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普朗铜矿床是格咱岛弧内最大的斑岩型Cu-Au-Mo矿床,主矿体的展布与复式斑岩体、岩体裂隙发育程度、钾化与青磐岩化蚀变带分布密切相关,为构造(蚀变岩)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次在对首采区8线剖面进行构造-蚀变-矿化编录的基础上,开展构造(蚀变岩)地球化学研究,通过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到3组矿化元素组合,结合矿床地质特征, F1(Ag、Cu、Au、In、Se、S、Co、Fe、Zn、K、Ba、LREE、HREE)为Cu-Au矿化元素组合, F3(Rb、Be、Nb、Ta、Th、U、Mo、Re、LREE)为Mo-Re矿化元素组合, F4(Cu、Au、Se、Mo、-Ca、-Sr)为Cu-Au-Mo矿化元素组合。构造(蚀变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表明:(1)F1、F3、F4因子在浅部的异常与已知矿体位置基本一致,深部未封闭异常指示剖面深部东侧具有较好找矿潜力,可圈定有利找矿靶区;(2)同时出现了两组Cu-Au矿化和两组Mo矿化组合异常叠加,指示具叠加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
引言自1912年到1982年底以来,麦克因蒂尔矿山采出的3269685吨矿石中提炼出329700公斤金,而珍珠湖斑岩容矿的脉型和浸染型Cu—Au—Ag—Mo矿化到1959年以前未被发现。后一种矿化由构成被金—黄铁矿—石英—Au脉系分隔的明显矿体组成。珍珠湖斑岩容矿的Cu—Au—Ag—Mo矿床的某些特征,如在伴生的侵入岩成分上、在绢云母化核心、在赤铁矿—硬石膏蚀变、金属组合和品位等方面,明显地与显生宙斑岩铜  相似文献   

3.
皖南粒七湾钨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科远 《安徽地质》2012,(2):98-102
通过水系沉积物地化扫面在安徽省祁门县粒七湾圈出了W、Mo、Cu、Bi、Ag等多元素组合异常,检查发现该异常区出露有花岗斑岩体,经探槽揭露取样分析发现有钨钼矿化.在2009年通过进一步工作,取得了找矿突破. 粒七湾钨钼矿为典型斑岩型钨钼矿化,矿化见于岩体内部,呈细脉浸染状产出,矿化的强弱主要受岩体内部裂隙发育程度制约,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状较平缓;主要矿体间断地赋存于标高-146.5~80.0m间,共圈出矿体26个,初步估算钨、钼资源量(333+334)均可达中型规模. 矿区的土壤中有以 W、Mo、Cu、Bi、Pb、Zn 元素为组合的地化异常响应,各异常元素分带现象明显,W、Mo、Cu、Bi为异常内带元素,Pb、Zn矿则为异常外带元素,W、Mo的异常侬集中心指示了矿化富集区. 矿区东北部分布有一个磁异常,反映存在隐伏小岩体,根据区域磁异常分析,该岩体可能与粒七湾岩体同源,具有良好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矿区新一轮深部找矿突破,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地质调查院近年来在丰山铜矿完成的地质勘查资料,对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成矿受NWW向断裂、轴向近EW向的复式褶皱、封三洞花岗闪长斑岩岩体及岩体接触带等因素控制,大冶群第六段为成矿有利围岩,矿化及围岩蚀变具有垂向分带和水平分带特征,垂向分带表现为自上而下依次呈现Fe、Cu→Cu、Mo→Mo、Cu矿化,水平分带则表现为自岩体内至岩体外,依次出现斑岩型Cu、Mo矿→矽卡岩型Cu、Mo矿→热液脉型Pb、Zn (Au、Ag)多金属矿。矽卡岩型主矿体主要赋存于构造应力集中的次级褶皱构造轴部顶缘与滑脱(断裂)叠加的接触带地段及其附近,其次赋存于主接触带附近的有利成矿围岩,形成独有的厚大扁豆体矿体和似层状矿体,据此开展深部找矿预测,认为丰山铜矿3~17线深部仍存在矽卡岩型矿体,研究成果可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是格咱岛弧燕山晚期Mo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矿床中与Cu-Mo矿化相关的蚀变作用广泛发育。文章在对该矿床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选择TiO2作为蚀变过程中惰性组分、运用Gresens方程对元素迁移进行定量分析。主量元素迁移特征显示在钾硅酸盐化蚀变阶段和石英—绢云母化蚀变阶段中Al2O3、K2O、Na2O、P2O5、SiO2持续迁入,青磐岩化阶段Fe2O3、MgO、CaO迁入富集;微量元素在钾硅酸盐化阶段显示为Mo、Ba、W、Ra、Nb、Ta、LREE元素明显迁入,且Ba、W与Mo的富集有明显的相关性,石英—绢云母化蚀变阶段Pb、Zn富集成矿,青磐岩化阶段Cu富集成矿,铜厂沟斑岩型铜钼矿矿化蚀变与成矿元素迁移特征研究对该区深部地球化学勘查指标制定、成矿信息及矿体边界确定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湘南柿竹园矽卡岩型-云英岩型钨多金属矿田是中国最重要的钨多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前人对该矿田的矽卡岩型成矿开展了系统的研究,而对矿田内云英岩型钨矿化研究薄弱,制约了矿田内成矿理论的认识和矿产勘查部署。