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的研究表明,安徽霍邱地区安阳山(白大山)剖面下部碳酸盐岩段属于晚石炭世,上部碎屑岩段属于青白口纪。我们进一步对剖面进行了微体古生物分析,在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中发现了丰富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其中以牙形石和虫颚化石数量最多。经鉴定,有牙形石Belodina和虫颚化石Marlenites marginatus,Chairidogenys borealis,Cornugenys sp.,Porrhogrnys sp.,Channahania sp.,Paradrilonersgenys cherylae等,Belodina时代为晚奥陶世,虫颚化石的时代为奥陶纪。晚石炭世地层中存在奥陶纪化石,表明可能存在奥陶系的物源区,微体化石是通过剥蚀、搬运再沉积保存到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中。显然,新发现的微体化石可能并不具有地层意义,但是具有古地理和古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地区在奥陶纪处于华北克拉通板块的西南边缘地区。由于受秦岭—祁连—贺兰三叉裂谷系开裂—聚合作用的影响,奥陶纪鄂尔多斯地区与华北克拉通已开始出现明显构造与沉积作用的分异,突出表现为奥陶纪沉积期鄂尔多斯东部大规模膏盐岩沉积层的发育。古构造分析表明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纪总体呈现为“三隆—两坳—一古陆”的古构造分布格局;奥陶纪经历了冶里—亮甲山期的早期边部海侵、马家沟期振荡性的整体沉降海侵以及平凉—背锅山期的西南边缘快速沉陷的古地理演化过程,表现出较强的阶段性演化特征。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纪整体的沉积充填作用具有以下重要特征:一是受中央古隆起控制、东西向沉积分异明显;二是随时代演进,早中期以内源沉积为主,晚期则以混源或陆源碎屑沉积为主;三是西南边缘沉积巨厚,是奥陶纪最为活跃的构造沉降区。  相似文献   

3.
陈孝红  危凯  张淼  张保民  周鹏 《地质学报》2017,91(12):2595-2607
调查分析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分乡的一口志留系钻孔,在龙马溪组下段至上段下部的进尺约100 m的岩芯中采取了313件样品进行几丁虫分离,其中165件炭质泥岩和泥岩样品中共发现保存完整的早志留世几丁虫化石917枚。自下而上识别出Belonechitina?postrobusta,Conochitina alargada,Armoricochitina sp.和Conochitina emmastensis生物带。几丁虫生物带的组合特征和时代意义,及其与全球其它地区同期几丁虫对比,暗示几丁虫Conochitina alargada的始限位置与笔石Monograptus triangularis的始限位置接近,可以作为埃隆期底界界线划分的生物化石参考标志之一。志留纪龙马溪组几丁虫多样性最早发生在鲁丹期末期,在埃隆期晚期出现丰度和分异度的明显升高。微量元素组成的环境意义研究显示龙马溪组下段下部黑色页岩与下段上部深灰色页岩和上段下部黄绿色页岩形成于氧化环境,龙马溪组下段下部黑色页岩中几丁虫属种稀少不是环境所致,而是奥陶纪生物大绝灭之后志留纪几丁虫生物复苏之前几丁虫生物残存复苏阶段的产物,暗示奥陶纪大绝灭之后志留纪几丁虫生物复苏开始于鲁丹期晚期,并在埃隆期中-晚期发生辐射。  相似文献   

4.
几丁虫的反射率—早古生代有机岩石学的新前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啸风埃特.  BD 《地学前缘》1997,4(3):139-145
根据对我国扬子地台中部奥陶纪几西虫生物地层及其壳壁光性特征和反射率的研究,联系华南及塔里木盆地有关的资料,系统总结了我国奥陶纪,志留纪几丁虫生物组合序列的划分及其对比,探讨了几丁虫的光性特性。指出了几丁虫在所切光面上具有各向同性的光性特征,只有反射率而无双反射率;在相同的成熟度情况下,几丁虫的随机油浸反射率较笔石高,而较虫牙和颖源类低。  相似文献   

