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峡东地区震旦系层型剖面的界定与层序划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震旦系研究历史的回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综合地层研究的成果,试图建立可供全球对比的中国末元古系层型剖面。我国震旦系研究历史悠久,典型剖面经历南北之争,数十年来存在多种界定意见。通过近十年的研究,笔者依然认为峡东地区震旦系剖面沉积最为连续,出露完整,具有生物演化特征明显和形态多样的特点,可与世界各地的末元古纪地层进行广泛对比。目前,其上界定位于峡东地区灯影组天柱山段小壳化石带之下(即相当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震旦—寒武系界线小壳化石带B点,年龄为539±34Ma),而底界的厘定在国内一直存在多种意见。本文通过对峡东地区震旦系剖面的综合地层研究,结合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层序地层学、C/O同位素研究以及沉积相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震旦系底界应划定在南沱冰期之后的陡山沱期沉积的下界,重申应选定峡东地区剖面为震旦系的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甘肃省文县关家沟组剖面的系统采样,获得大量微古植物化石,鉴定出16个属28个种。依据中国南方及其他地区南华系、震旦系资料,将本区关家沟组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特征与峡东、川西北等地区的晚南华世南沱期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进行对比,确认关家沟组地层时代为晚南华世南沱期。这一结果对研究关家沟组地层对比、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湖北峡东地区灯影组石板滩段微化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尹崇玉  高林志 《地质论评》1995,41(3):197-204
本文研究了发现于湖北峡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石板滩段燧石夹层岩石薄片中的微古植物化石,包括10属5种(其中1新属新种)和5个未定种,石板滩段黑色薄层灰岩以富含宏观藻类及碳质印膜和少量后生动物而闻名,我们在燧石夹层牟岩石薄片中,不仅发现上述宏观藻类,而且首次发现共生的微化石。及其他保存很好的微化石,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 我国震旦纪的古生物资料,为地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湖北秭归庙河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微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崇玉 《地球学报》1996,17(3):322-331
庙河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燧石中的激化石,前人曾有过报道。但是,所报道的激化石组合与已知峡区的其他震旦系剖面陡山沱期微化石明显不同。具刺疑源类以MicrhystridiumtlancedetumL.Yin为主(样品号:Hm80—14—2,Yinborning,1985)。1992年作者等重新研究了庙河震旦系沿江剖面,系统采集了燧石样品。结果,并未在陡山沱组发现上述微化石组合,而在寒武系底界附近的燧石夹层中,发现了与其相同的微化石群,因而,对上述微化石组合出现的层位提出质疑。最近,作者再次对庙河地区陡山沱组燧石  相似文献   

5.
湖北峡东地区震旦纪软躯体后生动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11月,峡东震旦系专题研究成果验收会议期间,一位代表在野外考察灯影组沿江剖面时,发现了一块可疑化石标本(化石产地位置见图1).经杨遵仪教授初步鉴定,确认是一种化石.1979年6月笔者重赴标本产地,在同一地点相同层位,又采获一块同类化石碎片.经鉴定命名为Charnia dengyingensis sp.nov.标本产于峡东震旦系层型剖面的灯影组石板滩段黑色薄层含有机质石灰岩中,化石在地层柱中的位置见图2.  相似文献   

6.
刘鹏举  尹崇玉 《地质学报》2005,79(5):594-594
贵州瓮安磷矿震旦系陡山沱组磷质岩中含有丰富的磷酸盐化疑源类化石,化石个体大,具形态多样的刺饰和多层结构的外壁,与峡东地区同期硅化疑源类组合总体特征相似,可直接对比。本文系统描述了在贵州瓮安磷矿陡山沱组新发现的疑源类化石4属4种,其中包含新属2个,新种2个,未定种1个。它们是Bacatisphaera baokangensis Zhou,Brasier et Xue,2001,Taeniosphaera doushantuoensis gen.et sp.nov.、Rugospinasphaera speciosa gen.et sp.nov.和Meghystichosphaeridium sp.。新材料的发现丰富了瓮安生物群的化石内容,为研究震旦纪陡山沱期海洋微体浮游植物群特征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7.
震旦系地质年代学新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中国南方震旦系的基础上,近年来对长江峡东、滇东、皖南、赣西北、川西等震旦系典型剖面及有关花岗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地质年代学研究,并参照收集到的年龄资料,对震旦系顶、底界线和分统界线年龄作了综合研究,并提出了震旦系新的地质年代表。  相似文献   

