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扬子西区泛指长江中上游流域,包括云南省东部,四川、贵州省的大部,湖南、湖北省的西部,陕西省的南部;居于东经lO1°—103°,北纬23°20′~34°,面积近120万平方公里。该区是寒武纪时代在我国的主要成磷区,矿床规模、矿石质量均可与世界主要成磷区媲美。本文在成磷远景区划涉及的资料基础上,试图对扬子西区早寒武世磷块岩矿床沉积基底的古构造、沉积磷矿的时限和含磷地层、沉积相及古地理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银汉 《地质论评》1985,31(1):46-55
小寺沟位于燕山台褶带张家口-平泉-北票断裂带南侧及其派生的共轭断裂之间。断裂带北盘为太古界迁西群片麻岩,南盘为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碳酸盐及中、新生界火山沉积建造。斑岩体呈小岩株侵位于蓟县统雾迷山灰岩中,岩体走向310°—330°、倾向南西倾角60°—80°,出露长5公里、宽1—1.5公里(图1)。岩石  相似文献   

3.
依托青海省矿产地质志研编项目,在收集矿产勘查、科研成果资料以及调研典型矿床的基础上,对青海省铁矿时空分布、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青海省铁矿床主要形成于元古代、寒武纪—奥陶纪和三叠纪,自北向南成矿时代由老变新,空间上主要分布于祁连、东昆仑构造带,祁连构造带以产出寒武纪—奥陶纪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床为特色,东昆仑构造带主要产出元古代沉积变质型和三叠纪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床;2)将青海省铁矿床划分为九个矿床成矿系列;3)厘定了青海省主要类型铁矿床产出的构造环境,认为元古代沉积变质型铁矿产于大陆边缘,寒武纪—奥陶纪及二叠纪—三叠纪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产于大陆裂谷、岛弧或弧后盆地,三叠纪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产于碰撞-后碰撞造山带;4)概述了九个系列矿床成矿特征,建立了元古代沉积变质型、寒武纪—奥陶纪海相火山-沉积型、二叠纪—三叠纪海相火山-沉积型、三叠纪接触交代矽卡岩型4个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魏斌 《地学前缘》2000,7(4):421-429
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柴达木盆地显生宙构造古地理特征和盆地叠合过程。在寒武纪—泥盆纪 ,柴达木板块处于低纬度区 ,从寒武纪时的南纬 4 1°往北漂移到泥盆纪时的北纬 10 6° ,与塔里木、华北、扬子等块体有较大的纬度差 ,表明柴达木板块在该时期是一个并不隶属于其它任何板块的独立的块体 :与华北板块之间以北祁连洋相隔 ,与塔里木板块之间以阿尔金洋相隔 ,与中昆仑地块之间以东昆仑洋相隔 ,柴达木板块内部也被赛什腾—锡铁山洋所分隔。这些洋盆经历了寒武纪—早、中奥陶世张裂阶段和晚奥陶世—早、中泥盆世聚敛阶段 ,最终于中泥盆世末期闭合。该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内部 ,叠合在震旦纪大陆裂谷盆地之上的是寒武—奥陶纪台地—陆棚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建造 ,生物发育 ;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柴达木盆地以隆起为特征。石炭纪—三叠纪柴达木板块继续北移 ,石炭纪时位于北纬 11 9° ,二叠纪时位于北纬 12 7° ,三叠纪时位于北纬 2 2 2° ,该时期柴达木板块已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拼合 ,但与羌塘板块之间以南昆仑洋相隔 ,柴达木处于南昆仑洋的弧后部位 ,叠加在早期盆地之上的是石炭纪—早二叠世滨岸—台地—陆棚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夹煤线。晚二叠世—三叠纪柴达木盆地再度隆升。侏罗纪以来 ,柴达木板块缓慢北  相似文献   

5.
西藏南部郎杰学群碎屑物质来源的古水流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近对西藏山南琼果和贡嘎地区(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弱变质的上三叠统深海—半深海沉积地层——郎杰学群地质填图调查,在出露槽模沉积构造的37个古水流点获得了43组数据。赤平投影数据恢复后发现,这一地区主力古水流有南东140°~160°和南西190°~210°两个方向。这一分析结果为郎杰学群沉积物来自北边(未知块体)而非印度次大陆的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6.
龚温书  欧振武 《地质论评》1989,35(5):448-455
企岭岩体属于南岭花岗岩。侵入海西和燕山早期花岗岩及寒武纪浅变质岩系,与围岩接触界线明显。同位索年龄141—162Ma。岩性为二云母花岗岩,为碱质含量高、富钾、铝过饱和的酸性岩石。~(87)Sr/~(86)Sr初始值为0.7162、δ~(18)O为11.90‰,∑REE含量为177.78 ppm,其稀土模式与寒武纪浅变质岩的稀土模式相似。岩体形成温度560—710℃,水气压118×10~6—17×10~7Pa,氢逸度316×10~2—1259×10~3Pa,氧逸度10~(-16)—10~(-17-5)atm(1atm=101325Pa),水逸度79433×10~3—80895×10~3Pa,成因类型属陆壳改造型。  相似文献   