5.
三分贝化石在我国以往报导很少,李罗照、韩乃仁同志在浙西工作时于奥陶纪地层中发现5属7种,并以“浙西奥陶纪三分贝科腕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发表在古生物学报19卷1期。现又有若干新材料,予以发表,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层孔虫在我国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早石炭世早期(?)、晚侏罗至早白垩世的碳酸盐岩地层中有着较广的分布,有的可以大量聚集并与藻类、珊瑚等组成生物礁、滩或生物层。本文仅叙述和讨论在我国奥陶—志留纪中层孔虫的分布和组合特征。 层孔虫从何时开始出现的?国外至今未见早奥陶世层孔虫的报导,因此,一些学者认为从中奥陶世开始出现。董得源(1982)研究了安徽北部肖县和宿县奥陶纪马家沟组下段的层孔虫,据头足类化石的研究,马家沟组下段的时代为早奥陶世晚期,同一层位的层孔  相似文献   

7.
新近湖南省祁东地质队地质人员,在祁东何家冲的前泥盆纪龙山系地层中,找到几种化石多枚,Didymograptus abnormis Hus,Didymograptus sp.,Ptychoparia(折綫虫),Obolus sp.(圓貨貝)。經初步鑑定,前两者系奥陶纪天馬山系中之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奥陶纪地层分布相当广泛,除个别几省外,几乎都有。在奥陶纪的介壳相地层中含有大量珊瑚化石。随着我国地质事业不断发展,奥陶纪地层中的珊瑚化石也不断被发现和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解决奥陶纪珊瑚化石在我国地层中的分布和动物地理分区积累  相似文献   

9.
奥陶纪是根据居住在英格兰南部和戚尔士的两个古代部落之一的名字"奥陶维斯"(Ordovices)而命名的.该地区奥陶纪地层十分发育,1922~1925年英国学者伊莱斯(Elles)、1929年瓦特斯(Watts)等人作了系统研究,并根据笔石化石分带情况将其划分为下、中、上三个统六个阶,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奥陶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准.我国奥陶纪地层的研究,1924年李四光、赵亚林在调查长江三峡地区后,首创"艾家山系",1934年许杰发表了《长江下游的笔石化石》,建立了奥陶、志留系的笔石带,1959年张文堂写的《中国奥陶系》、1972年盛辛夫总结了  相似文献   

10.
盛莘夫 《地质论评》1941,6(Z2):312-313
中国西南部奥陶纪三叶虫,过去中外所鉴定者,多属中奥陶纪,并以种属与欧洲相似,遂谓中国南部奥陶纪,全属大西洋区,据作者之研究,中国西南部之下奥陶纪下部,含有北美中部及中,南美西部之种属,而下奥陶纪中部,除三叶虫外,如头足类及海绵类,多与北美坎拿大及华北,朝鲜等处同种,及至下奥陶纪上部始含欧洲Arenigian之三叶虫及笔石化石。  相似文献   

11.
引言和县奥陶纪地层出露于县境西北部(图1)。该区奥陶系虽早有报导,但未作详细研究。由于紧邻南京,因此长期以来均认为与宁镇山脉地层相似。 1961年,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在本区工作时,于早奥陶世地层中发现笔石。这一发现,对下扬子区奥陶纪地层的更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解决本区奥陶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1963年11月中旬张全忠、仇洪安、焦世鼎三人前往该区四碾潘三道坝口测制奥陶纪地层剖面。通过野外剖面的观察和大量化石的采集,初步认为和县奥陶纪地层和宁镇山脉一带并不相似。尤其是庙坡组、四碾潘组等含笔石页岩地层的发现及其生物群的研究,我们确认这里的奥陶纪地层与鄂西、黔北一带比较接近。为了对奥陶系笔石页岩地层进行更详细的研究,次年六月由张全忠、焦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韩城矿区在建井过程中不断发生奥陶纪石灰岩水突水事故。矿区内11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下距奥陶纪灰岩仅5—20米。矿井开采深度在±0标高以下,而奥陶纪灰岩水区域水位为380米,因此,这一巨厚含水层严重威胁着矿井开采。   相似文献   