8.
殷继成  李大庆 《地质学报》1993,67(2):146-158
滇东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含有丰富多样的遗迹化石,经对27条剖面系统地采集化石和研究,共鉴定有遗迹属45个,遗迹种87个。其中新属2个,新种7个,已知属在本区首次发现的有31个,已知种在本区首次发现的有38个。根据不同遗迹属在界线层中出现的顺序和组合特征,将本区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遗迹化石由老到新划分为4个遗迹化石组合带,并与国外相当层位的遗迹化石进行了对比,对地质意义作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9.
微体化石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成源 《地质论评》1993,39(6):515-521
多数微体化石仅是生物体的一部分,我国微体古生物学家对生物整体或器官的研究不够,相当多的作者仍在命名大量的形态属种,落后于世界古生物学的发展现状。微体化石是重要的,但微体古生物学家不能过份强调微体化石的重要而忽视与大化石和岩相研究的结合。在化石处理和鉴定过程中,由于微体古生物研究者对混杂问题注意和警惕不够,以至混入现代生物,误作化石。我国小壳化石的新属中,至少有5个属都是现代植物的种子或颖果,有的属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报道并描述湖南张家界地区田坪剖面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下部燧石条带中发现的疑源类微体化石,经系统鉴定共5属6种和1个不定属种,包括Appendisphaera grandis,A.tenuis,Cavaspina acuminata,Megasphaera inornata,Mengeosphaera gracilis,Tanarium tuberosum,Acritarcha gen.et sp.indet.。新的化石材料扩大了华南埃迪卡拉纪早期微体生物群的分布范围,这些疑源类属种在分类学上同华南地区及全球其他埃迪卡拉纪微体化石组合相似,为生物地层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古生物数据。虽然所发现的化石属种数量较为有限,同其他地区的精确生物地层对比关系尚不能建立,但由于包含Tanarium tuberosum,故将当前的生物组合与Tanarium tuberosum-Schizofusa zangwenlongii组合带相对比。此外,在Tanarium tuberosum膜壳内发现许多大小一致的球状内含物,可能是其生殖阶段的子细胞,为研究埃迪卡拉纪具刺疑源类的生物亲缘关系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11.
宜昌松林坡灯影组顶部石灰岩中的小壳化石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10月,中国震旦亚界工作组和峡东震旦系层型剖面专题队共赴峡东地区观察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时,于宜昌县石牌东南约2公里的松林坡(胡家沟)早寒武世早期“天柱山组”中,发现一新的化石层位,除含有一般常见的小壳动物化石外,尚有个体较大、保存良好的软体动物、软舌螺等动物化石.这批化石产于峡区原灯影组顶部的石灰岩层中,遭受的白云石化程度低.据苏联报道,在西伯利亚地台的部分剖面上,曾发现过大量的个体较大的腹足类化石.因而对探讨与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某些有关的问题可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产出层位及上、下地层层序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2.
峡东区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宏体化石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作者于1990年12月再赴著名的长江峡东地区震旦系采集化石。  相似文献   

13.
阎永奎 《江苏地质》2002,26(1):1-6,T001
对采自江苏北部铜山县新元古界贾园组上部的灰色中厚层砂泥质灰岩、粉砂质灰岩和赵圩组下部的青灰色厚层灰岩中的微古植物群样品,进行了以浸解法为主,辅以磨片法的研究,共发现14属、19种,其中有1新属、2个新种。研究结果表明,贾园组和赵圩组的微古植物群虽属、种较少,但化石体的纹饰较复杂、结果明显。就其微古植物组合特征看,它与我国北方新元古界的化石组合有较大差别,而更近似于我国南方前震旦系的南华系(扬子系)上部的微古植物组合,地质时限为距今740Ma-700Ma之间。  相似文献   

