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林西组植物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兴安岭中南段,松辽盆地西缘,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坤都地区发育一套上二叠统林西组地层,1:20万协力府幅将该套地层划分为上三叠统,岩石地层清理和油气地质工作将这套地层划归为林西组,虽然林西组的时代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晚二叠世以来,一直得到普遍认可,但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面貌及沉积环境等方面存有争议。新一轮地质调查工作笔者对该套地层进行了剖面测制,重点对古生物化石进行了系统的采集研究,由于该地区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林西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环境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古东部林西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环境存在争议。鉴于此,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详实的野外观测与室内鉴定,依据古生物、沉积构造与岩相、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林西组沉积环境进行研究;从钙藻、苔藓虫、海绵等海相生物化石、B/Ga值、碳氧同位素和沉积结构构造等方面,认为林西组主体为海相,存在海陆过渡相。林西组沉积环境可划分为三角洲前缘、滨海、浅海和半深海。生物礁主要为蓝绿藻粘结礁和藻粘结骨架礁,指示滨海—浅海环境。林西组沉积环境主要经历了滨海、半深海、三角洲前缘、浅海和滨海的演变,沉积盆地演化分为抬升—断陷—快速充填—稳定沉陷—稳定充填5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中南部上二叠统林西组页岩气资源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区域地质调查、露头剖面测量、钻孔编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的分布特征、沉积特征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二叠统林西组分布广泛、厚度巨大、暗色泥页岩发育,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为中等—好,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为高成熟—过成熟,达到生气阶段,是大兴安岭中南部地区重要的生烃层位.综合评价认为,林西组具有较高的页岩气资源前景,是本区晚古生代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新层系之一.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东部林西地区是二连盆地外围石炭-二叠系油气勘探的重要潜力区之一.为了研究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对野外露头剖面的林西组烃源岩开展了总有机碳、有机显微组分、镜质体反射率及岩石热解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林西组烃源岩总有机碳分布在0.63%~1.30%,平均为0.87%,所有样品含量均大于0.6%;有机显微组分分布在0.27%~3.66%,平均值为2.08%,其中95.24%的样品达到1.0%以上,表明有机质丰度达到了“较好”至“好”级别;镜质体反射率分布在1.26%~2.58%,平均值为1.88%,其中90.47%的样品含量大于1.3%,镜质体反射率较高,表明有机质成熟度达到“高成熟”至“过成熟”阶段;岩石热解氢指数分布在8×10-3~89×10-3,平均为27.52×10-3,表明有机质类型归属于Ⅲ型.综合评价表明林西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属于“较好—好”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大,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5.
前人对林西县上二叠统林西组和扎鲁特旗陶海营子组进行过长期研究,发现较多淡水双壳类和植物化石,而叶肢介化石仅在陶海营子组有所发现。本次研究在内蒙古林西县官地剖面林西组的中上部首次发现叶肢介化石,经初步鉴定为林西黄河叶肢介(新种)等3个属种。叶肢介化石的发现为林西组时代的进一步确定、地层对比和古地理重建提供了可靠的化石依据,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古地理古构造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前人对林西县上二叠统林西组和扎鲁特旗陶海营子组进行过长期研究,发现较多淡水双壳类和植物化石,而叶肢介化石仅在陶海营子组有所发现。本次研究在内蒙古林西县官地剖面林西组的中上部首次发现叶肢介化石,经初步鉴定为林西黄河叶肢介(新种)等3个属种。叶肢介化石的发现为林西组时代的进一步确定、地层对比和古地理重建提供了可靠的化石依据,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古地理古构造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地区林西组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地区是上二叠统林西组发育较好的典型地区之一.林西组岩性为一套以黑、灰黑、灰绿色调为主的砂板岩组合,上部含丰富的非海相生物化石.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对陶海营子剖面和鲁D2井上二叠统林西组泥岩样品进行常量、微量元素分析,发现林西组整体具有高硅、铝、钙,低磷、锰的特点.并结合化石组合特征和保存状态,对林西组沉积环境进行探讨.认为该地区林西组形成于咸水-淡水的沉积环境,水体环境有一个逐渐淡化的过程.底部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上部为陆相淡水湖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
吴桐  周铁锁 《地质与资源》2018,27(5):438-444
基于露头资料,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通过研究大兴安岭南部林西组地层及烃源岩发育特征,探讨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南部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广泛发育,其沉积环境主体为三角洲-湖相沉积;林西组暗色泥岩有机质含量以中等为主,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有机质热演化达到高熟-过熟阶段.该区开展油气勘探应远离侵入岩发育区,在有中生界覆盖地区,保存条件及盖层条件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根据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全国立典性剖面调查成果,将林西组划分为5个岩性段,原林西组六段划分为老龙头组,并揭示出林西组官地剖面的地层褶皱重复多次,而非前人的单斜地层序列。