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于扬子与华夏古板块加里东期拼贴带的武功山热穹隆,以造山期变形花岗岩为中心,南华一寒武系遭受绿片岩相一低角闪岩相变质并形成变质矿物分带,环绕岩体分布,与中生代以来伸展形成的脆性断裂系统构成外环,共同组合形成屹立于晚古生代地层分布区的穹隆状构造。在区域递增变质带基础上,造山早期,深部初始重熔岩浆与深埋的变质岩发生交代形成原地型英云闪长质“混染岩浆”,岩浆上浸过程中,活动组分不断作用于围岩,致使围岩的成分、结构构造产生重新调整,形成岩体边缘混合岩。同时,由于硅铝质围岩组分加入,酸度增加,而渐变过渡为花岗闪长质岩浆。造山晚期,进一步演化为岩浆型正常花岗岩,并呈套叠状侵入于早期岩体之中。从早到晚构成同源岩浆演化系列,并发育明显构造应力变形。热穹隆区加里东期形成递进渐增变质一岩体边缘混合一变形花岗岩“三位一体”分布格局。中生代伸展一岩浆作用的复合叠加,进一步强化了热穹隆的构造背景。大致在旱白垩世末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2.
北京云蒙山岩浆杂岩体的岩石学和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的云蒙山岩浆杂岩体由十余个侵入体组成 ,它们普遍遭受了强烈韧性变形改造 ,与太古宇杂岩和变形变质的中 上元古代沉积岩共同卷入了云蒙山背形的构造系统中。野外调查和对岩石薄片的观察表明 ,岩浆杂岩体中各侵入体均具有变形变质特征 ,主要造岩矿物间具有明显的交代关系。虽然各侵入体在形成时代上存在明显的先后关系 ,但它们具有的片麻状构造是共同的 ,并且与围岩的变形是统一而协调的。这表明云蒙山岩浆杂岩体的片麻理不是岩体侵位时形成的 ,而是在岩体冷凝固结后受到构造变形作用改造的结果。即杂岩体侵位与其发育的片麻理构造所反映的变形事件在时间上存在明显差距。根据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岩浆侵位发生在燕山中期 ;但其与围岩一起卷入云蒙山背形构造系统的变形事件发生得较晚 ,可能形成于燕山晚期。云蒙山杂岩体中长英质侵入体的矿物学特征表明其在侵位后曾经历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 ,而在燕山晚期随变质核杂岩下盘的抬升又经历了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云蒙山岩浆杂岩体可以代表燕山造山带新生的中部地壳的部分岩石组合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罗山县陡坡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陡坡钼矿床位于大别山北麓,赋存于早白垩世灵山超单元岩体与围岩的内接触带中及灵山岩体中.在岩浆上侵、分异过程中,岩浆的高温气液使岩体发生自变质,出现星散状辉钼矿,在岩浆期后温热液丰富的SiO2、K2O等沿节理、裂隙产生了强烈的交代作用,它促使分散在造岩矿物中的钼活化转移至热液中,在物质成分发生反应、交换后,钼再次以细脉、网脉状得到富集.随着岩浆的冷凝固结,导致熔体和富水热液流的分离.矿体主要分布在岩石裂隙及不同方向纵横交错的石英细网脉中.  相似文献   

4.
含矿与无矿侵入体的区分是阐明岩浆型矿床成因的基础,也是深部找矿预测的依据。本文选择四川米易青皮村岩体为例,通过岩相学及矿物成分剖面和定量化结构分析,试图阐明无矿岩浆侵入体的固结过程,并与攀枝花含矿岩体对比,进一步揭示含矿与无矿侵入体形成过程的区别。岩相学分析表明,青皮村岩体中粒辉长岩的造岩矿物可以划分为四个世代:①粗粒斜长石→②中粒斜长石+单斜辉石→③黑云母+铁钛氧化物→④伟晶状斜长石,展示了封闭系统的固结过程。加上粗晶辉长岩脉的矿物组合钠长石+单斜辉石+角闪石+磷灰石,可以将青皮村岩体的组成矿物划分为5个世代,进而划分成四个晶体群:通道晶体群、岩浆房晶体群、基质晶体群和流体晶体群。晶体成分剖面分析表明,通道晶和岩浆房晶显示正环带,具有封闭系统降温结晶的特点,其中通道晶的生长伴随着减压作用;基质晶初始为正环带,末期显示反环带,反映了残余流体的聚集与逃逸;而流体晶体群的产出则反映了超临界流体的相分离和排气作用。定量化结构分析揭示了岩浆固结晚期的粗化过程,是封闭岩浆系统固结过程的重要证据,与岩相学和晶体成分剖面分析结果一致。此外,青皮村岩体中Fe Ti氧化物含量甚低,其体积分数仅为4%,暗示它们不可能聚集成矿。与攀枝花岩体相比,青皮村岩体固结过程中缺失先存晶体的溶蚀结构,后者被认为是高温含矿流体输入的结果。据此,本文提出,外来含矿流体(透岩浆流体)输入与否决定了镁铁质岩浆侵入体的产矿能力;进而认为,是流体输入导致了岩浆分异,而不是岩浆分异产生了含矿流体。  相似文献   

5.