7.
选用滇黔桂地区东经103°~110°,北纬22°~26°,面积约20万km2,34幅1∶20万水系沉积物统计结果资料,全面系统地探讨本区及其邻近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华南地区相比,本区存在Sb、As、Au、Hg等低温元素矿集区的地球化学块体,金具有深源性,而砷、锑、汞则是区域性的高背景,本区金与砷、锑、汞的相伴,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2)与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亲基性场元素、氧化物、矿化剂高背景的形成,是本区右江裂谷带、富宁—关岭南北向断裂带、文山—富宁逆冲推覆构造带,特别是峨眉地幔柱所产生的基性岩浆喷溢及火山碎屑浊流沉积的客观地球化学反映;(3)黔西南地区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导致二叠系和三叠系金及大量亲基性场元素的突变,右江裂谷活动至少始于寒武纪,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桂西往黔西南逐渐裂开;(4)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卡林型金矿的物源与裂谷、特提斯和区域性深大断裂和峨眉地幔柱长期活动相伴的基性火成岩及火山碎屑浊流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和东北缘南区南华系—寒武系野外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古地磁成图及前人研究资料,针对构造-沉积事件等探讨盆地北缘南华纪—寒武纪成盆演化过程。研究区保存了完整的南华纪—寒武纪地层,其中塔东北缘以冰碛岩、碎屑岩(富含有机质)和碳酸盐岩为主,夹多层火山岩;塔西北缘以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冰碛岩及火山岩夹层少。塔里木陆块从属于罗迪尼亚超大陆,其北缘邻近澳洲西缘,南华纪—震旦纪发生深度裂解。在它的东北缘和西北缘发育两支裂谷,形成厚层裂谷-被动边缘沉积。南华系—中奥陶统为盆地残留的较早的裂谷-被动陆缘盆地沉积,可划分为南华纪断陷期(超大陆裂解期)和震旦纪-中奥陶世沉降期(板块漂移期)。  相似文献   

9.
使用四川省地质局遥感地质站的IPOS/101图象处理专用设备对454/128-40(金华)卫星图象计算机兼容磁带(CCT)进行了处理。图象信息是美国地球资源卫星1号1973年12月22日记录的。 所选块区(BLOTCH)范围东经119°10′—119°15′北纬28°40′—28°55′,面积约900平方公里。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前中生代变质岩及晚侏罗世中一酸性火  相似文献   

10.
分布在锡林浩特—达青牧场一带的锡林郭勒杂岩主要由变质表壳岩、变质基性-超基性岩、花岗质片麻岩等组成,其中部分为前寒武纪地层和岩石,构成前寒武纪微陆块。本文对锡林浩特西部呼热木台敖包和白音陶勒盖一带锡林郭勒杂岩中副变质岩锆石LA-MC-ICP-MS U-Pb年代学进行了研究,原岩碎屑锆石年龄介于403~3077 Ma,其中~(206)Pb/~(238)U最年轻一组的年龄在403~420 Ma,代表了该变质岩原岩的沉积下限。结合其变质时代(337 Ma)及被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期岛弧侵入岩侵入的事实,该套地层主要形成在早泥盆世中期—早石炭世早期,不是前寒武纪地层。其原岩主要为一套正常沉积碎屑岩,缺少火山岩,不具弧前沉积建造特征。它是沉积在前寒武纪锡林浩特微陆块之上的一套地层,为早古生代造山后伸展背景下晚古生代贺根山洋盆南缘初始的沉积记录。  相似文献   

11.
崔军文 《地球学报》1989,11(1):21-35
标志冈瓦纳古陆向华夏古陆俯冲的云南中西部哀牢山古俯冲带,在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时转化为右旋韧性平移剪切带。计算的剪切带的最大应变值(γ)为12.6,角应变(φ)为85.5°,获得的塑性应变的应力场有两期:第一期,主压应力(σ_1)方位为3°/49°,应力张量为-1.575;第二期,主任应力(σ_1)方位为252°/1°,应力张量为-0.876,流动应力值最高达389MPa。  相似文献   

