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区域成矿学与找矿新思路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区域成矿学是研究区域成矿背景、成矿系统和成矿演化以阐明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指导找矿的综合性分支学科。文章阐述了区域成矿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在概述区域成矿学研究历史的基础上 ,提出了区域成矿系统及演化观点是当今区域成矿研究的重要趋势。以区域成矿系统分析为主线 ,提出 4点找矿思路 :( 1 )区域找矿目标——由单个矿床到矿床系列 ;( 2 )建立矿化网络观念 ,逐步缩小靶区 ;( 3)全面研究矿床形成条件与保存条件 ;( 4)找矿信息与矿床模型的有机结合。最后提出了科学的找矿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2.
超大型矿床是某一(或某些)矿种资源的巨大储库。据统计,全球矿产资源70%~85%的勘探储量集中分布于占全球矿床数10%的超大型矿床。由此可见发现超大型矿床对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超大型矿床成矿背景是其形成的基础,成矿过程是其成矿的关键,勘查评价是其发现的根本途径。文章试图从成矿背景、成矿过程与勘查评价相互关联的角度探索超大型矿床“三位一体”的找矿理念。对于隐伏的和新类型超大型矿床,集“成矿背景、过程与勘查评价”于一体的找矿理念是矿产勘查成功的关键。我们根据地球成矿动力学理论,将地壳结构复杂的地质异常区域(如板块边界)定义为找矿可行地段;在找矿可行地段内,根据成矿系统理论,将成矿关键要素(源、运、储、盖)发育的地段定义为找矿有利地段;在找矿有利地段内,根据成矿系列理论,将可能出现矿床共生组合的地段定义为找矿远景地段。根据自组织成矿系统理论,一个矿集区内,矿床规模-频率幂律分布,奠定了多尺度聚焦找矿的理论基础。地质矿化单一信息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奠定应用综合致矿信息找矿的理论基础。基于成矿系统和综合致矿信息数字找矿模型的矿产勘查是从成矿的因果关系(本质)和矿床与诸控矿因素的相关关系(现象)两个方面确定可能矿化地段的最有效方法。超大型矿床找寻上升至综合地学学科水平,应视为一种科学的探索,这种探索综合来自地学各相关领域致矿信息,然后将从这些信息中获取的关键成矿过程和参数转换为找矿的空间数据信息,根据选靶模型识别并确认这些空间数据信息的存在,最后在全球、成矿省和矿化集中区尺度上圈定能够定量排序的超大型矿床的找矿远景区(靶区)。集“成矿背景、过程与勘查评价”于一体的找矿理念应为未来的超大型矿床勘查奠定理论和方法学基础,为应用直接探测技术和方法探测矿床提供合理的工程勘查方案。  相似文献   

3.
分散元素成矿专属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分散元素富集矿床类型的成矿专属性特点。研究发现,不同的分散元素与特定类型的金属矿床有着对应关系,相应类型的矿床也就是目前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分散元素矿床类型。产生这种成矿专属性的原因之一是分散元素与对应的主成矿元素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它们可一同活化、迁移和沉淀成矿。分散元素成矿专属性提示其找矿的重点应该更多地关注与之对应矿床类型的发现和找寻。  相似文献   

4.