西藏冈底斯地块中新生代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冈底斯地块上的中新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是北部班公湖-怒江和南部雅鲁藏布两个特提斯演化及其后的陆内汇聚碰撞造山和后造山伸展等大地构造事件的完整记录.地块上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可划分为3个带,其中北部岩带岩浆岩形成于燕山期,其类型从早期的Ⅰ型到中期的过渡型演化为晚期的S型,分别形成于板块俯冲-缝合-碰撞等构造条件下,是北部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演化的集中反映.中部和南部岩浆岩带则集中体现了雅鲁藏布特提斯时空演化的完整经历.其中,南部岩带岩体以燕山晚期为主,喜马拉雅早期次之,成因及形成环境与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燕山晚期),同时俯冲结束后的同碰撞条件下的岩浆活动在该岩带内也有明显的反映(喜马拉雅早期);中部岩带岩体以喜马拉雅早期为主,燕山晚期次之.岩体大部分为同碰撞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它表征了随着洋壳板块向北俯冲程度的加深和强度的加剧,岩浆活动中心在不断向北迁移,并最终缝合碰撞的过程.因此该岩带内岩浆岩主要形成于俯冲的晚阶段及缝合后的同碰撞条件下.喜马拉雅晚期的小斑岩体实际上广泛出露于整个冈底斯地块上,它反映的是该区在经历了碰撞造山后发生的陆内伸展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6.
武功山热穹隆,以加里东造山期复式花岗岩为中心,南华一寒武系遭受区域变质形成变质矿物分带,环绕岩体分布,中生代以来伸展形成的韧脆性断裂系统构成外环,共同组合形成穹窿状构造。造山早期(463.2±2.3Ma),初始重熔岩浆与深埋变质围岩交代形成原地型英云闪长质“混染岩浆”,岩浆上升中,硅铝质组分加入使酸度增加,过渡为花岗闪长质岩浆,并产生岩体边缘混合岩。造山晚期(409.4±5.1Ma)演化为正常花岗岩,构成同源岩浆成分演化序列,并伴有明显构造应力变形。中生代伸展一岩浆作用的复合叠加,进一步强化了热穹窿的构造背景,大致在早白垩世末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7.
西藏冈底斯地块中新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特征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冈底斯地块上的中新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是北部班公湖一怒江和南部雅鲁藏布两个特提斯演化及其后的陆内汇聚碰撞造山和后造山伸展等大地构造事件的完整记录。地块上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可划分为三个带,其中北部岩带岩浆岩形成于燕山期,其类型从早期的Ⅰ型到中期的过渡型再演化为晚期的S型,分别形成于板块俯冲-缝合-碰撞等构造条件下,是北部班公湖一怒江特提斯演化的集中反映。中部和南部岩浆岩带则集中体现了南部雅鲁藏布特提斯时空演化的完整经历,其中,南部岩带岩体以燕山晚期为主,喜山早期次之,成因及形成环境与特提斯洋壳向北俯7中作用密切相关(燕山晚期),同时俯冲结束后的同碰撞条件下的岩浆活动在该岩带内也有明显的反映(喜山早期);中部岩带岩体以喜山早期为主,燕山晚期次之,岩体大部分为同碰撞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它表征了随着洋壳板块向北俯冲程度的加深和强度的加剧,岩浆活动中心在不断向北迁移,并最终缝合碰撞的过程。因此,该岩带内岩浆岩主要形成于俯冲的晚阶段及缝合后的同碰撞条件下。喜山晚期的小斑岩体实际上广泛出露于整个冈底斯地块上,它反映的是该区在经历了碰撞造山后发生的陆内伸展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8.
