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张莓  侯弘 《西北地质科学》1989,(25):108-114
本文用电子探针、X光衍射和激光拉曼探针等方法发现了铁质宇宙尘腔体中的Si-O玻璃物质;对腔体和外壳基质中的两种不同玻璃物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据此探讨了本区宇宙尘的演化史,推论在地球形成早期的壳幔演化过程中,于高温条件下,曾发生过一定规模的不混溶作用,各种不混溶相物质冷凝后可形成初始地壳及一定的矿产。  相似文献   

2.
宇宙尘也称微陨石、陨砂、微玻璃陨石,我国海南岛、雷州半岛产的玻璃陨石称为雷公墨,其中也有微玻璃陨石,或称为显微熔融石。 宇宙尘最早是1872—1876年英国“挑战”号考察船在大洋底淤泥中发现的,Murray根据这些宇宙尘球粒表面构造特征与铁质陨石相似,认为它们是宇宙物质,称它们为宇宙球(Cosmic spherules)。但当时因技术条件所限,只是推测它们为地球外物质。后  相似文献   

3.
一、地球原始物质——陨石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至今还不断地收容来自天空的宇宙尘和陨石,每天可增加30000吨的新成员。这是形成行星时遗漏下来物质的归队。这种状态实际是地球形成的继续,地球是这些陨石、宇宙尘集聚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西藏泽当地区的宇宙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宇宙尘也称微陨石、陨砂、微玻璃陨石,我国海南岛、雷州半岛产的玻璃陨石称为雷公墨,其中也有微玻璃陨石,或称为显微熔融石。 宇宙尘最早是1872—1876年英国“挑战”号考察船在大洋底淤泥中发现的,Murray根据这些宇宙尘球粒表面构造特征与铁质陨  相似文献   

5.
宇宙尘系重要的太阳系物质.笔者在利用双目镜、扫描电镜研究河东煤田中部晚古生代含煤岩系沉积岩时,发现了沉积的宇宙尘.可见到的表面显微构造特征有:无规则全晶质构造、晶间孔构造、熔蚀构造、瘤状构造、气孔和空腔构造、球粒构造、皱纹构造和碎裂构造等八种类型。由电子探针测定的化学成分得知,本区宇宙尘有玻璃质、硅酸盐质和铁质三种。它们均与已报道的宇宙尘的化学成分相似。但铁质宇宙尘中的Ir含量高达1.09%,这种“指纹元素”的大量存在,进一步证明了它们确系地外星球物质。  相似文献   

6.
宇宙尘是重要的地外物质,对它的研究是现代空间科学的重要课题,它可以邦助我们了解太阳系起源与演化、陨石消融过程、慧星的瓦解和黄道光的形成,通过微结构的研究即可获得有关信息。为此,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内蒙古、鄂、皖等五省(区)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宇宙尘样品,拍照150余张照片,根据表面和断面微结构特点和形成先后划分出球粒结构、文象结构、气印结构、晶洞结构和裂纹-裂隙结构以及气孔等21种原生和次生结构。这些结构反映宇宙尘形成过程经历了熔融、凝聚、重熔、熔蚀和断裂等多种作用,而这些结构对探讨宇宙尘的形成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这些结构的存在,证明宇宙尘可能是由太阳星云尘粒凝聚或陨石重熔形成具多成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山西三交区太原组含煤岩系中宇宙尘的发现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扫描电镜下发现的太原组中的宇宙尘的表面显,微构造有皱纹构造、熔蚀构造、瘤状构造、碎裂构造和球粒构造5种,它们是铁质宇宙尘,确系地外星球物质,属于消融型宇宙尘。   相似文献   

8.
陨石、宇宙尘研究对认识地球演化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陨石、宇宙尘等地外物质的研究,提出地球是由类似陨石的物料组成的相当数量的小型天体堆积而成,地球整体的初始成分极不均匀,地球的各圈层结构都是后期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的产物;地外物质撞击地球使地面环境产生突变,从而导致全球性生物灭绝,这种间歇性的灾变事件是地球的正常演化过程;地质体中宇宙尘的发现,证明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外物质持续沉降至地表,沉降通量随时间而减小。地外物质沉降至地表参与地表物质循环,在地球演化早期有一定意义。花岗岩中宇宙尘的发现,证明这类花岗岩属壳源改造型花岗岩,对成岩过程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9.
高压下玄武岩浆的不混溶及其对双峰式火山岩的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我们在温度850~1300℃,压力1.0~3.0GPa和含约2%水的条件下的碱性玄武岩熔融实验产物中发现在高于2.0GPa压力下玄武岩熔融后的淬火产物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成分的玻璃,其中一种呈褐色,另一种为浅色或无色.玻璃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褐色玻璃具有相对高的MgO、FeO和相对低的SiO2、K2O、Na2O含量及Na2O>K2O的特征.熔体的不混溶间隙与温度无明显关系,但与压力关系密切,即在大于2.0GPa的压力条件下两种玻璃的不混溶间隙突然增大.因此,由不混溶作用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应来自大于2.0GPa的上地幔,且是能够提供酸性端员物质以及快速上升的构造环境.这与双峰火山岩可以产生于大陆裂谷环境或主要产于俯冲带的弧后拉张环境而不是岛弧前缘一致.  相似文献   

