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不同的解算软件,采用三维七参坐标转换模型和二维四参坐标转换模型,把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转换成2000坐标系成果,利用大量检核点进行坐标转换成果精度检查,并对检查点点位精度做了详细的统计、分析;不仅阐述坐标转换方法和要求,而且得出在2种坐标转换模型应用的条件与要求。  相似文献   

2.
陈红 《安徽地质》2016,26(4):302-305
通过结合安徽省宿州市现行的坐标系统和测绘成果的现状,论述了2000国家坐标系建立和转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利用平面四参数和三维七参数转换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选点方案,对转换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实现了宿州市现有测绘成果坐标转换为2000国家坐标系的目标,对后续项目实施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手持GPS坐标系转换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导航型手持GPS目前在中小比例地质调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坐标系之间存在差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将手持机的WGS84坐标系转换为我国应用的BJ54或西安80坐标系。坐标转换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测量定位的精度,传统的坐标转换计算所需要的起算资料不易收集,计算过程过于繁琐,非专业人员难以掌握。本文根据收集的三角点BJ54坐标(或西安80坐标),和现场测定的过渡坐标,求出各参数在本工作地区的变化率,建立参数方程,反向求出适合于当地的各项改正参数,方法简便易行,为手持GPS定位的坐标转换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于2008年7月1日正式启用了CGCS2000坐标系,而地矿部门一直以来仍沿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为实现不同坐标系图件成果的有效共享,必须对地质物化探图件进行不同坐标系的相互转换。为此,笔者介绍利用MapGIS实现不同坐标系图件成果相互转换的方法,并通过真实数据对转换精度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用于不同坐标系图件的转换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勘探剖面是矿山设计、生产过程中的基础性成果图件,在矿山三维建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勘探剖面从二维坐标系向三维坐标系的转换及其误差分析、校正是矿山三维建模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当前人工或交互式勘探剖面坐标系转换过程存在费时费力、易出错等问题,在基于基准点的勘探剖面坐标系转换原理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基于地质体断面面积标准差的转换误差评价方法;然后,提出了基于转换域的勘探剖面坐标系转换的新方法,详细叙述了算法的计算步骤,并分析了算法的复杂度;最后,以湖南省某金属矿山为例,对比分析了勘探剖面坐标系转换的质量,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在国土资源勘查及测量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在使用不同的坐标系,你可能会被它们问的关系弄得心烦,搞不清如何换算。我国目前使用的大地坐标系统除各地区自己建立的独立坐标系外,还包括1954年北京大地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和新1954年北京大地坐标系,部分领域也在使用世界大地坐标(WGS84,也就是GPS常用的坐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铀矿项目地质成果数据中的空间数据进行分析,把数量庞大的数据分为单点空间数据和图形空间数据两类。在EXCEL软件平台下,使用VBA编写空间数据平面四参数程序,实现四参数模型计算和所有单点坐标的2000国家坐标批量转换。又由于90%的铀矿地质成果图采用MapGIS格式,故采用EXCEL结合VBA在MapGIS二次开发平台上编写程序,实现对MapGIS格式图件的2000国家坐标系的批量转换。选择鄂尔多斯市巴音青格利铀矿地质普查项目进行空间数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的转换,并对结果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在生产中精度可靠且容易操作,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铀矿地质资料空间数据的2000国家坐标系转换,值得在其他铀矿勘查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周朝宪 《地质与勘探》2015,51(4):699-704
大地基准(含数学椭球体)和投影方式的组合形成多种投影坐标系。地质勘查工作者常遇到坐标转换问题和建立自定义坐标问题,尤其是当我国北京54坐标系和西安80坐标系地质数据的GIS化时。GIS软件已经成为地质勘查的基本工具,而地质数据GIS化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坐标系统。本文论述了如何使用Map Info和GeosoftOasis MontajTM两种常见地质勘查GIS软件建立自定义坐标,主要是如何在该两个软件中构建自定义大地基准(datum),并且给出了如何使用两个软件进行坐标变换的步骤。  相似文献   

