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福建魁岐晶洞花岗岩中锰黑云母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荣  吴功保 《地质论评》1987,33(3):222-228
本文应用穆斯堡尔谱、X光衍射、红外、光性及化学分析研究了南岭魁岐钠闪石晶洞花岗岩中的锰黑云母。锰黑云母的特征化学成分为Al_2O_35.45%,MnO 8.2%。它有很强的多色性,特别是平行X方向有较强的吸收。锰黑云母的~(57)Fe穆谱由五套组分谱组成,其中四套组分谱与标准黑云母相似,证明第五套谱与Fe_(Ⅳ)~(3+)相对应。由穆谱方法校正了锰黑云母的晶体化学式,并计算了Mn~(3+)的含量。确定锰黑云母中四面体位的择优占位次序为Fe~(3+)?Ti~(4+)锰黑云母的结构特征反映了母岩的成分特点。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取自黄山-太平花岗岩基-黑云母的化学成分和不同成因岩体的波谱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可能鉴定并建立黑云母中主要阳离子成分与吸收键特征以及黑云母的谱学特征,也可以用于区分不同成因的花岗岩类型。  相似文献   

3.
花岗岩中黑云母风化的矿物变化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彦华  罗立峰 《地球化学》1999,28(3):239-247
对采自广东阳江花岗岩风化剖面的黑云母及其风化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并探讨了黑云母风化过程中成分的变化及矿物的转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阳江地区花岗岩中黑云母的风化系列为黑云母→蛭石,绿泥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黑云母风化初期的蛭石和绿泥石是独立的矿物相,而不是通常认为的水黑云母,而混层矿物伊利石/绿泥石的出现则表明了以黑云母风化程度为指标的深度  相似文献   

4.
都庞岭花岗岩中黑云母成分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庞岭复式花岗岩体由加里东期(γ_3)、印支期(γ_5~1)、燕山早期第一次(γ_5~2)和第二次(γ_5~(2b))花岗岩组成。从早到晚(γ_3→γ_5~1→γ_5~(2a)→γ_5~(2b)),花岗岩中黑云母由镁黑云母→铁黑云母→黑鳞云母,同时黑云母中Li、Rb、Pb、Zn、W、Sn、Nb、Ta、F、B等逐渐富集,Ba、Cu、Mo等逐渐贫化。Li、Zn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黑云母中,Sn、Nb、Ta部分呈类质同象形式进入黑云母晶格,而Sr、Pb、B极少进入黑云母晶格。黑云母成分特征表明:本区花岗岩形成温度和氧逸度分别大致为610—820℃、10~(-13)—10~(-18)Pa,而且从早到晚,花岗岩形成温度和氧逸度不断降低。此外,黑云母的成分可作为划分花岗岩侵入期次、评价岩体含矿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黑云母的成分特征对指示岩石成因与成矿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子探针技术对个旧矿集区花岗岩中黑云母矿物化学研究表明,龙岔河斑状花岗岩、马松斑状花岗岩和神仙水等粒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属于铁质黑云母,白沙冲等粒花岗岩和老卡等粒花岗岩的黑云母属于铁叶云母。龙岔河岩体、马松岩体、神仙水岩体、白沙冲岩体和老卡岩体的黑云母结晶温度分别为679.57~711.46℃,632.83~711.55℃,572.23~661.61℃,450~620℃和500~708℃。各个岩体的固结压力分别为123.30~155.09 MPa,147.92~258.66 MPa,291.81~361.64 MPa,321.21~489.08 MPa和338.19~469.73 MPa,表明个旧矿集区花岗岩属中深成相。相比于其它岩体,神仙水岩体和白沙冲岩体形成于较高氧逸度条件。w(FeO~T)(18.58%~26.91%)、氧化系数(0.390~0.123)和镁质率(0.05~0.54)等特征,表明个旧矿集区花岗岩既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也有I型花岗岩的特点。w(MgO)(0.57%~9.27%)表明其岩浆源区有壳幔混源的特点。低氧逸度和高温的花岗质岩浆有利于晚期分异的流体形成锡矿化,马松岩体和老卡岩体与Sn成矿更密切。  相似文献   

