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湘西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湘西-鄂西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花垣铅锌矿田位于上扬子地台东南缘,为国家级铅锌矿整装勘查区。本文利用常规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手段,对湖南花垣铅锌矿田李梅矿区矿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矿物的分散元素镉锗镓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矿床以富集镉为特征,锗和镓的富集程度较低。镉主要富集于闪锌矿中,锗和镓主要富集于方铅矿中。在原生硫化物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中,分散元素镉、锗、镓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未发现其独立矿物。分散元素富集特征与MVT型矿床类似。花垣矿床中镉高度富集,是研究分散元素镉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龙岩中甲铁矿矿床特征及分散元素铟镉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光武 《地质与勘探》2013,49(1):130-143
福建龙岩中甲含锡多金属硫化物磁铁矿矿床中有2种分散元素In、Cd具有工业价值.本文利用常规的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手段,对该矿床矿石中分散元素铟、镉的含量及富集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床锌(铅)矿化系列铁矿矿石中分散元素铟、镉含量在多金属硫化物型矿石中均超过其作为伴生有用组分的最低工业品位数倍,含量较高.分散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矿床为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成因.该矿床位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与中国东部环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多金属成矿带复合部位之闽西-梅州Pb-Zn-Cu-Fe矿多金属成矿带,因此对矿床特征及其中伴(共)生的分散元素富集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散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很低,很难形成独立矿物和独立矿床,因此对矿床中伴生的分散元素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常规显微镜、电子探针和等离子质谱分析等手段,对大梁子铅锌矿床中的分散元素镉、锗、镓进行了研究。镉在闪锌矿中的含量随着闪锌矿颜色的变浅逐渐增加,镓则相反。分散元素镉、锗、镓的赋存状态为类质同象形式;矿床主要以富集镉为特征,其中镉主要富集于闪锌矿中,锗和镓主要富集于方铅矿中。  相似文献   

4.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分散元素镉锗镓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和等离子质谱分析手段,对会泽铅锌矿床矿物和矿石的分散元素镉锗镓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矿床中分散元素镉、锗、镓的赋存状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矿床以富集镉、锗为特征,其中镉主要富集于闪锌矿之中,锗和镓主要富集于方铅矿之中。  相似文献   

5.
分散元素的超常富集与共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本以地质事实为基础,初步探讨了分散元素的超常富集和共生问题。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分散元素可以发生超常富集,乃至形成分散元素的独立矿床。低温条件有利于分散元素的超常富集和形成独立矿物;热水沉积作用在某些分散元素的成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分散元素共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行为,是导致分散元素共生的基本原因。男外,区域地质背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近代地球化学研究化学元素在地球中的分布和行为,研究在地球中发生的化学作用.这些作用的结果,或造成元素的富集(形成矿床),或造成元素的分散.可见,不掌握近代地球化学方法,就不能顺利地完成金属矿床学说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查明金属矿床的成因(找矿工作的合理安排,取决于对矿床成因的正确认识).地球化学与其它地质科学紧密配合,依靠丰富的野外观察经验及在实验室中的详细  相似文献   

7.
镉属于分散元素之一,在地壳中较稀少,不易形成工业富集,真正有工业意义的镉的重要来源仅限于硫化物矿床,由于镉的地球化学性质与锌十分相似[1],因而镉主要作为副产品来源于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8.
<正>恩施新塘乡双河村渔塘坝是我国首次发现独立硒矿床的地方,该矿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碳质硅质岩/页岩段中硒的异常富集形成了独立矿床,上世纪六十年曾发生世界上首例人群硒中毒事件,一直为国内外地方病研究特别关注,大量学者对该区硒的地球化学与硒中毒地方病做了大量的研究。地质地球化学调查发现,该硒矿区成矿元素硒的伴生元素镉也高水平暴露,矿区环境为高镉地球化学背景。为了查明壶瓶碎米荠超富集镉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以便将该植物应用于镉污染修复治理,本研究对  相似文献   

