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GIS的1:5万区调野外空间数据快速采集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GIS技术综合多源地学空间信息,应用于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方面-野外空间数据采集。根据我国1:5万区调工作流程和数据采集的特点,在野外空间数据采集子系统中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采用MapGis和ArcView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从野外空间数据采集的标准化、数据字典、地质观察点定位、空间数据及其相关的属性数据的一体化采休、素描图的绘制等面加以研制,初步实现了1:5万区调系统中的野外  相似文献   

2.
截止 2 0 0 3年 8月底 ,“西北地区重要成矿带地质背景调查及数据更新”实施项目下属计划于 2 0 0 3年完成的大部分工作内容顺利通过了野外验收 ,包括 :1∶ 2 5万区调固原幅、静宁幅、天水市幅、宝鸡市幅、汉中市幅以及 1∶ 5万区调甜水井等 2幅、红岭等 3幅。另外 ,1∶ 2 5万区调五堡幅、大黑山幅及 1∶ 5万区调六棵树等 3幅、大白山等 3幅正在进行野外验收。现将已通过野外验收各工作内容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成果概述如下 :一、 1∶ 2 5万固原幅区调(1)对中元古代海源群变质变形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认为其经历过中元古代区域动热力变…  相似文献   

3.
根据RGMAP系统在崇阳县幅1∶5万区调过程中的应用实践,阐述了数字区调过程中的数字路线、数字实测剖面数据采集以及室内数据整理、地质图编稿和专题图件制作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RGMAP综合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陕西地勘局区研院区调六室完成的秦岭造山带岚河口、佐龙街幅1:5万区调联测成果于1998年4月20日在陕西省安康市以优秀顺利通过野外验收.局地科处、临区1:5万区调项目及区研院有关项目技术负责等11人参加了野外检查验收,验收组在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后,首先室内检查了野外地质图、实际材料图、主手图、剖面、路线等资料,又到野外实地进行了检查,通过对区调旗图质量成果检查验收后认为:豆、岚河口、佐龙幅区调联测达到总则和设计要求,圆满完成了规定任务.2、区调填图中在岩石地层、构造地质、古生物地层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车载浅钻取样方法技术是揭露浅覆盖区的最直接手段。前人从浅钻采样设备、施工工艺、采样层位、采样粒级、样品收集等方面提出车载浅钻化探技术,并在玉海等地取得较好的1∶5万应用效果。围绕推广应用中发现的需解决的科学问题,通过野外实地路线调查和1∶5万浅钻化探示范,深入分析下覆层位特征,基于经济有效的原则,补充完善东天山浅覆盖区车载浅钻化探操作流程,对有效捕获化探异常,拓展找矿空间,取得重大突破具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质通报》2003,22(7)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1∶20万区域地质填图已覆盖了陆地面积的70%,但至今在青藏高原、大兴安岭地区仍有数十幅1∶25万图幅的空白尚待区调普查,大部分已测制完成的1∶20万图幅需要修编。显然,20世纪50—60年代的地质成果已经严重老化,且传统区调工作方法也需大力更新。按照国家经济建设的要求,新一轮区调工作需要补充大量新的数据。面对这样繁重的任务,必须改变传统的区调工作方法,充分运用高新技术,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调查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于1999年部署了区调野外数据采集自动化、区调基础数据库研究和建设等一…  相似文献   

7.
可用于支持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模拟计算技术、遥感技术、空间定位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空间信息系统技术、主题数据库系统技术。借鉴1∶5 万区域地质野外空间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基础,探讨了可用于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系统开发路线。  相似文献   