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基于萨吾尔地区目前发育的主要矿床(点)吐尔库班套铜镍矿点、阔尔真阔腊金铜矿床、布尔克斯岱金矿床、罕哲尕能铜矿床、塔斯特金矿床、黑山头金矿点、那林卡拉铜钼矿点等的研究,分析了区域矿化类型及成矿规律。认为萨吾尔地区矿床成因类型可分为三类,岩浆Cu-Ni硫化物矿床、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Au-Cu-Mo矿床、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Au矿床。矿化以Au、Cu矿化为主,Cu-Ni、Mo矿化次之。成矿时代分布在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晚石炭世,集中于早石炭世(354~336Ma)。空间上,岩浆Cu-Ni硫化物矿床分布于萨吾尔北部科克森套地区,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Au-Cu-Mo矿床、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Au矿床主要分布于萨吾尔山南部。成矿构造背景分别对应于区域中泥盆世岛弧环境、早石炭世岛弧环境、晚石炭世碰撞造山后环境。区域成矿规律显示了进一步的找矿潜力:萨吾尔北部科克森套地区发育的镁铁-超镁铁岩体的岩浆Cu-Ni硫化物矿床的找矿潜力;阔尔真阔腊-布尔克斯岱地区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铜矿床的找矿潜力;区域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斑岩型Cu-Mo矿床的找矿潜力;萨吾尔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范围内的Au-Cu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成矿系统研究与找矿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翟裕生 《华北地质》2003,26(3):129-135
成矿系统研究适应了地球科学系统化的发展趋势,是当今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中在对成矿系统的定义、结构、要素、作用产物等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成矿系统研究的4个要点:①按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大类;②多因耦合、临界转换的成矿作用机理;③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矿化网络;④矿床形成变化一保存的演变过程。作者明确了成矿系统研究应从矿化网络入手的方法,总结了矿化网络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通过成矿系统研究发现新类型矿床的几个途径,分析了成矿系统研究的资源环境效应,并探讨了成矿系统研究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系统总结琼南矽卡岩型矿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和提取了地质、物探、化探、重砂、遥感等多元有利找矿信息,具体包括碳酸盐岩地层、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控矿断裂、航磁推断磁性蚀变带、化探Cu、Pb、Zn、Au、Ag单元素异常及Cu-W-Mo、Pb-Zn、Au-Ag组合元素异常、自然重砂Fe、Pb-Zn异常以及遥感羟基和铁染蚀变异常等。并利用上述找矿信息及6个模型控制单元(即已知含矿单元)建立了特征分析初始矿化模型M1,同时为解决模型M1中控制单元不足的问题,我们从中筛选了联系度f≥4的26个单元作为新的模型控制单元,重新建立了广义矿化模型M2,并据此圈定了4个A级、2个B和2个C级矽卡岩型矿床找矿预测靶区,为本区矽卡岩型矿床的找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青海“三稀”矿以稀有金属矿产和伴生稀散元素矿产为主, 稀土矿床分布于拉脊山成矿带和柴北缘成矿带, 类型仅有岩浆型(轻稀土)和岩浆热液型(轻稀土), 成矿于早古生代奥陶纪和志留纪, 成矿环境研究程度较低。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出露于西秦岭成矿带和柴达木成矿带, 类型可分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岩浆型(铌、钽)、伟晶岩型(锂、铍、铌、钽)、岩浆热液型(铌、钽); 与沉积作用有关的蒸发沉积型(锂)和化学沉积型(锶), 岩浆作用矿床成矿高峰期为中生代三叠纪, 成矿于古特提斯演化后碰撞环境, 沉积作用矿床成矿爆发期为新生代新近纪和第四纪, 与青藏高原强烈抬升所致的断陷成盆及干旱气候有关; 稀散元素矿床均为有色金属矿床的伴生矿, 广泛分布于北祁连成矿带、柴北缘成矿带、东昆仑成矿带、西秦岭成矿带和阿尼玛卿成矿带, 矿种多样, 已知成矿元素有Ga、Ge、Cd、In、Se、Te等, 矿床类型丰富, 主要包括海相火山岩型、接触交代型和陆相火山岩型, 成矿时代相对集中于早古生代奥陶纪、晚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 可能形成于原特提斯演化弧后盆地、岩浆弧环境。依据矿床时空分布特征、成矿作用及成矿地质背景, 将青海“三稀”矿产划分为10个矿床成矿系列、18个矿床成矿亚系列、20个矿床式。基于“三稀”矿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成矿条件、已知矿化信息和研究程度分析, 提出了成矿区带不同类型“三稀”矿产找矿远景, 认为西秦岭成矿带、柴北缘成矿带和东昆仑成矿带为伟晶岩型锂、铍、铌、钽、铷稀有金属找矿远景区, 柴达木成矿带为蒸发沉积型和化学沉积型锂、锶、铷矿找矿远景区; 对于研究程度较弱的稀散元素矿, 除在已知的矿集区着力稀散元素赋存状态、超常富集研究和资源量核算之外, 东昆仑成矿带牛苦头—野马泉矽卡岩型有色金属矿集区为稀散元素找矿的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成矿系统研究与找矿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翟裕生 《华北地质》2003,26(2):65-71
成矿系统研究适应了地球科学系统化的发展趋势,是当今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在对成矿系统的定义、结构、要素、作用产物等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成矿系统研究的4个要点:①按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大类;②多因耦合、临界转换的成矿作用机理;③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矿化网络;④矿床形成一变化一保存的演变过程。作者明确了成矿系统研究应从矿化网络入手的方法,总结了矿化网络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通过成矿系统研究发现新类型矿床的几个途径,分析了成矿系统研究的资源环境效应,并探讨了成矿系统研究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成矿特征及若干值得重视的成矿环境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裕生 《中国地质》2003,30(4):337-342
研究和发现更多的成矿环境和岩石建造,有助于扩大找矿领域,提高找矿成效。笔者试从中国的区域成矿特色出发,提出近期应注意的几种地质成矿环境。中国区域成矿的主要特征是:①古陆边缘矿床集中;②多重成矿作用发育;③叠加和改造成矿显著;④热液矿床丰富多彩;⑤有机成矿和无机成矿的复合;⑥矿床形成后变化与保存条件复杂。具有较大成矿潜力、可能有所发现的地质环境和岩石建造有:①黑色岩系;②暗色岩系;③复合沉积盆地;④古湖盆区与构造—岩浆带的复合;⑤叠加成矿的多种形式;⑥构造体制转折期与转折部位;⑦地球化学块体的成矿潜力;⑧深部探矿和矿化垂直分带。论文最后提出找寻新矿床的若干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0.
