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地下水》2021,(1)
枯季河流径流量较小,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水以及生态环境需水等合理分配显得愈来愈重要。做好枯季径流预报工作,对于合理分配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非常重要,本文在分析研究泾河中下游枯季径流变化特性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适合泾河中下游枯季径流预报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预报方法的精度进行了评定和检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秩特征分析方法在矿产资源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矿产资源靶区定位预测的统计方法—秩特征分析方法。该方法以地质变量之间秩相关分析为基础,根据地质变量集合中某一地质变量与其余地质变量之间总的秩相关程度来度量该变量的重要性大小,根据每个地质变量在统计单元(万能的资源靶区)上的取值情况计算单元成矿联系度,,再根据单元成矿联系度相对大小评价优选矿产资源靶区。该统计方法可以同时使用定性、定量和半定量三种地质变量,减少了由于数据离散化而造成的地质信息丢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类型地质变量所提供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3.
金鑫  张春洁 《地下水》2007,29(6):114-116
大清河流域处于东亚季风范围,降水季节性变化十分明显,河川径流变化亦有汛期枯季之分,在枯水季节,径流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流域蓄水的消退,春秋季,降水对径流影响不大,冬季径流变化受气温、降雪、冰冻影响较大.利用望宝山水文站1980~1990年的旬平均流量的实际资料,用退水系数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枯季径流变化规律是径流演变基本服从退水规律.根据枯季径流变化规律,采用退水系数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法建立中期预报方案,通过1980~1990年资料检验,预报合格率在90%左右.  相似文献   

4.
通过坐标转换将初始坐标系下的特解转换得到任意坐标系下的通解,研究了秩亏自由网基准转换的实质。结果表明,秩亏自由网平差最优解实质是基于近似值所确定的基准下的最优解,在实际应用中确定合适的基准是关键。以西安地区GPS沉降监测网为例,不同基准下秩亏解均为该基准下最优解,但只有顾及板块运动的基准才具有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5.
秩相关权法及其在资源靶区定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矿产资源靶区定位预测的统计方法-秩相关权法。该方法以评价目标变量(矿床的资源量,矿床规模等)与成矿和控矿地质变量(定量地质变量,半定量地质变量和定性地质变量)之间的秩相关性研究为基础,用地质变量与目标定量之间的τ秩相关系数来衡量地质变量的重要程度,用矿床统计单元之间的联系度来评价资源靶区的优劣。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矿产资源靶区定位预测的统计方法秩相关权法。该方法以评价目标变量(矿床的资源量、矿床规模等)与成矿和控矿地质变量(定量地质变量、半定量地质变量和定性地质变量)之间的秩相关性研究为基础,用地质变量与目标变量之间的τ秩相关系数来衡量地质变量的重要程度,用矿床统计单元之间的联系度来评价资源靶区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密云水库水文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云水库的水文预报工作主要包括:洪水预报,汛期中长期来水预报,枯季中长期来水预报.由于近年产汇流条件改变,使得自1989年开发的一些软件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较好应用.本文基于实践,分析了该流域的降水和径流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对各项预报内容采用的预报方法,做了总结和更新,初步提出适合密云水库特点的一套水文预报方案,并指出进一步发展密云水库水文预报服务系统的问题,对密云水库水文预报的发展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刊编辑部 《水文》2006,26(4):90-90
2006年6月5日至16日,水利部水文局举办了为期二周的业务交流与技术培训。内容侧重于流域水情、气象、网络业务知识、防汛抗旱业务系统以及实用洪水预报模型技术、中长期水资源预报、枯季径流预报、突发性洪水预报、水质预报模型等。长江委水文局洪水预报专家葛守西教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杨大文教授应邀分别做了“现代洪水预报预测技术与经验”、“大尺度分布式水  相似文献   

9.
珠江流域的枯水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萍  毛革 《水文》2008,28(3):65-66
本文简述了珠江下游控制站枯季径流特点及珠江流域枯水研究概况,对珠江枯水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珠江枯水研究的重点:开展人类活动对枯水径流的影响研究及枯水水文气候研究,同时指出,为指导流域的防旱抗旱工作,需建立枯水水情数据库及枯水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0.