6.
漳州地区白垩至纪I型和A型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漳州地区白垩纪花岗岩由I型和A型花岗岩组成,本文对该地区两类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矿物化学、矿物物理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在两类花岗岩中的黑云母矿物学特征存在重大差别,如A型花岗岩中黑云母更富铝、铁、氟及水而贫镁、硅,形成温度及氧逸度较低等。在A型花岗岩中的黑云母穆斯堡尔谱也与I型不同,四极分裂(Q.S)较高,且Fe ̄(2+)在M_2位,Fe(3+)在T位占位率也较高。两类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化学成分随岩浆演化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黑云母的矿物学特征可提供花岗岩成因类型的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7.
漳州地区白垩纪花岗岩由I型和A型花岗岩组成,本文对该地区两类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矿物化学、矿物物理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在两类花岗岩中的黑云母矿物学特征存在重大差别,如A型花岗岩中黑云母更富铝、铁、氟及水而贫镁、硅,形成温度及氧逸度较低等。在A型花岗岩中的黑云母穆期堡尔谱也与I型不同,四极分裂(Q.S.)较高,且Fe^2+在M2位,Fe^3+在T位占位率也较高。两类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化学成分随岩浆演化  相似文献   

8.
东天山尾亚杂岩体: 同源还是异源? --来自黑云母的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呈中心环状的尾亚杂岩体由外环石英正长岩和内环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以及细粒花岗岩组成,但对两个环带是同源还是异源的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鉴于黑云母是大多数中酸性火成岩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镁铁质矿物,它能很好地反映寄主岩浆的属性和成岩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比较外环石英正长岩和内环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以及细粒花岗岩中黑云母的成分变化,来为两个环带是同源还是异源提供矿物学方面的佐证.结果表明,外环黑云母与内环黑云母相比,富 Fe和 Ti,贫 Mg和 Al,前者为铁质黑云母,寄主岩浆属碱性岩系;后者皆属镁质黑云母,寄主岩浆属钙碱性岩系.碱性岩系中铁质黑云母的形成主要与其晶格中 Fe→ Mg和 3Fe2 → 2Al双替代有关,而钙碱性岩系中镁质黑云母则主要与 2Al→ 3Mg替换有关.外环与内环黑云母成分的差别,归根结底,与其寄主岩浆形成于不同的源区、产于不同的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内环各相带云母之间没有明显的演化趋势,只是细粒花岗岩中的云母比石英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云母富 Al和 F,贫 Ti.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全岩氧同位素和锆石晶形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外环和内环之间黑云母的成分变化,排斥了外环和内环同源的可能性;内环之间黑云母成分演化趋势表明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以及细粒花岗岩非同一母岩浆分离结晶所致,而可能是不同期次的异源岩浆相继侵入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岩土力学》2015,(Z1):471-475
岩石中不同矿物的形状变化反映了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在分析花岗岩试样表面图像不同矿物纹理特征基础上,使用室内单轴压缩试验视频图像和灰度分界阈值分割法,研究了单帧图像中不同矿物的分布特征,使用形状参数描述了岩石变形过程中不同成分的形状特征,探讨了不同成分区域形状变化与裂隙扩展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花岗岩变形过程中圆形度的大小顺序为长石黑云母石英,内切圆半径的大小顺序为黑云母长石石英;离散指数的大小顺序为长石石英黑云母;长石承受了轴向力的主要部分,形状变化与所处位置关系较大;破坏过程中裂隙面积出现大小顺序为长石、石.英、黑云母,裂隙扩展较快时裂隙大多出现在长石和石英区域。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中南段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海西晚期花岗岩体黑云母Mg高Fe^2+低,Mg原子数〉0.6,Fe^2+原子数〈1.1,而燕山期γ^2-25岩体黑云母Mg原子数〈0.6,Fe^2+原子数〉1.1,燕山晚期γ^3-15岩体黑云母Mg原子数〈0.4,Fe^2+原子数〉1.9,本区黑云母成分特征介于华南二成因系列之间,兼具二系列的某些特点,表明本区花岗岩的壳幔混源特点,本区南  相似文献   