矿产预测类型是以“矿床式”为基础,从预测的角度对矿产资源的一种分类,是沟通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方法的桥梁。文章在《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所划分8大类和15个亚类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勘查和研究成果,结合金成矿条件,对中国6大行政区域的金矿预测类型进行补充和调整,并以预测区容矿建造为依据,从时间全位的视角将中国金矿预测类型划分出80个矿床式。文章认为以“全位成矿”理念为指导,以“矿床式”为基本单位的金矿成矿预测分类方案,能够推动找矿思路从“由果及果”转变为“由因推果”。金矿预测过程中通过紧抓“深、浅、远、近”4个条件,即成矿物质的初始来源深、成矿岩体就位浅、流体运移距离远、风化剥蚀搬运近,有助于开拓找矿思路。在特定区域开展中大比例尺金矿的成矿预测时,既可以根据已知矿床的矿床式开展就矿找矿,也可以根据成矿条件结合相邻地区已知金矿的成矿规律来发现新的矿床。  相似文献   

11.
Analysis of Mineralization System and Prediction of New-Type Ore Deposit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discovery of new- type ore deposits,a focus of themineral exploration community,is im portant to the solutionto the supply of m ineral resources in the 2 1st century. Thediscovery of a new- type ore deposit with great economic sig-nificance can often accelerat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certain ore species.For example,the discovery of the Jiaojia-type (tectonic altered rock type) gold ore depositand the Car-lin- type gold deposit in China has greatly increased gold re-serve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2.
大型,超大型矿床找寻与预测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The Gejiu (个旧) deposit is a superlarge tin-copper polymetallic ore-forming concentration area characterized by excellent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settings and advantageous ore-controlling factors. The deposit displays diverse mineralization properties due to different minerals and mineral deposit types. Based on the principal metallogenic factors, metallogenic mechanisms, mineralized components, and occurrence of mineral deposits or ore bodies, the Gejiu mineral district can be divided into 2 combinations of metallogenic series, 4 metallogenic series, 8 subseries, and 27 mineral deposit types. Spatial zonality is evident.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the elements in both plane and section is Be-W, Sn (Cu, Mo, Bi, Be)-Sn, Pb, Ag-Pb, Zn around a granitic intrusion. The metallogenic epoch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late Yanshanian. During this period, large-scale metallogenic processes related to movement caused by tectonics and magmatism occurred, and a series of magmatic hydrothermal deposits formed. The ore-forming processes can be divided into 4 stages: the silicate stage, the oxide stage, the sulphide stage, and the carbonate stage. Based on the orderliness and diversity (in terms of time, space, and genesis) of the mineralization, the authors have developed a comprehensive spectrum of ore deposits in the Gejiu area. This newly proposed diversity of mineralization and the spectrum developed in this work are useful not only for interpreting the genesis of the Gejiu deposit but also for improving mineral exploration in the area, and in particular, for finding large deposits.  相似文献   

14.