针对喀斯特流域地形、地貌对枯季径流的调蓄作用,选用乌江流域思南站以上19个水文站点枯季流量资料进行枯季径流衰减规律分析。根据枯季径流衰减曲线的拟合将枯季径流分为快速裂隙流和慢速裂隙流两段退水过程,并计算相应的衰减系数。通过对衰减系数与流域地表形态特征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衰减系数的主要影响因子为高程特征值和地形指数特征值,并建立两者与衰减系数的二元非线性回归方程(a1=0.781-0.266?ln(x)+0.633?ln(y),a2=0.061-0.016?ln(x)+0.044?ln(y)),其置信区间都大于99%,说明曲线整体拟合显著,为枯期径流衰减系数区域化分析及无/缺资料流域的水文模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不同煤阶运移通道的差异性研究可对煤层气开发工艺的选择和参数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生产的实际意义。利用达西渗流理论,判定了煤层气流态和渗透率之间的关系,进而借助实验室方法测定了不同煤阶煤储层的渗透率,最终利用煤层气流态建立了煤储层渗透率与运移通道的关系,总结出了不同煤阶煤层气运移通道的差异性:①低煤阶:煤储层运移通道是基质孔隙起主导作用;②中煤阶:煤储层运移通道是割理、裂隙并重;③高煤阶:煤储层运移通道是裂隙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低煤阶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煤阶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存在着显著差别,这直接影响着不同煤阶煤储层的物性和煤层气的富集。结合煤层气富集控制因素,分析了包括煤层条件、构造、构造热事件和水动力条件对于不同煤阶煤层气富集控制的差异性,高煤阶煤层产气量大,吸附能力强,含气量高;构造影响着高、低煤阶煤的区域分布,构造抬升导致高煤阶煤层渗透率增大,利于煤层气的运聚或散失;构造热事件使得煤层气大量生成,并对煤储层进行改造;水文地质条件影响着不同煤阶煤层气的保存,并能促进低煤阶煤层气的生成。这些主控因素对不同煤阶煤层气富集控制的差异将影响其成藏的差异,从而导致针对不同煤阶煤层气的勘探过程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系统分析煤岩孔隙度主控地质因素及对其煤层气开发的影响,统计分析了全国37个主要煤层气区块/矿区的压汞孔隙度等数据。利用相关趋势分析方法分煤级着重探讨煤级、煤体结构、镜质组、灰分等因素对煤岩孔隙度以及煤层气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Ro,max是储层物性评价的重要参数,低煤级区煤岩孔隙度对Ro,max的变化最为敏感,且孔隙度平均值随成熟度升高呈现出高-低-高-低的变化。低煤级区同一煤层气区块/矿区内部,孔隙度变化区间大于高煤级区同一煤层气区块/矿区内部孔隙度的变化区间。中低煤级区,复杂的煤体结构对煤储层物性具有破坏作用;高煤级区,复杂的煤体结构对物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镜质组含量与孔隙度呈负相关关系,灰分产率与孔隙度无明显相关性,且在低煤级区镜质组含量和灰分产率与孔隙度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是孔隙度评价的重要参数;而在中高煤级区,二者对孔隙度的影响可以忽略。煤岩大中孔比例和储层平均渗透率随平均孔隙度的增高而增高,孔隙度大小尤其是孔隙度随煤级的变化规律对不同煤级区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流速敏感性评价实验结果是确定煤层气藏合理排采速度的重要依据,对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高煤阶煤储层的低孔低渗特征使煤储层速敏性评价不能仿照常规储层的液体实验方法,为此提出利用氮气评价高煤阶煤储层流速敏感性的新方法,并对沁南地区高煤阶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沁南地区高煤阶煤储层速敏损害程度相对较弱,主要损害程度为无敏感、弱敏感和中等偏弱3种;高煤阶煤储层原始渗透率是控制煤储层速敏损害率的主控因素,煤储层渗透率越大,速敏损害率越高;煤岩中黏土矿物含量对煤储层速敏损害率的影响相对有限,速敏损害率主要与黏土矿物赋存方式有关,当黏土矿物主要赋存于裂隙中时,煤储层速敏损害率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5.
