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丰宁牛圈银金矿床构造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圈银金多金属矿,华北地洼北缘。成矿条件明显受燕山晚期地洼活动-陆壳伸展运动所形成的断裂构造和火山机构控制,矿床呈隐爆角砾岩筒状,具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特征。  相似文献   

2.
兰坪—思茅盆地红层铜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兰坪—思茅地洼盆地中新生代红层铜矿可分为三个成因类型:沉积型,沉积-改造型和改造型。它们呈“层—梯”式产出。在成因上与热卤水活动有关。在分布上受澜沧江断裂和中轴断裂控制。微量和稀土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成矿热动力与成矿期区域性幔热异常和强烈的构造活动有关。矿床形成于两个时期,即地洼初动期的沉积—成岩矿化期(T_3-E_1)和地洼激烈期的改造成矿期(E_2)。其中,改造成矿是本区铜矿最重要的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地洼型造山运动与金矿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内地洼型造山经历了汇聚型到离散型的转换,造成早期断裂的重新活动,并引起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控制了金矿成矿的时空分布(过渡际成矿作用),形成了45个Ⅳ级大地构造单元。金矿受层位控制明显,前地洼阶段的金矿化使金在一些地质体中初步富集。地洼阶段的(叠加)金矿化主要发生在离散型的地洼型造山过程中,对省内金的工业矿床的形成起到决定作用。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和不同型式、不同规模、不同期次的构造活动是金矿成矿的必要条件。分析了金矿床的形成机制,并指出了找金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硅藻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大地构造条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硅藻土矿床主要赋存于地洼余动期亚构造层中;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华夏期地洼区和西南部中亚期地洼区。根据游离SiO2来源及成矿作用特征,可划分出火山沉积型及陆源沉积型等两种矿床成因类型。通过成矿大地构造条件分析发现地洼余动期最有利于硅藻土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全球锑矿床成矿学基本特征及超大型锑矿床成矿背景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全球锑成矿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编制了全球锑成矿图。研究表明全球锑成矿的一般规律具以下特点:锑成矿与大陆型壳体的构造发展阶段及演化程度具显著相关性,全球锑矿床可划分为地槽型(或古地槽型)和地洼型两种基本大地构造类型;锑成矿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不均一性,成矿主要集中于大陆壳体较晚地质历史(中、新生代)的地槽区和地洼区;锑成矿是地洼区特征性成矿之一,往往在分异,演化程度较高的地洼区内形成锑成矿高峰;沿与深部上地幔关系密切的浅部碎裂岩断层带以中─低温热液交代或充填的方式富集是地洼型锑成矿的基本型式。最后文中对超大型锑成矿富集特殊性与非超大型锑工业富集的一般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唐铭 《矿产与地质》1992,6(5):387-392
火山、次火山岩型银矿床储量约占全国银总储量的80%,是我国重要的银矿床类型。该类型矿床均分布于地洼区的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结合地洼构造单元分区,将47个银矿床划分为东南、华中、五台—南兴安岭、吉辽、额尔古纳和滇西等6个银成矿区带。运用地洼成矿理论,初步总结了火山、次火山岩型银矿床产布,矿物组合,赋存形式和载体矿物以及成矿机构等方面的基本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河南大河铜矿成矿特征和深边部及外围找矿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地洼学说成矿学理论为指导,据地物化资料,研究大河铜矿的地质背景、成矿特征,并对其深边部及外围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大河铜矿所赋存的二郎坪群细碧-石英角斑岩建造属二郎坪裂谷活动的产物,铜锌矿初始矿化发生于晚元古代或早古生代,地洼阶段的叠加矿化(构造叠加改造)对矿床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矿床属于构造-流体再造富集型多因复成矿床.矿体在平面和剖面上均呈雁行式排列,是剪切作用所形成局部张应力的产物,构造是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矿床所处的地质背景和类型对成矿有利,矿区深边部及外围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中亚独联体五国铀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亚独联体五国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中亚大陆地壳构造单元 ,其中分布着大批砂岩型铀矿床和碱交代岩型、含铀煤岩型、含鱼残骸泥岩型和碳酸盐岩型铀矿床 ,计百余个。这些矿床的铀储量约占全球总工业铀储量的30 %。文中划分出8个铀矿域 ,编制了各铀矿域的成矿大地构造剖面 ,并进行了对比研究 ;对上述五种主要铀矿床类型的成矿学特征作了概述 ;归纳出四种铀成矿大地构造模式 ,指出除地台型模式外 ,其余的地槽 +地洼型、地台 +地洼型、地洼型等三种模式均与地洼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密切相关 ,甚至是形成工业铀矿床最至关重要的背景因素。文中最后还对中亚型和华夏型地洼铀成矿学的异同特点 ,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云南澜沧老厂地洼型银铅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澜沧老厂地洼型银铅矿床的主要成矿物质铅锌银铜主要来自地洼期隐伏岩体,其次是来自地槽构造层(围岩),其中火山岩仅可能提供部分锌;成矿时间为87~50Ma,形成温度为200~350℃;成矿热液为以金铜系列初始岩浆水为主,伴有大气降水掺加;铜与铅锌银不关联。该矿床不是地槽阶段海西-印支期的火山沉积矿床或远成中低温热液矿床,而是地洼阶段燕山晚期至喜山早期形成的与地洼隐伏岩体有关的中偏高温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10.
