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祥珍 《地层学杂志》1989,13(4):296-300
<正> 徐州贾汪地区的奥陶系有一层厚约10m、以土黄色为主的页片状岩石,1930年李四光命名为“贾汪页岩”。1932年谢家荣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1973年和1976年,江苏省第五地质队和江苏省区调队在贾汪地区填图时,实测了贾汪寨山剖面,将“贾汪页岩”的含义扩大为“贾汪组”,时代划分意见不同。1975年河北、山西区调队等把与“贾汪页岩”相当的层段划为下马家沟组一段。1982年张文堂称“贾汪页岩”为“贾汪段”,置于纸坊庄组顶部。1984年梁宗伟把鲁中相应层位划归东黄山组(O_1d)底部。本文试图从  相似文献   

2.
刘之远  张文堂 《地质论评》1951,16(1):106-106
山东贾汪煤田附近四周高山,都是寒武奥陶纪地层所构成,露头清楚,层序整齐,最适合研究地层的地方。该地寒武奥陶纪地层,按其岩性及化石来说,可与南满及华北相比。兹分别叙述如下: 中奥陶纪地层,即马家沟灰岩,出露於煤田的边缘,厚约300-400米。顶上与石炭纪地层的含铁质紫红色泥质页岩成假整合接触,底下与贾汪页岩成整合接触。本层上部呈灰褐色厚层状灰岩,产Actinoceras sp.及Asaphus sp.。下部是灰色薄层矽质灰岩,未获化石。下奥陶纪地层,即分成贾汪页岩与三山子灰岩,前者说是页岩,实在是一种薄层状土黄色含泥质灰岩,厚约12米。後者原系谢家荣教授所命名,是一种灰或灰白色  相似文献   

3.
湘中北部的奥陶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湘中奥陶纪地层,虽早经田奇瓗等(1933)、王晓青等(1936)和王超翔等(1949)研究,但均未发现中、上奥陶统。1959—1961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师生,在安化、新化等地的奥陶系获得笔石,证实有中、上奥陶统。1960年8月,金玉琴在安化烟溪奥陶系“烟溪黑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奥陶系的研究简史及其分统沿革中国奥陶系的研究,已有相当历史。1924年李四光、赵亚曾调查长江三峡地质后,即创立艾家山系,并提出了艾家山系属于中奥陶统或上奥陶统的最底部。当时艾家山系包括下部扬子贝层、上部宝塔石灰岩。在艾家山系以下的地层、称宜昌石灰岩,定为下奥陶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奥陶系(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中国奥陶系分统建阶及对比关于中国奥陶系分统建阶问题,早在五十年代末期就开始酝酿。1959年卢衍豪提出了中国南方奥陶系的一般标准。1962年张文堂按华南、华北两大地层类型对中国奥陶系进行了统一划分和分组命名。1974年穆恩之以东南型奥陶系笔石页岩相地层为基础,提出了六个期,24个笔石带,为中国奥陶纪地层建立了初步对比标准。我们主张选择扬子  相似文献   

6.
三峡东部地区——宜昌分乡、黄花场,秭归新滩龙马溪一带奥陶系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研究奥陶系的重要地区。自1924年李四光教授首先在这里分层,创立宜昌石灰岩和艾家山系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解放后的大量工作(表1),使地层划分日臻完善,动物群特征更加清楚。1978年,我所奥陶系小组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三峡东部地区奥陶系作了进一步研究。事实说明三峡东部地区奥陶系作为我国奥陶系层型剖面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正> 辽宁太子河流域的奥陶系经王钰等(1954)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以后,已成为华北地区奥陶系的典型剖面和对比基础。1979年8—9月间,笔者在本溪、田师付和辽阳五顶山等剖面采集了化石并着重对区内凤山组的生物群序列、寒武系与奥陶系之分界、奥陶纪地层系统及动物群序列等问题作进一步补充研究和探讨。 野外工作期间得到赵祥麟、段吉业、梁仲发等支持和帮助;施从广鉴定介形虫,杨荣庆  相似文献   

