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新疆南阿尔泰构造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之间,北以阿巴宫-库尔提断裂为界与北阿尔泰构造带毗邻,南以额尔齐斯-布尔根板块缝合带为界与南部的准噶尔板块相接;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古生代地壳双向增生和中新生代板内造山作用,同时也是重要的金、铜、铁、铅锌多金属带(Sengor et al.,1993;秦克章等,2000;Mao et al.,2008;Xiao et al.,2009)。新疆  相似文献   

2.
<正>大兴安岭中-南段是由众多微地块(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伴随着古亚洲洋的消减闭合,于晚石炭世拼贴所形成的统一地块(本文将该统一地块称之为"内蒙地块群")。该区域大地构造属性上归属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蒙造山带),是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的部位。在构造演化方面,该区域形成于古生代古亚洲洋构造体制,又经历了中生代以来鄂霍茨克构造体制和古太平洋构造体制的构造叠合,产生了"三种体制,两次叠合"的复杂过程,故成为地学界研究古亚洲洋构造域、鄂霍茨克构造域  相似文献   

3.
华北克拉通北邻中亚造山带,南接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它通常被认为是约18亿年固结形成的陆块.其基底的形成与演化,一直受到广泛关注(Zhao et al.,1998,2000,2005;Zhai et al.,2000,2005;Wilde et al.,2002,2005;Guo et al.,2005;Kroner et al.,2005,2006;Lu et al.,2008).大多数研究者都注重于华北克拉通内部、北部和东西陆块结合带(中间带),较少关注东南缘基底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之间,在东亚大陆中生代的形成演化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沿着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两侧分布着早中生代钙碱性火山岩和花岗岩带,表明蒙古—鄂霍茨克洋在早中生代期间向南北两侧双向俯冲(Donskaya et al.,2013;Tang et al.,2015)。由于西伯利亚克拉通相对于蒙古陆块旋转,导致了蒙古—鄂霍茨克洋自西向东剪刀式闭合,  相似文献   

5.
华北克拉通,自古元古代(1.8Ga左右)东西陆块完全拼接之后(Zhao et al.,2002),一直到晚古生代,基本保持了稳定的特性。自晚古生代起,华北克拉通先后受到了北部古亚洲洋的俯冲,南部扬子板块的碰撞拼合,东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赵越等,2010),造成岩石圈大规模减薄(吴福元等,2008),激发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伴随有大规模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朱日祥等,2011),在华北克拉通形成了小秦岭、胶东、燕辽、  相似文献   

6.
<正>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北麓,该区地处兴蒙造山带东端、松嫩地块北缘、挟于兴安地块和佳木斯地块之间,是一个经历了古亚洲洋演化和兴蒙造山、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叠加增生的成岩成矿构造区(任纪舜等,1999;Wilde et al.,2000;吴福元等,1999;2002;Wu et al.,2011;孙景贵等,2009;Sun et al.,2013),多期构造-岩浆作用使得该区形成了一系列斑岩型、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内生有色、  相似文献   

7.
<正>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是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中亚造山带由古亚洲洋长期演化及其相邻板块相互作用形成,以古生代小型陆块与缝合带相嵌、新生代山-盆耦合的地质构造格局为特征(陈衍景,2000,2009;刘建明等,2004)。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的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均指示了大兴安岭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白大明和刘光海,1996;Zeng et al.,2011,申伍军等,2012)。近年来,在大兴安岭陆续地发  相似文献   

8.
<正>大别山,因含柯石英(Xu,1987;Okay et al.,1989;Wang et al.,1989)和金刚石(Xu et al.,1992)超高压变质带出露的规模巨大和岩石类型齐全而闻名于世。它是三叠纪华南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形成的碰撞型造山带,发育了与大陆俯冲-折返-碰撞过程相关的、不同变质等级的构造岩石单位(徐树桐等,2002),从南到北,大别山造山带主要包括宿松变质带、南大别低温榴辉岩带、中大别超高压变质带、北  相似文献   

9.
<正>菲律宾群岛,地处东南亚,欧亚陆块与菲律宾洋板块交界的位置,是研究汇聚板块边缘构造岩浆过程的一个十分有利的区域(Castillo et al.,1999;Castillo et al.,2007;Sajona et al.,1996;Yumul et al.,2000b)。该区同样受到了澳大利亚板块NNW向运动的影响,该区发生的多重交互板块运动有利于我们了解古老的洋岛-岛弧体系随时间的演化过程。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菲律宾岛弧体系是一个拼合的地体,包含大洋、岛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北地块群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地块群主要有额尔古纳、兴华、松嫩、佳木斯和兴凯等地块,它们都不是从西伯利亚克拉通分裂出来的,而都具有独立的演化史.额尔古纳、兴华地块参与到西伯利亚板块东南大陆边缘古亚洲洋弧盆体系中,组成岛弧-山弧或弧后盆地的一部分;松嫩、佳木斯和兴凯地块分别为泛古洋和古太平洋作用区内亲西伯利亚和亲华北的地块,具有前白垩纪较复杂的演化史.在较详细讨论了东北地块群的构造演化的基础上,认为东北大地构造格架,除可以划分出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外,还应划分出滨太平洋松嫩-佳木斯联合地块、环太平洋兴凯地块、胶辽地块和那丹哈达地体.  相似文献   