通过野外调查,文章系统总结了矿田内云英岩型矿化样式、空间分布、矿化特征和控矿因素。研究显示柿竹园矿田内云英岩型矿体包含4种矿化样式:第一期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云英岩型矿体、石英斑岩中云英岩型矿体、第二期黑云母花岗岩中云英岩型矿体和矽卡岩-网脉状云英岩复合型矿体。这4种样式的云英岩型钨多金属矿体是柿竹园矿田内不同阶段的花岗岩成矿的产物。白钨矿化学成分显示矽卡岩型矿化的白钨矿低Mo,而云英岩型矿化白钨矿富Mo,指示云英岩矿化较矽卡岩矿化具有更氧化的环境。柿竹园矿田矿化格局显示云英岩型矿化受矿田和矿床尺度的花岗岩体侵位前锋控制,矿田尺度表现为岩体由北东深部向南西浅部侵位,千里山岩体南部为岩体侵位的前锋,岩体南部发育较大规模的云英岩矿体;矿床尺度上,云英岩体的定位受控于花岗岩岩突的控制。此外,矿田菱形格状构造对岩突产出位置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也具有重要勘查指示意义。结合矿田控矿构造格局、不同期次岩浆岩对云英岩的控制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笔者提出了大吉岭、柿竹园深部和柴山深部3处云英岩型钨多金属矿找矿预测靶区。  相似文献   

7.
滇西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床矿化蚀变分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斌 《地质与勘探》2015,51(3):496-506
对滇西镇康芦子园矿床进行了地表、地下工程编录及蚀变-岩相填图,在分析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选取II号矿带,依据其6个中段的开拓工程对矿(化)体特征和矿化蚀变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矿体成矿元素在倾向和垂向上均具有Zn、Pb→Pb、Zn→Pb、Zn、Cu→Pb、Zn、Cu(Fe)→Fe、Cu(Pb、Zn)的分带规律,对应的矿化类型依次为大理岩型硫化铅锌矿→矽卡岩(绿泥片岩)型硫化铅锌矿→矽卡岩型黄铁黄铜矿→矽卡岩型磁铁矿,对应的蚀变带依次为碳酸盐—绿泥石化带→碳酸盐—石英—矽卡岩化带→矽卡岩化带→矽卡岩—黄铁矿化带→石榴子石矽卡岩化带。总结了矿化蚀变水平和垂向的分带规律,并建立了矿床的矿化蚀变综合分带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明鄂东矿集区内铜山口矽卡岩-斑岩型铜(钼)矿床中钨矿化作用的地质特征.对该矿床中的钨矿(化)体开展了系统的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并探讨基底对区内钨矿在空间上分布的影响.钨矿体主要产出于花岗闪长斑岩与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部位及其附近,其产状受接触面形态的控制;钨既可形成独立的钨矿体,也可作为铜和钼矿体的伴生组分;钨矿物主要为含Mo的白钨矿.铜山口矿床中的钨矿化与矽卡岩化有着密切的时间、空间和成因联系,具有典型的氧化性矽卡岩型钨矿特征,钨和铜矿化是同一岩浆-热液事件不同阶段的产物,但钨矿体的产出位置比铜矿化相对更深;鄂东矿集区南部的钨矿化岩体具有很多相似性,他们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富含铜和钨的江南式基底控制,江南式和董岭式基底在鄂东矿集区的结合部位可能位于阳新岩体附近.  相似文献   

9.
470矿区是一个大型火山岩型铀矿床,初期由于对成矿规律认识不足,找矿效果不明显。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矿区地质、矿化特征的综合研究,重新进行了大比例尺的填图,发现矿化赋存在粗面岩与火山碎屑岩接触带上,矿体受硅化、红化控制,初步肯定了矿区远景。在新的地质成果基础上重新布置坑道,很快就揭露出一些好的矿体,使找矿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对山西省胡家峪桐木沟铜矿床3号主矿体定位规律及深部原生晕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 号主矿体赋存于篦子沟组硅化大理岩与碳质板岩接触带上,倾向SE,向NE侧伏。篦子沟组层内剥离断层作为控矿构造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及矿质卸栽提供空间,控矿断裂面沿倾向方向由缓到陡的部位易于成矿。目前开拓的525 m。445 m中段正处在断裂面产状变缓部位,向深部断裂面产状有变陡的可能;其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Sn-W-Sb)-(Mn-V-B-As-Ni)-(Pb-Ti-Ag-Co-Mo-Bi-Zn-Hg-cu-Au)。地球化学参数n总体表现为“升”,前缘晕元素的分布向下富集,原生晕特征显示3号矿体向下部还有延伸,并据此圈定出深部矿体的预测靶区。445 m中段出现Cu、M0矿化叠加现象,且发现强烈绢英岩化的斑状花岗闪长岩,推测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Cu、Mo矿化,深部前缘晕元素富集是含Mo热液叠加的表征,因而深部也同时作为寻找Mo矿化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1.
