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澜沧大黑山勘查区位于著名的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南东方向约10 km。最近在大黑山勘查区内实施地质填图时发现若干条铅锌银多金属矿(化)体,并在这些矿(化)体的两侧发现与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重要找矿标志铁锰碳酸盐化带相似的富锰蚀变带,该蚀变带主要由脉状富锰蚀变岩和围岩组成。岩石学观察显示富锰蚀变岩脉主要为由软锰矿、硬锰矿、方铅矿、方解石等组成,电子探针分析显示富锰蚀变岩脉局部铅含量高达39.53%,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显示锰单矿物中Pb含量达11.9%,Zn含量达4.36%,Ag含量达到551g/t。综合研究发现大黑山勘查区与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在矿化元素组合、围岩蚀变类型、控矿构造条件、含矿层位等多方面具有相似性,而富锰蚀变带的发现,有望促进大黑山勘查区银铅锌多金属找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南沿海浙闽交界地区发现大量银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以石英脉状矿化为主,并伴有明显的热液蚀变作用,关于其成因和控矿因素尚不清楚.文章以其中的外岗银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短波红外光谱测量(SWIR),提取蚀变矿物种类、组合信息,划分蚀变矿物分带,分析矿化强度与蚀变矿物组合及分带的关系.短波红外光谱测量识别出的蚀变...  相似文献   

3.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围岩蚀变三维空间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新发现的大型多金属矿床。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性的特点,矿床范围内围岩蚀变强烈,蚀变类型复杂多样。三维地质信息技术及三维空间分析方法为定量化分析围岩蚀变的空间分布以及与矿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提供了有利工具。本文基于上述方法,有效地对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的围岩蚀变的分带性及其与不同矿化之间的关联性行了定量分析。较之于传统研究方法,不仅能快速地对蚀变与矿化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还能从定量的角度获取不同信息之间的规律性和相关性。本文采用的相关方法不但有助于更准确的判定蚀变分带及规律,还可为矿床的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的建立提供定量化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蚀变脉体发育程度、脉体形态、产状、结构、成分、规模等是变质作用、构造-岩浆活动、热液活动丰度、强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找矿评价的直接判据。蚀变脉体晕在许多金属矿床研究中受到了重视,但在铀矿床中系统研究较少,作者试图  相似文献   

5.
郭刚 《河南地质》1996,14(4):296-299
根据蚀变破碎带型贵金属及多金属矿床多存在高极化的金属硫化物这一特性,利用常规的激电测井及井中激电法,采用1-2m小极距,配合5-10m大极距梯度测井,井中地-井方式,井口零方位和γ≠0的主,反两方位。通过对蚀变破碎止不同装置的激电测井曲线特征的讨论,提出了利用常规激电测井对蚀变破碎带进行划分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沃溪金锑钨多金属矿床是大型伴生金矿床。该矿床产于板溪群马底驿组与五强溪组浅变质细碎屑岩分界而附近的沃溪东西向压扭性断裂下盘的多条平行的层间破碎带内。具有层控、时控和构控的特点。矿体为缓倾斜整合层状、似层状和陡倾斜交错脉状,各矿脉都普遍存在范围较广的近矿围岩蚀变,具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多阶叠加成矿的特征。成矿与围岩蚀变紧密相关,特别是近矿围岩蚀变是找金矿的最可靠标志。  相似文献   

7.
肖家营子钼多金属矿床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家营子钼多金属矿床是以钼为主伴有铜铁的大型矿床 ,矿床围岩蚀变分带相互对应和相互依存 ,自岩体向外依次为 1钾硅酸盐蚀变带 ,2矽卡岩蚀变带 ,本文试图通过对矿床围岩蚀变和矿化特征分析 ,探讨矿床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方法,提出广西罗维铅锌银多金属矿区围岩蚀变与矿化关系研究方法。利用三维激光技术的围岩结构面信息采集方法采集信息,运用PCA和布谷鸟算法,优化SVM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方法,提取围岩结构面的蚀变及矿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罗维矿区铅锌银多金属矿围岩中结构面特征提取差值较小,仅对平均厚度信息提取存在差值,但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云南个旧锡矿东矿区塘子凹凹陷带岩体内的蚀变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富碱、氧化环境中,钾长石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多种金属元素可以综合利用.蚀变分带比较特别,主要的蚀变带钾长石化带与绿帘石化带相互交替出现,可能与热液的多期(次)性有关.通过对蚀变岩以及矿体采样分析结果的定量计算,得出有关常量元素、主要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  相似文献   

10.
矿物蚀变信息是地质找矿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利用遥感数据提取蚀变信息是遥感应用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对近年来蚀变信息提取涉及的遥感数据、矿物类别、常用方法等进行梳理,对比分析不同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的效果,总结了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遥感数据朝着高空间分辨率发展,蚀变信息的地面精度随之提高;光谱分辨率的提高使得可提取矿物越来越多;数学方法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升了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1.
<正>1造山型金矿围岩蚀变Groves主要以围岩变质相和矿脉矿物共生组合与围岩蚀变类型反映金矿的形成深度(Groves,1993),造山型矿床围岩蚀变程度一般较低,为绿片岩相变质。绿片岩相区域的蚀变矿物共生组合以石英、碳酸盐、云母(±钠长石)、绿泥石和黄铁矿(±白钨矿和电气石)为主。大多数该类矿床产于经历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地体中,矿床以绿片岩相蚀变矿物组合为特征(张德全等,2005)。蚀变类型主要为白云母化,Ca-Fe-Mg碳酸盐化,  相似文献   

