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春原  朱楠  赵献辉  王文静 《岩土力学》2015,36(Z1):310-314
依托高速公路试验段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路基的现场试验,根据实际路基情况建立离心模型,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湖泊相软土地基进行离心机试验,分析了在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联合作用下软土路基的沉降规律,并将试验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两者沉降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可知,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湖泊相软土路基,地基土在工期内的沉降占总沉降87%以上,加固效果明显;用该方法加固后软基的工后沉降发展缓慢,两年内工后沉降最多为2.5 cm,路堤断面沉降差不超过5 mm,不会影响公路正常使用;试验结果与现场实测值沉降趋势基本相同,但由于现场试验条件及离心试验误差影响,导致两者沉降值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大面积堆载试验现场地基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场道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选择研究,通过模拟道面结构荷载条件下地基的地表沉降和分层沉降的长期观测资料,对大面积堆载试验现场地基土的最终沉降、工后残余沉降以及沉降的组成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深圳地区滨海软土具有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承载力低以及结构性强等工程特性。通过对固结沉降理论分析,提出软土固结沉降计算应注意参数选取、超载量的确定、差异沉降等问题。针对深圳地区大面积软土工程具体条件,采用堆载预压法、抛石挤淤法以及复合地基法等技术措施进行软土加固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海积软土堆载预压试验监测结果分析与加固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载预压是大面积加固海积软土地基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现场监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利用现场观测的地基的变形、孔隙水压力等资料,推算软土地基的固结程度,控制加载速度,从而保证加固效果。本文为结合实例进行现场监测资料的分析和加固效果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王常明 《吉林地质》1998,17(3):70-74
堆载顶压是大面积加固海积软土地基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现场监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利用现场观测的地基的变形,孔隙水压力等资料,推算软土地基的固结程度,控制加载速度,从而保证加固效果。本文为结合实例进行现场监测资料的分析和加固效果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试论连云港海相软土路堤沉降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定文  刘松玉 《岩土力学》2006,27(2):304-308
根据连云港至徐州高速公路连云港段60多个断面的现场实测沉降资料,分析了在路堤荷载作用下连云港海相软土的沉降和固结规律。实测数据表明,在路堤荷载作用下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的沉降曲线符合双曲线形式,故可采用双曲线法预测最终沉降。由此可以分析在不同施工期的地基沉降和固结特性,得到不同地基处理条件下路堤填筑期和预压期地基平均固结度与施工时间的关系。分析亦表明,粉喷桩加固能加速地基的固结速率。最后,针对沉降和固结理论计算中计算参数的难以合理确定的局限性,对现场实测沉降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提出了适用于连云港地区海相软土路堤沉降和固结估算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7.
林榕萍 《福建地质》2008,27(1):37-43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处理高等级公路的软土地基,与常规的堆载预压法对比,该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工后沉降,节约工期,并能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真空联合堆载方法的加固机理,并通过对现场监测资料的分析,说明该方法用于加固软土路基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耒宜高速公路路基的地质特殊性,研究了适合路基沉降的监测方法,对煤层采空区路基、岩溶路基、软土路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进行了监测,分析了这些特殊地基条件路基的变形规律,对其他类似山区公路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真空堆载预压法具有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双重加固效果,真空预压产生的侧向收缩变形与堆载产生的侧向挤出变形相抵消,保证了上部路堤的稳定性,加速地基土的固结,提高了施工速度.依托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实体工程,设置四个现场监测试验段,对完整有效的观测断面的沉降进行了全程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真空堆载预压法加固的路基沉降量主要发生在初期和中期,沉降速率在监测初期较大、中期时达到最大值,后期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减小,最后阶段最大沉降速率为0.09 cm/d,小于堆载预压规定的允许值1cm/d的要求,表明真空堆载预压法加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路堤下软土地基侧向位移与沉降关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飞 《岩土力学》2006,27(Z1):809-813
总结了软土地基下侧向位移的研究现状,从路堤中最大侧向位移和路中沉降之间的比例关系出发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路堤下软土地基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路堤填筑期间最大侧向位移和路中沉降的增量大致相等,而在固结期两者的比例关系在0.14左右。不同的加载方式在数值上也有所不同。计算结果对路堤下地基侧向变形的计算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深厚软土地基上修筑无砟轨道高速铁路低矮路基,需要重点解决好软土地基工后沉降和长期动力稳定性问题.软土地基具有高压缩性,路堤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残余沉降;同时,线路运营后,地基土在高速列车长期循环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二者耦合将严重影响到无砟轨道的几何状态和线路运营安全.