13.
东昆仑三通沟北锰矿床是近年来青海省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海相沉积型锰矿。但目前该矿床研究程度较低,地质文献很少,尤其是赋矿岩系的形成时代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存在争议。本文在赋矿岩系组成和矿床地质观察的基础上,重点对与锰矿关系密切的粉砂岩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同时对矿区硅质岩中发现的放射虫化石进行了种属鉴定。结果表明:最年轻碎屑锆石U-Pb年龄优势峰为478 Ma,硅质岩中放射虫化石属奥陶纪—志留纪海底生物分子中的贝奥苏克虫。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赋锰岩系应形成于奥陶纪—志留纪,不是前人认为的中-晚元古代;通过对比研究表明青海东昆仑南带在早古生代的构造环境为弧后(裂谷)盆地,该裂谷盆地与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的动力学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4.
论瘤肋虫的背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乃仁 《地质论评》1980,26(3):183-189
在三叶虫研究中,因化石保存条件不同,有时把内模也做为鉴定种属的依据,而内模常常与外壳形态有较大的差异,造成了生物分类学上的一些错误。另外,决定分类位置的重要构造,如面线和头鞍沟等,也应更加仔细处理。Kielan(1959)描述的瘤肋虫为内模标本,中国和苏联研究者描述的也大多为内模标本。现就对浙江江山奥陶系黄泥岗组保存的瘤肋虫外壳及内模标本的研究,重新探讨瘤肋虫外壳构造细节及其分类位置。图版Ⅱ,图13、14为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二次电子图像,是经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探针组张宜同志、张昭明同志帮助摄制的,谨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上扬子地台东南缘奥陶纪碳酸盐台地、台缘斜坡和盆地三个不同相区典型剖面的沉积学、生物地层学及岩石地层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在该地区奥陶系中识别出时限为2 ~5 Ma 的18 个正层序和相应的19次海退事件,将其与塔里木、华北及北美、澳洲等大陆对比结果表明,上扬子地台东南缘奥陶纪的绝大部分三级以上海退事件及沉积层序有着良好的全球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苏文博  李志明 《沉积学报》1999,17(3):345-354
通过对上扬子地台东南缘奥陶纪碳酸盐台地、台缘斜坡和盆地三个不同相区典型剖面的沉积学、生物地层学及岩石地层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在该地区奥陶系中识别出时限为2~ 5 M a的18个正层序和相应的19次海退事件,将其与塔里木、华北及北美、澳洲等大陆对比结果表明,上扬子地台东南缘奥陶纪的绝大部分三级以上海退事件及沉积层序有着良好的全球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关於中国上奥陶纪的记载,在抗日战争前已有上奥陶纪后期阿石极(Ашгцлий)期五峰页岩的报道,但地层时代20多年来未得解决,至今仍属争论问题。至於上奥陶纪初期卡拉多克(Карадок)层,一般地质学者们多认为不存在,因此认为三峡区中奥陶纪兰德娄(Лландейло)艾家山层之上部即为上奥陶纪后期阿石极期五峰页岩。  相似文献   

18.
牙形刺是奥陶纪地层划分的主导化石门类,目前已建立了可以全球对比的牙形刺生物化石带,但还缺乏对洲际尺度牙形刺生物带对比资料,特别缺乏精细年代控制的牙形刺生物地层资料。以研究程度较高的亚洲地区为例,梳理了亚洲内部奥陶纪牙形刺生物地层研究资料,初步建立了亚洲地区牙形刺生物地层对比格架,结合国际地质年表研究进展,提出了亚洲地区奥陶纪牙形刺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以目前执行的IGCP 652项目中国工作组研究任务为依托,开展我国鄂尔多斯西南缘奥陶系多重地层研究,有望获得高精度年代控制的奥陶纪牙形刺生物地层资料。  相似文献   

19.
北祁连奥陶纪洋脊扩张速率及古洋盆规模的岩石学约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祁连奥陶纪期间为一多岛洋,由中间微陆块分隔的三个相对独立的洋盆联合组成。火山岩可区分为洋脊型、洋岛(海山)型及岛弧型三种主要的构造岩石组合类型。根据火山岩化学成分计算获得三个洋盆的扩张速率分别为4.45cm/a,0.75cm/a和0.8cm/a;闭合速率分别为4.05cm/a,3.10cm/a和4.87cm/a。奥陶纪末期,三个洋盆相继闭合,形成了下伏的中南祁连陆块—北祁连陆-陆碰撞构造混杂带—上叠的阿拉善陆块三个构造单元叠置的构造构局  相似文献   

20.
杨敬之 《地质论评》1950,15(Z2):184-184
苔藓虫化石在中国地质文献上不大常见,因为过去很少有人注意,没有人作过有系统的研究,但不能因为无人作过有系统的研究就说中国这类化石少,相反的许多野外地质工作者已经注意到它的重要性了。在地理上自东北至西南,自华北至华南都有它的分布。在地质上自奥陶纪至二叠纪各时代都有它的代表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