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05,27(6):F0003-F0003
陕西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始建于1960年,是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测绘等业务的科技型服务企业,目前持有:工程勘察专业类工程测量甲级资格证书,水利行业(河道整治、灌溉排涝)工程设计甲级资格证书,水利行业(水厍枢纽、引调水、城市防洪、围垦)工程设计、电力行业水力发电工程设计乙级资格证书,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乙级资质证书。  相似文献   

3.
合理有效利用城市雨水资源,对缓解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意义重大。通过对近几年衡水市区内生态水、暴雨路面积水和天然雨水的水环境状况的分析研究,根据衡水市水资源的特点,结合降水不均的特点,对衡水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发挥现有引蓄水工程效益,加强城市雨水利用规划,扩大雨水利用方式等措施,因地制宜开发雨水利用模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殷复银 《地下水》2018,(6):202-203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分析聊城市水系格局"五大工程"体系建设现状,针对聊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推行河长制、加快全域水城建设、加强洪雨水资源利用、提升科技支撑等对策建议,以期加快推动聊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5.
邻近河流的水沙过程有相似性,流域内实施水利水土保持以后这种相似性受到破坏,利用此种关系我们于1986年用类比法计算水利、水保每年减少入黄泥沙2.97亿t。近来,又进一步算出水利水保工程使70年代的入黄泥沙每年减少3.24亿t。  相似文献   

6.
韩天雷 《吉林地质》2019,38(2):88-90
海绵城市是构建"尊重自然、顺序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型理念。目的是实现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雨水资源化管理,减轻城市内涝,达到水生态与城市发展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模式。本文主要提出了城市水文地质勘查在城市海绵建设中的必要性,及城市水文地质勘查如何开展和服务于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海绵城市概述海绵城市简述通俗来讲,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创建于1956年,是国家建设部批准的综合甲级水利勘测设计单位,设有水利规划、水文与水资源、河川枢纽与水电站建筑、工业与民用建筑、装饰园林、市政、路桥工程、金属结构、水力机械、电气与自动化、网络通讯、环境水利、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技术经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工程测量、计算机软件开发等20余个专业。持有水利工程设计甲级、工程勘察综合甲级、工程咨询甲级、工程造价甲级、工程监理甲级、工程总承包甲级、测绘资格甲级、水土保持甲级、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水文水资源论证甲级、装…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1,(5)
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通过加强水土保持等相关工作,有效避免水土资源流失的现象发生,全面加强水土资源的保护工作。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结合陕西志丹水土保持现状进行研究讨论,并就加强志丹县水土保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及重要性进行阐述,提出通过加强水土保持等相关工作,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对做好县域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改变流域下垫面条件来蓄滞雨洪,在减少城市雨水地表径流量、缓解城市内涝、补给地下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增加流域雨水下渗量、利用雨水回补地下水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雨水资源利用和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地下水回补量化的难题,本文对国内外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概述,分别介绍了各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情况,旨在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地下水补给的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兆吉 《地下水》2012,(2):51-52
通过分析城市雨水回灌利用的发展和现状,指出了城市雨洪产生速度快和渗透回灌缓慢、降雨间隙性和雨水资源利用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是城市雨水回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城市整体规划出发,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导引,提出点线面相结合的雨水回灌方式,并结合石家庄市的实际情况,说明城市雨水回灌利用在城市水资源发展中存在的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勘察设计》2000,(12):65-65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黄委院)始建于1956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现已成为以水利水电为主的国家甲级综合性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持有国家甲级工程勘察、设计、测绘、监理、咨询、总承包、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等多项资质证书,199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1)
分析衡水市开展城市水文的目的、意义和发展,介绍了水文监测站网现状及发展前景,介绍了暴雨的成因,积水概况,对生态水、路面积水及天然降水水质概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衡水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并对衡水市的雨水资源利用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城市雨水资源利用规划,扩展使用主体及使用途径,鼓励高校及科研单位加强雨水利用研究工作,探索适合不同雨水资源方式的收集、净化、储存技术与标准,使雨水方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邓永光  邓悦敏 《地下水》2012,34(6):42-43,63
分析在桂西北建设岩溶地下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地下水库建设和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索,提出在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充分发挥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修建地下水库,工程、生物、农业措施相结合,充分调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解决桂西北大石山区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质条件的海绵城市适宜设施类型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根据城市所处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海绵城市设施类型是其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以某航空港海绵城市拟建片区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收集和分析研究区有关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海绵城市建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指标评价体系;从地表适宜性、包气带适宜性以及含水层适宜性3个方面,选择7个影响因子作为海绵城市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子进行权重赋值;在对各影响因子分级评分的基础上,利用ARCGIS按照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进行加权叠加评分,根据评分结果选择海绵城市雨水管理的适宜设施。研究表明: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对雨水的入渗、地下储存和传导有显著影响,海绵城市建设应充分利用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合理设计低影响开发(LID)工程设施的类型和建设方案;其中,包气带渗透性能和包气带厚度是海绵城市建设地质适宜性的最主要因素,决定着以雨水入渗为主要功能的LID设施建设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5,(6)
"数字水利"以新的治水思路为指导,紧密跟踪当前科技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从水利信息化入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全面引入水利行业,对于实现水利现代化提供了可操作的具体内容。"数字水利"结合科学的现代水利观念、高效合理的管理体制、先进合理的业务流程和技术手段、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全面的资源整合,最终使三大水问题得以圆满解决。文章阐述沧州"数字水利"信息化建设思路,建起系统建设的框架。  相似文献   

17.
张林 《地下水》2013,(1):84-85
分析保定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降雨和雨水利用潜力,阐述城市雨水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城市雨水利用的途径及雨水利用对环境的多方面影响,提出了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21,(3)
水利综合统计工作在反映水利发展成就和制定行业行政决策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数据支撑作用。笔者基于陕西水利综合统计工作实践,对"十三五"期间陕西水利发展成就进行统计总结,并结合国家"十四五"期间水利行业改革发展思路,就如何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和水利部对水利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要求,做好"十四五"陕西水利综合统计工作进行探讨,重点从健全调整水利综合统计指标体系、完善创新水利综合统计组织管理模式和强化水利综合统计职能三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具体发展思路。本次分析成果以期为水利综合统计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刘青 《地下水》2018,(6):101-10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三农"问题是直接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的命脉,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对于农民、农村以及农业利用具有决定性作用。灌排规划是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核心部分,通过合理的灌排设计、选择合适的水利灌排标准,对加快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步伐、解决我国农田灌溉的空间分布不均以及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四川农业大学崇州现代农业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基地气候、水资源、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了合适的农田灌排工程设计的原则与依据,并对其灌排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可知:灌溉水源主要来自沟渠灌溉和降水,在雨水较少的旱季,沟渠灌溉能够及时的满足不同类型植物的生长需要,而在雨水过多的雨季,大量的水分进入到田间,除了少量水资源渗入地下,大部分水分都通过沟渠设施及时的完成排水。  相似文献   

20.
城市屋面雨水收集利用工程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平  王维平  曹彬  何茂强 《地下水》2011,(6):218-219
城市雨水作为第三水源开发利用,在其3种汇流介质(屋面、道路、绿地)中,屋面雨水水质相对较好、便于收集,宜于直接利用.以济南大学西校区第1教学楼为例,进行了屋面雨水回灌裂隙岩溶含水层工程及主要构建物的设计,并预算了工程年平均可利用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