14.
峡东松林坡早寒武世早期小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忆元  张树森 《地质论评》1980,26(3):190-197
湖北宜昌松林坡的胡家沟位于石牌村南西260°方向,相距约三公里。1978年10月峡东震旦系专题队和中国震旦亚界工作组在峡东工作,张禄易同志首先在胡家沟灯影组顶部石灰岩中采集到了精美的大型软舌螺等化石(即下述剖面中第三层化石)。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首先该露点头的岩性为含碎屑的石灰岩,未见硅磷质条带;其次单板类、腹足类的化石数量多,保存良好,个  相似文献   

15.
周传明(2004)曾报道湖北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磷块岩中含有与瓮安生物群类似的磷酸盐化微化石,包括多细胞藻类Wengania, Paramecia, Thallophyca; 大型具刺疑源类Meghystrichosphaeridium, Knollisphaeridium; 球状蓝菌类Archaeophycus; 丝状蓝菌类Siphonophycus, Obruchevella以及新发现的珍珠球藻Bacatisphaera。最近, 作者对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进行了重新考察和采样研究。结果除发现上述微化石外, 还发现大型具刺疑源类Papillomembrana compta, Appenendisphaera sp.; 球状化石Megasphaera inornata, Megaclonophycus onustus以及峡东地区常见的丝状蓝菌化石湖北萨洛米藻(Salome hubeiensis)等。研究表明,本文报道的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的含化石层位与峡东地区陡山沱组第二段及贵州瓮安上磷矿层下部的微化石层位相当, 组合面貌相似。新资料证明峡东地区陡山沱组第二段出现的疑源类下组合, 包括多细胞藻类、大型复杂疑源类、球状化石、球状和丝状蓝菌化石等, 区域分布广泛, 层位稳定, 具有重要生物地层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峡区震旦系—侏罗系地层剖面完整,化石层位齐全,发育完好,研究程度高,可与北美、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进行对比,是全球研究时间域、沉积演变史、古地理变迁史、古构造发展史的重要基础剖面(图1)。为赶在长江大坝截流前,永久性地保存一套峡区完整的震旦系-侏罗  相似文献   

17.
云南东部震旦系分布广泛,发育良好,是研究震旦系的重要地区之一。 1965年8月,笔者与云南地质局曹仁关同志等一道,在晋宁王家湾,实测了震旦系剖面。1977年8、9月间又对原测剖面做了厘定。在此期间,地质科学院邢裕盛同志到该剖面采集一批微古植物样品并鉴定了其中的微古植物化石;云南地质局二十地质队对重要接触关系及磷矿层做了揭露及编录。1977年12月至1978年3月,云南省地质局震旦系研究队(以下简称研究队)对该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地表揭露,重测了剖面,取得许多新成果。通过这些工作,提高了该剖面的研究程度。本文拟就各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厘定后的层序作一介绍,并就云南东部震旦系的划分和上界,提出粗浅看法。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的瓶状微化石Protolagena lambata (gen. et sp. nov.), P.gaojiashanensis (gen. et sp. nov.),P. papillata (Zhang;1986)和P. sp.产于陕西宁强胡家坝地区的震且系灯影组高家山段。它与后生动物实体和遗迹化石共生,是高家山生物群的一个重要组成分子。它的发现是继湖北房县下寒武统西蒿坪组和峡东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发现瓶状微化石之后的又一新产地和层位,填补了震且纪灯影期该类化石的空白,对探讨由晚前寒武纪末期至早寒武世早期的带壳生物的发生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的瓶状微化石Protolagena lambata(gen.et sp.nov.),P.gaojiashanensis (gen.et sp.nov.),P.papillata(Zhang;1986)和P.sp.产于陕西宁强胡家坝地区的震且系灯影组高家山段。它与后生动物实体和遗迹化石共生,是高家山生物群的一个重要组成分子。它的发现是继湖北房县下寒武统西蒿坪组和峡东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发现瓶状微化石之后的又一新产地和层位,填补了震且纪灯影期该类化石的空白,对探讨由晚前寒武纪束期至早寒武世早期的带壳生物的发生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疆白哈巴地区哈巴河群的微古植物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白哈巴地区哈巴河群属于地槽型浅海复理石沉积,厚度巨大.无生物化石,根据岩性对比前人曾划为下—中奥陶统、寒武系—中奥陶统等.现已发现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计17属、34种,并可与国内外对比,故将哈巴河群归属震旦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