基于此,在京沪高速铁路上海虹桥深厚软土地区低矮路基中,首次采用了桩基-连续薄板梁结构型式,并进行了系统的静动态监测、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工后沉降控制效果良好、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性能稳定,可以满足高速铁路铺设无砟轨道和高速列车长期平顺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某工业厂房位于沿海软土地区,施工期间发生大面积开裂和地面沉降。研究其变形破坏特征,分析桩基施工前后大面积地面回填对工程产生的严重影响,分析地基变形的深层原因,解释在无上部荷载情况下基础梁断裂的原因。此研究对今后类似工程建设具有参考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苏家里新村地面及建筑物裂缝调查结果和沉降监测资料为基础,应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对非采矿因素引起的裂缝进行综合的定性分析,并应用FLAC3D程序对受煤矿采空区影响的建筑物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同时归纳分析了对由于采矿因素和非采矿因素导致的地面及建筑物裂缝的成因、位置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苏家里新村地面及建筑物裂缝是开采沉陷引起的地表变形、填土地基不均匀沉降、河流冲蚀边坡坡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为该矿区地面建筑物的修复加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城市浅埋软岩隧道施工沉降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埋软岩隧道施工沉降变形控制是浅埋地下工程面临的关键难题,其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对开挖引起的沉降变形规律的掌握。通过对新建龙岩至厦门铁路石桥头隧道地表沉降变形观测分析,将地表沉降变形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初始沉降阶段、加速沉降阶段和减速沉降阶段;结合隧道拱顶沉降监测结果,得出浅埋软岩隧道地表沉降与拱顶沉降正相关的结论。隧道开挖对掌子面前后纵向地表沉降的主要影响范围分别为1.5D和3D(D为开挖跨度);横向地表沉降影响范围包括隧道中线两侧各4D的范围,地表建(构)筑物受到较大影响包括隧道中线两侧各2D的范围。针对地表和拱顶沉降过大,采取全断面超前预注浆方案进行处理,监测结果显示全断面超前预注浆能有效控制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量,收敛值减小则不显著,说明该方案达到了控制沉降变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刘刚  徐成华  施威  李兆  骆祖江 《地质论评》2023,69(2):639-647
为了查明南京河西地区地面沉降的成因,笔者等在系统研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面沉降的分布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软土分布及建筑荷载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了南京河西地区地面沉降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南京河西地区不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与软土层厚度和建筑荷载分布关系密切,地面沉降主要受建筑工程影响,即建筑荷载和深基坑降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刚  徐成华  施威  李兆  骆祖江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11-2022082011
为了查明南京河西地区地面沉降的成因,笔者等在系统研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面沉降的分布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软土分布及建筑荷载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了南京河西地区地面沉降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南京河西地区不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与软土层厚度和建筑荷载分布关系密切,地面沉降主要受建筑工程影响,即建筑荷载和深基坑降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庄海洋  张艳书  薛栩超  徐烨 《岩土力学》2016,37(Z2):561-570
以上海地区某深软场地地铁狭长深基坑为工程背景,对开挖引起的地表和周边建筑物沉降、地下连续墙侧移、墙顶和立柱竖向位移等的监测数据进行了详细地统计和分析,探讨了深软场地狭长深基坑变形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要诱因。对比分析实测墙体最大侧移?hm和最大地表沉降?vm与已有统计结果和经验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深软场地狭长深基坑的变形时空效应非常明显。与已有上海地区深基坑工程实测统计得出的地表沉降预测结果相比,狭长基坑周围地表沉降曲线基本符合已有的经验预测结果,但与已有的实测统计结果相比,实测墙体最大侧移?hm和最大地表沉降?vm与开挖深度的比值平均线明显低于已有的统计结果,主要原因是针对地铁狭长深基坑特点采用的地连墙和多层内支撑的围护结构体系明显区别于一般深基坑的围护结构体系所造成的,表明该围护结构体系能够很好地控制狭长深基坑的变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面沉降是福州市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自20世纪中期以来就有监测资料显示福州市存在地面沉降问题。本文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PTA),处理了福州市2008~2014年间多时相、高分辨率TerraSAR-X数据,对福州市6年时间的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分析,根据研究区地面沉降历史、建设发展现状及沉降异常区分布,着重分析了复杂因素影响下福州市地面沉降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福州市总体年均沉降率-15 mm ·a-1左右,存在多个明显的快速沉降区;与1960~1990年的监测资料对比发现,沉降中心由地热温泉区向工程密集建设区转移;较大沉降区以快速线性沉降为主;地面沉降特征的变化受到多种复杂因素叠加影响,导致地面沉降空间扩张、速率加剧。该研究成果可为福州市或其他沿海城市地面沉降风险评估、地面沉降防控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阳  乔仲发 《岩土力学》2012,33(5):1491-1496
疏桩基础作为一种工期短、效果好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考虑带桩帽的PTC(预应力混凝薄壁管桩)刚性桩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将桩侧摩阻力假定为2个三角形拼合的分布形式。联合应用Mindlin-Geddes解答及Boussinesq解答,推导出了疏桩补偿地基中的附加应力的计算公式。结合具体算例,计算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量。研究表明,该联合方法的沉降计算结果比传统方法偏小,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当桩间距大于8倍桩径时,随着桩间距的增加,疏桩补偿地基的附加应力场基本不变,但沉降量相应增大。对于桩间距较大的疏桩补偿地基,采用长、短桩组合形式较为合理。通过设置深层水泥土搅拌桩来加固软土路堤,能有效控制沉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