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即将完成1: 2 500 000全月球数字地质图编制,为便于成果数据存储管理和集成共享,需要建立完备合理的空间数据库。本文基于本次编图工作实践,对月球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要素内容进行了全面整理和归类。月球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要素包括物质要素、构造要素、其他特殊符号、注记共4个大类,在大类基础上细分为13个中类及40个小类,并据此设计了具有可扩展性的要素分类代码。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式进行组织管理,图层名前4位为所属图幅号,第5位为比例尺代码,其后为图层英文名称的缩写。每个要素图层与一张属性表关联,对属性表所有字段的字段名称、别名、类型、能否为空、长度、小数位及单位进行了定义和规范。本文选取月表撞击坑坑物质、月海岩石、撞击断裂及高程点要素详细阐述了其属性表结构。属性表主键为“要素标识号”,用于唯一标识某一个图元,其由图幅号、比例尺代码、要素分类代码、图元顺序码四层14位层次码构成。数据库设计遵循可扩展原则,特定区域或其他比例尺的月球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也可参照执行,本文以月球冯·卡门撞击坑及邻区地质图为例进行了空间数据库设计。科学合理的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建设的前提,将为编图成果存储管理、集成共享与国际合作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3.
4.
华北地台是我国最古老的陆块 ,地理位置处于东经 10 0°~ 12 9° ,北纬 32°~ 43°之间 ,从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荒漠戈壁风沙区 ,到中国东部的辽东半岛 ,累计涉及 14个省区 ,地域辽阔 ,矿产丰富 ,众多地质学者和研究单位在此做过工作 ,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华北地台空间数据库是根据“全国重要成矿带综合研究项目”的要求建立的 ,目的是系统地收集华北地台内的地、物、化、遥、矿产等资料 ,提高数据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水平 ,为实现矿产资源评价的GIS化奠定基础 ,也是促进区内地学信息的系统管理与资料共享的必要措施。目前根据“全国…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过程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它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更新,为地质工作服务.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为基础地质调查规划部署、地方资金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是地质调查成果数字化、信息化及国土资源部数字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组织模型、空间存储及属性继承、辅助建库工具、质量监控的阐述,为建库提供了技术保障,保证了数据的精度,有效提高了建库效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部门的广泛应用,空间数据库理论、技术和实践日臻成熟。在日常地形图管理服务工作中,引入空间数据库概念,在不进行矢量化的条件下,构建地形图数据模型,提供便捷的计算机查询、辅助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7.
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1/20万数字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对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方法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两种途径:(1)合理的工作程序;(2)利用空间数据库建设辅助软件。在全国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中,实行统一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和建库辅助软件,可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祁兰英 《青海地质》2001,10(B12):74-78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利用GIS软件建立并用两种数据格式存储。通过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信息项目的具体建库过程,对MAPGIS环境下实现扫描矢量化、建立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方法提出了具体认识。  相似文献   

9.
赵佳  孙佳丽 《城市地质》2002,14(3):36-39
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研究和应用在国际上已有 30多年的历史 ,一个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即数据、硬软件和网络、规范标准、技术队伍和组织管理。系统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数据的准备 ,数据准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成败。1999年北京市地质研究所进行北京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研制 ,在进行了大量的数据采集、空间图层划分工作 1 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应用 MAPGIS建立空间数据库 ,大致可分以下几个部分 :数据的准备与标准化 ;数据的输入及编辑修改 ;建立拓朴关系与属性库的联接。1 数据准备与标准化完成一个项目 ,必须遵守一定…  相似文献   

10.
基于WebGIS的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全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资源环境问题,如何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各级政府部门已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完成了各类资源环境工程项目和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资源环境数据,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资源,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阐述了WebGIS功能特点,并结合安徽省资源环境空间数据库的建设,着重介绍了基于WebGIS的空间数据库的系统设计方法、建立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1. Introduction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Geoscience is to understand how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Earth System are governed by timescales e that is, how the various geological processes that continue to contribute to its present-day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perated in the deep past.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such processes refers to events that occur at immense spatial scales and over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years, constrained in most cases by the ages of rocks determined using isotopic dating methods or the fossil record. However, the modern view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has increasingly acknowledged that their durations can b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possible, or indeed detectable  相似文献   

12.
生态-地质作用关系模式诠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基岩风化成土过程及对生态特征的影响进行形象化表达,包括基岩类型、风化过程中成土元素特征和迁移规律、土壤结构,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态特征等,重点突出基岩风化成土过程等表生地质过程对生态特征的影响作用。选择内蒙古阴山北麓、张北坝上、西南典型岩溶区等地区,分别研究、分析了不同表生地质条件下土壤垂向结构特征与物质组成、成壤过程中元素迁移特征、生态支撑层的元素富集与亏损等基岩风化成土过程与特征及其对生态分布特征的影响作用,建立了植被分布与风蚀作用基岩风化成土模式、凹陷盆地人工林退化与风化冲洪积土壤栗钙化模式、成土母岩对石漠化发育程度的影响模式等3种生态-地质作用模式,揭示了成土过程对植被分布特征与不同类型生态问题的影响,以期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地质剖面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志春 《地质与勘探》2016,52(2):363-375
地质剖面是三维地质建模的重要数据源,运用地质剖面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在模型构建之前,统一确定模数据的坐标系和比例足,建立原始资料数据库。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关键是不同地质界面。本文详细介绍了模型边界面、断层面、地层界面、岩体界面等4种主要地质界面的构建流程与方法,尤其对褶皱构造、地层界面的断层效应、复杂岩体界面等的构建进行了重点阐述按模型边界面(模型的底界面和四周边界面)、DEM面、断层面、其他地质界面的顺序依次构建地质界面,构建断层面和其他地质界面时严格按先新后老的顺序。运用已构建好的地质界面按先新后老的顺序逐个、依次建立单个地质体,再将所有地质体的面模型组合成整个模型的面模型。通过对面模型进行网格(实体)填充和对网格赋予相应的属性值,最终构建三维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5.
对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在1:257万补力太幅、四子王旗幅区调修测项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结合1:25万区调修测的实际情况,把数字填图的核心PRB过程划分了6个阶段。强调了修测图幅对前人资料运用的重要性,提出了收集、录入前人资料的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介绍了野外地质路线、剖面的采集过程和数据整理过程,指出了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质——国家地质工作的新领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城市地质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地质工作的一个新领域。本文对国外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过程、发展特点、发展技术(方法)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城市地质工作现状进行了综述,为中国城市地质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Two recent databases show that the fossil record of insects is better than commonly supposed, comprising over 1000 families and 5000 genera. Insects (hexapods) first appeared in the Devonian, but by the Permian the number of orders present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present day. However, family data suggest an unsteady increase in diversity during the Phanerozoic, with four main peaks and troughs but no sudden change (supported by genera) at the Cretaceous/Tertiary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18.
19.
There is much talk about current global warming, but that is not the main subject under discussion here. There is fairly general agreement on climate changes through geological time, and the cause or causes are becoming clearer. In this Feature, a simple backward look is given to climate events, particularly climatic cycles, in geological time, to help get in perspective some of the predictions for our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