主要通过清水沟-白柳沟矿田与白银厂矿田的火山岩成分、微量元素特征成矿蚀变特征、地质特征等综合分析和对比研究,从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系列角度,分析和讨论了清水沟-白柳沟矿田与典型的白银厂矿田的某些相似性或可比性,以期指出清水沟-自柳沟-带进一步找矿的潜力和远景地段。结果表明,2矿田无论是在成矿时代、赋矿岩石组合方面,还是在火山机构和成矿特征等方面皆有一定的可比性。由此提出在清水沟-白柳沟地区还有发现白银厂式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潜力,并提出尕大坂是最具找矿潜力的远景区,值得进一步投人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四川南坪马脑壳金矿区的构造与成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马脑壳金矿区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和构造变形特征,探讨了构造演化及应力场特征。重点总结了构造控矿规律:即不同级序断裂对金矿的控制、NWW向韧脆性扭压性断裂及NIVE-NE向张扭性断裂对金矿的控制、断裂性质转化及复合叠加对金矿的控制、控制金矿化局部富集的构造因素、控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指出本区金矿的形成经历了成矿物质多期活化—迁移—富集的复杂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福建永定虎岗地区铅锌多金属矿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化地质条件、矿石共生组合特征和矿物生成顺序,分析了控矿因素与矿床的时空分布.认为该区铅锌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主要表现因岩浆活动受控于二叠系栖霞组、船山组灰岩、经畲组砂质泥岩形成的似层状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化体.另外在矿化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成矿模式,指出了下一步勘查该类型矿床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何家国 《安徽地质》2015,(2):107-110
通过对安徽省石台县铜铃坡铜矿所处地质背景及矿化、蚀变特征的研究,结合化探异常的分析,认为目前发现的铜铃坡铜矿体不足以引起该化探异常。异常特征指示矿体剥蚀浅,该区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同时指出了进一步找矿的三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李方周 《陕西地质》2001,19(2):48-57
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条件、矿带矿体产出特征、矿石质量及类型,热液活动和围岩蚀变情况的分析研究,总结出该区的矿产分布规律,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指出了今后找矿的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伊春市牛奶沟钼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体产出规律的分析,总结了侵入岩、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为本矿区及周边地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桂西北盆-山构造系与大厂锡石多金属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区域地形形态、地质构造格架、大厂矿田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阐明了大厂矿区所处的构造位置为一盆-山构造系。大厂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生成、发展和演化是该盆一山构造系发展演化的产物,受盆-山构造系的控制。本矿床按矿体形态、矿床特征可以分为层状矿化和脉状矿化两大类。层状矿化是盆-山构造系形成早期同生沉积的,严格受地层层位和岩性的控制。脉状矿化是盆-山构造系发展演化的晚期不同阶段中受岩浆热液作用的叠加、改造而成,受构造和层位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18.
The Lavrion carbonate-hosted Pb-Ag-Zn deposit in southeast Attica, Greece, consisted of significant non-sulfide ore bodies. The polymetallic sulfide mineralization was subjected to supergene oxidation, giving rise to gossan. The principal non-sulfide minerals of past economic importance were smithsonite, goethite and hematite. The supergene mineral assemblages occupy secondary open spaces and occur as replacement pods within marble. Calamine and iron ore mainly filled open fractures. 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f samples of oxidized ore indicate complex gossan mineralogy depending on the hypogene mineralogy, the degree of oxidation and leaching of elements, and the local hydrologic conditions. Bulk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samples indicated high ore-grade variability of the supergene mineralization. On multivariate cluster analysis of geochemical data the elem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groups providing evidence for their differential mobilization during dissolution, transport and re-precipitation. The mode of occurrence, textures,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non-sulfide mineralization confirm that it is undoubtedly of supergene origin: the product of influx into open fractures in the country rock of highly acidic, metal-rich water resulting from the oxidation of pyrite-rich sulfide protore. Dissolution of carbonates led to opening of the fractures. Mineral deposition in the supergene ore took place under near-neutral to mildly acidic conditions. The supergene dissolution and re-precipitation of Fe and Zn in the host marble increased metal grades and separated iron and zinc from lead, thereby producing economically attractive deposits; it further contributed to minimization of pollution impact on both soil and ground water.  相似文献   

19.
根据野外实际地质资料及室内研究工作,对青龙沟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理及找矿标志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归纳。深入地阐述了东矿区和西矿区的金矿化带及矿体特征,明确了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研究认为,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应属于中-低温热液构造破碎带型金矿床,应向该矿区的NW和SE方向加强深部找矿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黄波  柯宏飙  刘雨 《安徽地质》2012,(2):119-122,118
叙述了江西金山金矿韧性剪切带构造岩分带、蚀变分带及金矿化强度分带“三位一体”的规律性分布特征,分析了金山韧性剪切带控矿特征,指出金山韧性剪切带严格控制矿体的产出,其变形变质作用对金的成矿和富集提供容矿空间和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