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健康协调,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以流域为单元的全国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重点部署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全国地下水位统测、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重点地区水平衡研究、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智慧服务系统建设、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工作任务。2019年以来主要取得七方面进展,包括研究编制了基于生态优先理念涵盖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洋水的《地质调查支撑服务水资源管理总体设计》,引领了地质调查转型发展;高效运行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数据对外实现全面共享服务,有力支撑了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和科研等领域地下水管理与研究研究;建立了较完善的全国地下水位统测网络,统测点达5.6万个,准确掌握区域地下水流场年度变化;建立了全国地下水年度调查监测评价工作机制,实现地下水资源量、储存量及变化量年度出数;探索开展海河流域等重点地区水平衡研究,掌握了区域水平衡状况、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资源变化过程及其互馈机制;搭建全国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智慧服务平台,初步建立多要素的全国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数据库,研发了地下水资源在线评价系统;高质量完成扶贫找水任务,有力支撑服务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是现代生态保护思想的重要部分。以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采用综合调查等手段,重点研究了水环境、草原及矿山环境生态保护措施及恢复技术。结果表明:川西北阿坝州主要面临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和森林破坏等生态问题,人类工程活动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以及增加水污染相关政策是水环境生态保护的基础;通过建设处理湿地、生态漂浮浮岛,以及使用再生水进行补给等手段能够有效恢复草原水质;提出了矿山采空区土地处理措施和植被恢复措施,复垦监测是评价矿山环境恢复效果重要手段。本研究成果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英爱文 《水文》2006,26(3):63-66
地下水既是不可或缺的水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与环境支撑要素,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本文叙述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回顾了我国地下水监测的历史,分析了目前地下水监测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全国地下水监测规划》的主要目标和全国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的主要成果,简要分析了部分流域第二次水资源评价中地下水资源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对青海省三次水资源量评价差异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强  李其江 《水文》2019,39(4):57-62
水资源调查评价是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前期论证、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的重要基础工作。总结和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区域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意义。继承前两次青海省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基础,改进了评价方法,丰富以往评价内容。对三次评价过程中的主要差异问题进行梳理,针对西北地区资料条件普遍较差及省内柴达木盆地、青海湖流域评价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围绕国土资源部履行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职能的要求,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民生为目标,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支撑计划",统筹部署和推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灾害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取得一批重大进展。1.开展区域与专门工程地质调查评价,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提供地质安全保障。通过活动断裂调查、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定量力学计算等研究,提出了木寨岭隧道优化断面形状和参数,解决了在建兰渝铁路的"卡脖子"问题,确保兰渝铁路的顺利贯通;考虑构造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矿山开采活动中地下水与生态环境保护是需要综合利用多学科思想与理论解决的难题,仅从采矿工程学角度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文中从生态水文地质学的角度,针对陕北采煤安全必须疏排水和陕北能源基地建设亟须水资源支撑的现状,提出了通过充分地利用煤田地下水满足强劲用水需求来保护水资源的对策,并从矿区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循环条件出发,根据矿区植被生态风险区划、采煤影响地下水区划,提出了建立保护矿山水资源的采煤秩序、不同阶段地下水保护与开发利用区划以及矿山掘进过程中保护性开采地下水的水源地布局规划原则与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积极探索地质调查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的新举措、新机制,丰富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升级的实践经验,2017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组织实施了“承德市生态文明示范区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 项目和工程。通过需求对接、野外调查与勘察、室内评价与编图等系列工作,初步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认识: ①基本查清了承德市水、土、地质遗迹、生态等自然资源禀赋特征和环境本底条件,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林草湿地等地质问题及潜在风险; ②从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综合调查评价、全域生态文化旅游新格局打造和林果业种植结构优化等方面,探索了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的地质支撑服务模式; ③基本查明了地质建造对农业和生态格局的控制关系,据此提出了耕地资源和植树造林的优选区域; ④以双滦区为例,探索了地表基质层的分布特征,为宜林、宜耕、宜草提供了理论基础; ⑤提出了基岩山区矿泉水成因模型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调查评价工作方法。该工程取得的初步进展及成果为承德市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与系统修复、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等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探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角度,较系统地探讨了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对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中相关且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辨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生态缺水是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最直接的依据,而生态需水、生态储水的计算评价则是确定生态缺水的基础.通常,生态系统的水资源配置,必须在区域生态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生态目标,然后进行生态需水估算、生态储水评价、生态缺水评估,并通过生态用水的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榆林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煤炭资源不合理的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造成巨大破坏,严重威胁着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将水资源放在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所组成的复合系统中进行整体研究,构建地下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模型,可以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发利用规划、管理决策、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地区在水资源、环境和经济目前处于不协调阶段,经济发展较快,但水资源相对贫乏,经济的发展对环境造成很大有破环并且对于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投入的资金较少,采矿区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韩嫣然 《地下水》2019,(1):156-157,186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为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包含了社会、经济,生态、水质等诸多方面,构建主要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对唐山市进行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法能够较全面解水资源承载力变化中精确的因子信息,遴选的9个评价指标自变量与因变量呈现依据关系,符合唐山市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及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调控措施。