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夏季消融期祁连山“七一”冰川反照率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2006年夏季"七一"冰川自动气象站和光谱仪的反照率资料, 分析了夏季"七一"冰川反照率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夏季"七一"冰川反照率的日际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 冰川上、下部位反照率差值动态变化并具有一定的日变化特征. 冰川表层积雪随着变质作用的增强, 其光谱反射率不断下降, 其中紫外和红橙光波段反照率降幅较大(尤其是紫外波段), 在紫蓝波段降幅相对较小. 晴天时, 雪面上紫外及可见光波段反照率日变化幅度要比在冰面上的变幅大, 日变化曲线在雪面时也不对称. 冰面上各波段反照率日变化较平缓, 曲线则都比较对称. 无论在雪面还是冰面, 近红外波段反照率日变化曲线均比较对称. 冰川上全波段反照率的日变化曲线形式趋同于可见光波段反照率的日变化曲线. 同时, 文中还初步分析了反照率和积雪密度, 积雪污化浓度之间的关系, 以及反照率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表反照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利用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西大滩、五道梁和唐古拉自动气象站(AWS)2006—2007年的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下垫面的地表反照率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表反照率在四季都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U形,早晚大,中午小.日平均和月平均地表反照率有相同的年变化特征,且冬半年的地表反照率远远大于夏半年.受积雪的影响,地表反照率年均值较高,夏季最小,冬季最大,春季大于秋季.针对3种不同植被类型的下垫面,在四季反照率都有高寒草甸(唐古拉)高寒草原(西大滩)荒漠草原(五道梁)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张乐乐  高黎明  陈克龙 《冰川冻土》2018,40(6):1216-1222
利用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青海湖流域瓦颜山湿地观测的辐射资料,综合分析了辐射相关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瓦颜山湿地总辐射和净辐射的最大值都出现在7月,最小值都出现在12月;大气长波辐射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地面长波辐射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2月。阴天对总辐射和地面反射辐射削弱作用比较明显,对大气长波辐射增强作用明显,对地面长波辐射和净辐射的影响季节差异性很大。瓦颜山湿地地表反照率的年均值为0.26。在无积雪覆盖条件下,地表反照率在冻结期明显大于消融期,最大值出现在12月。夏季地表反照率均值为0.185,略小于下垫面同为草甸的青藏高原唐古拉站。在暖季,土壤水分也是影响高寒湿地地表反照率变化的重要因子,随着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地表反照率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4.
唐恬  王磊  文小航 《冰川冻土》2013,35(6):1462-1473
利用2010年6-7月鄂陵湖野外试验的近地层观测数据,分析了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黄河源鄂陵湖地区辐射分量、地表能量分量、土壤温度和反照率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和地表能量各分量日变化差异较大,晴天、阴天和雨天的地表反照率依次递减,平均反照率约为0.21;观测期内,平均辐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向上长波、向下长波、向下短波、向上短波,日积分值分别为31.4 MJ·m-2、25.6 MJ·m-2、22.4 MJ·m-2、4.2 MJ·m-2,净辐射(12.5 MJ·m-2)占向下短波辐射的55.7%;平均地表能量和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较晴天小,感热、潜热、0 cm土壤热通量的平均日积分值分别占净辐射的21.2%、43.1%、8.2%;平均土壤温度变化幅度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浅层土壤温度峰值较晴天低2 ℃,深层土壤温度相差不大. 云和降水的扰动削弱了向下短波辐射,导致平均感热通量和0 cm土壤热通量的峰值比晴天小,而平均潜热通量的峰值大于晴天. 由于湖泊水体巨大的热容量和水分供应,鄂陵湖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变小,附近地表温度升高缓慢. 鄂陵湖区的地表能量平衡中,潜热通量占主导,感热和地表土壤热通量次之. 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河源区湖泊的能量水分循环过程,为促进该地区光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西大滩地区光合有效辐射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北界西大滩地区2005年度的辐射及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基本特征.结果显示:PAR日变化与总辐射(Q)日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中午大,早晚小;晴天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变化相对比较平滑,阴天的日变化曲线不稳定,晴天的PAR大于阴天日.PAR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夏季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光合有效辐射系数ηQ值阴天大,晴天小;ηQ的日变化是中午小,早晚大,年变化呈双峰型,在1.75~1.96 mol.MJ-1之间变化,年平均值为1.88 mol.MJ-1.最后,提出了适合本地区PAR的气候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成  姚济敏  赵林  乔永平  史健宗 《冰川冻土》2016,38(6):1518-1528
利用自动气象站数据和MODIS(MOD02)数据,对位于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的阿雅克气象站、卓乃湖气象站、唐古拉气象站和西大滩气象站四个观测站点的单点地表反照率的季节变化、日变化和站点所属区域(88°~95°E,32°~38°N)的区域地表反照率夏、冬季节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2013年,四个研究站点地表反照率均是夏季最小,冬季最大,春季大于秋季,其他季节较夏季地表反照率峰值较多;当太阳高度角大于40°时各站点地表反照率日变化基本不变,地表冻融过程中地表反照率完全冻结阶段 > 日冻融循环阶段 > 完全融化阶段,且地表日冻融循环阶段地表反照率日变化的中间时刻有明显下降。研究区域夏、冬季地表反照率大部分在0.1~0.3范围内;冬季地表反照率大于0.3的区域明显多于夏季,夏季区域地表反照率自阿雅克到唐古拉呈带状递减。  相似文献   

