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以往关于太平洋的成因假说关于太平洋的成因,曾有过多种假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有以下几种:1.大洋永存说.认为包括太平洋在内的所有大洋盆地,是地球表面上一直永存的形态.自从它贮水以来,其总轮廓虽稍有变动,而其位置或分布  相似文献   

2.
一、以往关于太平洋的成因假说 关于太平洋的成因,曾有过多种假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有以下几种: 1.大洋永存说.认为包括太平洋在内的所有大洋盆地,是地球表面上一直永存的形态.自从它贮水以来,其总轮廓虽稍有变动,而其位置或分布格局却是固定不变的.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是当代地球上最大的构造单元。与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相比,它有着许多固有的不同特征和演化史,如环太平洋的地震火山带,广泛发育的岛弧、海沟系,大洋两岸地质构造历史的显著差异……这就使许多学者相信,太平洋可能有着它自己与众不同的成因。有关太平洋成因的讨论,长期以来,已经提出了许多意见殊不相同的假说,惜还没有一个令人十分满意的。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用近年来天体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对太平洋的成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周瑶琪  赵士宝 《地球科学》2004,29(5):575-582
回顾了太平洋撞击成因假说的主要内容, 重点围绕太平洋古陆消亡的内外动力学机制进行讨论, 认为P/ T之交发生在太平洋地区的撞击事件撞裂了岩石圈板块, 导致岩石圈下的地幔对流方式发生重大转折.在这种全新的对流方式驱动下, 太平洋古陆板块伴随新生洋壳板块的俯冲和碰撞而逐渐消亡并拼接到环太平洋大陆边缘, 与此同时, 环太平洋构造域开始形成.这种以太平洋构造域为中心的深部构造热体制深刻地影响了环太平洋大陆板块在中新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撞击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个假说,解释了太平洋构造域的成因,并为二叠纪末全球性板块的破裂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机制。作者认为,全球性的大规模的板块运动是由于P—T间大规模的岩石圈破裂活动而开始的。而岩石圈的大规模破裂则起因子这一时期发生在太平洋地区的一起巨大规模的撞击事件。这一撞击事件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四大洋的形成。大量的证据表明,P—T之间地球上确实发生了一起巨大规模的外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事件,星伤就是经后期改造过的太平洋。太平洋作为一个经后期板块运动破坏的古老的撞击坑的特征是明显的。广泛分布于环太平洋带边缘和西南太平洋板块之上的古太平洋大陆的残块,暗示了太平洋撞击构造的一段漫长的破坏过程。显然这一破坏、改造过程至今仍在进行之中。在太平洋撞击构造形成的同时,陨星撞破岩石圈进入了地幔之中。这就导致了位于太平洋对面位置的大西洋的初始分裂,从而开始洋壳增生,形成大西洋,与大西洋相似,印度洋和北冰洋的成因也是与古太平洋大陆的破碎和全球规模的破裂系统分不开的。它们都与地幔软流圈物质充填太平洋窟窿的运动密切相关。它们虽具有相同的成因,但在强烈活动的时间和规模上、则因为与太平洋撞击构造的相对位置不同而不同。关于西太平洋海台和火山岛链的成因、至今尚无定论。作者认为它们都是古太平洋大陆的残块。在它们的底下几乎都可能存在花岗质地壳。它们的分布是与太平洋撞击构造的破坏过程(尤其是与这一过程的最初阶段)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左书豪  谢志东 《地质学报》2021,95(9):2920-2935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回顾太湖湖盆成因假说,并重点介绍太湖湖盆冲击成因假说的研究历史,首先对各类太湖湖盆非冲击类成因假说做简单的介绍和评述,这些假说包括潟湖说、构造说、堰塞说、火山爆喷说及综合成因说,然后重点回顾太湖湖盆冲击成因假说的演变过程.太湖湖盆冲击成因假说的第一阶段在20 世纪 90 年代初,根据太湖地区砂岩中存在大量石英变形纹现象提出冲击假说,因认知不足,渐渐势微;第二阶段是 21 世纪初,太湖湖底淤泥层赋存大量奇特富铁质结核的新发现再次复兴了冲击假说,但太湖冲击坑确定的结论并不成熟,证据并不充分,遭到质疑;第三阶段自2012 年开始,认识到工作中的失误和冲击假说的难点,再次聚焦富铁质结核的矿物学成因及所处淤泥层位的沉积学特征研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太湖空爆冲击成因假说.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太湖存在一层含富铁质结核的泥质层;富铁质结核的形态和内部特征有可能提供太湖湖盆成因的相关信息.富铁质结核可能是湖盆形成初期时大水面下淤泥空隙沉积结核物,也可能是空爆气柱合成产物和回落物.太湖湖盆空爆成因假说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某区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矿化水的成因和基本特征,铀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含铀水迁移强度;铀和氡在水中的迁移距离;水化学组分与矿化的关系。总结了工作区的放射性水化学找矿标志和评价水晕的综合判别准则。在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了新的成矿远景地段,提出了现有矿床可能属于后生气热水改造复成因矿床的假说以及根据这些假说似算这类矿床铀总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目的是讨论脉状金矿床的一般地质特征,并提出了火山-变质成因假说,同时为检验该火山成因假说的适用性和改进对矿床成因的认识,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安徽巢湖地区炉渣状灰岩的成因主要有三种假说,即风化作用、生物扰动、地震作用等三种假说从沉积过程的不同阶段做出相异解释,恰好说明了炉渣状灰岩的成因是多因素、多阶段的。在地质勘察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生物—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探讨炉渣状灰岩的综合成因。  相似文献   

