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部分覆盖着发育良好的硫酸盐和碳酸盐岩溶,主要赋存于沉积覆盖较薄的河谷之中。这种条件有利于岩溶崩塌的发育。岩溶崩塌是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主要威胁。岩溶岩石的演化包含了若干个岩溶发育时代,它们造成岩溶岩石中溶洞的生成,其结果形成地表  相似文献   

2.
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上升和气候的冷暖干湿波动是雷波地区金沙江河谷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两者间具有明显的耦合性,与河谷区的滑坡、岩溶洞穴发育关系密切相关。暖湿期发育滑坡和岩溶洞穴,干冷期河谷下切,形成陡坎及洞穴内的地下河流相堆积。频繁的间歇性新构造上升运动及气候冷暖波动导致多期滑坡和多层洞穴发育,但制约了洞穴规模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探矿工程》1975,(5):16-25
岩溶地区供水勘探和成井的钻孔,多在岩溶洼地、漏斗、塌陷点及河谷阶地等溶洞发育地带。钻进的地层往往是松散破碎、溶洞发育,在河谷阶地的钻孔还会遇到砂砾石覆盖层,钻进条件相当复杂。十多年来,我队广大钻探工人在攻克岩溶复杂地层钻进方法和成井方面,摸索了一些经验,现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岩溶山区深切河谷河间地块,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表岩溶发育,缺水严重,但通过有效的找水方法,查明其岩溶发育规律、水文地质特征、岩溶水开发利用条件,有针对性地布置岩溶水开发工程,是解决此类区域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通过贵州晴隆县近年在岩溶山区找水的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及认识,可供类似地区找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44-647
岩溶山区深切河谷河间地块,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表岩溶发育,缺水严重,但通过有效的找水方法,查明其岩溶发育规律、水文地质特征、岩溶水开发利用条件,有针对性地布置岩溶水开发工程,是解决此类区域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通过贵州晴隆县近年在岩溶山区找水的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及认识,可供类似地区找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谷深岩溶的成层性——以辽宁观音阁水库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表溶洞发育分布的成层性基本上已得到公认。现代排泄基准面以下深岩溶的类似特征则至今研究尚少。本文根据岩溶区勘探钻孔和矿山巷道资料说明河谷深部溶洞分布的成层性。文中指出由于近代地壳升降运动的韵律性和地质结构面分布的等距性,岩溶发育程度和溶洞层高差在垂直方向也经常表现出韵律性变化,河谷深部溶洞成层分布且大致和地表溶洞层相对应。   相似文献   