8.
康庄 《地质与资源》2017,26(4):412-417
东北地区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从1999年度试点工作到2015年底持续近16年的数据库建设工作,收集了大量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所获取的基础地质成果资料,对东北地区完成的区调和建库工作程度及资料状况进行核查、摸底、整合.完成了382个标准图幅传统填图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建库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健全了空间数据验收的方法和流程,规范了基本的评分方法和成果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9.
“1∶5万区调中地质填图方法研究”是地矿部“七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该项目下设三个二级课题,即:花岗岩区1∶5万区调中单元一超单元填图方法研究;变质岩区1∶5万区调中构造—地层填图方法研究;沉积岩区1∶5万填图方法研究。三个子课题试点工作均将于今年结束,其中沉积岩区工作方法研究选择了安徽、陕西、贵州三省进行试点。现将贵州省“方法研究”评审会议主要成果和情况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1∶5万区调从1976年首开会东四幅起,到“七五”末,完成面积近5万km~2,图幅107.5个(含成矿带及城市区调等),但方法上亦处于探索阶段。同期,地矿部“七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系统的1∶5万区调方法试点,并取得了一批有指导意义的成果和经验,其集中反映在一套已公开出版的三大岩类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为推广运用地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新一轮1∶5万区调提高成图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数字填图系统(RGMAP)利用PRB数据流"栈"与不同阶段数据模型的关系,创建PRB数据流"栈"与不同阶段数据模型继承和传递的技术,实现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的技术流程。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流程可分为:地质字典库→1∶2.5万野外手图库(单条路线)→1∶2.5万图幅PRB库(路线总图)→1∶2.5万实际材料图库→1∶2.5万投影到1∶5万图库→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库七个阶段。本文按建库流程,分析各阶段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探讨不同阶段质量控制要点及相应操作技巧,从而提高数据库建立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2.
关于陆相红盆地1∶5万区调填图中的几个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省内在陆相红盆地应用构造—岩性—岩相地质填图方法进行1∶5万区调地质填图中 ,在陆相岩石地层界面鉴别和划分、陆相岩石地层单位划分、新岩石地层单位建立、陆相岩石地层与盆缘断裂的关系 ,以及陆相红盆地中1∶5万区调填图认识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类比与识别是1∶5 万区调工作中应用的基本方法之一。把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反向传播模型(BP网) 应用于这些基本方法中,不但有助于区调技术人员使脑科学朝向定量、精确和理论化方向发展,而且有助于我们对神经网络及其成为一种崭新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理解,从而提高1∶5 万区调理论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4.
讨论GIS系统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阐述GIS系统在区调过程中对各种资料的处理与编辑,包括野外资料的采集、图层的划分及图形与图像图件的编制。建立了榆关镇幅综合信息库。  相似文献   

15.
张大任 《物探与化探》1985,9(4):297-298
在郴县幅1∶5万区调工作中,同时采用了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5万土壤测量和1∶10万岩石测量。本文将地球化学研究的部分成果,摘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 项目野外验收获优秀级位于死亡之海——罗布泊东缘地区的新疆笔架山幅 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 ,由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基础室承担。两年多来 ,项目组全体人员克服干旱炎热、缺水、交通艰难及狂风沙暴等极度恶劣条件的影响 ,圆满完成了任务书和设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 ,获得了珍贵的第一手地质资料。2 0 0 4年 6月 2 3日— 7月 1日西安地调中心技术处聘请有关专家在甘肃省安西县瓜洲宾馆对北山地区 3幅 (笔架山、玉门镇、红石山 ) 1∶ 2 5万区调项目进行了野外验收 ,专家组在听取项目野外工作汇报、提问答疑和室内比较全面的实际资料抽查…  相似文献   

17.
在沉积岩区开展新一轮1∶5万区调,首先要进行岩石地层清理。在全省地层清理尚未最终完成之前,一个测区(或片区)如何开展地层清理并付诸实施呢?本文结合秀山幅、钟灵幅1∶5万区调的工作实践,谈几点作法和体会,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8.
通过山西省1∶5万矢量数据库的设计过程,阐述其中的核心技术。基于Oracle+ArcSDE的技术建立的空间数据库技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稳定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也是省级基础地理数据库的主流模式。ArcSDE作为中间插件联系应用程序和关系数据库,解决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存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 1∶5万里庄幅为例 ,阐述了运用GIS系统对区调过程中各种资料的处理与编辑方法 ,并介绍了数字制图方法及工艺流程 ,提出了GIS系统在 1∶5万区调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化工矿产地质》2014,(4):240-240
<正>近年来特别是2014年以来,我国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进展明显,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持续提高,矿产资源战略性勘查获得一批重要找矿发现。2014年,我国完成1∶5万区调22万平方千米,全国累计完成305万平方千米,占陆域国土面积的32%。与此同时,1∶25万区调、1∶5万航磁调查、1∶25万区域重力调查、1∶25万区域化探等工作都进展迅速,不断填补空白。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建立的国家基础地质数据体系中,已包含小比例尺图470 3292 53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