藏北商旭造山型金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西藏双湖县商旭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矿体赋存于中-下侏罗统木嘎岗日群浅变质复理石中,受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呈透镜体状、脉状,或者似层状产出;矿石矿物以自然金为主,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围岩蚀变特征明显。该矿床主要受地层及构造因素控制,矿区的构造、围岩蚀变、矿物、地球化学异常等可作为找矿标志。野外地质调查和矿床对比研究显示,商旭金矿床在矿物共生组合、蚀变类型、构造类型等方面,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相似,其成因类型属于造山型金矿床。商旭金矿床的发现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金等贵金属矿产的地质找矿工作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矿床学的百年回顾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文章简要回顾了百年来矿床学取得的重要进取,包括:①矿床成因分类的建立;②层控矿床研究;③板块构造与区域成矿;④矿床模型研究;⑤区域成矿学研究;⑥超大型矿床研究;⑦海洋现代热液成矿作用的发现;⑧恩矿年代研究等。针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矿床学研究出现了两个新趋势:①全球化;②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面临着三个主要研究领域;①成矿理论的推陈出新;②研究开发新型矿产资源,建立广义的矿产资源地质学;③为加强矿山环保所做的矿床学基础研究。最后作者还提出发展成矿学研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陕西横跨三大地质构造单元,曾历经前板块构造、板块构造和陆内造山等三大构造-成矿演化阶段、8个构造-成矿期和8次重大成矿地质事件,形成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等四大类135种矿产2000余处矿产地。本文在建立涵盖陕西固体及非固体矿产矿床类型划分方案的基础上,总结了矿产时、空分布规律:时间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由早到晚分出8个构造-成矿期;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丛聚性,由北到南划出12个矿集区。矿集区与地质历史时期的重大成矿地质事件密切相关,根据二者的时空关系,划分出单一型、耦合型、叠加型和复合型4种类型矿集区。矿集区的矿产种类、规模大小,一般与其所发生的成矿地质事件的性质和频次有关。叠加型矿集区比单一型矿集区更具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成矿多样性与矿床谱系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赵鹏大 《地球科学》2001,26(2):111-117
成矿多样性是成矿事件的根本表现,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矿床在成因,形态,尺度,矿石类型,矿石组合,有利及不利组分上的多样性,还表现在矿床,矿田,矿带,成矿省,成矿区域及成矿时期上的多样性,成矿多样性在成矿物质基础上受矿源地质异常控制,在成矿物质运移上受运矿地质异常控制,在聚矿作用上受赋存环境地质异常控制,在成矿后的变化上受保矿与毁矿地质异常控制,因此,可以通过地质异常背景的研究来揭示成矿多样性的具体特征,矿床谱系在时间,空间及成因上与成矿多样性密切相关,它在评价与预测新类型矿床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成矿多样性与矿床谱系,对研究超大型矿床,成矿流体,区域矿化以及揭示成矿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矿床的环境质量—— 一个新的地学研究领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翟裕生 《现代地质》1998,12(4):462-466
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矿业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矿床的环境质量就是适应这一需要而正在形成的边缘研究领域,它的目的是为改善环境而进行的矿床学研究。主要任务是:①研究矿床的环境质量,包括矿床类型、物质成分(主要是有害组分)、矿体产状、矿床构造及矿床的表生变化过程;②按环境影响程度对矿床作分类,建立矿床的地质环境模型;③进行矿床的地质环境评价;④研究和找寻经济环境综合效益好的矿床新类型。面向21世纪,矿床地质工作者应更新观念,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将矿床学研究单纯为找矿、采选冶服务转变为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金矿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以及矿床基本地质特征等,将中国金矿床类型归纳为11 类,其中以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中深成侵入岩体内及其外接触带型、卡林-似卡林型、浅变质碎屑岩中热液型、陆相火山岩型等为主要找矿类型;成矿年代以中生代、新生代为主。在中国Ⅲ级成矿区带划分基础上,总结研究大地构造单元、地质演化、成矿地质条件、空间分布特征、金矿类型、区域成矿要素、资源量等,初步厘定42 个金矿集区,其空间呈集中分布特征。根据金矿勘查单位面积的钻探数量,初步将中国金矿集区划分为高、中、低工作程度区,高程度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除砂金矿外,中国88.12%的岩金(伴生金) 矿探矿深度在500 m 以上,说明探矿钻探验证偏少、偏浅。文章还探讨了中国金矿集区资源找矿潜力,提出了勘查找矿方向和建议,指出中东部老矿山深部、外围和西部金矿集区特别是位于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是未来找矿潜力重点区域,未查明资源储量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