高煤阶煤与中低煤阶煤在孔隙结构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分形理论为定量描述高煤阶煤储层孔隙特征提供了有效手段。基于扫描电镜、压汞实验和孔渗测试,以华北地区最大镜质体反射率(Ro,max)在19%~295%之间的9个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回归的方法对各样品进行不同孔径段分形维数计算,并讨论了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与孔隙体积百分比、Ro,max、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煤阶煤微小孔发育,半封闭孔含量较高,孔隙连通性一般,且孔隙结构具有明显的分段分形特征,同一煤样的超大孔(孔隙半径r>5 μm)、大孔(05 μm<r<5 μm)、中孔(005 μm<r<05 μm)和微小孔(r<005 μm)的分形维数依次减小;各煤样超大孔、大孔、中孔分形维数均随Ro,max增加而增加,随对应孔隙体积百分比增加而减小;孔隙度或渗透率与超大孔、大孔和中孔、微小孔分形维数分别呈二次相关、线性正相关、负相关;各分形区间分形维数分布的偏度和峰度与孔隙度或渗透率分别呈高度正相关和负相关,这为高煤阶煤孔隙度、渗透率提供了理想的线性方程(y=ax+b)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6.
基于等级相关的泥石流危险因子筛选与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泥石流危险因子之间的单调性差异和主次危险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结合散点图和Spearman等级相关评价泥石流主次危险因子相关性的方法,以散点图作为危险因子初步筛选的依据,以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作为危险因子最终筛选和权重分配的依据。以云南省37条泥石流沟的基础数据为例,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综合评价模型,以此计算东川市12条泥石流沟的危险度评价结果,计算结果表明,新方法比经典方法更能体现物源条件与动力条件对泥石流危险性的贡献,从而证明了新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中-高煤级深部煤层孔隙结构特征和吸附性,以陕西宜川和山西柿庄地区埋深100~1 800 m的中-高煤级样品为研究对象,对样品进行了煤岩煤质分析以及压汞法、核磁共振、低温液氮和等温吸附等测试,结果表明:(1)随着深度的增加,煤层吸附孔含量增多,渗流孔含量减小,渗透性降低,储层物性变差。(2)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在1 000 m附近出现高值区域,随后才出现如前人所述的随深度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与小孔的贡献率一致,可见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并非完全由微孔决定,小孔作用显著。(3)深部煤层吸附性是压力的正效应与温度的负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压力的增高,吸附量明显增加,温度每升高1 ℃,吸附量平均减少0.25 cm3/g;兰氏压力并不是简单地随温度递增而递增,而是存在随温度变化的拐点(35 ℃),大于拐点温度时,兰氏压力才呈现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8.
A series of hand-picked vitrinite samples from the Lower Kittanning Seam, Pennsylvania have been examined using quantitative 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 These vitrinites ranged in rank from 0.59 to 1.71% reflectance, a rank range from high volatile C bituminous to low volatile bituminous. High molecular weight pyrolysis products included alkyl aromatic and phenolic compounds.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correlate the pyrolysis product composition to rank parameters including vitrinite reflectance, volatile matter yield, carbon content, atomic H/C ratio and Rock-Eval determined Tmax. Total yield of phenols was found to be strongly and inversely rank related. A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8 alkyl-benzene yield and rank was not found for the sample set.  相似文献   

19.
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为例,分析了低变质煤的煤层气地质特征、保存条件、主要储层参数的分布特征以及煤层气资源状况。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的变质程度低,煤层发育层数多、厚度大,水文地质条件有利,煤层气资源条件优越。与美国粉河盆地对比,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层气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中国低变质煤分布广泛,煤炭及煤层气资源量巨大,煤层气地质条件优越。但其勘探程度较低,应进一步加大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20.
Coal‐based graphene quantum dots (GQDs) were successfully produced via a one‐step chemical synthesis from six different coal ranks, from which two superhigh organic sulfur (SHOS) coals were selected as natural S‐doped carbon sourc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doped GQDs. The effects of coal properties on coal‐based GQD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 X‐ray diffraction (XR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ultraviolet‐visible (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nd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It was shown that all coal samples can be used to prepare GQDs, which emit blue‐green and blue fluorescence under ultraviolet light. Anthracite‐based GQDs have a hexagonal crystal structure without defects, the largest size, and densely arranged carbon rings in their lamellae; the high‐rank bituminous coal‐based GQDs are relatively reduced in size, with their hexagonal crystal structure being only faintly visible; the low‐rank bituminous coal‐based GQDs are the smallest, with sparse lattice fringes and visible internal defects. As the metamorphism of raw coals increases, the yield decreases and the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QY) initially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Additionally, the surface of GQDs that were prepared using high‐rank SHOS coal (high‐rank bituminous coal) preserves rich sulfur content even after strong oxidation, which effectively adjusts the bandgap and improves the fluorescence QY. Thus, high‐rank bituminous coal with SHOS content can be used as a natural S‐doped carbon source to prepare S‐doped GQDs, extending the clean utilization of low‐grade co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