,8种基本类型。对不同成因类型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的详尽研究表明:火山穹隆构造与火山岩浆,火山熔岩改造型及火山碎屑岩-熔岩改造型沸石,膨润土矿床有关;火山侵出岩丘控制了珍球岩矿床与沸石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对河南省不同时期Mo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进行了归纳,建立了主要类型Mo矿成矿模式,总结了成矿规律;进而通过综合信息数据处理,讨论了不同类型Mo矿预测要素的提取,建立了符合地质概念模型的斑岩-矽卡岩型Mo矿综合信息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占绝对主要地位的早白垩世Mo矿受控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东秦岭-大别陆内岩浆弧,强烈的岩浆活动造成浅源浅成快速冷侵位的粗粒花岗岩大岩基与控制Mo矿的深源浅成热侵位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侵入角砾岩小岩体在同一剥蚀平面紧密共生,不仅存在“小岩体成大矿”的规律,而且存在大岩基边缘和旁侧成大矿的规律。相同特征的矿产因所处地质背景的不同而预测要素有所差异,但通常可以根据剩余重力低-ΔT化极正磁异常及其梯度模来拟合岩体与接触带,以Mo主成矿因子得分正异常和Pb-Zn-Ag主成矿因子得分负异常确定斑岩-矽卡岩型Mo(W)矿的成矿范围。通过CSAMT-SIP-裂隙地球化学联合剖面测量可有效预测隐伏矿体部位。  相似文献   

16.
豫西地区是国家重点金多金属成矿区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金及多金属矿类型多样。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得出区内金及多金属矿矿床形成受多重因素控制,包括地层、构造以及岩浆岩因素,并且在这些因素中,构造控矿占主导。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内金矿矿床类型分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构造破碎带型金矿床、斑岩型金矿床以及爆破角砾岩筒型金矿床4种类型,并对每一种类型选取1个典型的矿床进行具体讲述。依据对研究区成矿地质特征以及5种构造控矿类型的叙述,论述了拆离-变质核杂岩构造对金矿成矿的构造控矿作用和构造控矿规律,并根据该区金矿矿床成矿规律,提出选取找矿靶区的8项依据,最后优选出7处找矿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7.
新疆北部幔源岩浆矿床的类型、时空分布及成矿谱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新疆北部与幔源岩浆有关的矿床种类齐全,成矿环境复杂,时代和类型繁多,在中国乃至世界颇具特色。主要矿床类型包括铬铁矿矿床、钒钛磁铁矿矿床、铜镍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PGE)矿床、铜镍-钒钛铁复合型矿床、含钴磁铁矿矿床、玄武岩自然铜矿床、热液型钴-多金属矿床,以及非金属矿床等。按照含矿地质体的类型,可分为6种类型:蛇绿岩型、层状杂岩型、小侵入体型、阿拉斯加型、浅成岩型和喷出岩型。这些幔源岩浆矿床可划分为3个成岩成矿系列:铜镍系列、钛铁系列和铬铁系列。钛铁系列以碱性层状岩体型钒钛磁铁矿、铁磷矿为代表,岩石具有明显的富Fe特征,属于碱性富铁质的高钛玄武岩系列;铜镍系列以小侵入体型铜镍矿、阿拉斯加型铜镍-PGE矿为代表,岩石属于铁质的拉斑玄武岩-钙碱性系列;铬铁系列主要为蛇绿岩型铬铁矿,岩石具富Mg贫Fe特征,属于镁质系列。3个系列的岩浆都具有亏损地幔源特征,可能都与地幔柱活动有关;岩浆源区富含相应的成矿元素,是形成3个系列矿床相应成矿地质体的主要条件。3个系列矿床的成矿机制可分为深部熔离/岩浆分异、就地分凝、矿浆贯入、岩浆热液等过程。根据各系列矿床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建立了与幔源岩浆作用有关的3个系列矿床综合模式: 亏损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幔源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发生熔离/分异,分离为3个系列,由于外部物质加入在地壳深部发生分异和熔离,在不同深度富集形成铬铁矿、钒钛磁铁矿和铜镍硫化物矿床,临近地表时流体富集和分离成含矿流体,分别形成浅成岩型磁铁矿和喷出岩型自然铜矿。新疆北部各类幔源岩浆矿床从早到晚主要产于3期构造阶段/构造类型: 大陆裂解期、板块俯冲期、碰撞/后碰撞造山期(又分3个阶段: 碰撞后伸展阶段、幔柱叠加造山阶段、后碰撞结束阶段)。  相似文献   

18.
陈一秀  杨丹 《矿床地质》2021,40(1):128-142
安徽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该矿集区具有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和多种类型的复杂成矿系统演化,找矿潜力大,研究程度较高。区内广泛发育一系列层状硫化物矿床,其成因问题一直是中国矿床学界争议的焦点之一。文章从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来源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对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矿集区内层控硫化物矿床成因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初步归纳,并对对铜陵矿集区的成矿规律和成矿机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①铜陵矿集区的层状硫化物矿床的成矿过程包含海西期海底喷流沉积和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富集两个阶段,但是对于不同矿床的贡献是有差异的,具体到单个矿床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详细分析;②燕山期岩浆热液交代改造、叠加富集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大约持续20 Ma,峰值在140 Ma左右;③燕山期含矿岩浆从早到晚岩石地球化学上表现出由中基性→中酸性→中性的演化趋势,以岩浆活动高峰期(140 Ma±)的花岗闪长岩成矿规模最大,这种成矿偏好性是否与深部岩浆源区性质有关值得深入研究;④目前关于海西期喷流沉积作用对成矿的贡献的工作很少,期望对其有正确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铍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中国是世界铍资源大国,本次工作统计到中国铍资源产地241处。铍矿床可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根据岩浆系统的碱铝属性,内生铍矿床可分属于过铝性、偏铝性、过碱性成矿系统;根据流体演化阶段,再分为岩浆型、伟晶岩型、岩浆热液型等3个类型;然后根据赋矿环境进一步分为伟晶岩型、花岗岩型、石英脉型、矽卡岩型、云英岩型等多个矿化形式。过铝性系统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绿柱石;偏铝性系统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硅铍石、羟硅铍石、日光榴石等;碱性系统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硅铍钠石、斜方板晶石、硅钡铍矿、硅铍石、羟硅铍石、硅铍钇矿等。不同赋矿环境产生不同类型的铍矿床,对应不同的矿物组合、矿化分带、矿石结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铍矿床主要产于过铝性的成矿系统,偏铝性、碱性成矿系统的铍矿床较少。多数铍矿床形成于中生代,主要产于新疆阿尔泰、川西、南岭等成矿带。碱性成矿系统的铍矿床多分布在板块边缘的深断裂或裂谷,过铝性成矿系统的铍矿床主要形成于褶皱造山带,具有一定的定向分布特征。过铝性-偏铝性成矿系统的铍成矿作用可用表示不同岩浆演化阶段和成矿环境的成矿模型描述。笔者建议:在阿尔泰和川西成矿带,重点考虑花岗伟晶岩型锂铍铌钽资源的综合找矿工作;在华南地区,注意与钨锡共(伴)生的铍资源的综合利用;着重在地质找矿和科研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包括在东南沿海、大兴安岭地区寻找火山岩型和岩浆热液型铍矿床;加大西部铍资源空白区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