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通过地质构造、显微构造和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论述了辽西阜新金-多金属成矿区主要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并着重指出NEE向、NNE向韧-脆性剪切带是本区主要的控矿和导矿构造,而NEE向构造的NW向次级断裂带和NNE向构造的EW向次级断裂带则为本区主要的容矿构造,现已探明的金-多金属矿体也多沿这两个方向展布。  相似文献   

2.
丁宝林 《矿产与地质》2006,20(2):138-141,159
双旗山金矿床的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按控矿断裂构造的形态、产状及其力学性质,将控矿断裂分为四类,即NW向压扭性断裂、NE向扭性断裂、近SN向或NNE向剪切带和NWW向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受NW向断裂控制的金矿化属片岩+石英脉型金矿化;受近SN向或NNE向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化属蚀变岩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3.
夹皮沟金矿床韧性剪切带控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夹皮沟金矿区韧性剪切带的空间分布大体上有三组,即NE、NW和SN。而NE向形成早于NW和SN方向。对金矿化具有控制作用,特别是NW向不但发育,且规模大,有利提供矿化空间和储矿构造。对矿化带、金矿床(点)和矿化类型等均起到控制作用。最后提出要高度重视在韧性剪切带和糜棱岩带中找金。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Shoga金矿区NW向断裂构的造特征及其与金矿的空间关系,认为NW向断裂构造是该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NW向糜棱岩化韧性剪切带是金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  相似文献   

5.
位于内蒙古中部的李清地铅锌银矿床近期找矿获重要进展,该矿床为与中生代陆相火山作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以大脑包山为中心发育的环状与草药放射状断裂构成的火山机构制约了铅锌银矿化的产出.以往一直认为控矿断裂走向为NE向,虽投入大量勘探工程,仅获得小型独立银矿储量.研究发现,其成矿规律表现为北东向(基底)构造控制矿带,北西向构造控制矿体,主要铅锌银矿体赋存于NW向断裂中,NW向构造与NE向构造的交汇部位附近形成富厚矿体,这一控矿构造的重新认识,直接导致了李清地矿床找矿的新突破,发现富厚铅锌、银、金矿体.目前矿区相继发现多条NW向含矿断裂,显示出整个李清地矿区具有大型以上的铅锌、金、银矿的远景.  相似文献   

6.
福建上杭紫金山铜金矿床控岩控矿构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建华  许春林 《福建地质》1992,11(3):186-203
紫金山铜金矿床的形成与构造作用关系十分密切;NE向梅造控制了燕山早期花岗岩的展市,NE与KW向构造结点控制了紫金山火山机构以及中酸性浅成一超浅成岩体。隐爆角砾岩受NW向断裂、裂隙带控制;紫金山矿区的石英-绢云母蚀变主要受区域构造一岩浆活动的控制。石英-地开石、石英-明矾石蚀变与救火山热液作用有关.主要受NW向断裂和裂隙密集带控制,紫金山矿区的铜金矿化带和矿体明显受断裂构造、火山构造的双重控制。成矿作用以裂隙充填交代方式为主.含矿裂隙带在走向和倾向上皆呈右行侧列:紫金山矿床的铜金成矿活动与燕山晚期的火山-构造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易门凤山铜矿床综合研究,表明矿床明显受断裂控制.根据断裂力学性质,划分出三种构造体系,分别为SN向构造、EW向构造和NE- SW向构造,依次控制了矿床的总体展布、矿化的局部富集规模和矿体的形态产状.矿体赋存于主断裂旁侧发育的次级断裂、断裂之间的破碎带内或其裂面一侧的碎裂白云岩中,具有南北成带,NW成群,NE为脉状...  相似文献   