10.
多金属结核类型成因分类是海底矿产资源关注的重要地质问题,诸多学者一直探索利用多金属结核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多金属结核成因判别。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为探索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多金属结核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成因分类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基于多年调查研究获取的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地球化学数据,利用高斯混合模型聚类分析技术,实现了太平洋深海盆地多金属结核成因分类,并对水成型结核进行了进一步判别分析,共划分出成岩型、混合型、水成Ⅰ型和水成Ⅱ型四类成因多金属结核,为太平洋深海找矿突破和资源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不同成因类型结核空间预测结果显示,西北太平洋海域是水成Ⅰ型富钴多金属结核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主要分布在马尔库斯—威克海山群、麦哲伦海山群北部、马绍尔海山群和中太平洋海山群西南部的山间盆地,以及附近的皮嘉费他海盆和中太平洋海盆西北部,是未来西太平洋富钴多金属结核资源找矿突破需要关注的关键海域。  相似文献   

11.
某区花岗岩中铀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普查勘探和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花岗岩中各种类型铀矿床不断地被发现,有关矿床成因假说也越来越多。就本区花岗岩中铀矿床而论,成因假说也很不一致,如淋积下降成矿说,古地下热水成矿说,热液(多种成因)深部浸出成矿说以及与岩浆演化分异作用有关的期后热液成矿说等。笔者根据本区及兄弟单位的一些资料,也对区内矿床成因问题进行一些讨论。由于本人  相似文献   

12.
臼齿(Molar Tooth)碳酸盐岩问题已经研究了100多年,许多学者都对它的成因提出了不同的假设,但始终未能取得共识。文中作者列举了现有各种臼齿碳酸盐岩的成因假说,指出了这些成因假说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臼齿碳酸盐岩生物成因的可能性。从元古代生物演化的规律说明臼齿碳酸盐岩形成、繁盛及衰退的时期与地球上真核生物的出现和繁盛及后生动物出现的界线相一致;从臼齿碳酸盐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气候条件和沉积环境、结构构造特征、化学组成(特别是黄铁矿的形态和SnO2的富集)、碳、氧同位素的分布规律以及生物标志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提出了臼齿(微亮晶)碳酸盐岩生物成因可能性的证据;还特别指出元古代叠层石的生长和繁盛与臼齿碳酸盐的岩发育呈负相关关系。 同时也阐述了生物成因解释遇到的困难,并指出今后应大力开展臼齿碳酸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与岩相,特别是早期成岩作用和相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从元古代古海洋化学性质的变化着手研究将成为揭示臼齿碳酸盐岩成因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13.
晚冰期新仙女木事件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民  钟巍 《冰川冻土》1994,16(4):371-379
发生于10-11ka左右的新仙女木事件是一次全球笥的气候态然变冷事件。目前的有关其成因的各种假说都不能完全解释它的形成机制。本通过对比世界各地有关此事件的地质记录,综合评判各种假说,目前关于此事件的成因尚未搞清。现有的知识表明,洋流的改变及与之相伴的随的海-气系统的重新调整。对理解此事件及与此类似的气候突发事件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几乎所有的地质工作者和地球化学工作者都赞同天然气来源于有机物质的观点.尽管少数苏联学者不断提出有机成因学说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但他们的论点并未引起广泛的注意.最近,由于威尔哈姆和克莱格(1979)对东太平洋海岭中热浪喷出口中的甲烷气,格拉赤(1980)对基伍湖底层水中饱和甲烷及其邻近的尼拉刚果熔岩湖中火山气体的观测研究又激起了人们对无机成因气体的兴趣.尽管没有无机甲烷的确切证据,这两个研究却表明甲烷气可以通过岩浆作用形成.格尔德(1979)以及格尔德和索特(1980,1982)提出假说,认为  相似文献   

