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质体作为地质灾害的载体,控制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方向、变形破坏的方式等。本文以黟县Y027公路溪下村段崩塌为例,从构造、节理裂隙、工程特性等方面分析总结了该崩塌的三种结构破坏模式,其中,节理裂隙的密度、产状,决定危岩体的块度、变形破坏的结构面等;构造褶皱等活动强度决定了岩体的破碎程度,也即灾害的规模;岩体的工程特性反映了岩土体的力学机制及吸水能力,也即抗滑能力的强度。地质体孕育了斜坡变形的主体,在人类工程活动及降雨等外力因素激发下,形成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2.
在面上调查、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发育特征、失稳模式及致灾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区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钦州残余海槽与大瑶山凸起交汇处,滨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的复合区内,断裂构造极其发育。地层岩性以寒武系、震旦系碎屑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为主。特殊的地质背景决定了该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区内共发现地质灾害点238处,以滑坡、崩塌(危岩)、不稳定斜坡为主,泥石流仅2处,以小型为主;空间上,75%以上灾害点分布在高程50~150 m之间,65%以上分布在坡度35°~55°斜坡,且80%以上发育在顺向、逆向结构和花岗岩类斜坡中;地层岩性上,95%以上发育在寒武系、震旦系碎屑岩和花岗岩中;时间上,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在汛期降雨密集的5~8月份。碎屑岩区地质灾害主要失稳模式为沿基-覆界面滑移型、顺层滑移型、压溃-剪切滑移型、风化-坠落型和拉裂倾倒型5种类型;花岗岩区地质灾害主要失稳模式为拉裂-倾倒型、风化-坠落型、拉裂-溜滑型和沿基-覆界面滑移型4种类型。地质灾害影响和诱发因素主要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实验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变形破坏机理的研究,可以为区内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资料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对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孕灾条件和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区域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由南而北、自西向东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孕灾地质背景及降雨、地震活动、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方面均有明显不同,进而导致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及发育特征的差异。西部中高山峡谷区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地形起伏大,活动断裂发育且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地质灾害具有规模大、泥石流相对发育、沿构造线和河流线状分布的特点;南部低中山及岩溶发育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及岩性较复杂,碳酸盐岩极为发育,采矿活动强烈,以地面塌陷相对发育为主要特点;北部红层丘陵区地质构造及岩性简单,地形起伏小,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类型单一、数量多、规模小,分布上具有面上松散分布、局部相对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以东莞市东城区地质灾害及隐患点详细调查为基础,系统分析了东城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主要以崩塌和不稳定斜坡为主,认为地质灾害的发育与降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类型、人类活动等密切相关;采用影响因子指数综合法评价研究区地质灾害,划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10个。  相似文献   

5.
红层区边坡的变形破坏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多、数量大,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大。以彝良县红层地区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查,对彝良县红层边坡变形破坏所引发的49处不稳定斜坡、150处滑坡、53处崩塌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发育规律及特征。对不同斜坡结构下的红层边坡的成灾模式及破坏过程进行了分析,红层顺向边坡常见破坏模式为滑移-拉裂式;横向边坡常见破坏模式为崩解-冲刷式;反向坡、斜向坡的常见破坏模式为软岩崩解剥落-硬岩卸荷拉裂坠落式。研究可为彝良县等红层发育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和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罗区是福建省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县区之一。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区地面塌陷六种。其中滑坡、岩溶地面塌陷是区内地质灾害的最主要类型,灾害呈现点多、面广、规模小、稳定性差的特点。野外调查表明,新罗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新罗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分析研究表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水文地质等因素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基础因素;降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动态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广州市人口增长、经济和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地质环境遭到破坏,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崩塌地质灾害是广州市分布最广泛、影响最大的灾种,占广州市全部地质灾害的76.6%,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定性及半定量的方法,总结近几年广州市崩塌地质灾害次数、位置、类型等信息,分析广州市崩塌地质灾害的主要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市崩塌地质灾害发育时空特征明显,且与地形地貌、岩土结构、地层岩性、降雨特征及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其中降水变化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控制广州市崩塌地质灾害活动的主要因素,为广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及其工程地质特性为黄土区地质灾害提供了物质基础,黄土斜坡的坡型、坡度、坡高、阶地等地形地貌因素为地质灾害提供了边界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为黄土区地质灾害提供了触发条件。黄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性、水文地质条件等为粘黄土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因素;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为其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9.
宋文玲  李文俊 《吉林地质》2023,(1):74-79+89
本文通过对芹菜沟水泥用灰岩矿的地质环境条件的综合研究,从地层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三个方面的叙述,认定芹菜沟水泥用灰岩矿工程地质条件属于简单类型。进而对评估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综合其评估情况,提出了评估结论和防治措施,总结了岩溶地区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川西雅江地区发育系列复式背斜、复式向斜及其伴生断裂的褶-断式构造组合样式。受强烈构造改造,岩石变形主要呈现出柔性滑脱、顺层剪切、脆性弯折、沿结构面强卸荷、大位移错动、断层破碎以及褶皱劈理化等7类样式。构造-岩石组合塑造着该区域雅砻江展布与深切河谷的演化,而河谷演化与构造改造共同控制着区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分布。不同的岩石变形样式孕育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而岩性组合关系控制地质灾害发育的规模。受砂岩板岩互层弯折变形的控制,斜坡主要产生倾倒弯折→拉裂→滑移→失稳破坏→堵塞河道或阻断道路等多阶段变形破坏模式,形成雅江地区滑坡灾害最主要的成灾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1933年岷江上游叠溪地震诱发的地面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入手,系统阐述了叠溪地震区斜坡变形破坏分区分带的 典型特征,归纳总结了高地震烈度区斜坡变形破坏的空间发育分布规律;重点从斜坡变形破坏分区特征与发震机制和应力场 的成生关系方面,分析探讨了叠溪地震区斜坡变形破坏分区特征的成因机制,阐明了1933年叠溪地震造成震区不同区带斜坡 变形破坏类型和变形破坏强烈程度差异之原因,充分揭示了内生地质作用对浅表生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420芦山地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本文在对芦山地震重灾区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芦山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规律、类型和特征及震后演化趋势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芦山地震新诱发次生地质灾害1337处,主要次生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灾害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新增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白垩系、三叠系砂泥岩、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第三系砾岩半成岩地层的陡坡和陡崖上以及全强风化壳和第四系堆积物中,并沿龙门山南段断裂带(中林双石断裂)以及宝兴河、芦山河、灵关河等河谷和沟道两侧以及公路内侧山坡的陡坡地段集中分布。芦山地震不仅诱发了数以千计的次生地质灾害,还形成了许多潜在的、隐蔽性强的地质灾害,地震灾区的次生地质灾害总体会呈现加剧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对巴东县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县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对巴东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县地质灾害具有爆发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大、隐蔽性强的特点,其分布发育与区内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长江、清江及其支流两岸一级岸坡地段,在时间上集中在雨季和库水位降落期。  相似文献   