铜鼓塘铜(银)矿床是一个隐伏富矿。主要形成于地洼期。具有控矿因素复杂、物质来源多,成因类型多,多期多阶段成矿等特征,应属地洼型多因复成矿床;且地洼区的地壳演化,地幔活动、矿源层(岩)的广布、叠加、改造矿化则是形成富铜(银)矿床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华南铀成矿期及其特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勤五 《矿床地质》1989,8(3):14-20
本文从地洼构造与成矿学的角度,论述了华南铀成矿期及其特征。根据162个铀矿石同位素年龄资料统计,把区内划分为四个成矿期。同时指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华南比较重要的聚铀期,所形成的火山岩型铀矿,是地洼型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强烈阶段的产物;晚白垩世-老第三纪是华南铀矿的高峰期,矿床类型多,分布广,铀矿与该处地洼型构造-岩浆活化作用进入激烈与余动交替阶段密切相关;其他成矿期铀矿化相对较弱。最后,探讨了该区四个成矿期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试论湖南境内喀斯特洞穴发育及成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湖南境内喀斯特洞穴,因大地构造发展的差异,使洞穴发展不平衡。据洞穴发育时代,分为六个成洞期,并对地洼区洞穴形态,成洞条件,洞穴类型等做了论述。同时对地洼洞穴矿床特征,成矿机理,矿床分类及洞穴矿床演化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地洼区洞穴发育及洞穴成矿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洼学说对成矿学的贡献很多很大,现已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大地构造成矿学派之一,地洼学说对成矿学最突击的贡献,是创造性地从地壳大地构造单元中划分出地洼成矿区,并与地槽区、地台区并列,成为一种新型的大地构造矿区。因而扩大了找矿领域,指明了研究的新动向,获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地洼学说对成矿学的又一突击贡献,是提出多因复成成矿论及多因复成矿床。陈国达教授的著名论文《从地壳演化规律看多因复成矿床及其形成机理》,指出这类矿床具有多成矿阶段、多物质来源、多成因类型、多成矿作用及多控矿因素的五多特点,是多阶段多期次成矿作用的综合结果。这一理论已广泛运用于成因有争议的矿床研究。解决了多年争论不休的学术问题,指明了新的找矿和研究方向。由于地洼学说在成矿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地洼成矿区的时代,已从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推延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洼成矿区的空间分布,由亚洲、欧洲、非洲,扩展到北美洲、南美洲和澳洲等世界各地。地洼学说使成矿学研究引向深入,有许多领域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4.