关帝山花岗杂岩包括惠家庄岩体、市庄岩体和横坚岩体等诸多不同规模的花岗岩体,它们形成于1906Ma到1848Ma,主要由早期的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晚期的块状浅色二长花岗岩组成。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特征证明它们形成于复杂的砂页岩和粘土岩等表壳岩的部分熔融,部分熔融的残留相主要为石榴子石、辉石、角闪石、斜长石和一些副矿物,岩浆演化经历了云母、长石等矿物的结晶分异。这些花岗岩的源区物质与大陆边缘弧有亲缘关系,岩浆形成与演化发生在同碰撞到造山后的构造背景,可能与华北克拉通中部构造带东部陆块和西部陆块拼合的地质过程有关。山西古元古代关帝山花岗岩杂岩的成因: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证据@刘超辉$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100871 @刘树文$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100871  相似文献   

9.
东疆星星峡地区白石头泉高铷氟花岗岩的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顾连兴  杨浩 《岩石学报》1994,10(1):41-53
新疆哈密白石头泉高铷氟花岗岩体自中心往顶部可分为:淡色花岗岩、天河石花岗岩、黄玉天河石花岗岩和黄玉石英钠长岩等岩相。各岩相之间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上有着系统的变化。岩体的岩浆可能来自于挤压背景下富含泥质的地槽沉积物的超变质和部分熔融。其成岩作用包括了熔体中的直接结晶和岩浆晚期-期后热液的交代两个过程。高含量的氟对于岩浆的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阿拉善北部地区碰撞期和后造山期岩浆作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王廷印  吴家弘 《地质学报》1998,72(2):126-137
本文重点研究内蒙古阿拉善北部地区塔里木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期及后造山期的岩浆作用。发生于251.3Ma左右的热事件是碰撞期Cs型岩浆作用,仅分布于缝合线之北,其产物不是典型的S型花岗岩。岩体中片麻理构造及围岩中的透入性劈理是同碰撞期造山作用的构造形迹。发生于228Ma左右的热事件是后造山期A型岩作用,源岩是地下壳物质,按源岩差异研究的A型花岗岩分为As型和Ai型。前者受陆壳中沉积物混染较强,而后者受  相似文献   

11.
周利敏  张德会 《矿床地质》2006,25(Z3):391-394
王安镇-大河南岩体是太行山—大兴安岭中生代构造岩浆带中的代表性岩体。它们由早期、中(主)期和晚期岩石组成。文章通过研究,发现中(主)期岩石具有类似埃达克质岩的特征,是被地幔岩浆加厚的下地壳底部部分熔融的结果。而早期和晚期岩石不具埃达克质岩特征。早期岩石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晚期岩浆为减薄的中、下地壳物质发生不同程度熔融形成的。中(主)期岩石发生了以斜长石和角闪石分离结晶的演化。王安镇岩体岩浆源区更多角闪石发生分解,王安镇岩体的岩浆比大河南岩体的岩浆富含挥发份,成矿潜力更大。埃达克岩形成过程中挥发分的产生可能是其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主要造岩矿物辉石、长石和霞石的电子探针研究,揭示山西临县紫金山岩体成因。研究表明,紫金山岩体为一套富钾碱性-过碱性岩石。根据各期岩石中矿物组合,可将紫金山杂岩体7期岩石分为两种岩石系列:经典碱性岩浆系列和非经典碱性岩浆系列。经典碱性岩浆系列中均出现似长石(霞石或白榴石)和钾长石,而不出现斜长石,除第三期霓霞钛辉岩外均含霓辉石(钠质辉石);非经典碱性岩浆系列岩石中均出现透辉石(钙质辉石),而不出现似长石,部分期次岩石中出现斜长石。结合两个岩浆系列中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及区域地质资料,推测紫金山岩体成因为:吕梁地区中生代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及扰动促使来自软流圈、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发生多次不同比例的混合,所形成的各期混合岩浆分批上侵依次定位在地壳浅部环境形成7期岩石。因各期岩浆源区中所含壳源物质比例不同,故它们可分为具有不同矿物组合的两个岩石系列。  相似文献   

13.
甘肃金川Ⅱ号岩体岩相学特征及分离结晶过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川Ⅱ号岩体主要由二辉橄榄岩和硫化物橄榄岩构成,中细粒含辉橄榄岩呈“上悬体“产于岩体顶部,与中粒二辉橄榄岩呈短程渐变关系,反映出岩浆或“晶粥“多期贯入的特点.在各岩相矿物之间的岩相学关系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热力学相图分析,本文认为金川Ⅱ号岩体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为:尖晶石、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同时,橄榄石结晶后与母岩浆发生反应,使橄榄石颗粒变为浑圆状.此外,矿体硫化物橄榄岩、硫化物含辉橄榄岩中堆积矿物橄榄石粒度明显小于硫化物二辉橄榄岩中橄榄石粒度,暗示在“晶粥“侵入浅部岩浆房之前,深部岩浆房底部已聚集了大量的硫化物矿浆.  相似文献   

14.