14.
对河南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商城县地质灾害预警为例,将预警网格作为关联字段,对地质灾害预警结果库、地质灾害基础数据库进行关联处理,建立带有空间预警网格及地质灾害基础信息的地质灾害数据库,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统一制定的地质灾害上报表格,以河南省地质环境信息网为系统平台,采用asp动态网页设计语言,设计预警结果区地质灾害信息查询以及地质灾害反馈等页面,从而建立基于Web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反馈系统。  相似文献   

15.
工程开挖的结构效应与防治对策──以兰州西郊滑坡为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开挖引起的滑坡作用不仅取决于斜坡带本身的地质结构,更取决于工程开挖与斜坡地质结构相互作用,因此科学地工程开挖可以避免这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文以2001年7月1日发生在兰州西郊白垩系砂岩顺层山坡上天然气长输管道管沟深开挖引起的岩层滑动和由此造成的兰州市煤气管道大变形问题为例,揭示了层间剪切带的工程开挖效应和对边坡稳定性的控制作用,总结了此类地质灾害教训。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概述了北京地质灾害发育具有灾种多、活动频繁、群发性强的特征,主要灾害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滑)塌、矿山地面塌陷、地面沉陷、水土流失及采矿污染等。进行了地质灾害发育区及治理区的划分,并提出了灾害治理及防治的原则、规划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西南山区节理岩体发育,处于强震易发区,强地震动和节理化岩体结构是汶川地震近场区地震地质灾害多发的两大主控因素,两者的相互耦合使得岷江两岸地震崩滑灾害成因复杂,崩滑机理研究难度增大。由于节理化岩体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早期对地震纵波关注不足,强震近场纵波作用下节理岩体变形破裂机制研究成果基本处于空白阶段。本文在系统归纳总结边坡地震动力变形破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动荷载诱发节理岩体的变形破裂机制,探讨了解决目前研究中存在的核心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途径,旨在对地震纵波作用下节理岩体宏观动力响应及其细观机制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深化有关节理岩体地震响应、强震近场纵波引起节理岩质斜坡失稳模式等科学问题的认识,为下一步地震地质灾害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四川雅江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遥感解译与工程地质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雅江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调查以及单体地质灾害稳定性和发展趋势预测,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研究表明:雅江县城共发育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83户城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G318国道、雅江中学的安全运行;地质灾害体稳定性均处于差和较差级别,滑坡和危岩崩塌为雅江县城最主要危险源;雅江县城地质灾害防治应遵循“工程治理为主,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原则,系统开展应急排危工程、综合治理工程和专业监测工程,最大限度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为雅江县城建设和发展提供地质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太谷县地质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太谷县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破坏严重,随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城镇建设与地质灾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调查显示,太谷县发育地质灾害92处,区内地裂缝占灾害点总数46.7%,主要发育于平原区;不稳定斜坡占灾害点总数32.6%,滑坡占灾害点总数12.0%,且80%为土质滑坡;泥石流以沟谷型为主,占灾害点总数5.4%;崩塌占灾害点总数3.3%。论文研究了区内地质灾害的基本发育特征及其诱发因素。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评估划分原则,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按轻、重、缓、急进行分期防治,对重要地质灾害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治理。结合地质灾害调查分析,提出了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因地制宜、因灾设防等防治对策,为增加防灾减灾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二十多年来宁夏发生地质灾害的概况,阐述了宁夏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和形成机理。针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分布状况及降雨对地质灾害的触发作用,初步探讨了降雨与地质灾害发生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预报模型。分析了该模型在2004年地质灾害预报中的应用情况及实用性,为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