11.
大吉山花岗岩体黑云母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大吉山花岗岩中黑云母化学成分特征的研究.发现大吉山黑云母花岗岩体中黑云母属铁镁黑云母,而二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属富铁黑云母。黑云母花岗岩是壳幔混合的产物.而Ⅱ阶段二云母花岗岩属壳源花岗岩。大吉山黑云母花岗岩成岩过程中可能存在玄武岩岩浆的底侵作用.这种底侵作用可能是大吉山钨矿成岩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之一。大吉山花岗岩体在演化过程中存在流体分异作用,与二云母花岗岩共存的流体更富氟,可能这种富氟和钨等成矿元素的热液流体形成了著名的大吉山钨矿。  相似文献   

12.
叶茂  赵赫  赵沔  舒珣  张若曦  杨水源 《岩石学报》2017,33(3):896-906
灵山花岗岩体在平面上为一环状分布的侵入体,中心为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外围为黑云母花岗岩。在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分布有大量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黑云母是大多数中酸性火成岩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镁铁质矿物,它能很好地反映寄主岩浆的属性和成岩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因此,本文对这两种花岗岩及镁铁质微粒包体中的黑云母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化学组成研究,探讨灵山岩体的物质来源、成岩条件和岩浆的混合作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花岗岩体的黑云母具有不同化学成分,而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中黑云母的化学成分则变化较大。三种黑云母均在低氧逸度条件下晶出。两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均富Fe贫Mg,属于铁质黑云母,含铁系数[(Fe~(3+)+Fe~(2+))/(Fe~(3+)+Fe~(2+)+Mg~(2+))]分别为0.65~0.70,0.72~0.78,FeOT/MgO均接近7.04。MF值[2×Mg/(Fe~(2+)+Mg+Mn)]分别为0.64~0.76和0.48~0.60,指示两种花岗岩的物质来源都是以壳源为主。镁铁质微粒包体中黑云母的MF值变化范围比较大,为0.63~1.06,为铁质黑云母到镁质黑云母,暗示包体岩浆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岩浆混合作用。镁铁质微粒包体中部分黑云母与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结晶条件相似,而部分则有明显差异,推测是由于基性的镁铁质包体岩浆注入到酸性的花岗岩浆是一个连续多阶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横断山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类岩石中黑云母的标型特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本文研究了横断山区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类岩石中黑云母的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结构和物理性质等。结合花岗岩类岩石的成因类型,将黑云母分为三个亚种:富镁黑云母(MF=1.3—1.5)、镁黑云母(MF=1—1.3)和富铁黑云母(MF=0.5-1)。  相似文献   

14.
Felsic magmatic rocks in Kameng corridor of western Arunachal Himalaya are represented by extensively exposed Palaeoproterozoic porphyritic muscovite-biotite granite (GGn) of the Bomdila Group and small stock-like Mesoproterozoic hornblende-biotite granite (HBG) of the Salari Group. Minera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biotites from GGn and HBG have been utilized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and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their parental felsic melts. Biotites in GGn (FeOt/MgO=3.1–4.6) are Fe-biotites and have shown affinity with primary biotites co-precipitating with muscovite in a peraluminous (S-type) felsic melt of syn-collisional tectonic environment. Biotites in HBG (FeOt/MgO=1.3–2.2) are transitional between Fe and Mg biotites evolved from Fayalite-Magnetite-Quartz (FMQ) to Nickel-Nickel Oxide (NNO) buffers and are related to primary biotites co-existing with amphibole and other ferromagnesian minerals in a calc-alkaline metaluminous (I-type) felsic melt mostly formed in a subduction setting. Both GGn and HBG biotites exhibit Mg⇌Fe substitution, which is more pronounced in HBG biotites. GGn biotites exhibit 2Al⇌3Fe2+ substitution as expected in peraluminous melt, whereas 3Mg⇌2Al substitution normally expected to operate in metaluminous melt is less pronounced in HBG biotites. GGn biotites are markedly enriched in siderophyllite, and depleted in phlogopite components as compared to HBG biotites, which point to diverse genetic conditions. HBG biotites indicate oxidizing environment of the felsic melt unlike the reducing nature of the porphyritic granite (GGn).  相似文献   