南祁连增生杂岩带作为祁连造山带的构造单元之一,是研究祁连造山带与柴达木地块构造演化及二者耦合关系的关键地区,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前人对南祁连增生杂岩早古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历史研究相对较少,且缺少相对准确的年代学数据约束。本文通过对南祁连增生杂岩带哈拉湖地区阿腊郭勒岩体二长花岗岩开展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试及热历史模拟,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构造演化特征,揭示南祁连增生杂岩带哈拉湖地区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和山脉隆升过程。结果显示:(1)南祁连哈拉湖地区在中志留世发生一期岩浆侵入事件(425~429Ma),其形成的岩体具有壳源花岗岩特征,产出于同碰撞的构造环境,说明该期岩浆事件是与祁连洋洋壳俯冲结束后的柴北缘地区大陆碰撞过程中的岩浆活动有关;(2)该岩体经历了中志留世至晚泥盆世的岩浆侵位与快速冷却阶段以及晚泥盆世-侏罗纪的构造平稳与缓慢冷却阶段;(3)早白垩世以来的中低温冷却和快速隆升的构造热演化历史。此外,祁连山地区自始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期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有关的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分别位于扬子克拉通核部和北缘的黄陵及汉南新元古代侵入杂岩体的惰性气体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E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分析.定年数据显示,黄陵地区的三斗坪、大老岭岩套分别形成于794±7和795±8Ma;晓峰浅成岩岩套形成于744±22Ma,不仅与震旦系莲沱组底部火山岩年龄相同,且同期热事件普遍记录于杂岩体内其它岩套.汉南杂岩体中五堵门岩体形成于789±10Ma,在分析误差范围内与三斗坪、大老岭岩套相同;天平河岩形成于863±10Ma,这是在扬子北缘首次识别出这期岩浆作用.在扬子陆核和北缘侵入杂岩中还分别发现了≈860Ma和945~931Ma的捕获锆石.此外,740Ma的后期热事件同样记录于汉南杂岩体,表明扬子陆块内部和北缘共同经历了790Ma的峰期中酸性岩浆作用和≈740Ma的后期强烈热改造事件,即事件具有克拉通范围的性质.与天平河岩体岩性相似、年龄相同的侵入岩体已在攀西多处地区发现,说明空间上860Ma岩浆作用在扬子北缘和西缘可能具延续性.作者认为,"晋宁期"具造山性质的构造运动开始的时间应以830Ma为限,于≈790Ma达到了以壳内物质重熔为主的大规模岩浆侵入事件的峰期,并在≈740Ma以短期内地壳运动由剧烈抬升向快速沉降的构造转换为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本次研究成果为探讨扬子克拉通新元古代大规模岩浆作用与同期全球构造事件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同位素年代学约束.  相似文献   

16.
塔什库尔干新生代碱性杂岩造岩矿物化学成分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什库尔干碱性杂岩体主要由苦子干碱性正长岩体和卡日巴生碱性花岗岩体组成,是帕米尔地区最大的新生代碱性杂岩体。本文在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苦子干岩体主要造岩矿物的种属、共生关系和结晶顺序。研究表明,苦子干岩体中的不同岩石类型系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岩浆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平衡结晶作用占主导,分离结晶作用的影响极小。据岩浆房中矿物结晶时的温度和压力条件、矿物的结晶特征及演化趋势,推测岩浆上升速度较快,侵位较浅。  相似文献   

17.
对黄陵花岗岩基英云闪长岩的黑云母、角闪石单矿物进行阶段加热法~(40)Ar-~(39)Ar定年,获得黑云母和角闪石坪年龄分别为837.3±4.2~838.7±4.0Ma和844.0±4.2Ma,属于晋宁运动晚期事件。结合黄陵花岗岩基已有的年龄资料作出英云闪长岩的冷却曲线,显示英云闪长岩经历了850Ma~800Ma的一个岩浆活动时期,并在840Ma~830Ma之间存在一个快速冷却的过程,指示当时处于一种伸展的构造背景下,这一事件可能与位于华南的约825Ma的地幔柱上隆导致的Rodinia超级大陆的裂解事件相互响应,之后岩体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到≈800Ma该期岩浆活动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8.
