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彭庆吉 《山东地质》2014,(11):F0003-F0003
11月7日,全省土地利用管理暨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察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贯彻落实情况,深入学习贯彻国土资源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和《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安排部署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察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和枣庄市国土资源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帮助下,滕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通过集约高效利用,珍惜每一寸土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努力解决土地资源紧缺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对土地需求不断扩大的矛盾,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一是积极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滕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坚持“节约集约促发展、严格规范守红线”的工作理念,着力抓好科学集约高效用地,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实施意见》,将节约集约纳入年度考核内容,落实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积极组织开展土地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顺利通过2012年度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省级考核。  相似文献   

3.
明明  陶琦  葛炎 《广西地质》2009,(10):F0002-F0002
2009年9月17日,广西国土资源厅与广西纪委、监察厅在玉林市召开广西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保卫战现场会,强化土地执法监察,坚守土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双保”行动目标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4.
为盘活存量土地,切实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缓解工业用地供需矛盾,日前,建德市出台《关于节约集约利用工业用地的若干意见》(建政函[2011]61号),对该市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工业项目准入门槛进行了调整。意见规定,该市新安江街道、洋溪街道、更楼街道、马南产业园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价格每亩不低于24.5万元,寿昌镇(含省级开发区)、梅城镇、  相似文献   

5.
作为创建国土资源集约利用模范县(市)的试点单位,杨浦区在集约节约用地工作中充分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提升本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杨浦区坚持规划先导,优化布局,积极开展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规划编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注重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完善土地供应全程监管、全域监管;加大盘活存量土地力度,依法处置闲置土地;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建立节约集约用地长效管理机制。在工作中探索建立了共同责任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分工和职责,拓宽公众参与和监管渠道,加强与行业协会、规划设计院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推动节约集约用地的强大合力,确保节约集约用地的各项措施落实。  相似文献   

6.
《浙江地质》2008,(4):30-32
2008年初,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省委、省政府也专门召开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会议。同时下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8]3号)。“节约集约用地”已经成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澉浦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土地需求不断加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该镇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路子,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岳传明 《山东地质》2014,(10):84-86
当前在国家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背景下,深挖潜力,节约集约用地已成为土地利用工作的当务之急。利津县通过严格按照产业政策供地、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实施城乡建设用地挂钩项目等措施,提高了用地效率,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但工作中应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用地空间组织形式相对落后等问题,严格用地管理,优化用地模式,强化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8.
《广西地质》2010,(1):18-19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达广西的主要用地控制指标和要求,广西的土地资源禀赋条件与经济社会对土地的需求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耕地保护、建设用地保障、节约集约用地、改善生态环境等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9.
一是克难攻坚。努力破解征地拆迁难题,会同有关部门、镇(街道)。平衡区域拆迁政策;抽调骨干力量。参与一线拆迁;加强政策宣传;用好用活行政谈话、查处违法建筑等手段,促进拆迁。二是保障发展。努力拓展用地空间,积极争取用地指标,有效指导10%留用地指标等“三类指标”节约集约利用;扎实做好项目报批跟踪服务工作和08年土地出让计划实施情况督查;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加强土地调控、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关键之年。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精神,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浙江地质》2012,(5):11-11
为贯彻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切实推进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产业转型升级,省政府日前下发了《关于推进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2]35号)(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12.
《辽宁地质》2010,(10):23-25
按照国土部文件,"增减挂钩"是指,"将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毕宇亮 《山东地质》2011,(10):74-75
威海市国土资源局围绕“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扎实开展工作,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一是以编制计划来保证集约。认真做好2011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工作,依据《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结合威海市经济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市场状况等情况,认真研究制订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明确到具体地块,并在门户网站及土地有形市场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4.
宋芹 《山东地质》2013,(10):125-127
统筹城乡建设用地作为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高度重视,对滨州市近几年统筹城乡建设用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做好该项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山西省人民政府近日出台《山西省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市分解下达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重要依据,排名前3位的市将会被奖励一定数量的用地计划指标。  相似文献   

16.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使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姜全芳 《辽宁地质》2012,(11):24-25
多年来,鞍山市国土资源局按照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促进鞍山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大局,认真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着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浙江地质》2009,(3):30-31
日前,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发布《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考核办法》规定,自本年度起,就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对各省(区、市)政府进行评价考核。考核采用量化方法,设置集约用地水平区域位次指标和集约用地水平年度变化指标,前者为位次考核指标,分值为65分,旨在考核该地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水平;后者为激励考核指标,分值为35分,旨在考核该地区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的力度。考核结果分别作为分解下达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和干部主管部门对省级人民政府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自浙江省制定实施“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以来,杭州市也制定了节约集约用地的“365”计划。同时下达了任务分解书。作为杭州市唯一的一个只有18.1(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最新资料统计包括钱塘江水域面积为26)平方公里、全区建设用地总面积只有13.8平方公里的纯城区。如何落实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广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以下简称挂钩试点工作),有效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严格保护耕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笔者结合当前广西开展挂钩试点工作的情况及面临的一些问题,探索推进工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