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在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中,仍然广泛地使用空气压缩机(简称压风机)进行抽水试验,对压风机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已有较多论述,然而笔者认为其中一些问题的认识尚有商榷之处,现据许多地区使用压风机的状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范围群井与单井抽水试验推求水文地质参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范围岩溶区水文地质参数的推求是一项困难的工作.过去常常定性选取抽水孔与观测孔,利用单井抽水试验资料进行推求,这样往往造成推求误差过大.该文通过建立多层次多目标系统模糊决策模型,分别定量的优选了干扰井群抽水试验的最佳观测孔和单井抽水试验的最佳抽水试验单井;并运用了井群概化的方法,采用干扰井群抽水试验资料推求小范围水文地质参数,并且与单井抽水 试验资料推求的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经分析应用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执行多年,至今仍为水文地质工作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随着地下水的疏排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单一的稳定流试验已表现出较多的不适应性。随着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的完善和推广,显示了一些稳定流抽水所不具备的优点。笔者认为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进一步应用好非稳流抽水试验方法是当前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根据山东一些煤田搞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体会,作一些讨论,希望能有益于今后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探矿工程》1975,(5):50-5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队在为贫下中农勘探地下水的工作中,因一些地区水位埋藏很深,静水位达125米。为了取得抽水试验资料,用一台普通压风机无法解决。用提筒抽水,由于提水量小,动水位不稳定,难以取得抽水的正确资料。经分析研究,采用双机双管接力抽水的方法,基本解决了深水位的抽水问题。但如何选择更合理的两组风管的沉没比和风压的最优值,使之达到更高的抽水效率,尚待进一步工作,现将初步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基于某单井分层真空抽水综合试验,使用新型分层抽水试验装置,对试验方法进行技术改进,使分层抽水工作省时高效、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将该工艺方法监测数据与常规方法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地层、真空负压对抽水效果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真空分层抽水井管周围渗流场的变化性状。对比试验表明,分层真空抽水工艺方法在提高单井出水量、洗井效果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单井稳定流抽水试验中水位恢复曲线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井稳定流抽水试验是目前煤炭勘探中获取水文地质参数、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其获取的水文地质参数相对于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简单直接而被广泛应用,但所计算的含水层渗透系数比实际往往偏小,且易忽视对水位恢复资料的分析研究与利用。通过对安徽淮南、淮北煤田近10年来水文地质勘探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的分析与研究,论述了单井稳定流抽水参数计算的过程和存在的不足,强调了绘制水位恢复曲线的作用,提出了单井稳定流抽水渗透系数计算结果的采用方法和建议。进而使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矿井涌水量预测更加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7.
准东煤田地层具有固结较弱、水敏性及抗扰动性差的特点,传统自上而下的分层抽水试验方法在该地区容易引发孔内坍塌、上下层之间的止水失败、套管、井管和滤水管难以拔出等问题,造成抽水试验结果偏差较大或失败。在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下而上分层抽水试验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自上而下分层抽水方法存在的问题,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取的水文地质参数与矿区的实际条件相吻合,而且易于实施,经过在准东煤田钻孔抽水试验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同类型煤田勘探钻孔抽水试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缅甸船厂12000DWT干船坞工程在抽水试验井施工过程中发生部分井壁坍塌,究其原因,有地下水动力作用的自然因素,又有桩基础挤土效应、压密注浆等人为诱发因素。通过现场观测和分析,在利用地下水动力作用方向的基础上,采取了改善泥浆性能、预先释放挤土应力等措施后,井壁无坍塌现象出现。经抽水试验验证,成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抽灌水作用下土层变形及应力—应变本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林高  缪俊发 《地球科学》1995,20(5):581-588
简要介绍了自行研制的高夺渗透固结仪的主要结构及模拟试验方法,根据模拟试验资料,详细地分析了抽水压密与回灌膨胀过程的基本特征。确定了适用于解释含水层(组)土骨架抽水压密切与回灌膨胀(回弹)力学机制的线性粘弹性应力-应变本构律的函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
“提筒”作为一种五十年代沿袭下来的简单抽水试验工具,耳要利用机台常规设备进行简单加工,便能在小流量钻孔中进行抽水试验,且具有适用井径小,抽水深度大等特点,为过去矿区勘探和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各类深井用水泵的问世,提筒作为抽水试验工具已逐步被淘汰。  相似文献   