11.
<正>秦岭造山带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多体制、多成因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和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秦岭造山带可分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北秦岭造山带、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克拉通北缘等4个构造单元(李诺等,2007),东秦岭位于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的邻接边缘以及它们之间的拼合带,即秦岭造山带的东段(卢欣祥等,2002)。东秦岭造山带在构造环境上与秦岭造山带一致,都经历了从太古宙到中新生代长达30亿年的地质演化。秋树湾铜钼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秦岭-大别山碰撞带的东  相似文献   

12.
王競繁  王继春  周路路  赵鑫  秦江东  郭文军  韩宏雨  张晓欣  刘洋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63-67z1166
正研究区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温都尔庙地区(图1),是古生代存在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古亚洲洋闭合之后形成的索伦山-西拉木伦对接带的重要组成部分(Zhang et al.,2014;潘桂棠等,2016)。本文是在1∶5万区调工作的基础上~(1),应用洋板块地质学(OPG)理论及造山带填图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北区前寒武纪地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友勤 《吉林地质》1996,15(Z1):1-14
对中国东北区前寒武纪地层进行了初步总结,建立了前寒武纪地层序列,提出了佳木斯地块,大兴安岭地块和锡林浩特中间地块具有相近的演化历史,均以克拉通为生长点,通过垂向和侧向增生,形成了区别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中间地块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中亚造山带,又名阿尔泰造山带,是全球最大的造山带之一,又是全球显生宙陆壳增生与改造最为显著和构造演化最为复杂的区域,大致经历了陆缘增生、后碰撞、陆内造山三个构造演化阶段(Khain et al.,2002)。大兴安岭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中亚造山带东段,自北向南依次跨越额尔古纳、兴安和松嫩地块,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类在该区分布广泛,其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的构造环境对探明兴安、松嫩等地块的构造属性及演化历史意义重大。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各块体的构造属性及其构造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元古代大陆拼合与Rodinia超大陆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中祁连块块前寒武纪基底的研究,认为新元古代(1000-9000Ma)中国各主要克拉通地块(包括华夏地块、扬子地块、华北地块、阿拉善-祁连-柴达木地块、塔里木地块)曾经通过晋宁期碰撞拼合带发生过一次全面的多块体复杂拼贴。这次拼贴过程是全球性新元古代格林威尔碰撞造山作用和Rodinia超大陆形成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新元古代拼合的古中国地块在当时位于Rodinia超大陆中北部澳大利亚、劳伦提亚和西伯利亚克拉通地块之同。中国的各主要克拉通地块只不过是巨型格林威尔碰撞带之中夹裹的一些小型地块,且都处于新元古代晚期Rodinia超大陆破裂的中心部位,这些正是中国大陆上克拉通地块活动性大的早期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6.
辽东半岛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苏鲁超高压造山带的北部(图1(a)).该区分布着大面积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图1(b)),经过我们近几年的锆石U-Pb年代学详细研究表明,它们主要形成于侏罗纪(180~153 Ma)和早白垩世(131~118 Ma)(吴福元等,2005;Wu et al.,2005a,b;Yang et al.,2004a,2006,2007).  相似文献   

17.
高利娥  曾令森  胡古月 《地质学报》2015,89(Z1):319-322
<正>青藏高原是由"多陆块、多岛弧"组成,自新元古代以来,经历了长期的构造岩浆作用,记录了"多洋盆、多俯冲、多期碰撞和多期造山"的动力学作用过程(Hsu et al.,1995;Yin and Harrison,2000),又称为"造山的高原"(Dewey,et al.,2005;许志琴等,2006)。现有数据表明,自~750 Ma以来,  相似文献   

18.
正秦岭造山带由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及其间的微板块经过多期次不同构造运动叠加复合形成,是我国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演化过程记录了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元古代俯冲消减、古生代弧-陆碰撞和早中生代的陆内造山运动的重要信息(Meng Qingren et al., 2000)。秦岭杂岩(原秦岭岩群)作为秦岭造山带最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是研究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前人对侵入其中的小型岩体、岩脉研究较少。本次研究  相似文献   

19.
鲁西和徐淮地区早白垩世高镁闪长岩及所包含榴辉岩和地幔橄榄岩包体的研究表明,中生代早期华北克拉通东部曾经发生过陆壳加厚和相继的拆沉作用,并存在来自陆壳物质熔融的熔体对地幔橄榄岩的改造(Xu et al.,2006,2008;Gao et al.,2008).不同类型的拆沉物质与地幔橄榄岩的反应过程和反应后对地幔性质和熔体性质的影响,是了解华北克拉通破坏机制和深部作用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华北克拉通对前寒武纪超大陆旋回的基本制约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全球大陆克拉通在前寒武纪至少记录了3次超大陆聚合-裂解的构造旋回。不同大陆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证明,板块的构造模式可以前推至新太古代。超大陆的聚合表现为大规模造山带的穿时性发育,而裂解则表现为大陆裂谷系、非造山花岗岩及巨型基性岩浆岩省的同期快速发育。广泛的区域地质研究揭示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特征,克拉通主体形成于新太古代陆壳增生与碰撞造山过程。华北克拉通在太古宙末期首次经历强烈的裂解作用,在古元古代晚期涉及强烈的陆缘再造作用。在古元古代末期发生第二次大规模的裂解活动,随后以中元古代末期的造山带拼合为Rodin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详细的区域构造对比证明,华北克拉通长期以来与波罗的地质、东南极克拉通、印度南部克拉通、巴西克拉通等具有构造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