12.
光谱角技术在多光谱遥感蚀变异常提取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朱拉扎嘎金矿为试验区,ASTER数据为数据源,利用光谱角技术进行蚀变异常提取实验。重点阐述光谱角技术(SAM)在多光谱遥感蚀变异常提取工作中的两个关键技术:内部平均相对反射率法(IARR)大气校正和典型蚀变矿物波谱对应于ASTER波段重采样,最终通过光谱角计算提取了3种蚀变异常,分别为高岭土化蚀变异常、碳酸盐化蚀变组合异常和Fe-OH-蚀变组合异常。  相似文献   

13.
梅微  吕新彪  王祥东  范谢均  魏巍 《地球科学》2020,45(12):4428-4445
大兴安岭南段黄岗铁锡多金属矿床具有明显的蚀变-矿化特征,对于研究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该矿床中具有代表性的蚀变矿物以及金属矿物开展电子探针研究,结果指示研究区的热液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在进变质矽卡岩阶段(Ⅰ),矿物以含有钙铁榴石GrtⅠ核的钙铝榴石GrtⅡ和钙铁辉石为主;在退变质矽卡岩阶段(Ⅱ),矿物以富铁榴石GrtⅢ、浸染状磁铁矿以及含水矿物为代表;氧化物阶段(Ⅲ)的矿物以大量磁铁矿、锡石以及少量钙铁榴石GrtⅣ和透辉石为主;在硫化物阶段(Ⅳ),磁铁矿逐渐被硫化物交代,最后形成毒砂、黄铁矿、黄铜矿、铁闪锌矿、浅色闪锌矿-黄铜矿-方黝锡矿固溶体、锑黝铜矿等,表明黄岗铁多金属矿床的流体来源从岩浆水、交代流体最后演化为大气降水的加入,流体成分变化复杂,流体演化具体表现为温度逐渐降低,水岩比值逐渐升高,具有还原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胶北隆起硅化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硅化蚀变岩型金矿发现于胶北隆起招掖成矿带,矿体产于韧性剪切带,其产状与本区其他类型金矿不同。金矿石为含金长英质糜棱岩,硅化发育。主要金属矿物是,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银金矿、硫碲铋矿。与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型金矿相比,微量元素Co、Ni含量明显偏高,而Cu、Pb、Zn、Hg含量明显偏低。其成因类型为大气降水变质水热液型金矿。其成矿深度大,是胶北地区深部找矿的重要新类型。  相似文献   

15.
于春  杨仲可 《江苏地质》2020,44(3):271-277
浙江永嘉下龙矿区属火山岩型金属矿床。分析下龙矿区银金地质特征和蚀变分带,发现矿区蚀变垂直分带有一定的规律性,自上而下分为绿泥石蚀变带、石英-绢云母-黄铁矿蚀变带、黄铁矿-绿泥石-碳酸盐蚀变带3个带,其中石英-绢云母-黄铁矿蚀变带蚀变在空间分布上与金银矿体分布一致,成因上与成矿密切相关,是该区良好的直接找矿标志。成矿作用与金银丰度较高的西山头组控矿层位、构造、潜火山岩侵入密切相关,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火山热液蚀变型矿床。研究其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可为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耿海清 《黄金地质》1999,5(2):27-31
石板沟金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化与蚀变关系密切。通过矿物共生分析和石英中氢氧同位素测试等手段,认为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变质水;并在此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控制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该矿为中高温变质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围岩蚀变发育,可分为四期八个阶段,其中矽卡岩化、绢英岩化与成矿时空关系密切。通过对绢英岩化蚀变岩的质量平衡计算发现,导致绢英岩化围岩蚀变的热液为晚期岩浆分异的富挥发份的含矿硅质富钾酸性流体;并随着蚀变的发生发展,蚀变岩的主元素及成矿元素显示不同的迁移规律但表现出相似的蚀变流体运移趋势,即:以则古郎地区为中心,分别向铜山、铅山及莫古郎地区运移,由于铜山滑覆体阻挡,使得铜山地区蚀变较强,莫古郎地区较弱。  相似文献   

18.
洛宁铁炉坪银铅矿床围岩蚀变分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时然 《河南地质》1995,13(1):9-14
本文通过对铁炉坪银,铅矿床围岩蚀变的研究,划分出6种基本蚀变类型,3种蚀变带。各蚀变带以矿体中为中心对称分布,各带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并指出由蚀变作用引起围岩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岩石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变化相一致,成矿与围岩蚀变相辅相成,还指出了围岩蚀变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区内太古代变质岩、长城系蓟县系白云岩及燕山期花岗岩体内有较多辉绿岩墙(脉)侵入,其规模较大,分布普遍,明显反映了变质作用后期和燕山期晚期的岩浆热液活动。辉绿岩强烈的蚀变和矿化与本区银、金多金属矿床关系密切。辉绿岩墙(脉)严格制约着银、银金、银铜矿体的展布。有的蚀变辉绿岩、辉绿蚀变岩与矿石共生或本身即为浸染状矿石。此外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活动形成的辉绿岩墙(脉)对铅锌矿床起到了再次富集成矿作用。辉绿岩墙(脉)是本区银、金多金属矿床明显的直接的有效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山门银矿床围岩蚀变特征与成矿关系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门银矿为大型独立银矿床,其围岩蚀变特别发育,先后为冷水蚀变作用和热液蚀变作用两期,冷水蚀变作用包括碎裂-红化,伊利石-水白云母化两个蚀变阶段,热液蚀变包括黄铁绢云岩化,硅化,碳酸盐化三个蚀变阶段,两期蚀变与成矿关系极为密切,在时间上具有多期和多阶段性,空间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蚀变特征可作为寻找岩浆热液矿床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