亚洲大陆型壳体的活化(地洼)构造与成矿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亚洲大陆岩石圈自古生代末起,相继在各个壳体发生活化,广泛形成地洼体制活动带,是亚洲大陆岩石围演化一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在全球构造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当代地球科学中的前沿课题。从壳体大地构造这一新思路分别对地洼体制构造单元在亚洲大陆的发生时代、分布范围、类型、发育特点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亚洲大陆地洼构造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主要矿种组合、主要矿床类型及其与其它大地构造类型的差别;亚洲地洼型成矿作用与多因复成矿床及超大型矿床的关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专门论述。有助于正确认识亚洲大陆广泛分布的有色、稀有金属内生矿床,以及泥炭、褐煤、油气田的构造类型特点、分布规律及其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湖南地洼型金、银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湖南地处中国东南地洼区的北西缘[1977,陈国达],区内发育有地槽、地台、地洼三大构造层,境内跨越了两个二级构造单元:东部为湘赣地洼系,具有“槽-洼”双层结构特点。省内金、银矿产资源丰富,据资料统计,金矿床(点)865处。银矿床(点)110多处,是我国黄金、白银资源的重要基地之一,其金、银的成矿,具有地洼型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6.
分布于粤北地区的以黄铁矿为主体的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尽管其地质和地球化学特点有一些差异,但仍具有一系列相似的成矿特点。它们的形成均经历了地台和地洼两个成矿阶段,并具有多成矿物质来源和多成矿作用方式的特点,它们构成了一个地台矿源层+地洼矿床叠加富集(及部分地洼活动改造富化)的多因复成矿床系列。其空间结构特点及分布规律严格受韶关—四会古断拉谷的生成、演化、运动和活化规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铜陵地区位于华中地洼区,苏鄂地洼系。具工业价值的金矿床多赋存于地洼期次一级构造以及它们的交汇处,这是本区构造控矿的特点。近矿围岩以地台型碳酸盐岩为主,矿体明显受地层层位控制。与矿化有关的侵入岩,主要形成于地洼期(燕山早、中期)。岩体形成后叠加了成矿热液的多次活动。金的成矿作用及金矿床的形成,通常与含金丰度相对较高的地台构造层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它们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可认为是矿源层(Source beds)。本区各主要矿床是以地洼型岩浆期后热液作用为主的多因复成层控含金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18.
陆相红层型铜铅锌矿床与红层盆地热卤水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兵 《中国地质》2018,45(3):441-455
新疆乌恰县乌拉根超大型铅锌矿是中国发现的首个产于陆相红层盆地中的红层型铅锌矿床,对其成矿作用及成因有多种不同认识,但都将其归入现有的一些矿床类型,如喷流沉积型、砂岩型等,却均不能反映其独特的成矿环境与成矿作用。为此,在广泛收集和研究全国陆相红层盆地及其矿产的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含矿建造、矿床特征、控矿因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等方面对比分析,认为乌拉根铅锌矿与中国大量产于陆相盆地内红色建造中的红层铜矿,在矿床特征、控矿条件、矿床成因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均为陆相红层盆地热卤水作用的结果,是同一类型的矿床。红层型矿床是地洼区的特有矿产,是地球地质演化到地洼阶段才出现的新的矿床类型,陆相红层盆地热卤水作用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成矿系统,因此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矿床类型——红层型矿床是合理的,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铅锌矿找矿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19.
鸡笼山金铜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笼山金铜矿床是新近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床,由于具有矿化范围小、储量大等特殊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笔者通过野外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对鸡笼山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探讨了成矿作用过程。 1 成矿地质特征概况鸡笼山矿床位于湖北省阳新县境内,为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鄂东南成矿区中的一个重要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中地洼区苏鄂地洼系阳新地穹列,大地构造发展边上至少经历了地槽、地台和地洼等阶段。前震旦纪处于地槽以及前地槽发展阶段,区域上未见同期构造层出露。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处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的地台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套  相似文献   

20.
万洋山—诸广山复式花岗岩带,经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受到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深部构造控制。岩带内北东、北北东、东西、南北及北西向五组线型断裂构造及规模不一的中心型环状构造发育。铀成矿的时空分布,受中生代南北向和东西向构造-岩浆活动带交汇区的宏观制约。矿床定位与中心型小环状构造交切及不同方向的线型断裂交叉密切有关。矿源既来自铀源层和花岗岩,也来自上地幔岩浆源。区域内地质-成矿事件复杂,经过了槽、台、洼三大演化阶段。地洼阶段构造-岩浆活动次数最多,最强烈。铀成矿作用形成于地洼阶段中晚期,即白垩-第三纪。铀成矿以内生热液(热水)为主,叠加有后生淋积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