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络平台的设计和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是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试点之一,同时也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和前沿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服务。该系统平台(GEODATA)是一个分布式的数据交换体系,总体设计思路是利用元数据整合分散的地学数据资源,通过业务逻辑的技术封装提供地学数据的网络共享。设计的GEODATA体系是一个五层结构,即门户层、共享业务层、核心服务层、资源管理层和网络平台层,具体的业务逻辑处理功能被分解为13个功能模块。GEODATA的研发技术路线包括总中心和分中心两大部分,其中总中心采用“地学数据超市”理念进行功能组织;分中心基于Web Services技术,采用分布式数据管理的模式进行设计。两者的业务逻辑基于元数据的生命周期被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GEODATA原型系统利用J2EE开发,实现跨平台部署。应用实践表明这种平台构架模式非常适用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2.
"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数据汇交进展与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汇交对于促进科学数据的整合集成,增强国家科技投入的效益,提高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充分研究,科技部基础司选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作为试点,于2008年启动数据汇交工作,并专门成立数据汇交中心。2008年,按照数据汇交计划制定、数据汇交准备、数据实体汇交、数据共享服务4个阶段的工作流程,分"已结题"、"即将于2008年结题"和"在研"3种类型开展汇交工作,完成了24个结题项目的数据汇交,汇交数据总量超过620 GB。为了保证数据汇交的可操作性和规范化,数据汇交中心制定了包括核心元数据规范、数据文档格式等7项标准规范;研制了数据汇交软件工具;建立了海量数据存储环境;设计开发了数据汇交共享服务网络平台。面向数据服务进一步的需要,分析了已汇交数据情况,具体分为5种类型,即定点长期监测和野外定点调查类、区域调查和统计分析类、模型计算类、试验化验分析类、客观或主观描述类,并提出了相应的数据展示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推动国际合作数据规范化、审批流程化和成果共享化,全面提升外事管理、国际合作、信息服务、数据分析效率等能力迫在眉睫。以地质调查国际合作信息化业务体系建设为目标,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空间分析方法、数据库等信息手段,以国际合作数据流为驱动,设计了国际合作业务数据模型,通过Flex富客户端技术研发用户交互界面,调用天地图API接口实现国际合作数据空间化。经过研发与升级完善,完成了国际合作三层体系架构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对全局国际合作各类出访来访计划的申报、下达、执行、成果汇交全流程管理。基于WebGIS技术辅助国际合作计划的可视化管理与精准信息服务,利用移动通讯技术实现国际合作业务办理信息提醒与督促,是信息化技术在国际合作管理、服务中的全新尝试。国际合作业务信息化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了国际合作管理和服务能力,有效推动了国际合作成果的共享共用,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为国际合作管理与业务发展提供信息支撑与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煤炭地质保障系统对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煤矿地质保障系统开发面临数据来源多样、地质监测系统集成开发语言不统一、定制化软件导致地质保障平台在不同煤矿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微服务的地质保障系统开发架构,架构分为3层,分别是应用层、平台层和基础设施层。微服务的地质保障架构规范了开发过程,简化了使用的技术栈,优化了系统集成开发流程;将通用的技术业务固化在开发架构,将需要集成的地质类子系统等专业属性强的业务通过微服务方式进行开发和部署运行,降低了开发、集成难度;使用Docker技术封装微服务镜像,让微服务的部署运行不再受到运行环境的影响,提高跨平台移植性,降低了系统的部署难度,缩短了部署时间。微服务地质保障系统架构在唐家会地质保障系统中的开发实践证明:架构的应用改变了现有地质保障类软件的开发模式,通用业务与专业类业务分离,以微服务的形式实现多专业应用集成,便于多团队并行开发,提高工作效率;微服务实现了系统内部各功能之间的高内聚低耦合,不同方法的钻探、物探等专业功能开发可独立完成,使后期运维、修改的可控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22,(2):327-331
近年来对城市地质大数据的应用和管理主要体现在云平台的建设方面,本文主要从虚拟设备层、云计算层和应用层所构成的城市地质大数据云平台阐述了对地质大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应用,其中虚拟设备层可以对不同数据的格式进行统一化管理以及数据之间的互相访问;云计算层能够对虚拟设备层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功能服务,同时可通过预留服务接口的方式可实现信息的交换和数据共享;应用层主要目的是对筛选出来的有价值数据进行分析及应用。通过构建的城市地质大数据云平台可对城市进行智能化管理,其主要应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城市空间规划与管理、智慧医疗和缓解城市交通。研究和利用城市地质大数据的组织结构,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还能够避免城市地质工作的重复投入,避免"数据孤岛"现象,使各种城市地质数据之间进行有效碰撞。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城市地质大数据的应用和管理主要体现在云平台的建设方面,本文主要从虚拟设备层、云计算层和应用层所构成的城市地质大数据云平台阐述了对地质大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应用,其中虚拟设备层可以对不同数据的格式进行统一化管理以及数据之间的互相访问;云计算层能够对虚拟设备层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功能服务,同时可通过预留服务接口的方式可实现信息的交换和数据共享;应用层主要目的是对筛选出来的有价值数据进行分析及应用。通过构建的城市地质大数据云平台可对城市进行智能化管理,其主要应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城市空间规划与管理、智慧医疗和缓解城市交通。研究和利用城市地质大数据的组织结构,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还能够避免城市地质工作的重复投入,避免"数据孤岛"现象,使各种城市地质数据之间进行有效碰撞。  相似文献   

7.
基于WebGIS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系统设计要点和系统功能特点,并对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系统采用部署灵活、扩展性强的三层体系结构,基于模块化思想进行设计与实现,以分布式架构集成异构的数据源,并建立了模型库管理决策模型。系统以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数据数学模型为核心,应用数据库技术、基于FeatureBase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了融合通用地理信息功能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业务功能的分布式软件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分析、决策、发布的一体化平台。现场实施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能有效为职能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和信息发布服务。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分布式海量影像分发服务,提出了基于J2EE的分布式海量影像数据分发服务架构,并重点探讨海量影像数据的索引、影像分发服务的多级缓存、基于服务集群的分发服务等关键技术,最后利用VC++6.0、EVC++4.0、Jbuilder2005等开发工具实现了海量影像动态分发服务系统,分别在局域网和海事卫星网络两种网络条件下进行了实验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浅谈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上海模式在湖北黄石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支撑。但是,地质资料的分散保管、各自利用的现状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的需求。上海市地质资料汇交机制具有以下特点:(1)将城市勘察地质资料纳入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主流程,从机制和制度上保证了城市勘察地质资料的正常汇交;(2)建立了城市地质建模和三维可视化方法;(3)建立了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机制;(4)建立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机制,上海市地质调查院以地质需求为导向,加强地质资料集群和深度开发服务。同上海市相比,黄石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具有独自特点:将地质数据分为11类,计100多个数据类型;建立了矿业城市和地级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和标准体系,在城市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业城市矿政管理与服务模型;对地质资料进行了分步集群化,即地质资料目录收集齐全→地质资料收集、汇交齐全→建全试点数据库→建好地质三维模型→地质资料、数据、图形、模型的管理和分析评价;建立了黄石市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还有待完善。黄石市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的建立及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技术方法,对全国矿业城市和地级市城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的开展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日,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工作再次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双保工程”2011行动成效显著单位。据了解,辽宁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以“保护资料、保障发展、服务社会”为核心,以“统一汇交,公开利用,保护汇交人合法权益”为主线,为全省矿政管理,“双保工程”、国土资源调查规划等重点项目提供大量翔实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2005年,该中心在全国率先建立《辽宁省地质资料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