11.
罗岚 《安徽地质》2012,(3):217-219
钻孔抽水试验时,试抽出的钻孔涌水量远远超出预测且降深也无法满足规程要求时,只有根据试抽水的结果,重新设计抽水试验方案,重新选择井管的内径、抽水设备以及参数,风、测管的口径和下入深度等.本文通过一个钻孔抽水试验的经过,说明按规程选择以上各参数的方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XRJ1水文兼注浆试验孔、XRJ2注浆检查孔、水源井1号、水源井2号抽水试验资料的分析与研究,认为XRJ2注浆检查孔出水量(相同降深)较XRJ1孔减小了近60%的主要原因是XRJ1钻孔注浆影响所致,与XRJ2孔在抽水试验中使用的桥式骨架过滤器没有关联。针对目前《煤炭资源勘探抽水试验规程》中关于过滤管孔隙率的要求.提出了抽水钻孔过滤管类型与孔隙率选择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施工程序无法解决坚硬岩石止水环隙很小(仅3 mm)钻孔的同径止水及分层抽水试验问题,以山西某水文地质参数井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和室内综合试验的方法,对同径止水方案、材料、技术、分层抽水等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同径止水装置经过特殊的“外掏内缩”设计与制作,使止水外环间隙由3 mm增大到8.5 mm,解决了“极小止水环隙”下的同径止水问题;经抽水检验,止水效果良好。(2) 在孔外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定制的止水材料和选择的止水组合与本孔的适应性强,下管风险小,实施过程相当顺利。(3)专门设计的分层导水管路,其上串接的隔离封水胶球与止水套管柱内设置的锥形隔水接头相互契合,封水可靠,形成了两套独立的导水管路,满足了上、下含水层分层抽水试验的工况。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水文地质参数井开展同径止水或分层抽水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抽水试验过程中井损产生的原因及确定方法,运用水位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井损计算方法,对乌兰陶勒盖水源地WL6号孔的抽水试验资料的井损计算程序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该水源地理想降深与实际降深的经验公式。利用Aqui Test软件,分别计算了忽略井损和考虑井损两种情况下潜水(承压水)抽水井渗透系数及给水度(贮水率),从计算结果来看,计算井损、修正降深所得的各参数的值要比不考虑井损的值大;井损对潜水的抽水试验资料的影响要比承压水的大。  相似文献   

15.
刘海波 《探矿工程》2015,42(5):31-34
通过选择合适的项目载体进行生产试验,采用空气泡沫潜孔锤钻进技术,可优化钻孔结构,调整钻进参数,完善配套机具,改进和提升现有施工工艺。尤其能够解决在干旱缺水地区大直径基岩深井快速排出岩屑问题,进一步提高钻探施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谢常茂 《探矿工程》2009,36(7):21-24
通过广西河池市九圩镇水厂大直径供水井的施工实例,详细介绍了岩溶复杂地层大直径、大涌水钻孔的空气潜孔锤钻进技术、扩孔技术、钻孔护壁技术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武汉-1超深地热井钻井成井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同领  高翯 《探矿工程》2012,39(8):23-25
根据设计要求及地质特征,武汉-1超深井采用回转钻进、泥浆泵正循环、牙轮钻头钻进、钻铤给压钻进工艺,采用合理的钻探技术参数保证地热井结构及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并对泥浆进行降密度、提粘、提切并加入适量堵漏剂的方法堵漏,取得了良好效果。抽水试验说明该井出水能力较强,热储层含水层富水性较好,且水温不受气温影响,在井流试验过程中水温损失所占比例较小,证明了本井的钻井和成井技术是合理的。介绍了武汉-1井的钻井成井工艺及抽水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18.
鉴于传统的手工方法或CAD绘制抽水试验过程中Q=f(S)及q=f(S)曲线中出现的效率低、精度不高的问题,利用Excel的计算、图表功能.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某井田203孔8煤至17煤抽水试验资料为例,详细阐述了图表法和数值法绘制Q=f(S)及q=f(S)曲线的具体步骤及判别啦线是否正常的方法,为野外水文地质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范本。  相似文献   

19.
裂隙-管道介质泉流域水文地质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认识岩溶泉流域的流量过程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以西南岩溶泉流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为原型,建立了实验室尺度下的裂隙-管道介质物理模型和数值模型。选取补给雨强、泉口直径、落水洞与开采井的位置作为影响因子,模拟了泉流量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单次降水试验可以观测得到泉流量增加、平稳波动和衰减共三个阶段;同一泉口直径条件下,补给强度对泉流量衰减系数的影响极小,直径为3,4,5,7 mm的泉口直径对应的衰减系数分别为0.003 6,0.006 7,0.011 5,0.012 9,泉口直径与衰减系数呈近似对数关系;落水洞汇流水量占泉流量的比例远大于裂隙;2~3 mm是微小裂隙与较大裂隙的过渡区域,两种类型的介质泉流量过程差异明显;开采井分别位于泉口附近、模型中间位置和落水洞时,泉流量衰减系数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