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李晓宇  方一平 《地质论评》2016,62(S1):113-114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经济都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而稀土当之无愧地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性矿产之一。随着中国稀土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政策宏观调控的作用,加之终端消费产业的需求拉动稀土消费,我国的稀土需求一直呈增长态势,而新兴领域的应用的不断开拓,使稀土资源需求结构也发生的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稀土资源需求变化,为下一步稀土资源管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博文 《河南地质》2010,(12):42-43
在国际上,日本、美国、韩国及欧盟等国家对稀土资源的消费惊人。而满足这些国家的稀土资源绝大部分来自中国。中国在稀土行业的任何动作总能引起这些国家的过激反应。当中国整治稀土市场秩序的决定推出后,各稀土消费大国,一方面极力鼓吹子虚乌有的“稀土战”;另一方面,拓展稀土供给渠道,携大量稀土储备迫使中国降价。  相似文献   

3.
《辽宁地质》2012,(4):16-17
我国稀土资源约占全球总量36%,却长期承担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这种不平衡的贸易格局极不合理,而且必须得到改变。日前,中国收到美国、欧盟、日本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的有关稀土、钨、钼出口管理措施的磋商请求。  相似文献   

4.
《辽宁地质》2010,(9):22-27
稀土!稀土!从地方到央企,从国内到国际,一场资源争夺战已经打响……半年内国家总理给予13次批示,南方五省区15市联手监管稀土开发……一个产值不到400亿元的矿业,却成为了从国内到国际,从地方到中央的热议话题。稀土作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中国以占全球30%左右的储量,一度"敞开大门"供应了国际95%以上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自己的产业发展战略,"指令性"开采、控制出口配额之后,量减价升,中国稀土不再卖成"白菜价"。产业发展战略调整的背后,是国内稀土储量日益减少,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产生了矛盾,是乱采滥挖带来了恶性竞争,至今,"盗采"、"超采"、"挑肥拣瘦"及"走私"等现象仍在治理之中……而伴随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各种形式的"抗议"接踵而至。同时,还引发了地方国企与中央企业的纠葛,导致产业发展、稀土建储等诸多争端产生。稀土话题持续"高烧",部分敏感问题至今仍无明确答案。中国稀土储量有多少?中国需不需要限制出口?中国在挟稀土而操纵国际市场吗?中国稀土要不要国家储备?中国稀土的开采整治、产业整合、环境与资源保护情况如何……裹挟了各方利益与价值取向的稀土纷争,引起了众多业内人士、学者、官员甚至中央主要领导的密切关注。8月,沿着中国稀土产业"路线图",记者深入江西、广东、湖南等稀土资源大省调查,试图还原稀土争端真相。  相似文献   