8.
东宁特大型金矿产于岩浆岩中,主要的矿化类型有隐爆角砾岩型、构造蚀变岩型;控容矿构造有隐爆角砾岩筒、断裂和环状、放射状断裂。矿区及外围断裂构造主要有产NE、近SN、NW和近EW向;各方向断裂构造性质复杂,矿区内断裂构造特征及性质的形成与西部近北东向绥阳深大断裂密切相关,而绥阳深大断裂力学性质演化与大地构造环境中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有关,构造体系成生发展顺序为①东西向构造带;②北东向构造带;③北西向构造带;④北东向构造带;⑤北东向构造带。σ1方向变化为0°→45°→130°-140°→0°→130°。各方向断开控制相应的岩浆岩侵入,而角砾岩筒主要受东西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Ⅱ号脉群及18号脉受同一环型构造系统控制。  相似文献   

9.
阜新盆地的控煤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志刚  陈建平 《地质论评》1995,41(6):499-502
阜新盆地属于晚中生代NNE向地堑式煤盆地。北西西系是成盆期的构造和同沉积构造,对盆地聚煤起最主要的控制作用;盆地中三个聚煤期与规模较大的WNW—NW向断层有关。而盆内中央断隆带内部的WNW—NW向背斜构造则控制着各时期的聚煤中心。中晚新华夏系是成盆后构造,它的NNE—NE向背斜构造与北西西系的WNW—NW向背斜构造叠加复合所形成的构造穹隆或短轴背斜控制盆地露天开采煤层。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多宝山—霍龙门地区发育明显的NW向韧性剪切构造,铜钼金矿的产出主要受此区域构造带控制。通过研究,提出研究区在早古生代存在NW向造山带。主要证据:NW向延展的早—中奥陶世岛弧火山-沉积岩系、同期I型花岗岩组合、褶断系及弧形构造带,是上述洋陆转换、俯冲增生造山阶段的重要证据;区内典型的多宝山铜钼矿床、铜山铜矿床、争光金矿床等空间上呈NW向分布、成因上与NW向造山带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认为,多宝山—霍龙门地区早古生代发育NW向造山带,是古亚洲洋分支洋盆的板块俯冲-碰撞造山的产物。该区早古生代NW向造山带具有重要的控岩控矿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地处东昆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枪口—哈龙休玛海西-燕山期铁、银、铅、锌、铜、金、钼成矿亚带部分,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区目前已圈定9条矿化带,21个矿体,主要矿种有金、银、铜、铅、锌、钼等,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热液(脉)型铜铅锌银矿石、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枪口南矿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印支期—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为矿区成矿提供了热源、成矿物质,区内NE向断裂控制区内金、铜、铅锌等矿体的产出,NW向断裂组控制着区内金、银矿(化)体。NW向断裂组,是区内重要控矿构造;区内中部发现的Ⅳ号含矿斑岩体,具有斑岩型矿床蚀变特征,显示其具有斑岩成矿条件。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成因有构造热液(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和斑岩型。  相似文献   

12.
广西丹池成矿带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丹池成矿带是我国锡多金属矿业的重要基地和超大型大厂锡多金属矿床的产出地,通过构造地质调查,在成矿带内识别出两套不同的变形构造样式和构造组合,它们分别对应于印支期挤压变形和燕山中-晚期伸展.在此基础上对控制成矿带、矿田及矿床的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带内矿床定位的两类构造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13.
广西凤凰山银矿床构造控矿与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凤凰山银矿床位于西大明山复式背斜北东端的次级褶皱断裂破碎带中。本文基于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了凤凰山银矿床构造对矿化蚀变的控制作用,分析了控矿构造组合样式及其形成机理。认为矿体产于NWW向压剪性断裂中的局部张性地段,断裂产状变化部位以及NWW向断裂与NW向断裂交会部位是成矿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4.
金厂河矽卡岩型铜锌铁多金属矿床,位于三江构造带保山地块北部,其展布受地层与褶皱-断层构造系统共同控制。本文对矿区地表外围以及深部坑道出露的构造进行详细研究,分析构造变形作用过程,总结构造成矿/控矿规律。研究表明,矿区至少经历五期构造变形过程:第一期SN向正断层为先存导矿构造,控制了矿床的基本空间分布;第二期SN向纵弯褶皱及NE、NW向共轭断层,是成矿期控矿构造,直接控制了成矿流体贯入和聚集沉淀;第三期为NE-SW向断褶带,区域挤压隆升,矿体被改造并抬升至浅部;第四期NW向褶皱与第二期褶皱横跨叠加,形成穹窿构造;第五期为NW向阶梯式左行正断层,破坏矿体连续性。成矿过程中,硅钙面为后生矿床层状就位提供赋存条件,断层是矿液运移聚集的重要通道,背斜核部及西翼是矿体主要容矿空间,断层泥、泥岩层、断层上盘及辉绿岩等不透水层共同组成矿液圈闭。  相似文献   