15.
<正> 综述·评论论石油成因在分析了现有石油有机成因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油的字宙成因假说。当饱含沥青的地层沉降在有利的热动力环境中时,在来自上地幔的烃类天然气作用下,可以成为“新”的油源。——КаграмановЮР等著:编辑部译校/新疆石油地质,2002(3)当代沉积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重点阐明了现代沉积学研究应向多学科交叉渗透、多种高新技术的引用和多领域应用的发展方向。——刘宝王君,王剑等/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2(1)  相似文献   

16.
中太平洋CP区中新世CP30孔的沉积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前人对中太平洋中新世的沉积特征及成因研究较少,笔者根据在中太平洋CP区采集的CP30孔柱状样品的测试分析结果,系统阐述了中新世的沉积物特征及元素含量在垂向的演变规律,利用grapher、spss软件及投点方式对所有样品的常、微量元素进行了R型因子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元素的组合特征及其成因专属性,并对其沉积物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概论热泉成矿在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东太平洋洋隆上的热泉成矿现象及其基本特征,它们主要由两类原生构造单元组成:即堆积硫化物碎屑形成的基底岗丘和高耸的烟筒(包括黑烟筒、白烟筒、枯竭的烟筒和白烟雪球)。烟筒喷口热流体温度为300—350℃。同时对这种热泉成矿现象与典型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作了对比,表明两者具相同的成因机制。如我国白银厂块状硫化物矿床与日本的黑矿型矿床等。文中最后论述了海底热泉成矿作用。认为海底热泉成矿或海底热液对流成矿说已由假说变成一种可直接观察的有生命力的理论。在我国火山岩地区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无论对该矿床的成因还是找矿勘探均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雪球"假说与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冰川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鹏  徐备  郑海飞 《新疆地质》2004,22(1):87-93
近年来.新元古代冰期的奇特地层引发了学们对新元古代冰期环境特征与成因演化的研究热潮.各类假说和模型不断提出,Hooffman等人运用“雪球”假说对冰川沉积的低纬度和低海拔特征、冰室效应和温室效应的相互交替、盖碳酸盐岩的成因、稳定同位素变化的含义、冰期地层中铁矿的成因等均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解释.近年国内在新疆塔里木展开了对新元古代冰川事件的研究.碳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比值的研究成果,不仅进一步证明了前人提出的三期冰期的观点.而且从地球化学角度验证了“雪球”假说.  相似文献   

19.
       太湖冲击成因假说作为众多太湖成因说之一,于20 多年前被提出至2009 年的再次复兴,颇受争议。本文从冲击的关 键证据之一石英变形特征入手,以新的实证研究重新审视前人的工作,并对太湖冲击假说展开探讨。主要通过光学显微镜 观察太湖地区泥盆系砂岩中石英受应力而致的不均匀消光、碎裂、变形纹等变形特征;利用费氏台测量石英变形纹的定向 特征,研究薄片中大量的人字形微裂隙现象;同时对比分析了九江地区同类砂岩及太湖地区菱铁矿结核体中石英碎屑的变 形特征。研究显示太湖地区砂岩中发育的石英变形纹并非典型的击变页理纹(PDF), 石英变形特征主要为较低应力下的变 形特征,其成因具有多解性。因此太湖冲击成因假说以及太湖的形成机制值得多角度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因其处于长江三角洲流域,文化经济繁荣,故其成因受到广泛关注。不同学者针对太湖成因提出过众多假说,其中包括构造成湖说(黄第藩等,1965)、潟湖成因说(严钦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