龙新岩体和夏郢岩体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合带的西南端,岩体中的Ⅰ型花岗岩成因研究对揭示桂东南地区早古生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对龙新岩体的寄主岩和其暗色微粒包体,以及夏郢岩体岩石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Lu-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龙新岩体的寄主岩(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440±2 Ma;龙新岩体的暗色包体(闪长岩)的年龄为441±1 Ma,寄主岩与暗色包体为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夏郢岩体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年龄分别为447±3 Ma和436±3 Ma,说明夏郢岩体至少发生了2期岩浆侵入事件.Hf同位素研究表明,龙新岩体寄主岩和暗色微粒包体的锆石εHf(t)值分别为-3.32~-5.83和-17.89~-1.82,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62~1.76 Ga和1.57~2.54 Ga;夏郢岩体早期花岗岩闪长岩和晚期二长花岗岩的锆石εHf(t)值分别为-15.43~3.03和-4.79~6.82,TDM2分别为1.59~1.99 Ga和0.97~1.70 Ga,指示物源主要来自古-中元古代的地壳物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龙新岩体寄主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寄主岩和暗色微粒包体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及高场强元素;夏郢岩体早期的花岗闪长岩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晚期的二长花岗岩则为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主微量元素特征均与龙新岩体寄主岩相似.根据研究区花岗岩和镁铁质包体的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龙新岩体的暗色包体(闪长岩)为岩浆混合成因,而龙新岩体寄主岩(花岗闪长岩)和夏郢岩体(早期花岗岩闪长岩和晚期二长花岗岩)具有一致的岩石源区和岩石成因,但在后期的成岩过程中存在岩浆混合和结晶分异程度的差异.综合以往对华南地区构造背景的研究,认为龙新和夏郢岩体是在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陆内造山期后,岩石圈伸展减薄,热的幔源岩浆上涌底侵,中-下地壳受到地幔热影响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在源区和基性岩浆经历了不均一且不强烈的壳-幔混合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四川阿布郎当超镁铁质侵入体成岩机制的地球化学约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言胜  陶琰  钟宏  朱飞霖  王兴阵 《岩石学报》2009,25(5):1146-1158
阿布郎当超镁铁质侵入体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康滇地轴中段,安宁河深大断裂之西侧。该岩体呈似同心环状相带分布,基性程度很高,岩体的中心为含长橄榄岩,向外依次过渡为含长辉橄岩、辉橄岩及斜长辉橄岩,边缘带斜长橄辉岩。在岩体的边缘带附近存在明显的Cu-Ni-PGE矿化。随着近年来矿产价格的走高和国家对地质普查工作的力度加大,阿布郎当岩体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该岩体在地质勘探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在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文对阿布郎当超镁铁岩体进行了系统的主要造岩矿物成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铂族元素含量的分析,讨论了该岩体的原始岩浆和地幔部分熔融程度,并对成岩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阿布郎当超镁铁质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构造-岩浆活动产物,成岩原始岩浆为苦橄质岩浆,由类似于洋岛玄武岩岩浆源区成分的地幔经18%左右的部分熔融形成。在岩浆上升过程中,最先结晶的镁铁矿物由于岩浆的流动而集中于岩浆管道的中央,于是形成各种岩石的环带分布。当岩浆上升侵入阿布郎当岩浆房以后,发生了以橄榄石为代表的镁铁矿物的堆积,与此同时,岩浆在岩浆房内继续进行着结晶分异并且还可能与围岩发生了混染,导致岩体边缘相附近出现了硫化物的熔离。在后期的地壳运动中,阿布朗当岩浆房露出地表,即今天所见到的阿不朗当超镁铁质岩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吉林红旗岭1号和7号岩体中含矿超镁铁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进行了详细研究。两岩体的主要造岩矿物为贵橄榄石、古铜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和金云母。岩浆的暗色矿物结晶顺序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与镜下实际观察一致,是岩浆在不同深度结晶的产物。原始岩浆来自上地幔,两岩体进入高位岩浆房中的熔体的MgO含量分别13.98%和14.22%、Mg#值分别为72.22和71.05,为含水的高镁的苦橄质玄武岩浆。深部岩浆房深度距地表约26~27km,岩浆房内的结晶温度介于1280~1379℃之间,即结晶于下地壳中。岩浆由深部上升到高位(浅部)岩浆房中的过程是近绝热的,也是快速完成的。岩浆可能经历了两次岩浆房的演化过程,岩浆在上升到高位岩浆房之前,在深部曾经历了较短时间的橄榄石和少量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但在高位岩浆房中混染了地壳物质,与此同时,还经历了同源岩浆混合作用以及岩浆过冷却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岩浆体系中成矿元素含量增高以及硫达到饱和状态,使金属硫化物熔离并晶出,从而使岩体发生铜镍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