15.
草山花岗岩为八里沟金矿成矿岩体。笔者利用电子探针对草山花岗岩体中黑云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此来探讨岩浆成因及成矿潜力。研究表明草山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岩浆成因的镁质黑云母,具有富Al、K、Mg、Ti,低Na、Ca的特征。以22个氧原子为基础计算了黑云母的阳离子数及相关参数,其全铝(~TAl)、镁质率(Mg~#)较高。利用黑云母化学成分对岩体固结的温度、压力、侵位深度及氧逸度进行了估算。岩石固结时的温度为750℃~780℃,固结压力范围为131.77~143.89 MPa,侵位深度为5.0~5.4 km,氧逸度f(O_2)=10~(-13)~10~(-14);由此得出其为中等深度、高温、高氧逸度岩体。黑云母化学成分特征暗示岩石为I型花岗岩,岩浆是在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地壳加厚的背景下,由壳、幔物质混熔而形成。草山花岗岩固结时温度、氧逸度较高,有利于Au进入岩浆期后成矿流体中,表明八里沟金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6.
牛漫兰 《地质科学》2006,41(2):217-225
张八岭地区顺郯庐断裂带由北向南出露了管店、瓦屋刘和瓦屋薛3个岩体,岩性分别为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和花岗岩。对其中两个侵入岩体中黑云母进行了40Ar-39Ar定年研究。张八岭隆起北段瓦屋刘石英二长岩和瓦屋薛花岗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27.84±0.77Ma和119.97±0.64Ma,表明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中期。结合最近断裂带内走滑糜棱岩中角闪石143.3±1.3Ma的40Ar-39Ar年龄,暗示了早白垩世中期断裂带内出现岩浆活动时,郯庐断裂带已转变成正断层活动,而不是以往认为由断裂带走滑诱发的岩浆活动,与华北地块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峰期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沱沱河地区赛多浦岗日二长花岗岩中黑云母具有富MgO、SiO_2、(Na_2O+K_2O),相对贫Al_2O_3、FeO~t的特征;镁质率(M=0.60~0.65)高,∑Al值(1.30~1.39)偏低,中等Fe/(Mg+Fe)(0.42~0.44)比值,为镁质黑云母;估算其结晶温度为580℃~645℃,且岩浆体系具有较高的氧逸度。黑云母的成分特征显示其寄主岩体为造山背景下形成的钙碱性花岗岩,其源区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滇西北香格里拉拉巴地区,近年通过钻探新发现了燕山晚期花岗岩体及伴生的超大型钼(-铜)-多金属矿床。调查发现,岩浆成因黑云母和角闪石记录了其形成时的岩浆温度、压力、氧逸度以及物质来源等岩石成因信息,这些物理化学条件制约了成矿元素在熔体相与流体相之间的分配,成为约束岩浆过程、岩石成因及成矿机制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拉巴矿区花岗岩中黑云母和角闪石进行了详细的矿相学和成分分析,据此厘定了岩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成矿效应。结果显示,花岗岩中黑云母的Fe2+/(Fe2++Mg)值较为均一,具有无钙或贫钙的特点,Ti阳离子数为0. 31~0. 52,属于岩浆成因;角闪石的Si阳离子数为6. 68~7. 20,Ti阳离子数为0. 09~0. 13,属于岩浆成因;计算获得岩浆结晶温度为705~903℃,结晶压力为59~449 MPa,侵位深度为2. 2~17. 0 km。黑云母和角闪石的矿物化学特征指示,寄主花岗岩体为I型花岗岩,具有幔源物质参与特点,形成于较高的氧逸度环境中;黑云母的卤族元素(F、Cl)含量为0. 17%~0. 58%,指示岩浆出溶流体为富含F、Cl的流体,利于Mo、Cu等元素的富集成矿,暗示本区具有很大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富碱侵入岩中的角闪石和辉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两种富碱侵入岩中的角门石和辉石的矿物化学特征及成团演化,划分了矿物的种属和组合。钠质富碱侵入岩的暗色造岩矿物组合;辉石类(霓石为主,霓辉石次之)、碱性问石(钠门石为主,亚铁钠闪石次之)和富铁黑云母。钾质富碱侵人岩的暗色选岩矿物组合:Ca辉石组(透辉石为主)、Ca闪石组(浅门石为主,次为浅闪石角门石)和富镁黑云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