12.
在测定地壳中地質过程的溫度时,作为溫度計使用的迄今仍是某些火成岩和变質岩的礦物。最常用的是石英。低溫石英(或β-石英)在溫度575°下,变为高溫石英(或α—石英)。假若在岩石中有β-石英,这表明,这种岩石沒有受到575°,或大于575°的高溫的作用。当發現α-石英时,完全可以假定,作用于岩石的溫度高于575°,但不高于870°,因为在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柴达木盆地西南的祁漫塔格北麓低山区——哈尔扎到黑山一带(东经91°30′—92°00′,北纬37°20′—37°40′),发育着一套层序比较清楚的海陆交互相晚泥盆世沉积地层。其总体分布,呈一轴向大致北西的残破复向斜构式。岩性以碎屑岩建造为主,间夹不规则的透镜状中基—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少量灰岩透镜体。总厚度大于1475.4米。产有较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14.
新疆北部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和布克赛尔、克拉玛依、玛纳斯—乌鲁木齐地区泥盆纪到白垩纪古地磁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首次建立了准噶尔西北缘及南缘石炭纪—白垩纪古地磁极移曲线,由石炭纪到二叠纪的古地磁极位置基本在同一区间,说明该时期这些地区为一个统一的构造单元,而其古地磁极明显与塔里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地块存在着差异。(2)该地区侏罗纪及白垩纪古地磁结果与塔里木地块结果一致,侏罗纪乌鲁木齐与和布克赛尔磁偏角相差30°左右,说明和布克赛尔地区相对乌鲁木齐地区逆时针旋转了30°左右,晚古生代以后曾发生过南向移动,而侏罗、白垩纪以来均向北发生了相当规模的北向运动,并发生了相对旋转,目前东、西准噶尔的构造格局可能就是由于局部相对旋转造成的。(3)中国大陆在早二叠世还不是一个联合的整体,而是以相互分离的独立块体分布于45°N—15°S的古特提斯洋中。(4)该地区二叠纪的磁偏角为165°—168°,而塔里木为218°,哈萨克斯坦为229°,说明存在35°—55°的逆时针旋转,这个旋转可能是由于西部推覆构造造成的。如果将西准噶尔超基性岩带顺时针旋转35°—55°后,东准噶尔超基性岩带、西准噶尔超基性岩带和斋桑泊—鲁布佐夫斯克超基性岩带应在同一构造带上。(5)该地区晚古生代古纬度变化不明显,位于30°—45  相似文献   

15.
徐一伟  林雪萍 《福建地质》1990,9(4):266-280
地质时代置于晚震旦—寒武纪的“稻香组”主要出露于政和城关南面、稻香、铁山等地。根据这套变质岩系岩石共生组合、岩石化学、微古生物和稳定同位素及其 Sm—Nd 同位索模式年龄(T_(DM)~(ND)800±50Ma,作者认为:“稻香组”应属于早震旦世中基性火山—碎屑沉积建造的东岩组。根据稀土元素和 Sm—Nd 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分析,该套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岩源来自壳幔混合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是早震旦世华南海域火山喷发—钙硅碎屑沉积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李哲 《地质论评》1959,19(4):163-164
本文所介绍的小江深大断裂位于东经102°—103°30′北纬24°—26°的地带。根据我们的研究,所谓“小江断层”(及其南部隐蔽带)是一个深大断裂。它不仅对其附近区域的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等起着主导的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华南板块的古地磁研究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国内尚不具备超导磁测条件,因此,弱磁性碳酸盐岩地区的研究受到了阻碍.2.由于前寒武纪的变质、变形等地质问题比较复杂,因此,6亿年前的古地磁数据严重缺乏.在校内基金资助下,我们在属于华南板块的湖北省京山县境内(30°55′~31°19′N;113°O1′~113°18′E)碳酸盐岩分布较为广泛的地区,自中元古代起,经由古生代、中生代,一直到新生代的第四纪止,进行了按地质时代时序的系统采样,并在日本神户大学低温弱磁测定实验室使用灵敏度为10_(-11)Am~2的超导磁力仪对所有标本进行了古地磁测定.今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86年11月,我国在17°28'N,116°34'E,水深3976米的黄岩海山的西北角取了6.96米的柱状样,代号HY4-860-2;1987年10月在12°48'N,113°5'E,水深4300米处取了3米长的岩芯样,代号SS2。其后又在南海取了7个柱状样(V_1—V_7)。其中HY4-860-2,  相似文献   

19.
徐一伟 《福建地质》1991,10(2):128-141
本区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地球化学剖面的213件样品的金、银等元素定量分析结果的统计表明,金、银丰度值分别是1.78×10~(-9)和0.18×10~(-6),浓集克拉克值分别为0.45和2.19。讨论了变质岩系中的金、银在不同时空、不同岩石类型和不同变质相带中的分布规律。提出震旦系下统中基性火山-碎屑沉积建造是区内主要含金建造。论证了后期叠加的地质作用是导致成矿元素金富集成矿的主要因素;银的成矿作用和物质来源主要与燕山期岩浆-火山作用有关。认为: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含金性研究,主要不在于研究其丰度值的高低,而在于研究有无多期次叠加的地质作用促使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浙西南中元古界龙泉群的地质年代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胡雄健  许金坤 《地质论评》1992,38(3):271-278
龙泉群区域变质岩系的时代一直被归属于震旦纪—早古生代(闽北的相当层位被置于震旦系)。笔者首次获得该群的全岩等时线年龄为1376.5±82.1Ma(Sm-Nd)和988.6±40.2Ma、951.7±11.4Ma(Rb—Sr),由此确定龙泉群的时代为中元古晚期(1000—1400Ma),其主期区域变质年龄约为950±50Ma。龙泉群副变质的Nd模式年龄t_(DM)=1.8—2.0Ga,其主要蚀源区为早前寒武纪陆壳。变质基性火山岩的ε_(Nd)(t)=1.63±0.63,反映其岩浆源自壳下亏损地幔并经古老硅铝壳的污染。结合基础地质研究成果分析,龙泉群系早元古代浙闽克拉通内地槽(裂陷糟)火山—沉积产物,属内硅铝壳造山带而非洋壳残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