15.
《地学前缘》2017,(6):208-224
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新生代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是滇西北新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构造发育,构成一套褶皱-断裂-节理控岩控矿构造系统,控制和形成了"五位一体"矿床类型组成两大成矿系统:Ⅰ斑岩成矿系统,(1)受斑岩体内断裂、节理裂隙及爆破角砾岩筒控制的斑岩型Cu-Au-(Fe)矿床,(2)受斑岩与围岩接触带构造控制的夕卡岩型Au-Fe-(Cu)矿床,(3)受围岩层间断裂破碎带、断裂、节理裂隙控制的热液脉型Au-Fe矿床,(4)沿北衙组灰岩与青天堡组砂泥岩界面及北衙组层间断裂破碎带产出的中低温热液型Pb多金属矿床;Ⅱ氧化淋滤成矿系统,(5)受岩溶洞穴和不整合面控制的氧化淋滤富集型Au矿床。通过构造形迹的几何学、运动学分析和力学性质鉴定,笔者认为该矿田自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以来主要经历了四期构造活动,其主压应力分别经历了近EW向→近SN向→NW向→近EW向的转变过程,依次形成了南北构造带、东西构造带和北东构造带,分别归属于三江—滇中经向构造体系金沙江—程海南北构造带、云南纬向构造体系汤丹—鹤庆—兰坪东西构造带和丽江北东构造带。笔者认为,早南北构造带构成矿田控岩控矿构造格架,东西构造带是控制与喜马拉雅中期富碱斑岩有关的斑岩成矿系统的主导性构造体系,晚南北构造带既对先前形成的金多金属矿体产生破坏或(和)改造富集,又是控制喜马拉雅晚期氧化淋滤成矿系统的主导性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16.
雁林寺金矿田位于湘东北金矿区南部,发育大量中小型金矿床(点)。前人对区内包括控矿构造在内的各类变形的运动学特征及形成时代和机制尚缺乏探讨和解析,从而影响到对矿床形成和保存规律的全面认识。鉴此,笔者等基于区域构造特征和大量露头构造的详细解析,厘定了雁林寺金矿田及邻区的构造变形序列及其时代背景,并结合矿床地质和同位素测年等其他资料,探讨了成矿时代和控矿构造属性。主要认识如下:① 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新元古代中期NW—SE向挤压、志留纪早期NW—SE向挤压、志留纪末花岗岩体主动侵位挤压、中三叠世晚期NW—SE向挤压、晚三叠世NNW—SSE向—S—N向挤压、中侏罗世晚期NWW—SEE向—近E—W向挤压、白垩纪NW—SE向伸展、古近纪中晚期NE—SW向—NNE—SSW向挤压、古近纪晚期—新近纪初NW—SE向挤压等9期构造事件,形成了不同走向和规模的褶皱、逆断裂、顺层剪切带、正断裂、右行和左行走滑断裂与剪切破裂、断陷盆地、劈理、膝折等构造类型,以及部分构造走向的后期偏转。② 区内存在志留纪末和晚三叠世两期金成矿作用,均与同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③ 雁林寺金矿田容矿构造主要有前中生代顺层脆韧性剪切带和层间断裂、中—晚三叠世的NW向—NW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裂隙、花岗岩枝的内外接触带等3类。志留纪末金矿床的导矿构造为先期NE向深部逆断裂,晚三叠世金矿床的导矿构造为中三叠世晚期的NE向逆断裂、晚三叠世早期的NEE向和EW向逆断裂。对两期金矿床而言,成矿后各期变形事件中形成的不同类型断裂均可能成为破矿构造。  相似文献   