10.
马生明  徐岩 《矿产与地质》1997,11(4):243-247
采自新疆哈图金矿区各地层单元和含矿脉体中的基岩人工重砂样品普遍含有一种“微球粒”物质。通过“微球粒”的一般特征,表面、断面结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研究,认为属消融型宇宙尘。并据此提出区内玄武质母岩浆在形成玄武岩的过程中同化、熔融了含宇宙尘的局部老地层物质;为区内金矿化提供含矿热液的花岗岩属重熔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
液态不混溶作用是岩浆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本文针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硅酸盐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研究历史和进展,对其理论基础,包括熔体结构、相平衡、动力学和元素分配以及同位素分馏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还就岩浆混溶作用中涉及到的稳定态和亚稳态液态不混溶不同的相平衡关系,以及从热力学角度液态不混溶作用发生的驱动力,不混溶相从成核到长大再到最终相分离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外,针对岩浆系统,还总结了发生不混溶的条件和不混溶作用过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最后以攀枝花层状岩体中部岩相带的形成为例,说明粒间熔体液态不混溶作用在韵律层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吉jun  卓肇琨 《地质论评》1989,35(6):493-500
昌黎-阜新构造岩浆钼金成矿带,沿NE向断裂带分布有中生代花岗岩体27处,以重熔岩浆花岗岩为主,交代花岗岩次之,包括Ⅰ、A和S型三种花岗岩,分四期侵入,第三期花岗岩伴随有钼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其中的11个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体中发现有宇宙尘,可分为铁质空心球、铁质实心球和硅酸玻璃球状三种宇宙尘,组成矿物有磁铁矿、蔷薇辉石、石英、刚玉和锥纹石。花岗岩中宇宙尘的发现进一步证明该区花岗岩是壳源产物,而且这种源岩曾经出现在地表,接受宇宙降落物质,而后下沉重熔或交代改造生成花岗岩。  相似文献   

13.
长英质岩浆中液态不混溶与成矿作用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本文的实验研究表明:1250℃(105Pa)条件下呈均一状态的花岗岩-KBF4-Na2MoO4体系,在1000℃条件下发生液态不混溶形成三种熔体:相对偏酸性的液滴、相对偏基性的熔体和成矿熔体。成矿熔体中富含CaO、MgO和MoO2组分。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硅酸盐熔体结构以[SiO4]基团为主,而成矿熔体结构中存在Ca—F、Ca—O—Mo、H—O—H以及X─OH(X=阳离子)基团,说明H2O和F富集在成矿熔体中。液态不混溶作用产生的三种不混溶熔体的结构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结构单元中桥氧数目的变化,相对偏酸性的A类小球体的结构单元中桥氧数最高,基底玻璃熔体中桥氧数则相对较少,而成矿熔体中不存在桥氧。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长英质岩浆中的液态不混溶可直接导致成矿熔体的形成。这意味着长英质岩浆中的液态不混溶可直接导致斑岩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火山玻璃风化层的透射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能谱(EDX)研究了长白山天池火山1000年和4000年前两次大喷发产生的火山玻璃风化层特征.TEM分析显示,4000年前大喷发浮岩中的火山玻璃风化层平均厚度3.7 mm,1000年前大喷发浮岩中的火山玻璃风化层平均厚度为1.0 mm.EDX分析显示,两次大喷发浮岩中的火山玻璃风化层化学组成与火山玻璃相比富Al、Fe,而si减少.火山玻璃风化层富Al发生在Al的浓度较高的中到弱酸溶液中(pH=5~6),火山玻璃表面形成含有少量的非晶质的Al、Si、Fe物质,这些非品质的次生物质是火山玻璃风化早期阶段形成的.天池火山喷发物中火山玻璃的微观特征的差异可能与火山喷发年代和喷发后的环境有关,研究天池火山不同期次喷发物中火山玻璃的微观特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原始地幔处于全球性的高温熔融状态,其上层的冷却演化过程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高熔点矿物结晶沉降阶段、岩浆不混溶阶段和固化成壳阶段。在此过程中,原始地幔逸出挥发性物质,形成了地球的超临界流体圈。通过岩浆不混溶作用所形成的富Si—Al质岩浆最终固化为原始大陆壳。超临界流体圈的分解,分别形成酸性H2O圈和CO2大气圈。  相似文献   