9.
54与80坐标系转换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书煌 《福建地质》2004,23(1):9-20
54北京坐标系与80西安坐标系转换计算,属54系与80系不同参考椭球下高斯—克吕格投影数据转换计算,因全国不同区域重力场的变化而无法用一个固定的参数或公式推算,能否另辟途径实现其精确算法。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基础理论,研究二者互换随机数学模型,以福建省区域为例,成功实现大批数据坐标转换。  相似文献   

10.
对地处山岭、重丘、平原区域的公路勘测线路,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若建立多个抵偿高程投影面坐标系,虽不完全适合GPS控制网的整体平差计算,但可建立公路地固平面坐标系,以解决投影长度变形问题,从而满足公路勘测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1.
《山东地质》2008,(7):67-67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自2008年7月1日起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相似文献   

12.
北京54坐标系转换西安80坐标系的Cass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个地区内查找3个或3个以上北京54坐标系和西安80坐标系的已知重合点的坐标,然后利用Cass软件中坐标转换系统求解54坐标系与80坐标系转换的7个参数。此方法简单准确,用此参数可以进行该地区两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球坐标系下三维射线追踪的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在文中详细地论述了适用于任意曲线坐标系的射线追踪系统的建立和重要公式的推导,并给出了该追踪系统在球坐标系下的具体应用,讨论了理论模型和实际三维模型下的射线追踪效果,球坐标三维射球追踪结果表明,该方法和弯曲法相比能更精确地反映介质的速度分布情况以及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4.
我国常用的大地坐标系有北京54、西安80、国家2000、WGS84等,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测量点野外采集坐标与实际提交成果坐标的坐标系不一致、不同坐标系的数据资料需要匹配,选择适当的换算方法进行坐标系转换后才能使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将野外GPS采集到测量点的WGS84坐标,选用布尔莎七参数法转换,并阐述了坐标转换的原理和流程,浅析了坐标系转换中常见的认识误区,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MAPGIS投影变换子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MAPGIS投影变换子系统对地质勘查成果图件进行投影转换的方法步骤,同时用实例说明了不同坐标系之间投影转换过程中的参数选择,对计算机制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原国家大地控制网成果是参心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地心坐标系,参心坐标系下成果需通过各种改正与网平差,才能得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叙述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三角网平差的技术方法、空间网数据处理和地面网数据归算,介绍了平差模型和精度估计的方法,利用实例进行了平差计算,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利用实测数据对平差结果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毕葵森 《江苏地质》1996,20(1):32-40
传统的因子分析以正交坐标系为其基础坐标系,因而存在某种固有缺陷。文中提出以仿射坐标系为因子分析的基础坐标系,并进而给出了仿射因子分析的方法。新方法不仅消除了原方法所存在的缺陷,同时还实现了样品和变量空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包汉营  陈文化  张谦 《岩土力学》2018,39(9):3277-3284
针对地铁竖向振动在成层地基中的传播,提出了移动荷载作用下层状地基的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利用狄拉克函数及三重傅里叶变换将时空域内单个移动简谐荷载转换为频率-波数域内的荷载,结合薄层法和移动坐标系法推导了单个移动简谐荷载和移动简谐线荷载作用下三维层状地基动力响应的解析解,并给出了移动简谐线荷载动力响应解析解中参数n的经验取值范围;分析了荷载的移动速度对层状地基动力响应的影响以及弹性模量、泊松比、阻尼比和荷载频率对土体临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荷载的移动速度对不同频带的动力响应的影响范围不同;移动速度对低频响应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高频响应的影响程度;相比于泊松比和阻尼比,弹性模量对土体临界速度的影响最大;频率越接近荷载振动频率的振动响应,其幅值越大,临界速度越小。  相似文献   

19.
手持GPS使用的坐标系统是WGS-84坐标,在普通测量中,可使用5参数法转换到54北京坐标系或80国家坐标系。首先收集或采集2到3个北京坐标系x、y、B、L、h、ξ值和WGS-84坐标系B、L、H值,根据大地坐标系与空间商角坐标系的转换关系,求取相应三维直角坐标,然后利用参数转换公式求取5个转换参数Dx、Dy、Dz、DA、DF。  相似文献   

20.
屈益  刘小林  刘畅  童展飞 《陕西地质》2010,28(2):104-110
文中就矿山测量不同坐标系统资料转换方法及数学模型进行探讨,提出符合转换精度要求的转换方法及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