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 言79年地质部安徽淮北泥浆工作会议后,PAM不分散低固相泥浆及无固相冲洗液在地质部门已广泛推广使用。在复杂地层钻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均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但是,目前在使用PAM无固相冲洗液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使推广使用受到影响。其中问题之一是由于现场缺乏测定PAM浓度的方法,以致在使用PAM过程中补充加入PAM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浪费现象。寻求一种简而易行的适于现场使用的测定PAM浓度的方法,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PAM泥浆的组成与作用PAM泥浆由高聚物絮凝剂、水、土、纯碱,降失水剂等组成。现将各组分的作用分述如下:(一)高聚物絮凝剂—PAM及PHP高聚物絮凝剂是不分散低固相泥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泥浆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除完成主要功  相似文献   

3.
PAM泥浆问世已有十几年,首先在石油钻井中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PAM泥浆流变性能好,固相含量低,对钻速的提高和对造浆地层的稳定,以及控制地层造浆都起到了显著作用。几年来,PAM泥浆在煤田钻探中使用效果也很明显,去年,我们第一次在河东煤田使用PAM泥浆,无论是钻速的提高,还是泥浆成本都远远好于普通细分散泥浆。但是,由于时间短,工作量有限,有些对比试验和室内定量分析还没来得及完成,因此只能对所做的工作做点粗浅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小口径钻孔护壁堵漏工作的需要,我们试验了聚丙烯酰胺(PAM)与其它添加剂配制的PAM低固相泥浆、PAM无固相冲洗液、PAM速效堵漏浆液和PAM水泥浆,在室内和生产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初步显示出其应用前景.PAM低固相泥浆实践证明,用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无固相冲洗液在钻探中的应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品种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正成为复杂地层护壁堵漏的一种新的方法与手段.目前,国外已研究与应用了多种类型的无固相冲洗液,如生物聚合物、羟乙基纤维素、瓜尔胶、PAM加生物聚合物、PAM加氯化钾、PAM加硅酸钠等.国内一些单位也在试验使用PAM清水溶液、PHP-硅酸钠冲洗液.这些无固相冲洗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因存在着成本较高,失水性能差及性能不稳定等缺点而限制了它们的广泛使用.因此,进一步研究性能好,价格低,来源广并适应人造金刚石小口径钻探及一般岩芯钻探使用的新型无固相冲洗液,已成为摆在我们钻探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一、地层与施工简况我队施工的渔溪矿区钻遇岩层节理、裂隙非常发育,所施工的钻孔都存在严重渗漏,并有坍塌、掉块现象。使用松香酸钠、PAM无固相冲洗液和PAM低固相泥浆均不上返,多次采用浓泥浆(25秒)护壁堵漏和灌早强水泥堵护均无成效。多数钻孔采用顶漏钻进,经常待水,个别钻孔因漏失、坍塌严重而被迫半途而废。如该矿区ZK3005孔,设计孔深550米,钻孔倾角80度,由于钻遇大断层、破碎带、孔内漏失、坍塌严重,采用水泥堵护三次无效,共消耗水泥1900公斤。后采用PAM配制的浓泥浆钻进,仍然全泵漏失。共耗粘土粉157  相似文献   

7.
裸露岩质边坡的数量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大,客土喷播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边坡护坡绿化技术可以改善岩质边坡的表层稳定性,但多种因素造成表层土体失水开裂,影响客土喷播的修复效果。针对此问题,采用剑麻纤维和聚丙烯酰胺(PAM)对客土进行改良,开展了不同土层厚度、剑麻纤维和聚丙烯酰胺(PAM)含量条件下干缩开裂试验,研究了不同条件对土体干燥失水、表面裂隙发育的影响,采用微观扫描技术(SEM)对改良后客土的内在结构变化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土层厚度增大,改良土蒸发稳定时间有所延长,且土层厚度增大能有效抑制试样表面裂隙的发育。剑麻纤维和PAM的掺入有效延长了黏土蒸发的路径,且随着纤维和PAM含量增加土体蒸发速率逐渐降低,抑制了土体表层裂隙发育。PAM的强吸水性能够降低土体的蒸发速率,纤维的“桥接作用”可以抑制裂隙的扩展,提高土体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用于X荧光分析中激发X射线管的低功率,高稳定度的高压发生器。采用逆程变压器(FBT)产生高压的方式和脉幅调制(PAM)稳压的方法,实现电路简单可靠,易小型化。同时,详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主要电路,给出了试验数据。该高压发生器达到了设计要求,已投入实际应用多年,并体现出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岩土工程施工产生的废泥浆含水量高,脱水性差,因此如何提高废泥浆的脱水量至关重要。试验中通过对废泥浆的物理化学调质,以改变废泥浆颗粒表面物化性质和组分,破坏废泥浆的胶体结构,减小与水的亲和力,从而改善废泥浆的脱水性能。对不同种类的无机材料和有机高分子絮凝材料的试验分析发现,有机高分子聚丙烯酰胺PAM的絮凝脱水效果要优于无机材料。在阳离子型PAM、阴离子型PAM、非离子型PAM三类材料对废泥浆的絮凝脱水效果中,阳离子型PAM的絮凝脱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ZK302孔的地质情况及处理1984年6月施工的ZK302孔,由于断裂构造穿插,有三层共18.12米破裂带的粗砂岩、砂砾岩。在钻进中,泥浆不上返,漏失严重,我们用以下三种方法处理。1.加稠原浆粘度,降低失水量钻进到397.88米处,发现所用的PAM低固相冲洗液不上返,顶水钻进到399米,提钻倒出岩心,呈破裂状粗砂岩及砂砾岩。随即将泥浆加土量由4%增大到6%,PAM加量由100ppm增加到300ppm,粘度达到24秒,失水量降低到3cc/30分。下钻由399.00米钻进到402.42米,进尺3.42米,仍不  相似文献   