7.
冰雪反照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蒋熹 《冰川冻土》2006,28(5):728-738
冰雪反照率在地气能量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其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即冰雪面的反射属性以及大气或天空的状况.因此,影响冰雪反照率的因素除其自身的物理属性如积雪粒径、密度、含水量、杂质和污化程度等外,云对冰雪反照率也产生影响,从而使冰雪的反照率呈现出日变化、季节变化和空间变化规律.最后,评述了利用数值模式及卫星遥感反演方法对冰雪反照率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藏东南地区复杂下垫面辐射收支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信英  韩琳  王鸽  王顺久 《冰川冻土》2015,37(4):924-930
利用藏东南地区进行的地气交换观测数据, 分析了典型晴天和阴天不同下垫面辐射过程的特征及其差异. 结果表明: 藏东南地区典型晴天不同下垫面总辐射均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规律, 典型阴天各下垫面总辐射日峰值与典型晴空天气下的总辐射日峰值差值不大, 日均值显著减小; 反射辐射日变化趋势与总辐射变化一致, 但变化曲线比总辐射离散, 阴天地表反射辐射受总辐射和下垫面的综合影响; 向上长波辐射日变化幅度和量值都大于向下长波辐射, 下垫面类型对向下长波辐射没有影响. 净辐射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和总辐射的相位一致, 农田净辐射的日峰值和日均值最大.  相似文献   

9.
陇中黄土高原冬季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定西试验基地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获取的地气相互作用观测资料,分析了陇中黄土高原冬季典型天气(晴天、阴天及雪天)和平均状况下的地表辐射能量平衡和土壤温度等微气象特征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典型天气间微气象特征有较大差异,但冬季的平均特征与晴天比较接近,云和降雪的扰动影响有限。冬季地表能量平衡以感热输送为主,土壤热通量为辅,且普遍存在不平衡现象。冬季初的2/3时段净辐射及土壤热通量日总量基本为负值,之后的1/3时段为正值,冬季地面加热场为热源。冬季土壤温度在地表及20 cm土壤层存在日变化,30 cm及以下土壤温度日变化很小。冬季地表日平均反射率基本在0.20~0.25之间变化,平均值为0.22。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6年2月至2007年1月在甘肃酒泉金塔地区进行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与数值研究"野外试验中鼎新戈壁下垫面地表辐射观测资料,对戈壁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和季节平均的辐射平衡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其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年变化特征与HEIFE实验区张掖和沙漠站1991年同期的辐射观测资料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鼎新戈壁地区7月典型晴天下,其辐射各分量表现出了标准的辐射平衡的日变化形态,总辐射峰值达到1081 w·m-2,净辐射峰值也在650w·m-2以上;由于阴天和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使7月平均的辐射特征与典型晴天相比,短波辐射减少了30%左右.辐射收支的季节差别非常明显,季节平均日积分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和冬季,冬季的总辐射日总量不到夏季的一半,净辐射只有夏季的1/4多些;总辐射年总量达到6 500MJ·m-2以上,4月沙尘天气对这一地区总辐射有一定的影响.地表反射率整体表现为夏季小、冬季大,年平均值为0.241,比绿洲的大,而小于沙漠地区.而地面有效辐射却在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年变化趋势与沙漠地区极为相近;春、夏、秋季有效辐射与吸收辐射之比在0.5左右,冬季增大到0.7以上,年平均分别为0.56,比沙漠的稍小而远大于绿洲地区;地表净辐射年变化与总辐射相同,年总量达到2 360 MJ·m-2,大于沙漠地区而比绿洲地区小很多.  相似文献   