7.
黔西林泉片区表层岩溶带发育特征及供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黔西县林泉片区属于深切河谷斜坡地带,区内地下水位受乌江期隆升作用埋深大,不利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且区内缺水人口分散分布于河谷斜坡地带,不利于集中供水。所以对区内表层岩溶带发育及表层带岩溶水分布特征的研究,是解决区内缺水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新构造运动背景下,干、支流对地壳抬升反应速率的差异,导致具有不同排泄作用的河谷广泛组合,形成多级地下水流动系统,地下水作为岩溶含水系统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多级水流系统的空间耦合影响岩溶发育分布规律。文章首先根据中梁山背斜南段岩溶槽谷横向沟谷的发育特征,将岩溶槽谷划分为渗流区、分流区、外流区;结合横向沟谷控排作用与地形指数,分析多级水流系统耦合的空间分异特征。其次通过隧道建设背景下地表水漏失、隧道涌水情况及隧道施工揭露岩溶现象验证在多级水流系统耦合效应下深部岩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渗流区以区域水流系统为主,隧道涌水量巨大,水流通道连通性良好,地表水基本干涸,深部岩溶发育强烈;分流区除了近河谷地带以局部水流系统为主、深部岩溶发育较弱以外,宽缓分水岭地带的地下水流动仍然以区域性流动为主,深部岩溶较发育,隧道涌水量较大,地表水与深部岩溶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好,隧道建设对地表水影响严重;外流区以局部浅循环为主,深部岩溶发育程度弱,深部岩溶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较弱,地表水漏失程度一般。本研究不但拓宽了托特多级水流系统的应用领域,为岩溶发育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同时为深埋岩溶隧道建设的危险性评价及引发的环境负效应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桂南红层岩溶及其发育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功余 《中国岩溶》2011,30(2):145-155
桂南红层岩溶形态主要表现为岩溶缓丘、地下溶洞、岩溶泉以及地下河、天窗等。在地下50m深度范围,溶洞高0.5~3m,多为无充填溶洞,发育数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岩溶泉类型有上升泉和下降泉,泉水流量变化较大。目前尚未发现仅由红层作为含水层的地下河。桂南红层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形态特征与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红层岩溶主要发育于红层盆地边缘的钙质砾岩中。红层的层组结构可分为单一型和互层型,单一型岩溶发育相对强烈,互层型以岩溶顺层发育为特征。通常,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附近红层溶洞发育;在断裂破碎带以及河谷地带红层岩溶发育强烈,溶洞规模较大。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新垦地区奥陶系层间岩溶地区缝洞发育,是塔北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通过储层发育特征分析,发现该区储层主要以裂缝-孔洞及溶洞型储层发育为主,纵向上主要发育在一间房组顶面以下100 m范围内;根据沉积环境、古地貌恢复、岩溶作用条件分析,认为台地相沉积的较纯灰岩是岩溶的基础,多期岩溶作用是优质缝洞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其中一间房暴露期岩溶形成了早期的孔隙,而在这基础上,良里塔格暴露期地下水顺层区域径流岩溶,形成了一间房组、鹰山组大型缝洞空间,该期岩溶是层间岩溶区优质储层形成的最主要时期。在岩溶过程中,断裂或深切河谷控制了地下水径流、排泄方向,即控制了岩溶缝洞储层的分布。根据以上结果,建立了新垦地区层间顺层岩溶模式,以此指导该区奥陶系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1.
山西岩溶水强径流带的成因类型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根据成因特征,将山西岩溶水强径流带分为五种类型: 接触带型、河谷型、构造带型、向斜谷地型和复合型。通过野外调查及对大量实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揭示出山西岩溶水强径流带的主要发育与分布特征: 岩溶水强径流带呈网状分布;发育深度50~300m;地下水面呈槽谷型,水力坡度一般在0. 6‰~2. 8‰之间。岩溶强径流带水量丰富,单井出水量大于1000m3 /d,是建立岩溶水水源地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2.
研究泥灰质岩石区地貌对岩溶的控制机理是弄清岩溶过程的出发点.三峡河谷斜坡带泥灰质岩石区地貌对岩溶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纵向上在陡坡地带和地形由陡变缓的转折部位岩溶作用强烈,纵比降小的山梁部位岩溶作用较弱;横向上冲沟部位岩溶作用最强,坡肩部位岩溶作用较弱,山梁部位岩溶作用又增强.哪里的岩溶通道发育、水流汇集量大,哪里的岩溶就强烈.在三峡移民迁建中,应注意不同的地貌部位具有不同的地基变形破坏型式.  相似文献   

13.
重庆地区岩溶地下河发育与分布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蒲俊兵 《中国岩溶》2013,32(3):266-278
岩溶地下河是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赋存的主要形式,是重要的水源地。本文以重庆市域范围内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为基础,结合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从岩性、构造、地貌等角度总结了重庆岩溶区地下河发育、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在质纯层厚的石灰岩中地下河最为发育,而在其它碳酸盐岩层组中,由于碳酸钙含量下降,岩溶率下降,地下河弱发育或不发育。在重庆地区,受到区域构造条件的影响,岩溶地下河管道多沿构造线展布。区域褶皱(向斜、背斜、褶皱转折部位)、构造复合部位、断裂等地质构造特征均影响了岩溶地下河的发育和分布。重庆地区的层状夷平面地貌,控制了岩溶地下河的补给和排泄,地下河多在低一级夷平面形成的河谷、沟谷中出露。根据重庆地区岩溶水的水动力特征和循环条件,将地下河分为汇流型、分流型和平行流型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陆求裕  杨涛  廖少波 《地下水》2008,30(5):15-17
通过对长河流域岩溶水矿化度、Ca^2+/Mg^2+、Ca/Sr及Mg/Sr等的特征分析,长河流域岩溶水系统从补给区到径流区、排泄区矿化度、Can/Mgn、Ca/Sr及Mg/Sr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岩溶水的流动方向则与以上各水化学指标质量浓度的变化方向一致,即研究区在东、北部灰岩裸露区直接接受大气降雨补给渗漏及部分半裸露区间接补给渗漏,向西以泉水形式排泄到沁河河谷地带,形成沁河河谷排泄带,地下水径流方向为南西西方向。并分析岩溶地下水的径流特征,富水强弱,水岩作用强弱及岩溶裂隙发育规律特征。  相似文献   