5.
萤石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本文通过分析萤石资源现状、供需格局、产业发展以及近年来萤石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特点,为保障中国萤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加大勘查投入、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合理有效开发、促进产业升级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锌是一种仅次于铜和铝的重要有色金属原材料,中国是全球第二大锌资源国,第一大消费国、生产国和进口国,锌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中国锌矿资源供需格局,目的是为了掌握国内锌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未来的开发利用规划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最新数据资料,在系统梳理全球锌矿资源储量、产量、生产商以及消费等供需格局的情况下,建立3大开发利用指标,通过数学模型客观分析了中国锌矿资源形势.长期而言,全球锌矿资源将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紧缺状态,中国锌矿资源形势存在生产集中度小、锌储采比低以及锌产品进口集中度高等3大特点,从而说明中国锌资源未来形势并不乐观,需加大资源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7.
萤石作为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战略性矿产资源,受到各国(地区)的高度重视。由于全球萤石资源储量有限、分布不均,萤石产品的供需矛盾不断增强,激化了萤石资源进出口之间的竞争。本文主要研究了萤石资源国际贸易,以无机氟化工产业链为切入点,选取酸级萤石、电子级氢氟酸、六氟磷酸锂为研究对象,运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了2000—2020年全球萤石产品进口竞争网络,分析其格局、演变特征,国家(地区)间竞争特点以及中国萤石产品的竞争状况。结果发现:全球萤石产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阶段的累积度分布都遵循幂律分布。竞争强度占比前20%的国家(地区)显示出更直观的集中化趋势。近20年来美国一直是酸级萤石进口竞争的矛盾中心。电子级氢氟酸和六氟磷酸锂的进口竞争网络的核心国家(地区)是不断演变的。建议中国等萤石资源储量丰富的国家(地区),合理规划萤石产业,优化萤石资源供需格局、促进萤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芳琴  黄莉  李杰  陈子瞻 《地球学报》2023,44(2):297-304
铟资源广泛应用于ITO靶材、半导体化合物、焊料及合金等材料的生产制造,是21世纪重要的战略金属。文章基于铟资源全产业链视角,通过分析2000年以来全球铟资源供给与消费格局,并展望未来供需趋势,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全球再生铟供给已超过原生铟供给;原生铟供给高度集中在中国、韩国、日本、加拿大四国;再生铟供给集中于日本、韩国。(2)全球铟资源消费量大幅增长,二十年来,翻了两番;日本与韩国是全球铟资源的消费主体;ITO靶材是主要消费领域。(3)2007年以来,全球铟资源总供给量大于总消费量600 t,预判这部分差量进入了国家储备。(4)未来中国增加铟资源供给的途经可以借鉴日本与韩国的经验,从社会存量中再利用铟资源,提高铟全产业链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稀土资源储备刻不容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忠宝  余良晖 《地球学报》2011,32(4):507-512
本文基于全球稀土资源供需形势和我国储量减少的趋势分析了我国开展稀土资源储备的紧迫性.从储备规避“世贸规则”进行间接控制出口、增强在国际稀土市场的话语权以及降低国家外汇储备风险三个方面阐明了我国开展稀土资源储备的必要性.通过借鉴美国和日本在稀土矿产地和矿产品储备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稀土资源储备现状,初步构建了适合我国...  相似文献   

10.
稀土元素因其丰富的光、电、磁、热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工业领域及新兴产业领域,稀土资源被多数国家认定为是战略性资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无论从储量、产量还是消费量上来看我国都居于世界前列。从资源管理角度我国稀土资源战略定位可以概括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稀土资源,保障资源供应安全;坚持国家利益最大化,优先满足国内应用需求;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本文初步探讨了以计划为基础和以市场为导向的两种实现稀土资源战略的实施路径,并就此提出稀土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国际形势和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矿产资源的强劲需求形势,重塑我国矿业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是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必然选择。本文选取了22个战略性金属矿产,对我国矿业国际合作特征和境外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将我国矿业国际合作的发展历程分为探索起步期(2004年以前)、快速增长期(2004~2013年)和转型发展期(2014年至今)。目前,我国矿业国际合作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以非洲为投资重点地区,多个矿种在全球矿业格局中已占有一席之地,但还存在投资结构可持续性不强、矿业公司竞争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建议加强中国矿业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将国际矿业合作纳入国家总体安全战略统筹规划,并开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供应地,重视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全球提前布局,以实现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2.
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稀土是中国的优势矿产资源,但真正引起世人瞩目的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尤其是其中的中稀土、重稀土成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中国极其重要、全球罕见的矿床类型。自1969年发现至今的四十多年来,对其成矿机制、富集规律、开采方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理论、勘查技术方法、资源综合利用及矿政管理等方面评述了近年来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合理评价资源储量、储量优化开采利用方案、加强稀土开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认为现行的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需要修改;当前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实行不分单元素矿种的资源分类方式也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建立单元素稀土矿种的评价、管理体系;对于矿业权设置和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今后只能加强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13.
新兴关键矿产——三稀(稀有、稀土、稀散)金属是支撑国家“十四五、十五五”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矿产资源。四川省三稀金属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以往对三稀资源重视不够,资源家底不清,相关成矿作用的研究较为粗浅。笔者在总结三稀资源分布特点、分析研究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以及元素富集规律的基础上,估算了17种三稀金属的资源量,预测了资源潜力,提出四川进一步找矿勘查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宋崇宇 《地质与勘探》2021,57(6):1287-1296
几内亚矿产资源丰富,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拥有宁巴山和西芒杜两座世界级铁矿床,石墨、金、金刚石等矿产资源也较丰富。矿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力拓、俄罗斯铝业等国际大型矿业公司和赢联盟、中国铝业集团、中国河南国际等中资矿企在几内亚从事矿业开发。中几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经济互利合作不断发展。中国是几内亚第一大铝土矿出口国,同时也是几内亚第二大进口来源国,据商务部统计,2019年我与几内亚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17.6%。本文系统梳理了几内亚的地质概况、主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认为几内亚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我国具有良好的资源互补性。双方矿业合作互利共赢,随着政府及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断增加,几内亚矿业投资前景良好,有望成为中国海外矿业新基地。  相似文献   