17.
柏道远  魏方辉  李彬  曾广乾  孙骥  周超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11-2023040011
雁林寺金矿田位于湘东北金矿区南部,发育大量中小型金矿床(点)。前人对区内包括控矿构造在内的各类变形的运动学特征及形成时代和机制尚缺乏探讨和解析,从而影响到对矿床形成和保存规律的全面认识。鉴此,本文基于区域构造特征和大量露头构造的详细解析,厘定了雁林寺金矿田及邻区的构造变形序列及其时代背景,并结合矿床地质和同位素测年等其他资料,探讨了成矿时代和控矿构造属性。主要认识如下:(1)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新元古代中期NW—SE向挤压、志留纪早期NW—SE向挤压、志留纪末花岗岩体主动侵位挤压、中三叠世晚期NW—SE向挤压、晚三叠世NNW—SSE向—S—N向挤压、中侏罗世晚期NWW—SEE向—近E—W向挤压、白垩纪NW—SE向伸展、古近纪中晚期NE—SW向—NNE—SSW向挤压、古近纪晚期—新近纪初NW—SE向挤压等9期构造事件,形成了不同走向和规模的褶皱、逆断裂、顺层剪切带、正断裂、右行和左行走滑断裂与剪切破裂、断陷盆地、劈理、膝折等构造类型,以及部分构造走向的后期偏转。(2)区内存在志留纪末和晚三叠世两期金成矿作用,均与同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3)雁林寺金矿田容矿构造主要有前中生代顺层脆韧性剪切带和层间断裂、中—晚三叠世的NW向—NW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裂隙、花岗岩枝的内外接触带等3类。志留纪末金矿床的导矿构造为先期NE向深部逆断裂,晚三叠世金矿床的导矿构造为中三叠世晚期的NE向逆断裂、晚三叠世早期的NEE向和EW向逆断裂。对两期金矿床而言,成矿后各期变形事件中形成的不同类型断裂均可能成为破矿构造。  相似文献   

18.
临武县鸡脚山矿区钨多金属矿位于香花岭矿田的南部,区内出露有燕山早期的花岗岩,断裂构造很发育(有NE向、NW向及近EW向断裂三组),NE向构造破碎带型钨矿脉及NW向石英脉型钨矿脉数十条,其中NE向矿脉规模大、延伸稳定,矿床规模已达中型。本文通过对鸡脚山矿区钨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认为该矿床属高-中温热液充填型钨多金属矿床,同时对该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鸡脚山矿区的深部及其外围还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淮河-小林地区是北淮阳金银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成矿地段之一,成矿条件优越,断裂构造为区内的主要控矿因素.断裂按走向可分为NW向、NE向、(近)S-N向、(近)E-W向.不同方向的断裂具有不同的形成机理,不仅可以导通岩浆房及成矿流体汇集区,还是成矿流体运移、沉淀的极佳场所.从断裂蚀变带的控金性来看,NE向最好,其次为NW向、S-N向;从断裂蚀变带的控银性来看,S-N向最好,其次是E-W向,再次是NE向.本文研究认为叶家小湾金矿及其外围、陈家寨银矿及其外围是金银找矿的重要地段.  相似文献   

20.
燕山北部崇礼-隆化-阜新构造带形变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礼-隆化-阜新构造带是燕山北部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晚华力西期-印支期,该构造带以韧性剪切变形为主,形成一系列近EW向断续分布的韧性剪切带。燕山期,该构造带以韧脆性-脆性断裂变形为主,在早期韧性剪切变形的基础上叠加一系列同方向的高角度压性-压扭性逆冲断裂。喜马拉雅期,该构造带仍有一定的继承性活动,以张扭性-扭性断裂活动为主。
崇礼-隆化-阜新构造带对金矿化分布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在空间上,该构造带控制了张家口-隆化-阜新金矿带及其中5个金矿化集中区的展布;在时间上,该构造带不同类型的形变伴有不同类型的金矿化。该构造带与NE向、NW向断裂带的复合部位是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