11.
KP共聚物是以腐植酸钾(KHm)、聚丙烯酰胺(PAM)和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主料,加入适量起着助溶、增效、润滑及稳定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共聚而成的一种复合型泥浆处理剂。使其对泥浆性能起着综合性的调整作用。据全国二十多个省、区地质、冶金、煤炭、核工业等系统的地质、探矿队反映,KP共聚物不但具有良好的抑制水化、防止坍塌、稀释降稠、利于除砂等作用,而且还具有润滑钻具、抗钙镁污染和耐高温等性能。是一种性能比较理想、适应范围比较广泛的综合处理剂,不论在大小口径钻进,以及在小口径绳索取心钻探中  相似文献   

12.
我队以往钻探施工,冲洗液循环系统一直是就地挖坑设槽,十分简陋。近年来为使金刚石钻进适应复杂地层,我队又推广了PAM低固相泥浆。但这样简陋的循环系统不仅影响了泥浆的净化,而且浪费也很  相似文献   

13.
七九年以来,我队先后在三个矿区、五个钻孔中进行了PAM全絮凝堵漏,效果较好,基本上达到了予期目的,有关情况参见下表。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酰胺不分散低固相泥浆的出现,给泥浆工作和钻探工艺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推广应用这种泥浆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优质膨润土。在优质膨润土暂时无法解决的时候,能否用一种处理剂对一般粘土泥浆进行处理,提高泥浆性能,然后再配制PAM泥浆呢?本着这一设想,我队于1979年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5.
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低温钻井液理论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葳  杨阳  徐会文 《探矿工程》2011,38(7):29-31,56
天然气水合物是在特定的低温与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产物。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工作中,低温钻井液是获得天然气水合物真实样品的重要保证条件之一。低温钻井液应具有低的冰点、良好的抵制能力与良好的流动性。结合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工作的特点,在试验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PAM、PHPA、PAC-141、Na-CMC与KHm的分子结构、官能团的种类与数量对钻井液的防塌能力和流动性的影响,得出了几种处理剂的耐低温能力大小的顺序为:PAC-141〈PHPA〈PAM〈Na-CMC〈KHm,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低温钻井液的配制与使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队在某矿区钻探施工,由于埔圻砂页岩和闪长岩受断裂活动影响,裂隙极为发育,经常出现严重漏失,我们先后在二个钻孔中进行七次PAM全絮凝堵漏,效果好,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见附表。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酰胺泥浆,一般简称PAM泥浆,具有比重低、粘度低、固相含量少的特点,并有一定的剪切稀释作用,宜于在小口径金刚石钻进中应用.我们是在湖南某矿区试验的,那里的地质条件是,湘南二叠纪煤系地层,大段结核泥岩和厚煤层,地层松软,并且倾角大,遇水膨胀,坍塌掉块严重.在九个月的试验中,打完了十五个钻孔,证明PAM泥浆对施工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为了降低我队PAM泥浆中的固相含量和粘度,节约粘土,减少运输,降低成本,在冲洗液配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而冲洗液的粘度、比重高低对钻进效率是有影响的。为解决此问题,我们选用了无固相冲洗液,经反复室内试验和13个钻孔的生产试验,累计进尺6118.76m,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1991年6月我队04、07钻机在施工时连续发生几次较大漏失,当时用锯末、PAM絮凝泥浆、粘土球等常规堵漏方法均无效。在这种情况下,试用了高吸水性树脂(PAN-HAK)堵漏剂,先后堵漏成功。  相似文献   

20.
我队在长昌矿区于去年九月底开始试用聚丙烯酰胺低固相不分散泥浆,通过近五个月的试用,完工八个孔,与未应用PAM泥浆完工的六个孔比较,具有效率高、事故少、进度快、成本低等优点(见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