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继1996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之后,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2000年8月6日至17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市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地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三个千年挑战。与上届大会相比,本届大会专题讨论会内容中以“成矿作用”专题替代了上届的“造山带”专题;学科分组讨论会由上届的22个学科增加到27个,新增加的5个学科为:实验岩石学,变质岩石学(上届与前寒武纪地质学列在一个学科内),遥感,大地构造、板块运动及区域地球物理(与上届的勘查地球物理分开),地质年代学及同位素地质学。参加第3…  相似文献   

2.
第29届国际地质学大会理事会于1992年8月24日在日本京都作出决议,第30届国际地质学大会将于1996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第30届国际地质学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大陆地质学”,主要内容包括:与大陆有关的构造地质、矿产资源、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预防,以及它们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大陆是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场所;大陆地质是当今地球科学的前沿,是解决全球地质问题的关键。因此,关于大陆地质的探讨与交流,对地球料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第30届国际地质学大会学术交流的初步设想是:交流内容按学科编排;主要考虑传统学  相似文献   

3.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到8月28日最后一条野外地质考察路线结束,历时23天。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三个千年  相似文献   

4.
吴淦田  张达等 《地质论评》2001,47(4):446-447432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至17日在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召开。与以往国际地质大会一样,构造地质学的研讨是大会讨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次大会在一般学科讨论中以构造地质学为专题进行了4个方面的讨论。它们是岩石变形机制、大陆地区的伸展构造、岩石圈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5.
刘铭全 《地质论评》1980,26(3):274-275
国际地质大会(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简称IGC)创始于1875年。创立委员会主席为James Hall,秘书为T.Sterry Hunt。1878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一般每隔4年召开一次,至今已开过25次会议.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1980年7月7—1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我国将派代表团参加。为使读者对国际地  相似文献   

6.
大会概况: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约3705名,分别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181名是中国(不含台湾)代表。大会共收到并发表论文摘要6139篇,其中5705篇(分146个讨论场)参加学科讨论,434篇(分59个讨论会场)参加专题讨论。会议期间有14位中国地质学家被邀请主持学术讨论会;50余位中国地质学家应邀在各种讨论会上发言。大会安排了7条会前野外地质考察路线,9条会间野外地质考察路线和14条会后野外地质考察路线;7000余人次参观了地质展览会。本届国际地质大会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性发…  相似文献   

7.
全国"数学地质前沿课题和发展趋势研讨会"报道本次会议于1994年11月10~12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这次会上讨论了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数学地质分组的有关筹备工作,交流了近年来各行业、部门数学地质工作的成就和学术成果,展望了21世纪数学地质学...  相似文献   

8.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4年8月20日至28日在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从地中海看全球地质复兴——地质学、自然灾害和文化遗产。会议有来自141个国家和地区的地质学家代表共7414余名,大会共收到各类科技论文6000余篇,我国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共有486人。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地质矿产厅组团参加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江苏省地质矿产厅组成十五人代表团参加了1996年8月4日一8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是第一次在我国召开的国际地质大会,也是世纪之交的国际地质大会。这次大会肩负总结二十世纪...  相似文献   

10.
据外刊报道,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1989年7月9—19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该届大会由美国全国科学院和美国地质调查所主办,预计有6000多位地质科学家参加。国际地质大会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发起,每四年召开一次。它的宗旨是促进地学领域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发展。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已于1984年在苏联莫斯科举行,日本申请在1992年主办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  相似文献   

11.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4年8月20日—28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本届大会很有特色,其主题非常新颖——“从地中海地区走向全球的地质复兴:地质学、自然灾害和文化遗产”。来自全球近12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名地质学者相聚在文艺复兴时代的起源地,就地质学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全球环境变化、预防地质灾害、地质科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2.
省地质学会召开工作会议──传达贯彻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中国科协“五大”及省科普工作会议精神1996年10月29日至31日,四11;省地质学会在水电成勘院召开了第14次学会工作研讨会。学会各专委会、地(市)州学会和基层学会代表6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  相似文献   

13.
1 概述 2008年8月6~14日在挪威奥斯陆召开的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比较行星学与撞击构造是相比过去国际地质大会发展较为迅猛的领域,受到了更多国家的关注,研讨的深度和广度也有非常大的变化.笔者未参加2004年在意大利召开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所以无从比较其具体变化,仅从会议报告内容而言,均是近年来的新发现和新认知.比较行星学与撞击构造领域共分五个专题讨论会,分别是:比较行星学进展、火星和金星的地质学、从气体和尘埃到星球、月球的起源和演化以及撞击构造等.大会共有论文63篇,宣讲了38篇,展讲了25篇,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的关注,是大会最为鲜明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地质论评》1980,26(4):375-376
第廿六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80年7月7日—7月1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同时纪念国际地质大会成立一百周年。国际地质大会(IGC)于1878年成立。它的首届大会就是在巴黎召开的。当时参加的国家有23个,出席310人。以后每三、四年举行一次,至今已是第廿六届大会。这次大会在它成立一百周年之后又回到巴黎举行有着特殊的意义。世界各地的地质学家都热  相似文献   

15.
第四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于1982年12月10至15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我国工程地质代表团由中国科学院、地质部、水电部、冶金部、煤炭部、化工部、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兵器工业部、铁道部、国家地震局、贵州省建委等12个部门代表22人参加了大会和理事会活动。这次大会的议题和讨论大体上反映了国际工程地质学的现状和近年来的进展、有些问题值得我国工程地质工作者注意和借鉴。本刊将陆续发表介绍大会情况的有关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1991年9月22日至27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了第12届国际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和地质大会。来自21个国家的2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国武衡、杨遵仪、金玉玕、杨基端、李文恒、尚冠雄、关世桥等8人参加。第11届大会主席武衡在国际常设委员会会议上宣布大会准备就绪,郑重地向本届大会主席S.Archangelsky博士移交工作。金玉玕代表第11届大会中国学术委员会主席杨敬之在开幕式上致开幕词。 这次大会是60多年来第一次在南半球举行国际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和地质大会,冈瓦纳大陆,尤其是南美洲晚古生代地层和地质成为大会的中心议题之一。近30年来,南美古生物学者和地质学者在  相似文献   

17.
刘家仁 《贵州地质》2004,21(4):F003-F003
2004年8月20日~28日,第三十二届国际地质大会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城佛罗伦萨隆重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从地中海地区看全球地质复兴——地质学、自然灾害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委会召开学术讨论会为迎接30届国际地质大会明年在北京召开及筹备参加省地质学会的四川地质工作“八五”科技成果交流会,构造地质专委会于4月7日至8日在成都理工学院召开了1995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及青年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9.
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1992年8月24日—9月3日在日本京都举行。这是首次在亚洲国家举行的国际地质大会,这对促进亚洲地区的开发和研究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1990年12月发出的大会第一号通知的回函,到1991年4月1日已有4078人申请参加大会。中国有289人申请参加这届大会。1989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中国地质学会已申请举办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这一申请将于京都这届大会上正式批准。  相似文献   

20.
第九届国际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同位素地质学大会(ICOG-9)于1998年8月20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五大洲2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同位素地质学及相关科学专家参加了这一盛会。这是本世纪最后一次ICOG大会,又是第一次在中国召开的ICO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