11.
Time series measurements of radiative fluxes were made onboard INS Sagardhwani (SD) in the south Bay of Bengal near DS3 (13‡N and 87‡E) during the BOBMEX field experiment. An inter-comparison experiment conducted at DS3 showed that the radiative fluxes measured by Kipp and Zonen, Albedo meter and net Pyrgeometer onboard SD and by Eppley radiometers onboard ORV Sagar Kanya (SK) are well matched. It may be mentioned that the measurements showed consistency and good agreement between SD and SK ships, even though no Gimbal mounting was used for radiation instruments onboard SD. The main aim of the experiment was collection of high quality radiation data during the monsoon period, which can give an insight into the nature of the ocean-atmosphere coupling. The data on the four radiative fluxes collected on SD are averaged at 5 minute intervals and then hourly and daily averages have been computed. The hourly shortwave albedo and the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factor are also computed and the variation of albedo in relation to the solar altitude and the transmissivity factor (TF) are studied. The mean albedo over the south Bay of Bengal under clear, partly cloudy and overcast skies are found to be 0.05, 0.07 and 0.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2.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融期反照率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消融期冰川反照率特征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冰川消融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Landsat卫星影像反演反照率数据,MODIS逐日反照率产品数据以及野外观测反照率数据,分析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2016年消融期(5—8月)反照率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消融早期,冰川反照率空间变化不明显;消融中后期,总体上呈现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的趋势,在平衡线附近增速最快。消融期冰川反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而且在6—7月份变化最为剧烈。平衡线附近反照率时间变化尤其显著,积累区次之,消融区最弱。冰川反照率的时空变化主要由冰面特征决定。气温和固态降水是其驱动因素。冰川反照率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但固态降水会打破其随气温的变化趋势,引起反照率的增加。污化物显著降低冰面反照率,尤其在可见光波段(380~760 nm)。此外,即使冰面特征相对均一,反照率还呈现随太阳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主要由冰川局部地形(坡度与坡向)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2008年青藏高原林芝地区与四川盆地温江地区无降水条件下地表辐射、 湍流通量和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及月际变化特征, 并探讨了季风过程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林芝与温江地区地表辐射和湍流通量都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月际变化周期, 季风期受云的影响, 日循环规律变得不是非常规则.季风对林芝地区地表能量分配影响极大, 季风前感热通量占主导地位, 季风期和季风后(夏、 秋节)潜热通量是净辐射的主要消耗项; 温江地区全年潜热在净辐射的分布中占主导地位, 感热通量的作用和土壤热通量相当. 林芝地区年平均地表反照率为0.21, 温江地区年平均仅为0.14; 季风前(3-5月)、 季风中(6-7月)和季风后(8-9月), 林芝地区的地表反照率分别为0.20、 0.19和0.20, 温江地区的地表反照率分别为0.13、 0.11和0.14.  相似文献   

14.
Continuous observation data collected over the year 2008 at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Thiruvananthapuram in south Kerala (76°59′E longitude and 8°30′N latitude) are used to study the diurnal, monthly and seasonal soil moisture variations. The effect of rainfall on diurnal and seasonal soil moisture is discussed. We have investigated relationships of soil moisture with surface albedo and soil thermal diffusivity.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surface albedo appears as a U-shaped curve on sunny days. Surface albedo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olar elevation angle, and it tends to be a constant when solar elevation angle is greater than 40°. So the daily average surface albedo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data when solar elevation angle is greater than 40°.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an daily surface albedo decreases with increases in soil moisture content, showing a typical exponential relation between the surface albedo and the soil moisture. Soil thermal diffusivity in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moisture.  相似文献   

15.
冰川表面能量平衡模型建立了冰川与大气之间的联系。为探讨不同天气条件对冰川能量收支的影响, 利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海拔4 550 m处的气象资料(2011年8月24日 - 9月6日), 结合能量平衡模型, 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能量收支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受云量影响, 晴天条件下向下短波辐射(318.3 W·m-2)是多云条件下的1.5倍, 是阴天条件下的3倍。三种天气条件下的向下长波辐射, 晴天(215.4 W·m-2)<多云(267.4 W·m-2)<阴天(291.6 W·m-2)。受固态降水的影响, 阴天条件下冰川反照率(0.50)是晴天时的2倍多。而三种天气下的最大消融耗热, 晴天(739.6 W·m-2)>多云(582.8 W·m-2)>阴天(324.5 W·m-2)。在能量收入项中, 净短波辐射是主要来源(98%), 但是受天气条件影响, 能量支出各项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 在三种天气条件下, 净长波辐射所占比例分别为35%、 31%和23%, 消融耗热所占比例分别为62%、 64%和75%, 潜热通量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