9.
将我国272个伴生分散元素矿床和分散元素独立矿床划分为5个成矿域、10个成矿区,总结了各成矿区分散元素:矿床成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归纳了分散元素成矿区的分布规律,指出分散元素矿床的找矿-综合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0.
水系沉积物中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是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找矿工作的基础, 分散元素作为一类新型的地球化学勘查指标, 已在勘查找矿工作中显示出显著的效用。西藏地区研究程度低, 以往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中, 多以主成矿元素及伴生有益元素研究为主, 一直缺乏对分散元素组成特征的研究。本文首次报道了西藏羊八井—宁中地区680件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分散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从区域上看, 研究区内水系沉积物中强烈富集Cd、Se、Te元素, 其它元素分布均匀, 无富集。与羊八井—宁中地区水系沉积物中分散元素平均值相比, 区内二叠系洛巴堆组地层中强烈富集Cd、In、Se、Te元素, Tl仅在第四系中富集, Cd、In、Se、Te元素的富集可能是由洛巴堆铅锌铜矿床中闪锌矿、方铅矿等金属硫化物的风化作用引起的, Tl元素的富集与羊八井—宁中一带地热资源的热水沉积作用有关; 不同时代侵入岩区水系沉积物中分散元素含量接近研究区平均值, 仅有In、Tl呈现弱的富集。Cd、In、Se、Te元素作为地球化学勘查指标, 可指示铅锌矿化体的产出范围, 为区内开展铅锌多金属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成土过程中不同形态镉(Cd)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对于了解Cd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四川省成都平原区农田生态系统水稻土剖面中不同形态Cd分布特征为例,探讨成土过程中不同形态Cd的迁移转化影响因素及其生态危害性。结果表明:总量Cd、离子交换态Cd和碳酸盐Cd均表现出表层富集,深层含量稳定的特征;岷江流域和沱江流域水稻土Cd含量的背景值分别为0.147,0.215mg·kg-1。外源输入耕层土壤中Cd主要为活动态,其增加量占Cd总量增加量的60.71%~90.52%,向下垂向迁移能力非常弱。成土过程随着土壤中Cd总量增加,稳定态Cd含量显著增加,而活动态Cd含量明显降低。土壤的pH值主要对碳酸盐态Cd含量有影响,pH值越大,其含量越高;随着土壤成熟度增高,粉粒和粘粒含量增加的同时,残渣态Cd含量显著降低,而有机结合态Cd含量显著增高。耕层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系数高达0.59~0.65,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农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以四川省成都平原区农田生态系统水稻土剖面为例,探讨了Cd分配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d分配系数(Kd)在污染土壤环境和本底土壤环境中是不同的,在剖面PM-3、PM-6和PM-8剖面中污染环境中分配系数(Kd)大于本底环境中的分配系数,而在剖面PM-7中,本底环境中的分配系数(Kd)大于污染环境中的值。在污染环境Cd分配系数受土壤pH值、交换性Mg和铁硅氧化物的影响比较大,而在非污染环境中分配系数受到土壤可溶性Al、Cd全量和铁锰铝氧化物的影响较大。这些土壤的物化性质对分配系数造成影响,使得土壤滤渣和土壤原土中Cd形态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镉同位素体系及其在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镉是典型的亲硫元素,常赋存于各种硫化物矿床中.在环境体系中,镉是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其元素的循环受生物活动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蒸发/冷凝过程、生物及无机过程都会导致镉同位素发生分馏,因此镉同位素研究在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具有独特的应用前景.与此同时,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技术的应用成功地实现了地质样品中镉同位素组成的高精度测量,使得镉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获得了蓬勃发展.本文基于当前最新研究成果,对镉同位素体系进行了详细综述,重点探讨镉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同位素分馏机制,镉同位素在各物质储库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在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中的应用,镉同位素测试技术.镉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深入开展镉同位素分馏机理、完善镉同位素在各物质储库中的分布、建立统一的同位素标准体系的研究,将推动镉同位素在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伟  张高强  窦磊  文俊 《物探与化探》2012,36(4):529-533
以广东省典型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例,探讨各矿区镉的含量特征及不同类型矿床闪锌矿中镉的含量及锌镉比值分布特点,结果显示,镉富集程度受不同矿区地球化学背景的影响较大;不同矿区镉与锌均表现出相关—强相关关系,表明两者在成矿过程中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高镉含量与低锌镉比值叠合区主要位于已知铅锌矿床分布地段,向四周镉的富集程度有所降低;不同矿床的闪锌矿中,镉的富集系数及锌镉比值具明显阶梯性,除受控于闪锌矿的形成温度、颜色及类型外,还与矿区富银关系密切。该研究为了解广东省镉分布特征及镉矿地质评价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丹江口水库土壤-底积物镉生态地球化学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2013—2015年组织实施,旨在查明测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和分配特征,开展国土资源环境评价与基础地质研究,为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调查发现了丹江口水库底积物及沿汉江土壤镉富集现象。为保护丹江口水源地及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系统研究了丹江口库区不同生态区土壤、底积物中镉含量特点,计算了镉含量背景值和富集因子,为水库镉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了依据。镉生态地球化学风险评价显示,调查的样点中,100%消落区土壤、100%汉江底积物,99.45%深层土壤和92.41%的表层土壤属于农用地镉污染风险低土壤。水库底积物样点中低、中、高潜在生态风险比例分别占15.52%、20.69%、63.79%。