8.
奥陶纪是根据居住在英格兰南部和戚尔士的两个古代部落之一的名字"奥陶维斯"(Ordovices)而命名的.该地区奥陶纪地层十分发育,1922~1925年英国学者伊莱斯(Elles)、1929年瓦特斯(Watts)等人作了系统研究,并根据笔石化石分带情况将其划分为下、中、上三个统六个阶,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奥陶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准.我国奥陶纪地层的研究,1924年李四光、赵亚林在调查长江三峡地区后,首创"艾家山系",1934年许杰发表了《长江下游的笔石化石》,建立了奥陶、志留系的笔石带,1959年张文堂写的《中国奥陶系》、1972年盛辛夫总结了  相似文献   

9.
皖南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皖南东至地区奥陶系在地层分区上可以分为下扬子地层分区、过渡地层分区和江南地层分区 ,在沉积相上可分为台地、斜坡与盆地沉积。通过对位于台地、斜坡和盆地露头层序地层的研究 ,分别将奥陶纪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 3个Ⅰ类沉积层序和 2个Ⅱ类沉积层序 ,并详细分析了每个沉积层序各体系域的特征。区内的奥陶系总体为一向上变深的沉积层序 ,经历了镶边陆棚—淹没台地—浅海盆地 3个演化阶段 ,其盆地呈北西浅、南东深的沉积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0.
贵州奥陶纪地层发育完好,化石丰富,分布广泛,地跨扬子、江南两个地层区,是深入研究我国奥陶系的重要地区之一。最早研究贵州北部奥陶系的是乐森(王寻)(1925),在乐氏之后到黔北研究奥陶系的地质学家逐渐增多,他们中有丁文江、黄汲清、王曰伦等。乐、丁先后在遵义十字铺页岩内采集了丰富的三叶虫化石,后经孙云铸(1931)研究,其时代属中奥陶世兰代洛(Llandeilian)期,一些属、种后经卢衍豪(1965、1975)修订。盛莘夫(1939)和刘之远(1940)亦在遵义和桐梓附近研究过奥陶纪地层。在盛、刘之后,尹赞勋和王钰等  相似文献   

11.
唐山地区奥陶系的新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 河北唐山地区的奥陶纪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为华北型奥陶系的标准剖面。1975—1976河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这一地区做了大量工作,采集的化石经笔者等鉴定和初步研究。在河北二区测队同志工作的基础上,1979年10月,笔者等对唐山市赵各庄长山、东域山以及卢龙县武山剖面又逐层采集了化石。对牙形刺、笔石、头足类烫三叶虫等门类化石的综合研究,对这一地区奥陶纪地层的生物序列以及寒武系与奥陶系的分界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河北二区测队李勤、郑国庆提供剖面资料,笔者谨致谢忱。  相似文献   

12.
安徽宁国胡乐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国市胡乐镇鸿门—将军岭段新开公路旁奥陶系宁国组出露完好,通过对该段地层进行连续观察和分析研究,发现存在Ⅱ型不整合面、海侵面、最大海泛面等重要的地层界面,以及鲍玛序列、复理石建造等典型的沉积特征。根据海平面变化、地壳沉降和沉积物补给关系,采用基本层序调查方法,将该区奥陶纪地层层序划分为A、B、C、D、E5个层序。其中只有2个(C、E)为完整层序,其余3个(A、B、D)为不完整层序。研究表明,该地区奥陶系为深水盆地沉积,纵向岩性变化小,多数缺失低水位沉积,反映当时海平面升降变化幅度较小,但节奏性的韵律变化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贾汪煤田的基本构造形态为贾汪向斜。通过对贾汪向斜北东延长段原地系统和外来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在贾汪石炭——二叠纪煤田北界伏山前断裂的北东盘上,受构造应力的影响,奥陶系沿着其与寒武系界面间的软弱层被推覆,在原地代之以大面积分布的是青白口——震旦系及部分寒武系而非石炭——二叠系,从而造成了贾汪煤田没有向北东继续延伸。  相似文献   