从灌区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循环转化规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与方法和水文生态4个方面,对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内灌区水资源配置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保护政策落实不到位、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制不健全、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实用性不强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建议加强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政策与机制、变化环境下水资源循环转化规律、水资源承载力基础理论与评价新方法、水文生态调控技术、水资源实时风险调度与智能化管理技术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耦合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经济理论的生态需水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述生态需水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经济理论,提出了基于生态经济思想的生态需水概念,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生态经济领域中的生态价值理论,确定不同生态需水量条件下的生态价值,进而通过水资源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合适的生态需水量,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的具体步骤进行了说明,认为由该法所确定的生态需水量符合客观实际,可以作为生态建设过程中生态需水研究的方法之一.该法通过水资源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联系在一起,对于研究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资源利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计划是我国继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之后一个新的国家地球化学填图计划,该计划实施20年来,在支撑土壤环境污染防控、土地资源管理、国家重大立法、精准扶贫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显著拓展了地质工作服务链。本文从计划的提出背景、项目的组织实施、主要进展、调查技术的进步和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与质量控制方案的完善等方面回顾了该计划的发展历程。从全国耕地地球化学状况、全国省会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中国主要淡水湖泊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中国主要农耕区20年来土壤碳库变化4个方面对调查成果做了全面总结。全方位介绍了调查应用成果在土地管理、土壤污染防治、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脱贫攻坚、地方病防治、油气勘查、固体矿产勘查等7个领域中的应用。并在调查技术革新、评价方法创新和调查与研究融合三个方面对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国西北地区地表水资源有限,地下水则成为重要的备用水资源,而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过程及其耦合模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科学评价的基础,因此,为了准确反映塔里木河下游间歇性生态输水后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为例,基于Boussinesq方程建立了改进的地下水动力学(GH-D2)模型,模拟了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典型断面地下水对全时段(2000-2015年)间歇性生态输水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尽管Boussinesq方程的GH解能较好地模拟地下水位的瞬态变化,但模拟地下水位多年变化的结果并不理想,而改进的GH-D2模型考虑了间歇性生态输水对地下水位变化的滞后效应,对长时间尺度地下水位变化的模拟具有较好的效果。与GH和GH-D1模型相比,GH-D2模型模拟的地下水位值更接近于观测值,这将对塔里木河下游实施科学合理的生态输水计划以及生态恢复和重建策略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地表基质综合调查评价是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和服务宜林宜草、宜耕宜荒的基础性工作。关于地表基质综合调查的理论基础、目标定位、科学内涵、填图方法及分类分层等是目前探索的焦点与热点。文章在近年来承德生态文明示范区地表基质综合调查与多尺度填图的基础上,结合全国不同典型地区地表基质调查研究试点工作,进一步厘清了地表基质的科学内涵与支撑服务目标,建立了地表基质第三级分类方案和填图单元及命名方式,提出了地表基质调查中生产层、生态层和生活层的深度范围,最后从支撑塞罕坝地区植树造林和坝上地区狼毒草生态防治两个案例揭示了地表基质对植被群落的约束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深入理解地表基质的科学意义和开展全国范围的地表基质调查、监测、评价、区划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7,(4)
为科学优化配置城市水资源,应对水资源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对城市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以我国北方某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影响城市水资源需求量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遵循水资源利用发展演变趋势,结合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及ARIMA模型,针对未来城市水资源需求量实施预测。同时,综合考虑水资源利用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基于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针对城市水资源需求实施优化配置。研究可为国内其它城市水资源需求评估与优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周斌 《水科学进展》2017,28(3):472-47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是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后首批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该专项立足中国水资源安全形势和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以提升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科技支撑能力为目标,通过全链条创新和全景式布局,凝练了现阶段中国水资源安全领域亟需解决的重点研究任务。深入分析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的总体布局、科学目标、主要任务和立项情况,剖析了2016年和2017年项目立项和申报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讨论了下一步支持的重点任务方向,对于加强重点专项项目的立项、申报和管理,保障总体目标实现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到理论、技术、经济、生态和社会方面的复杂问题,要解决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和国际合作。国际水文计划(IHP—International HydrologicalProgramme)就是整个联合国系统为促进世界范围内水资源合理开发与管理而组织的一个长期国际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9.
王蒙  孙楠  王凯燕 《水文》2016,36(6):35-41
基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针对南通市沿海5县、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与供给量的矛盾问题,利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和层次分析法,从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四方面选定16个指标,构建了4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地水资源的支撑能力处于中等偏低,水资源满足发展的供需能力有逐渐变差的趋势;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充分,压力有超载的趋势,如果不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研究区的水资源将会出现供需紧张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九大计划之一,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调查,按调查监测内容不同在全国部署了重要活动构造与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工程、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生态脆弱区和特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程、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主要含水层水质综合调查工程以及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等6个工程。文章简要介绍了该计划自2016年实施以来,各工程在解决基础地质与资源环境问题、服务国家需求、科学理论创新与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