分析了土壤和底积物中镉含量与pH值、Corg、常量元素含量的关系;建议通过切断上游污染源,防止水土流失,防治土壤酸化,开展生态修复等措施来防治库区底积物的镉污染、降低其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区域化探扫面成果资料,从地球化学角度对黔西南地区土壤进行分级,经研究表明,在黔西南地区地表覆盖物(土壤)中镉的含量超标,造成土壤污染,多为二级和三级土壤地球化学评价标准。局部达到一级土壤地球化学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成都盆地浅层土壤中Cd来源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四川成都盆地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大量数据,通过先线性回归再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浅层土壤Cd元素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及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得出浅层土壤中Cd的回归方程及其由元素组合表征的2类来源:自然作用与人为作用。龙门山岩体、沉积地层和硫化物矿床是Cd的主要自然来源;农业活动和城市污染是Cd的人为源,表现为人为作用与自然作用的叠加这为生态评价和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Cd地球化学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研究湖南洞庭湖地区水稻土中Pb、Cd与土壤有机质、粘粒和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Cd、Pb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可明显降低Cd和Pb的离子态和可交换态含量。(2)随着粘粒含量增加,Pb和Cd离子可交换态占全量的比值略有增加,这说明粘粒表面吸附的Pb和Cd容易进入植物体中,对生态系统安全具有危害的组分。(3)Cd离子交换态与土壤pH值呈显著相关关系,土壤酸化使Cd的离子交换态比例上升,可直接导致农作物中Cd含量增加,防止土壤酸化是控制Cd对生态系统危害的有效途径;Pb的离子交换态与全量的比值与pH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Pb污染严重的土壤,保持土壤pH值在弱酸性至弱碱性范围,防止土壤酸化和盐碱化,可以降低Pb危害。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等是控制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re-forming elements is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 and influence among multiple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mineralization, and is the specific embodiment of non-linearity and coupling of mineralization. The fractal theory has such functions as to characterize non-lineariry and coupling, and can find out the deterministic law from the complicated coupling process. The primary geochemical fractal distribution of metallogenic elements such as Cu and Au posse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fractal distribution in the Dehelongwa copper-gold deposit. Copper follows 2-d fractal distribution, and Au follows 3- or 4-d fractal distribution. The primary geo- chemical fractal distribution has a certain similarity on the same prospecting line, and this similarity is not obvious among different prospecting lines. The secondary geochemical fractal distribution of Cu and Au is higher in similar- ity, and simpler than the primary geochemical fractal distribution.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of Cu and Au is out of sync and also is inconsistent in this deposit, and the mineralization of Cu mainly experienced two mineralization stages, while the mineralization of Au experienced three to four mineralization stages. Besides the mineralization of Cu and Au shows a certain direction and along the strike of vertical orebodies it is relatively bal- anced. While along the strike of the ore bodies the mineralization of Cu and Au show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hypergenic geologic process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balance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u and Au. From thes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process of this deposit is well characterized by the geochemical fractal distribu- tion of Cu and Au.  相似文献   

20.
个旧锡矿土壤次生晕地球化学勘查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个旧锡矿高松矿田不同类型地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矿热液活动对区内地表基岩、构造岩产生了系统性的热液活动影响,地表岩石的土 经并未造成矿化指示元素显的选择性变化,土壤样品具有与地表基岩及构造岩一样对矿化作用的指示作用,但由于主元素大量流失,微量元素得到明显富集,在土壤中矿化活动指示元素含量高于地表基岩1-2个数量级,也显高于地表构造岩,而且土壤样品随机取样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对稳定性,代表一定范围内均化的效果。区域上元素含量变化系数较大,具有可以区分的变化以反映不同的地质(矿化)情况,因此,研究认为在个旧锡矿隐伏矿床找矿上土壤次生晕地示化学勘查是一种可行的地面化探方法,相对于基岩原生晕有测定技术上易于实现、取样上人为影响较小、代表性和客观性较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