14.
<正> 奥陶-志留系界线层型确立以后,寒武-奥陶系界线层型的研究也加快了步伐。奥陶系内部统和阶的建立,即全球奥陶纪年代地层标准的建立,也已摆到了世界各国奥陶系研究工作者的面前。1988年在加拿大纽芬兰召开第五届国际奥陶系大会之后,国际奥陶系分会重新组织了4个年代地层工作组,专门研究“Arenig”,“Llanvirn”,“Caradoc”和“Ashgill”的底界,上述4个英国的传统单位并非正式  相似文献   

15.
<正> “南郑页岩”是卢衍豪(1959)建立的一个地层单位,用以代表奥陶纪宝塔灰岩之上,志留纪龙马溪页岩之下约6m厚的一段地层,产以Dalmanitina为主的三叶虫,及笔石、瓣鳃类等化石。“南郑页岩”的时代,卢衍豪(1943)最初曾“疑其为上奥陶纪产物”,在正式命名时(1959)认为“放在志留纪底部为宜”。此后,对其时代归属的问题争论颇多,有  相似文献   

16.
山东淄博地区石炭纪含(竹蜓)地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石炭纪含(竹蜓)地层在山东境内出露比较广泛,包括淄博、章邱、峄县、莱芜等地,以淄博及章邱一带出露较好。石炭纪含(竹蜓)地层可分为上石炭统本溪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二部份,含(竹蜓)石灰岩的层数和厚度在山东各地不一,变化较大。谭锡畴(1922)在淄川、博山地层柱状图中,将含(竹蜓)石灰岩作为博山组(Poshan Formation)的下部,相当于山西的太原组。李四光、赵亚曾(1926)在山东境内找到三处石炭纪含(竹蜓)地层,即:章邱煤田、博山煤田及峄县煤  相似文献   

17.
<正> 奥陶系在内蒙古清水河地区及山西省出露甚广。除恒山、云中山、五台山、吕梁山和太行山及大同以北地区外,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层广泛分布。寒武系与奥陶系为连续沉积,奥陶系与华北区其它地区一样,下统发育最为良好,是研究华北奥陶系和寒武—奥陶系分界的理想地区之一。 本区奥陶系和整个华北区一样,自下而上包括冶里组、亮甲山组、北庵庄组和马家沟  相似文献   

18.
<正> 吉林省境内的北方型奥陶纪地层主要分布于和龙—辉南—库仑一线以南地区,在辉南样子哨、浑江沿岸及鸭绿江江北沿岸等处出露较好。1979年8、9月间笔者对本区的野外考察及有关门类化石初步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本区奥陶系的划分对比及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等问题。野外工作期间得到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省区域地质调查队等的大力支持及帮助,并承提供剖面资料;施从广鉴定介形类,深表感谢。  相似文献   

19.
王尧  潘正甫 《地质科学》1980,15(3):218-230
华北奥陶系的研究,从刘季辰等(1919)在徐州贾汪进行地质调查,及孙云铸等(1922)在唐山建立标准剖面起,至今约有60年。以往的研究,主要限于地层和古生物方面,岩石学的研究,只是近来才逐渐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20.
川北—陕南地区奥陶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洪荣 《地球学报》1988,10(1):201-201
<正> 四川广元及邻区陕西宁强一带奥陶纪地层发育,在地层区划上属于杨子区的最西北缘,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间的过渡带。该区奥陶系研究较早,虽然地层层序和一些大化石序列业已建立,但是不少地层问题的争议一直留存至今,例如宝塔组、西梁寺组时代归属等;另外对该地区奥陶纪牙形石的研究基本尚属空白。 最近笔者在广元三磊坝、谭家沟;陕西宁强赵家坝和双河口等地对奥陶系及其所含牙形石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获得不少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