15.
表生岩溶与埋藏溶蚀是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最重要成岩作用,两者受岩石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基本相同,但所受的外部主控因素差异显著。表生岩溶受构造不整合面、古构造等影响较大;埋藏溶蚀主要受断裂与深部流体控制。表生岩溶主要表现为垂向分带性明显的复杂孔洞缝网络结构,而埋藏溶蚀主要呈受断裂—裂隙控制的“V”形洞穴样式或与断裂有关的阶梯状分布。表生岩溶发育一些标型特征,如钙质壳,古土壤,铝土矿,淡红色方解石晶体,溶蚀沟、坑、天坑,新月形状、悬垂和纤维状渗滤砂或胶结物,岩溶角砾及与地下暗河有关的机械流水沉积;埋藏溶蚀往往发育与中低温热液有关的异形铁白云石、萤石、闪锌矿、磁黄铁矿等密西西比河谷型矿物以及塌陷构造、裂隙结构、不规则的角砾(化)岩体等。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主要发育表生岩溶作用;塔中地区西北部不具备发育大规模表生岩溶的地质条件,以发育埋藏溶蚀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6.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不同类型地下河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曹建文  夏日元 《中国岩溶》2017,36(5):609-617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岩溶发育规律复杂, 给地下河的有效开发利用带来了困难。在近年来西南岩溶区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不同岩溶地貌类型区地形地貌条件、岩溶发育特征,提出了6种典型地下河开发利用模式:(1)峰丛洼地区地下河溶洼成库模式;(2)岩溶深切河谷区地下河堵洞成库模式;(3)岩溶槽谷区地表-地下联合成库模式;(4)岩溶垄脊褶皱区隧洞引水模式;(5)峰林平原(谷地)区地下河机井提引利用模式;(6)断陷盆地边缘地区地下河地表-地下联合成库模式。这6种模式的提出,为因地制宜、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借鉴,可有效服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20,(2)
根据水文地质调查、钻探和水文地质试验等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学原理,对赤水河深切河谷斜坡地区钻孔岩溶发育深度、涌水量、地下水位和渗透系数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指出区内岩溶含水介质空间的分层性、涌水量与地下水力坡度多呈负相关规律,同时区内地下水富集具有差异性和分区性,缓斜坡地带有利于地下水机井开采。  相似文献   

18.
深切河谷区开放型岩溶地下水系统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深切河谷区开放型岩溶地下水系统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找水难度大。本文以贵州息烽养龙司地区乌江深切峡谷的斜坡地带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场,以岩溶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生态环境学和工程统计学等为指导,以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为手段进行资料和数据的采集,总结了该类岩溶地下水系统中岩溶发育和地下水赋存的基本特征,揭示了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的本质,以及找水成井率低下的原因,提出了岩溶水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表生岩溶与埋藏溶蚀是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最重要成岩作用,两者受岩石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基本相同,但所受的外部主控因素差异显著。表生岩溶受构造不整合面、古构造等影响较大;埋藏溶蚀主要受断裂与深部流体控制。表生岩溶主要表现为垂向分带性明显的复杂孔洞缝网络结构,而埋藏溶蚀主要呈受断裂—裂隙控制的“V”形洞穴样式或与断裂有关的阶梯状分布。表生岩溶发育一些标型特征,如钙质壳,古土壤,铝土矿,淡红色方解石晶体,溶蚀沟、坑、天坑,新月形状、悬垂和纤维状渗滤砂或胶结物,岩溶角砾及与地下暗河有关的机械流水沉积;埋藏溶蚀往往发育与中低温热液有关的异形铁白云石、萤石、闪锌矿、磁黄铁矿等密西西比河谷型矿物以及塌陷构造、裂隙结构、不规则的角砾(化)岩体等。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主要发育表生岩溶作用;塔中地区西北部不具备发育大规模表生岩溶的地质条件,以发育埋藏溶蚀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21,(2)
贵州高原北部赤水河深切河谷区的寒武系白云岩大面积裸露,是区内重要供水岩层。以该白云岩分布区域为研究对象,采取地面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长期动态监测、地球物理勘探和测井等手段,对获取的128个天然水点、7个钻孔、14条地球物理勘探线、2处测井和7处流量动态监测站基础历史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区内岩溶发育、地下水分布规律和含水岩组富水性的垂向分层性,并结合地形地貌和水系的空间关系,探明含水岩组富水性的分区特征。研究结果认为:岩溶区垂向上岩溶发育、地下水分布和含水岩组富水性具有分层性特征。靠近侵蚀基准面岩溶发育深度浅,多在65 m以内,远离侵蚀基准面地区的岩溶发育深度较大,包气带内的岩溶较发育,潜水面以下的岩溶亦以多在50 m以内;地下水系统的天然出露点高程在垂向上具有4个显著的分层;在地貌、水系的控制下,含水岩组富水性分层特征显著。研究结论可为该类缺水区域的地下水机井靶区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