16.
河北滦县、蓟县、北京十三陵三个地方的常州沟组宇宙尘是在人工重砂的重矿物中发现的,产在古老沉积岩地层中的砾岩和砂岩里,大部分是铁质宇宙尘,形态各异,表面构造多种多样,内部构造各有不同,具Fe—Ni金属,核与壳的化学元素分布不匀匀,化学成分与深海宇宙尘相似。  相似文献   

17.
中基性岩浆的不混溶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坤  董欢  曹永华  武晓霁 《地质论评》2017,63(3):739-757
不混溶作用作为岩浆演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已经被广泛报道存在于月球、地球岩石样品的形成过程中。在岩浆不混溶作用过程中,单一成分的熔体会分解成成分截然不同的富Fe、富Si两种熔体。这两种熔体具有共轭但相反的成分演化路径,可以为很多重要的成岩成矿问题提供较好的解释。然而,不混溶作用自从现代岩石学初期被提出起,其岩石学意义就一直广受争论。早期争论的焦点是自然岩浆是否可以发生不混溶作用,而近些年来,争论的焦点已转移至自然岩浆是否可以发生高温(1100℃)不混溶作用。此外,关于水对不混溶作用的影响以及不混溶熔体的相分离过程等方面也存有争议。但总体来说,现有的研究已经比较清楚地阐明了不混溶作用触发及演化的机理。本文回顾了不混溶作用的研究历史,介绍了影响不混溶作用的因素、不混溶作用的起始温度、不混溶熔体的成分及演化、不混溶熔体的发育及分离几方面的研究进展。另外,从不混溶作用在解释Bowen—Fenner之争、Daly间断、大洋斜长花岗岩的成因、斜长岩体型Fe—Ti—P矿床以及层状岩体中大型钒钛磁铁矿床的成因等几个重大科学问题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的角度,探讨了不混溶作用的岩石学、矿床学意义。最后,本文对不混溶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认为对不混溶作用发生的物理化学条件、不混溶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以及不混溶相分离的动力学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需要今后的工作去揭示并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及其成岩成矿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除了结晶分异模式外,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也是伟晶岩成岩成矿的重要机制。熔体包裹体和实验研究表明,富氟花岗岩浆的液态不混溶会形成富挥发份的贫硅熔体和与其共轭的富硅酸盐熔体。花岗岩中的异离体型伟晶岩和贯入状脉型伟晶岩,挥发份、助熔剂等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在不混溶相间的突变性是该类不混溶作用的主要标志。富氟花岗岩浆不混溶作用不但可以解释伟晶岩的特征性矿物分带,对传统的伟晶岩成岩理论提出了挑战;还对稀有金属有高度富集作用,这主要归功于F、B、P等挥发份对稀有金属元素的亲和力。然而,目前该类不混溶作用成矿效应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这主要要归因于没有理想的地质对象。甲基卡矿床是亚洲最大的固体锂矿床,初步研究表明该矿床发生了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是研究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过程中稀有金属的分配、迁移、富集规律和机制的理想对象。  相似文献   

19.
地质记录中的微球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地层学杂志》2007,31(2):110-116
地质记录中的微球粒根据成因可以分为宇宙尘、地外物体撞击成因微球粒、火山成因微球粒、生物成因微球粒、沉积作用微球粒和现代微球形飞灰等。宇宙尘含有丰富的宇宙物质,出现Fe、Ni核心和方铁矿等,具有宇宙尖晶石和宇宙不丰富的元素的亏损是判断宇宙尘的关键特征。撞击事件可以产生近源区的撞击熔融玻璃球和远源区的撞击汽云凝结球两类微球粒,常与其他撞击成因矿物伴生。火山微球粒是在低粘稠度的岩浆岩喷发形成的玻璃质火山灰中,有球形、液滴形和哑铃形的微颗粒。这三种成因的微球粒在各种地层中的赋存对于地层对比和地史事件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判断和研究不同的地质事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媒介,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微球粒研究的主要对象。另外,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也可以产生大量微球形飞灰,这些飞灰经常包含非常复杂的表面纹饰和独特的化学组成,比如高的ZnO含量等。  相似文献   

20.
宇宙尘是自然降落到地球上的一种宇宙固体物质,在天体化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国际上许多著名的学者在这一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学资料和数据. 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对宇宙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促进了我国天体化学事业的发展。我国宇宙尘研究的新进展,综合起来有如下四点: 1.新的分析测试方法的应用:宇宙尘常用的测试方法有光学显微镜、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这些方法用于鉴定矿物,研究形貌特征和测定主要元素。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