15.
白云鄂博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山,研究白云鄂博矿区土壤及植物等环境介质中的稀土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可以为调查矿区环境现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矿山环境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采集了白云鄂博稀土矿区的土壤、植物,以及背景区本巴台地区的岩石、土壤、牛粪五类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样品中15种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及8种重金属元素(Cr、Mn、Ni、Cu、Zn、Cd、Pb、As)的含量,研究这些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矿区土壤和植物样品均显示出明显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土壤和植物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均为Ce,分别达到49.95%及48.55%,与白云鄂博稀土矿富Ce的特征高度一致。②铁花植物的稀土元素总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主矿>东矿>东介勒格勒矿段的趋势,与三处矿体本身含矿性变化一致,说明该种植物稀土含量基本受矿体含矿性控制,对生长环境中稀土富集程度指示较准确。③矿区土壤中存在一定程度的Zn (465~778mg/kg)、Cd (1.35~2.23mg/kg)、Pb (181~431mg/kg)累积,其中部分点位Cd、Pb存在超出风险管制值的现象。综上,白云鄂博的矿石、土壤、植物样品均表现出富Ce的特征,且植物稀土含量与其所生长处的矿体含矿性强弱高度相关,三者之间稀土含量特征表现出明显继承性。此外,矿区局部点位土壤存在的Zn、Cd、Pb累积需要引起适当关注。  相似文献   

16.
张照志 《地质与勘探》2023,59(1):188-210
矿产资源储量家底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根基,矿产资源及矿产品(含重要工业产品)是一个国家实施工业化及促进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要以科学的精神,评价矿产资源。有多少家底,办多大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支撑国家经济建设。本文在回顾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70余年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基础上,对自1952年以来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历史进行系统评价,经综合集成研究,总结提出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演变规律,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与认识对于推进我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研究认为:矿产资源在我国工业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体制及职能的变化,以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为核心,将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演变阶段划分为5个时期:启动期(1952~1965年)、规范期(1966~1993年)、改革期(1994~2006年)、发展期(2007~2017年)与深化期(2018年-),阐述了各时期的特点与发展演变规律,以及查明资源储量和矿产品的变化规律。在每个时期,我国均依靠国家力量,组织...  相似文献   

17.
李政  陈从喜 《地球学报》2021,42(2):245-250
钛矿是我国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矿种之一,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对全球钛矿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为我国钛矿资源安全提供重要研究依据.本文对全球钛资源的储量及分布状况、钛资源的生产和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是钛资源大国,钛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多为共伴生矿,品位不高.钛精矿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外依存度超过了60%.受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钛矿资源的国际贸易形势必然会受到影响.同时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钛的消费需求将不断增加,因此,加大我国钛资源的勘查和资源储备,加快我国钛行业的产业升级转型以及保障钛矿的资源供给安全是未来整个行业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8.
杜轶伦 《地质通报》2017,36(1):80-89
近年来,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政策有很大转变。在能源结构上,正在减少使用煤炭等污染较大的能源矿产,居民供暖方面未来以天然气为主。同时限制一些高能耗高排放的金属制品。矿产生产方面,在中国,一些储量下降过快或产能过剩污染高的矿产,不再鼓励大量生产和对外出口,同时强调利用国外资源,满足国家需求。对矿产综合利用的重视也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希望通过吸引国外投资和先进技术,发展本国矿产经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中国和中亚各国的需求对接,为中国政府、企业、地勘单位进入中亚进行矿产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梳理了中国及中亚五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相关政策,从外部环境、资源互补、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政府、企业、地勘单位在中亚进行矿产开发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需求对接、资源整合、环境评估、基地建设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