根据古植物、双壳类和孢粉等生物地层确定林西组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老龙头组地质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基于古生物、沉积构造、碳酸盐岩微相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等多方面证据确定出林西地区林西组和老龙头组为陆相河湖沉积,其沉积演化序列为河流→浅湖→深湖→浅滨湖,与天山-兴蒙地区二叠纪主要的陆相盆地沉积演化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林西县官地剖面二叠系林西组第五段灰色、深灰色板岩中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54属90种,以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见有较多晚二叠世的常见分子,根据其与邻区的孢粉生物地层对比,确定林西组第五段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该剖面林西组第六段中发现有孢粉化石9属9种,其孢粉组成成分呈现出早三叠世孢粉组合特征,其时代应为早三叠世.由于林西组第六段岩性特征也发生变化,出现了紫灰色的粉砂质板岩夹层,且见有少量火山角砾.与下伏典型的林西组在岩性上有较大的差别,而与区域上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相似.综合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特征、古气候特征及与邻区对比,将原划为林西组第六段的地层改划为下三叠统老龙头组.三叠系/二叠系界线划在林西组第五段与老龙头组之间.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扎鲁特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古盐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扎鲁特地区陶海营子剖面和鲁D2井泥岩样品中微量、常量元素和黏土矿物的测定,利用Adams和Couch古盐度计算公式及Walker相当硼判定法、锶钡比值法、硼镓比值法、生物标记化合物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扎鲁特地区林西组沉积时水体的古盐度特征.结果表明,鲁D2井林西组沉积时为半咸水环境,陶海营子剖面林西组则为淡水环境,扎鲁特地区林西组沉积时期水体环境有一个逐渐淡化的过程,下部为半咸水的湖泊环境,上部逐渐演化为淡水湖泊环境.半咸化的湖水环境为林西组巨厚层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林西地区新发现的叶肢介和介形虫等化石,证实了大兴安岭南部存在早三叠世地层。这套地层为具有红层性质的河—湖环境产物,与下伏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有较大的差异。林西组中—下部以海相沉积为主,并发育浊流沉积,反映直到晚二叠世中期大兴安岭南部仍有残余海盆存在,应是造成晚二叠世南北植物化石仍保持区系特征的主因。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揭示,大兴安岭南部的晚古生代板块构造活动一直到印支构造旋回才结束。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长武探区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研究区钻井岩芯观察和录井资料以及测试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长武地区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的类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武地区延长组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三种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主要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三种亚相组成。详细讨论了不同沉积体系的特征,进而讨论了不同沉积体系平面展布。在上述基础上建立了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九瑞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之西段,南北分别与江南台隆、淮阳隆起毗邻,处于构造转折部位。已知矿床主要有斑岩型、矽卡岩型和层控型,其中层控型矿床的空间分布受区域地质背景中特定地层、岩相及构造部位的控制,具层、相、位控矿特点。矿床周围有大片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出露,局部出露奧陶系地层。前奥陶系、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分布于西南及东南边缘。区内构造发育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地槽发展阶段、准地台发展阶段和大陆边缘活动阶段,具多元结构特点。晋宁运动使前震旦纪地槽型沉积褶皱回返转为准地台,形成近EW  相似文献   

15.
从桌子山剖面看贺兰坳拉谷北段奥陶系等深流沉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野外观察描述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贺兰坳拉谷北段桌子山剖面奥陶系各组地层沉积相特征,得到了沉积环境的垂向变化和横向迁移规律。以桌子山剖面奥陶系沉积相研究为基础,结合沉积相模式,识别出了典型的碳酸盐等深流沉积,建立了贺兰坳拉谷北段奥陶系层序地层学模式,从而为验证坳拉谷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试论吐鲁番—哈密盆地为剪切—背驮型盆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葛肖虹  王锡魁 《地质论评》1997,43(6):561-568
本文从大地构造背景,构造地貌,现今应力场,运动学特征,构造模型等5个方面论证了吐鲁番-哈密盆地的性质,认为吐-哈盆地是背驮于博格达推覆席体上的盆地,侏罗纪以来盆内的许多构造与沉积特征都取决博格达推覆构造与反冲推覆构造活动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培坤  纪友亮 《新疆地质》2005,23(2):152-157,i006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构造带上古生界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分析出该地发育了6种沉积相,分别为碳酸盐潮坪相、障壁砂坝-泻湖相、河口湾相、三角洲相、河流相、湖泊相.并按上古生界识别出的2个二级层序,推测出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晚古生代沉积演化经历了拗拉槽再活动背景下的裂谷海湾充填、陆表海充填和内陆坳陷充填3个发展阶段.并结合构造、物源供给、海侵、古气候等条件分析了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兰坪盆地侏罗纪陆相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 (尤其是陆棚海盆地 )的沉积充填具有着不同的主控因素 ,构造的控制作用在陆相盆地中尤为重要。陆相盆地的层序地层划分依据为构造作用的转化面划分为构造层序 ,构造层序内部依据沉积充填样式的差异进一步划分出层序。兰坪盆地的侏罗系共划分出一个构造层序和 3个层序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地层学理论模式肖传桃,姜衍文,李维峰(江汉石油学院地质系湖北荆州434102)关键词生态地层学,生态相,生态地层模式生态地层学是当代地质科学的前沿之一,由于它在提高地层学研究的分辨率、重建古环境、恢复盆地古地理特征和演化以及在指导油气和沉积矿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